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室 (已有 5,857,080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82538

红军长征时的“草地密电”是真是假?

作者:赵大夫话室  于 2025-10-1 21: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历史事件|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6评论

关键词:草地密电, 真假

草地密电是中共党史、军史中的一大公案,有人把它比作长征中类似遵义会议的大事件。

 

1960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他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时,对方提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回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而这一切的起因是一封来自张国焘的密电。

 

1.中央红军方面的说法

 

第一个透露草地密电信息的是张国焘的同县老乡、当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 - 凯丰。

 


红军到达陕北后,凯丰在《党中央与张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一文中写道:因为国焘自己对党与红军的关系,都是这样糊涂,所以他下面的干部不能不叫出武力解决中央的话来。在国焘给徐、陈的密令,要彻底对中央开展斗争。

 

凯丰的话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武力解决的话出自张国焘下面的干部,二是张国焘曾发出密令要彻底对中央开展斗争

 

19373月,在延安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张国焘)一到毛儿盖就反了,要用枪杆子来审查中央,他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叶剑英把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如果稍不慎重,那么就会打起来的。

 

在目前的资料中,毛主席只有两次谈到张国焘密电的内容,除了上面这一次,另外一次是在1971828日。在718月的那次谈话中,他说:张国焘搞分裂,发个电报给陈昌浩、徐向前,里面说,要坚决南下,否则就要彻底解决。当时叶剑英同志当参谋长,他把这个电报先给了我,没有给陈昌浩、徐向前,我们才走了的,不然就当俘虏了。叶剑英在这个关键时刻是有功劳的。所以你们应当尊重他。

 

毛的这两次谈话,虽然时隔30多年,但大意却是一样的,即张国焘当时要以非正常手段解决与中央的分歧。而且其中也都涉及了一个关键人物 - 叶剑英。

 

在《叶剑英传》中,叶剑英是这样回忆的:9号那天,前敌总指挥部开会,新任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讲话。他正讲得兴高采烈的时候,译电员进来,把一份电报交给了我,是张国焘发来的,语气很强硬。我觉得这是大事情.应该马上报告毛主席。我心里很着急,但表面上仍很沉着,把电报装进口袋里。过了一段时间,悄悄出去,飞跑去找毛主席。他看完电报后很紧张,从口袋里拿出一根很短的铅笔和一张卷烟纸,迅速把电报内容记了下来。然后对我说,你赶紧先回去,不要让他们发现你到这来了。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3599日,张国焘从阿坝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共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进,坚持南下,并称左右两路决不可分开行动。另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右路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看到张的电令,赶到中共中央驻地巴西向毛泽东报告。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红三军的驻地与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红一、三军(即红一、三军团)连夜单独北上。

 

197951,时任沈阳空军副司令员吕黎平应《解放军报》之约,发表了回忆文章《严峻的时刻》,其中提到张国焘“密电”一事,因时间久远,吕黎平对个别词不确定,其中“武力解决”一词,就参考了徐向前在1977919日文章(见后)里的提法。通过《严峻的时刻》这篇文章,大家第一次看到了造成红军草地分裂的“草地密电”具体的内容。

 

1982312,叶剑英传记组把吕黎平文章中所述的密电内容用大字誊抄了一份,带到军科院2号院请叶剑英确认。叶剑英看后表示,意思是这样的。

 

不久,吕黎平在《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 5 期发表《对〈关于张国焘要武力解决中央密电的质疑〉的回答》,坚持这个密电是存在的。

 

吕黎平先是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聂荣臻等领导人的讲话肯定密电的存在,接着说徐向前在一九七七年九月写的《永远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一文中,就用了武力解决一词。

 

2.四方面军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当事人张国焘的回忆。19373月,毛泽东在延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后,轮到张国焘发言时,张国焘并未承认自己发出过这封彻底斗争的密电,他的说法是:发展到陷害总司令和武力解决革命同志,如果这样做便是反革命了。他并不承认自己下达过要求武力解决的命令。

 


据时任四方面军电台总台长的宋侃夫回忆:有人说张国焘给陈昌浩发过一个电报,说对中央要武力解决。当时我主管机要电报,收发报都要经过我,我不记得发过有此内容的电报。

 

