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毕业的村官 – 秦玥飞,当朝驸马? [2023/06]
- 秦刚身世考:与博古、李维汉、董存瑞的关系 [2023/07]
- 商人郭文贵和国脚郝海东的“新中国联邦”何在? [2021/07]
- 赵少康是统派、独派、骑墙派? [2021/02]
- 同宗同源、相生想杀的三大宗教 [2023/10]
- 五四、六四学生领袖成就及结局比较 [2023/05]
- 天安门事件:四五与六四的不同结局 [2023/06]
- 郭文贵栽了,新中国联邦怎么办? [2023/03]
- 如何评价刘志军?贪官、罪犯乎?高铁功臣乎? [2021/04]
- 2024年的台湾,谁主沉浮? [2021/02]
- 比港台更亲近大陆 - 可爱的缅甸果敢、佤邦同胞 [2021/03]
- 台湾统派的现状和未来 [2021/04]
- 军人当政的虎狼之国,缅甸华人割据政权 – 佤邦缘何30年屹立不倒? [2021/03]
- 两岸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为何大多数台湾人临危不惧? [2021/03]
- 王朝末日与财政崩塌 [2023/08]
- 俄乌战争与抗日战争本质上的不同 [2022/04]
- “新疆种族灭绝” 与中国的人口问题 [2021/02]
- 泽连斯基是否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 [2022/03]
- 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2022/09]
- 阿以冲突,观近日联合国混战 [2023/10]
- 大恶霸还是善人?刘文彩的水牢与文彩中学 [2024/10]
- 解放军攻台惨败,美智库的兵推是否靠普? [2023/01]
- 俄乌战争,国人挺俄人数众多的原因 [2022/05]
- 北溪被炸,美俄英波乌谁是凶手? [2022/10]
- 从金门撞船看台湾:怀威而不怀德 [2024/02]
- 大陆攻台,躲在故宫和台积电是否安全? [2023/03]
- 毛诗:我心目中最好的3首毛泽东诗词 [2024/09]
- 华裔庄文浩的反华急先锋之路能走多远? [2023/05]
- 中俄何时会反目,重新成为仇敌? [2024/11]
在本贴,南北是相对概念,不单纯是长江、秦岭的地理分界线,而是南北集团势力范围的交界线,它可能是长江、秦岭,可能是长城,也可能是台湾海峡(东、西可能更合适),也就是说在长达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中国南北主要势力集团的分界线,不是一成不变的。
另一方面,南北势力集团,也只是地理方位,并非指南方或北方人,由于巨量的人口流动,有时南北开战,很难说是南、北方人在打。最典型的就是国共之战,双方的主要领导人,其实大多是南方人。
在中国,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不论南北双方在土地面积、资源、人口、制度与科技都相差不大,甚至是南方在诸多方面占优的情况下;不论是汉民族间,还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战争,往往是北方占优势,甚至彻底打败南方。
翻看中国历史,那就是当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北方南下一统全国。而由南方北上一统全国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灭亡元朝,和近代时期的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最突出的的只有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与匈奴的战争。虽“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大汉王朝也元气大伤,险些步大秦的后尘。所以才出现了万里长城,成了两类民族间事实上的分界线。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论土地面积,南方不输北方;论资源,南方也算种类齐全,储量丰厚;论人口,安史之乱后,南方也毫不逊色;论制度科技,自从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南北方差别不大。那为什么在军事上,北方总处于优势地位呢?
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南北方人的身体素质
在中国,越往北走,环境越恶劣。为了适应环境,人的身体越来越强壮、身材越来越高大。以强壮的将士们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自然强悍。
2.马匹的作用
在冷兵器时代,纵横驰骋的骑兵,在战场上至关重要。骑兵不但拥有极强的冲锋能力,还有高效的移动能力。只要速度够快,在局部战场上总是能具备以多打少的优势。而且骑兵对战步兵时,情况不利于自己时,随时可以撤走,步兵不可能追得上。
其次,在养马这个问题上,相对于南方,北方具有绝对优势。这也是南方农耕民族打不过游牧民族的主要原因。中国历代王朝如此,游牧民族的对外战争也如此。当年蒙古铁骑西征,横扫欧亚大陆,靠的就是矮小的蒙古马。
3.地形的影响
地形也是个大问题。长江是个很难逾越的天堑。因为北方人多不习水性,很难与水乡勇士,在江面上相争。但反过来看,北方广阔的平原,何尝不是南方步兵的噩梦呢?但当南北双方长期隔江对峙,驻扎此处的北方军队,早把对方的地形了解得清清楚楚,也训练出了一支精锐的水军,而南方政权却还把长江当成自己的最后保险,焉有不败之理。从遥远的古代,一直到国共大战,莫不如此。
不论是西晋灭吴时,出了大力的羊祜、杜预、王濬等将领,还是隋灭南陈时,发挥重要作用的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哪一位不是深习水战之法,决战于江上的名将?长期沉醉于长江天险带来的安全感,不仅会一点点地消磨南方政权的进取之志,还会把自己装进幻觉的保险箱里,对于危险的洞察力越来越差。
而地形的影响还不仅仅如此。北方的大平原,有利于塑造出大规模的政权。而南方纵横交错的水系,以及横亘在区域内的山脉,都在破坏南方地区的完整性。
换言之,在南方建立的政权,无论体量,还是对于辖地的掌控力度,远不如北方政权。如此一来,南北双方所能统合的总体实力,并不对等、高下立判。长久以往,孰胜孰负,不言而喻。
4.对外交流。
在海洋贸易发展的初期,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还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一直不占优势。陆上丝绸之路不单单是做生意,还会打仗。而在与西方、南方的军事力量交战的过程中,北方地区的军事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南方地区则以贸易、文化交流为主,军事交流比较少见。南方军事水平的提升,主要还是在与北方的作战中实现的。
5.朱元璋和蒋介石北伐胜利的原因
蒙元时期,国内民族矛盾比较明显,到了元顺帝时更加突出。明太祖朱元璋在灭亡元朝的过程中,打起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旗帜,是在以民族、阶级来动员最广大的民众,故而取得了空前的动员效果。孙中山先生受此启发,加以改编,提出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才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动员方式也与朱元璋相似,所以蒋介石任总司令的北伐军才得以长驱直入、屡战屡胜,最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这两次南方战胜北方的事例,都以超乎寻常的动员方式,才取得了最后胜利。
不过现在的中国,南北方已经同质化,以往的南北方巨大差异几乎荡然无存。
但有一个例外,如哪天北方的大陆政权与偏安东南一隅的“中华民国”政府发生交战,巨大的面积、人口、军力的不对等,孰胜孰负,不言而喻。战争的结果没有悬念,不同的只有战争持续的时间。
这又将是一个北方完胜南方的战例,历史就是这么吊诡,总是不断地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