赵大夫话室 (已有 5,766,578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82538

毛泽东同学、同游、同乞的他,为何分道扬镳?

作者:赵大夫话室  于 2025-9-7 23: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历史名人|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6评论

关键词:毛泽东, 萧子升

作为文史爱好者,对毛诗当然很熟悉。我认为最好的3首毛诗依次为: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忆秦娥 娄山关。之所以将“沁园春 长沙”排在第一位,本人确实觉得它是上乘中的上乘。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其中下阕表达了对青年时代同学和朋友的回忆和追述。

 


众所周知,毛泽东年轻时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湖南一师的风云人物。当时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有一师三杰。三杰中的两位,1920年初,曾被著名学者杨昌济(后来成了毛的岳父)致信当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信中说:吾郑重语君:毛、蔡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须先重二子。二子当代英才,望善视之!信中的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杨老先生的眼睛很毒,识人很准,毛自不用说;蔡和森作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词的首创者,要不是过早离世,凭其的能力、资历与毛的特殊关系,其的地位不言而喻。蔡的胞妹蔡畅,建国后能做到女界大姐大、妹夫李富春能做到常委兼副总理就是佐证。

 

其实一师三杰中,第二名是蔡和森、第三名是毛泽东,第一名另有其人,他就是萧子升。萧子升还有一个弟弟,叫萧三,跟毛泽东是同班同学,是一位著名诗人。

 

毛为什么只排在第三呢?当然并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另有原因。

 

当时评选的标准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都要评分,萧子升出身名门,从小受到的全面教育,让他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而毛呢?从小的经历决定了他非常注重实用性的学问,在国文、思想等方面遥遥领先,是同学们甚至老师都公认的精神领袖人物,但是在数学、美术等方面,成绩不是很好。比如有一次美术课考试,毛只用了一分钟就交了卷。美术老师很好奇,就拿过来毛的考卷一看,结果发现纸上只画了一条横线,横线上面还有一个半圆。美术老师看不懂,问毛画的是什么?毛答曰:这是李白的诗句:半壁见海日。’”美术老师哭笑不得,直接判他不及格。

 

1.萧子升主要经历

 



萧子升(1894822—19761121日),又名萧瑜,原名萧子昇,字旭东,号书同,绰号萧菩萨,湖南湘乡萧家冲人,著名教育家、学者。

 

萧的父亲萧岳英是著名教育家,曾经留学欧美,是毛泽东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物理老师。毛泽东和萧子升的弟弟萧三关系很好,萧三曾经借给毛泽东一本书《世界英杰传》,此书影响了毛泽东的整个人生轨迹。

 

1918年,萧子升、毛泽东一起创立新民学会。萧子升任职总干事,毛泽东任职干事。

 

1919年,萧子升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做蔡元培和李石曾建立的华法教育会秘书。

 

1924年回国,萧子升出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

 

1927年,国共分裂后,萧子升和毛泽东间断绝来往。

 

1930年,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被捕,萧子升曾设法营救,没有成功。

 

1931年到抗战结束,萧子升几次远赴法国,后来一直居住在国外。李石曾在法国办了个中国国际图书馆,萧子升任职馆长。

 

1949年,萧子升随民国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

 

1952年,萧子升跟着中国国际图书馆一起搬到了南美洲的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1976年,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

 

萧子升十分思念故土。197611月,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临终留有遗嘱,希望把他的遗体运回中国湖南湘乡安葬。

2.
萧子升与毛泽东的关系

 

在读书时,毛萧俩人在志向抱负、治学态度、品行修养等方面非常接近,并能以诚相见,取长补短。据统计,19156月至19167月的1年时间内,毛泽东致萧子昇的信件有11封。1917年夏,毛泽东还应萧子昇之邀为其笔记《一切入一》写序: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途愈益加辟,文化日益进步,人事日益蕃衍……

 

有一年暑假两人还结伴出行,身上没带一分钱,历时一个多月,走遍了五个县,体验各地的民风。

 

其实,这就是毛萧两人在刻意进行的艰苦体验,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两人大多数时间都是饿着肚子的,实在饿得不行了,就随便找点路边的东西吃,甚至有时候还要乞讨。

 

路上两人也基本上都是步行,有时候需要过河,必须要坐船。两人就干脆厚起脸皮,等船到了河中间再跟船家说自己忘了带钱,船家不可能再返回去,只好继续往前开。当然,两人也少不了被船家一顿骂,还有同船的乘客们,也对他们冷言冷语。

 

后来毛解释过,说读书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脸皮薄,别人骂一句就受不了了,这样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所以他就故意去体验被人骂的感觉,改掉脸皮太薄的缺点。

 

1918414,毛主席与萧子升、蔡和森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至于为什么叫新民学会,也是结合了毛主席和萧子升两人的意见。当时,毛想叫新学会,而萧想叫新民会,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在大家的撮合下,干脆就叫新民学会。在新民学会中,还投票产生了两位领导人,萧子升为正,毛主席为副,足见萧子升在当时的威望。

 

后来萧子升渐渐转向了无政府主义,与毛蔡等人倡导的马列主义背道而驰。比如19202月,萧子升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他主张温和的革命。他认为改革社会应从教育入手,他在思想上幻想着一个人人读书,人人劳动,不要纪律,不要政府的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  而毛泽东则主张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加入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毛泽东曾开诚布公地对萧子升说:你是跟我走,还是要当一辈子绅士?最后俩人不得不宣布解散新民学会。