此外,还有两位重要的当事人,也就是徐向前和陈昌浩。

 

徐向前元帅的态度前后不一。

 

1977919,人民日报发表了徐向前元帅的署名文章《永远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其中写道:张国焘对于中央的多次指示,充耳不闻,擅自命令左路军停止北上。并且发出密电,指使他的支持者,妄图裹胁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全部南下,如果党中央不南下,就用武力解决。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发现了这份危害党中央、毛主席的密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同志立即把它送到毛主席手中。

 


前面提到的吕黎平的文章就引用了徐帅上面的说法。

 

1993年,廖盖隆发表了文章《徐向前元帅生前的肺腑之言》,其中记录了他在1982年采访徐向前时的谈话。徐向前元帅说:“1935年(左路军)南下时,张国焘是否发过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问题。1977年的文章说有这样的电报,是不对的。我没有看过这样的电报。

 

接到张国焘要我们南下的电报后,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同意南下。至于(张国焘)是否发过要用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我负责地对你们说,我是没有看到过的。

 

而陈昌浩作为当事人之一,晚年通过他的妻子孟力放话,说压根儿就没这回事儿,还给出了两个理由:

 


理由一:压根没收到过所谓的草地密电。


陈昌浩给出的第一个理由十分直接,他说自己和徐向前根本就没见过什么草地密电。他表示,在193598日晚上,张国焘确实发来一封电报,内容是要求他带领右路军南下,至于什么草地密电、武力解决中央的说法,完全子虚乌有。

 

理由二:更狠,陈昌浩直接搬出了历史档案。

 

他指出,如果真有这么一封电报,而且内容还如此严重,要求武力解决中央,那在批判张国焘的时候,这肯定是重罪。可事实上,延安的文件里压根儿就没提过这事儿,这一点着实耐人寻味。

 

4.如何解读双方的意见分歧

 

按照目前中国官方的定位:毛泽东、张国焘同属党和军队的创始人,只是后来一个成了伟大领袖,一个成了叛党者;徐向前和叶剑英,不同于林彪,同属十大元帅中的正面人物。

 

几个好人在如此关乎党和军队前途的重大事件上,说出了截然相反的“真相”,这个确实难以解释。

 

中共党史、军史中如此重要的一封“密电”,一方说“有”,另一方说“无”。而且说话的双方同属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的缔造者。那肯定有一方说了假话,那是谁说了假话?这就成了党史中最大的公案之一。

 

 

“草地密电”原件没能保存下来,有研究者认为,出于保密的目的,当时收发电报原稿均按要求被销毁,销毁前会将内容抄录在电报本上。这就存在着张国焘对内容敏感电报下令直接销毁不抄录的可能。

 

也有另一种说法,长征中的电报保存得非常完整,因为在长征中怕遗失发送电报的底稿和接收电报的抄稿,所以当时都是用本子记的,不是一张张的纸。四个本子,左路军发给右路军的电报和左路军接收右路军的电报各两个本子。这些本子中,所有的编号是挨着的,没有一个缺号。这四个本子的电报中没有“草地密电”。

 

按照现在国内外法律界通行的说法,所有证据中,直接证据是最重要的,不管何种原因,缺乏直接证据,只靠“人证”,是不可靠的,很难定罪。

 

而徐帅前后两次的说法不一,也可以解读为,迫于形势需要,第一次违心地说了假话,因为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叶帅在政坛的地位如日中天,仅次于华主席。

 

毛泽东和张国焘作为创党元老及内斗高手,双方可能都没说实话。“草地密电”只是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存在与否并非最重要的事情。非常可能的是,张国焘没发过“密电”,但的确实动过“武力解决中央”的念头;毛泽东可能编造了“密电”,但他对张想用武力并吞中央的判断并不离谱。

著名学者冯胜平曾以一个结论,就是“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草地密电”可能是子虚乌有,是毛叶编造的,但是当时的情势,毛泽东所担心的张国焘下毒手,又确实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国焘的八万多精兵强将,一旦翻脸,对付毛的七千叫花子一般的疲兵,那结局不言而喻。

 

毛泽东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么逃之夭夭总得对全党、全军交待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草地密电”于是橫空出世,张国焘也冤也不冤。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wcat 2025-10-1 22:24
"是毛叶编造的",其实就是说叶剑英编造的。没有叶剑英,毛泽东不可能编出这么个东西来。可是叶剑英编造的动机是什么?1982年徐向前年纪大了(81岁),记不清了是完全可能的。
回复 浮平 2025-10-1 22:40
您换了标题,内容重发 ---- “草地密电”

这是您去年的旧博文:【草地密电:毛、叶、张、徐,谁的话可信?】

这是我去年的评论 ---

可相信这几条:

1)以猜疑作为事实基础带风向:使用“可能”“担心”等语言让毛的决策看起来合情合理,给人一种无论事实如何,毛的行动似乎“必然”是对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叙事技巧,通过混淆事实与推测,塑造合乎逻辑的叙事。

2) 以“反贼”学者作为公正依据:引用立场上看似反共的学者,以此营造出一种“连反对者都承认”的共识感,借此增强某种历史叙述的说服力。但本质上,这仍是一种叙事包装,不能作为事实的依据。

3)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猜疑,毫无意义。 真正重要的,不是揣测历史人物的动机,而是在和平时期通过记录事实、保留证据来提升认知和推理能力。否则,这种猜测和分析仅仅停留在算命八卦的层次,远远达不到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利用公共宣传去猜疑专政集权暗箱操作的历史事件是一种舆论操纵手段, 为塑造对集权者绝对正确,绝对权威的个人崇拜服务。也是学政混合观念所造成的,以政宣取代人文领域寻找真相,在方法上的低质量学术研究瓶颈效应。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382538/article-398429.html
3 回复 Wuming123 2025-10-2 01:57
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张国焘有没有起心动念靠武力控制”中央“?当然有,正常人都会有。历史上内部夺权自相残杀的比比皆是。太平天国内讧,自相残杀没有一个心慈手软。毛是熟读历史的人,当然知道其危险性,预先开溜也是合情合理。至于密电的事,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但是叶剑英的确是个关键人物,至少是导致毛下决心开溜关键。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国之后,毛把南方半壁江山放心的交给他,从来没有起过疑心,甚至有点像当年,永镇云南的沐王府。

如果当年张收拾了毛的“中央”,以张国焘后来的表现,也就是石达开第二的下场。断没有争霸中原的智商。
回复 successful 2025-10-2 07:26
Wuming123: 历史是偶然也是必然!张国焘有没有起心动念靠武力控制”中央“?当然有,正常人都会有。历史上内部夺权自相残杀的比比皆是。太平天国内讧,自相残杀没有一个心慈
有没有这个电报?  只有叶剑英最清楚.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本来已经就是杀气腾腾. 即使没有这个电报 ,叶剑英说 有; 人们相信也是理所当然. 不管有没有, 毛泽东都会率军北上, 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叶剑英向来诡计多端, 毛泽东去世以后, 鼓动傻逼华国锋, 汪东兴 军事政变逮捕四人帮 ,也是叶剑英的谋略, 而叶剑英在毛泽东生前装扮得非常的老实, 中厚, 背后暗藏杀机. 根据叶剑英的 一贯为人, 和当时的主要动作者, 草地密电, 很大的机率是叶剑英编造的 ,
1 回复 Wuming123 2025-10-2 23:13
successful: 有没有这个电报?  只有叶剑英最清楚.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本来已经就是杀气腾腾. 即使没有这个电报 ,叶剑英说 有; 人们相信也是理所当然. 不管有没有, 毛泽东都
当年叶靠向毛,是因为他觉得毛有前途,而张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潜力不如毛。况且那个时候投靠毛是雪中送炭,靠向张是锦上添花。至于”密电“,真假并不重要,只是帮助毛下决心开溜的一根稻草。这个密电,或许是真的电文,也可能是叶手下(电报员)拍发出的的几个暗语,甚至是叶的亲信偷听到了什么,派人送的一个纸条。关键是叶在最危急,诡谲的时候站在了毛一边。这就是为什么毛说”叶是吕端大事不糊涂“。