1921
7月,毛去上海参加一大会议,萧子升也正准备从上海出发去法国,两人一路同行,毛再次邀请他加入共产党,但萧子升始终没有同意,还是去了法国。从此,两人彻底分道扬镳,再也没有见过面。

 

1949年,萧子升去了台湾,后来又定居南美乌拉圭,写过一本书,叫《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记录了两人当年的故事。

 

解放后,毛泽东一直挂念着这个老朋友,他曾给萧子升写信,让他回国工作,但是被拒绝。1955年,国内一个文艺代表团去乌拉圭演出,毛托人见萧子升同样被拒绝。

 

3.毛萧二人后来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


其一,萧子升出国留学接受了外国革命思想,毛则留在国内,探索自己国家的问题。毛泽东熟悉自己的国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国情结合。萧子升等人,一味追求外国的进步主义,所以和毛泽东产生了不同观念,很难弥合。

其二, 萧子升为什么投身国民党,不接受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工作?

 

其实作为湖南人来说,萧子升不能免俗,骨子里同样有一定的倔强成分。 不肯认输、不肯接受自己好朋友成功的事实。

其三,萧子升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与毛的最大分歧,也许并不是革命与改良的冲突,而是政府组织形式上的冲突。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浮平 2025-9-8 00:08
当集权者在文学艺术领域被捧为第一,占据上风时,不仅会在观念和政治上出现分道扬镳,在其他领域也会因不公正的评判标准和规则而引发他人内心的真正不满、不屑、不服、不随。
1 回复 rfw1972 2025-9-8 00:47
皇帝里面论文采毛泽东第一,曹操第二,刘邦第三,李煜第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回复 浮平 2025-9-8 02:32
rfw1972: 皇帝里面论文采毛泽东第一,曹操第二,刘邦第三,李煜第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集权者之间搞文采排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感性思维框架,既无个人文采的真实展现或权威效应的建立,也无公正的判断依据和比赛规则,除了空洞抄搬,粗浅笼统,毫无内涵,更像是政宣表演。只是借用权威的表达方式,为个人虚构一种并不存在的权威地位,局限在“主子之心,奴才之命”的精神状态。
3 回复 rfw1972 2025-9-8 03:10
浮平: 在集权者之间搞文采排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感性思维框架,既无个人文采的真实展现或权威效应的建立,也无公正的判断依据和比赛规则,除了空洞抄搬,粗浅
人生自古谁无屎,浮萍大便不用纸
1 回复 浮平 2025-9-8 04:26
rfw1972: 人生自古谁无屎,浮萍大便不用纸
1)面对事实和逻辑,你的气急败坏和污言秽语本身反应了情绪失控
2)这种空洞的主观褒贬攻击既缺乏道德准则,也毫无文学价值
3)只剩下低俗的情绪发泄和跟风政宣,对社会文明毫无意义
4)如果这些评论触动了你的个人情绪,也许能促使你反思理性与感性的区别。
回复 Wuming123 2025-9-9 08:13
drive.google.com/file/d/1MYmxRDwAjsc3NHZDwf3HGbOZWoXOHala/view?usp=drive_link
drive.google.com/file/d/1kSumiVd2zG8gk90OvHvr0rJVDizdcwDW/view?usp=drive_link
是萧子升写的和毛一起的往事。中文版翻译的不咋地,“银田寺”竟然翻译成了“阴田石”。而且有删节。可以合起来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赵大夫话室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耶鲁毕业的村官 – 秦玥飞,当朝驸马? [2023/06]
  2. 秦刚身世考:与博古、李维汉、董存瑞的关系 [2023/07]
  3. 商人郭文贵和国脚郝海东的“新中国联邦”何在? [2021/07]
  4. 赵少康是统派、独派、骑墙派? [2021/02]
  5. 同宗同源、相生想杀的三大宗教 [2023/10]
  6. 五四、六四学生领袖成就及结局比较 [2023/05]
  7. 天安门事件:四五与六四的不同结局 [2023/06]
  8. 郭文贵栽了,新中国联邦怎么办? [2023/03]
  9. 如何评价刘志军?贪官、罪犯乎?高铁功臣乎? [2021/04]
  10. 2024年的台湾,谁主沉浮? [2021/02]
  11. 比港台更亲近大陆 - 可爱的缅甸果敢、佤邦同胞 [2021/03]
  12. 台湾统派的现状和未来 [2021/04]
  13. 军人当政的虎狼之国,缅甸华人割据政权 – 佤邦缘何30年屹立不倒? [2021/03]
  14. 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何大多数台湾人临危不惧? [2021/03]
  15. 眼中的文革,观“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有感 [2021/05]
  16. 俄乌战争与抗日战争本质上的不同 [2022/04]
  17. “新疆种族灭绝” 与中国的人口问题 [2021/02]
  18. 泽连斯基是否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 [2022/03]
  19. 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2022/09]
  20. 阿以冲突,观近日联合国混战 [2023/10]
  21. 大恶霸还是善人?刘文彩的水牢与文彩中学 [2024/10]
  22. 解放军攻台惨败,美智库的兵推是否靠普? [2023/01]
  23. 俄乌战争,国人挺俄人数众多的原因 [2022/05]
  24. 北溪被炸,美俄英波乌谁是凶手? [2022/10]
  25. 从金门撞船看台湾:怀威而不怀德 [2024/02]
  26. 大陆攻台,躲在故宫和台积电是否安全? [2023/03]
  27. 华裔庄文浩的反华急先锋之路能走多远? [2023/05]
  28. 中俄何时会反目,重新成为仇敌? [2024/11]
  29. 史上最震撼的几日:美苏、中印爆发激烈冲突 [2025/0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9 08: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