至于毛死后他主导的军事政变,说穿了也就是自保。因为文革派上台,他肯定难”保南霸天“的位置。这一次,他又赌赢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以及儿孙的荣华富贵都没人敢动丝毫。只是叶家子孙,自叶三之后,再无对政治野心。
回复 劉龍珠律師 2025-10-3 03:03
给我们华人朋友们的一封信
                                              刘龙珠律师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位名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年轻人。查理虽然不是华人,但他的一生和牺牲都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如果你细心聆听他的言辞,就会发现他所捍卫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坚守的价值观。他敢于在年轻人鲜少开口的地方直言,为生命、公平、秩序、孩子的未来以及教育的纯洁而战。这些并不是所谓的“保守主义价值”,而是中国价值,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信念,是父母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美国仍不放弃的精神根基。
当我们的祖辈移民来美时,他们没有带来财富,而是带来了传统——对家庭的重视、对纪律的坚持、对尊重的信仰。他们相信这些传统在美国会受到保护和敬重。然而今天,这些价值正在遭受攻击。查理·柯克的声音之所以让我们感到亲切,是因为他提醒美国人去珍惜我们早已懂得的真理。他的离世留给我们一个问题:我们是否会为这些共同的价值挺身而出?还是在沉默中眼睁睁看着它们被一点点摧毁?一、守护生命
查理·柯克直言,堕胎就是摧毁无辜的生命,不存在所谓“道德的堕胎”。在美国,很多人觉得这话过于激进。但我们都明白,生命自始至终都是神圣的。
在中国家庭里,孩子从来不是“负担”。他们是祖先牺牲的见证,是家族未来的希望。孩子的出生意味着血脉延续,家族传承。人为切断生命,不只是个人悲剧,更是斩断了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移民父母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异乡忍受低薪、辛苦与孤独,只为让孩子有未来。他们的牺牲是为了生命延续。既然他们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让我们活着,我们又怎能转身去接受一个视未出生生命如草芥的文化?
如果孩子被当成负担,“家庭”的意义便不复存在。父母的牺牲被讥笑,祖先的希望被抹去。这就是为什么查理的坚持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战斗”,更是我们的战斗。守护生命,就是守护家庭。
二、        勤奋与教育
查理·柯克坚决反对所谓“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他看得很清楚:这些政策并不是为了公平,而是降低标准,以身份取代能力。
我们的社区一直坚信,进步靠努力,不靠施舍。几代华人移民来到美国,心中都有同一个信念:只要孩子更加努力学习,更加辛勤工作,以成绩证明自己,就会被认可。但DEI政策却在否定这一切。它告诉我们:努力、学习和牺牲都不重要,只要你属于“正确”
的身份群体。这是对我们家庭付出的羞辱。我们从未要求特殊待遇,只要求凭实力得到公正的评价。
如果政治取代了能力,不仅对个人不公,更会动摇整个社会。标准会崩溃,优秀不再被鼓励,下一代会学到“努力没有意义”。查理反对这一切是对的,因为一旦失去公平与能力,父母的牺牲就毫无价值。
三、        移民与法律查理·柯克呼吁严格的边境管理和移民执法。他说得很直白:奖励违法者,就是羞辱守法者。
我们的家庭对此体会最深。我们填写过繁琐的表格,支付过高昂的费用,忍受过多年的分离
,只因为我们尊重法律。我们相信美国会奖赏诚实与自律。
但如今非法入境被纵容甚至被赞美,我们的牺牲被抛在一边。这传递的讯息是:守法是愚蠢的,公平不值一提。它让孩子们以为秩序和诚信都没有意义。
我们绝不是为了看见“违规者得奖赏”才忍受移民过程的艰难。强有力的边境不是拒绝移民
,而是尊重那些遵守规则、为合法机会付出代价的家庭。
四、        保护孩子
中国家庭一直强调给孩子一个稳定、清晰的成长环境。父母拼命工作,不仅是为了养家,更是为了让孩子有明确的身份和责任感。
但今天,学校和机构却在动摇这一切。他们告诉孩子:性别是流动的;男孩可以以女孩身份参赛;女孩必须接受男孩进入更衣室;甚至让未成熟的孩子去怀疑自己的身份。
查理看得清楚:如果孩子得不到保护,社会必然崩溃。保护孩子不是文化偏好,而是父母、学校和社区最基本的职责。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其他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
五、        反对洗脑
查理一再警告:美国的学校正在沦为意识形态的战场,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孩子们被教导轻视父母,背弃传统,相信谎言而不是事实。
我们对此有切身的体会。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辛勤工作,放弃享受,搬到更好的学区。教育对我们而言,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立身之本。
当教育被腐化,我们的牺牲就付诸东流。课堂若传授的是怨恨而不是知识,不会培养未来,反而会摧毁未来。洗脑不会让孩子贡献社会,只会让他们困惑、敌视自己的家庭。
我们的责任查理·柯克也许是美国人,但他说出的是真理:尊重生命、奖赏勤奋、遵守法律、保护孩子、维护教育。这些不是“激进思想”,而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它们是父母离乡背井时带来的精神行囊。
查理为守护这些价值而献身。问题是:我们是否让他的声音就此消失,还是勇敢接下这份责任?
作为华人社区,我们懂得艰辛,懂得牺牲,懂得为了子女的未来而拼搏。如今,轮到我们了。
如果我们沉默,传统将被抹去,牺牲将化为乌有。但如果我们发声、站立、行动,查理的精神就会活在我们心中,也活在我们的子女身上。到那时,美国的未来不会因混乱与软弱而沉沦
,而会因这些让我们家庭坚强的价值而重新振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赵大夫话室最受欢迎的博文
  1. 耶鲁毕业的村官 – 秦玥飞,当朝驸马? [2023/06]
  2. 秦刚身世考:与博古、李维汉、董存瑞的关系 [2023/07]
  3. 商人郭文贵和国脚郝海东的“新中国联邦”何在? [2021/07]
  4. 赵少康是统派、独派、骑墙派? [2021/02]
  5. 同宗同源、相生想杀的三大宗教 [2023/10]
  6. 五四、六四学生领袖成就及结局比较 [2023/05]
  7. 天安门事件:四五与六四的不同结局 [2023/06]
  8. 郭文贵栽了,新中国联邦怎么办? [2023/03]
  9. 如何评价刘志军?贪官、罪犯乎?高铁功臣乎? [2021/04]
  10. 2024年的台湾,谁主沉浮? [2021/02]
  11. 比港台更亲近大陆 - 可爱的缅甸果敢、佤邦同胞 [2021/03]
  12. 台湾统派的现状和未来 [2021/04]
  13. 军人当政的虎狼之国,缅甸华人割据政权 – 佤邦缘何30年屹立不倒? [2021/03]
  14. 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何大多数台湾人临危不惧? [2021/03]
  15. 眼中的文革,观“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有感 [2021/05]
  16. 俄乌战争与抗日战争本质上的不同 [2022/04]
  17. “新疆种族灭绝” 与中国的人口问题 [2021/02]
  18. 泽连斯基是否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 [2022/03]
  19. 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2022/09]
  20. 阿以冲突,观近日联合国混战 [2023/10]
  21. 大恶霸还是善人?刘文彩的水牢与文彩中学 [2024/10]
  22. 解放军攻台惨败,美智库的兵推是否靠普? [2023/01]
  23. 俄乌战争,国人挺俄人数众多的原因 [2022/05]
  24. 北溪被炸,美俄英波乌谁是凶手? [2022/10]
  25. 从金门撞船看台湾:怀威而不怀德 [2024/02]
  26. 大陆攻台,躲在故宫和台积电是否安全? [2023/03]
  27. 毛诗:我心目中最好的3首毛泽东诗词 [2024/09]
  28. 华裔庄文浩的反华急先锋之路能走多远? [2023/05]
  29. 中俄何时会反目,重新成为仇敌? [2024/11]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3 03: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