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两口子,越过越没感觉(建议夫妻都看看) [2021/04]
- 多给母亲一点时间做女人 [2021/05]
- 为什么你感觉自己很聪明,却总不如别人厉害? [2021/04]
- 学历文凭到底重不重要 [2021/04]
- 老伴 [2021/04]
- 人生最难的是什么? [2021/03]
- 奋斗万岁,躺平无罪 [2021/06]
- 不要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2021/05]
-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021/05]
- 人心 [2021/03]
- 婚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021/05]
- 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可以看这3点 [2021/03]
- 人生如花,淡者香 [2021/05]
- 运动与不运动,差的是一整个人生 [2021/05]
- 一茶一书一知己,不负岁月不负卿 [2021/03]
- 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2021/05]
- 一场相遇,一生惦记,一世想你 [2021/04]
- 笑一下,精神好一整天! [2021/04]
- 人,永远是相互的! [2021/04]
- 人老了,别低头 [2021/04]
- 怎么回到瞬间、活在当下? [2021/04]
「臣服」和「参」,自然把我们的注意带回当下。
当下,本身就是「心」,是「在」。最多,要把心、一体、瞬间找回来,也只是把全部的「有」挪开,让下面的「在」或「心」自然浮出来。不是这么做的话,透过「有」是永远不可能追求到「在」或「心」。
我要再强调一次,因为两者在不同的轨道。但是,每一个「有」内,都含着「心」,含着一体,含着「在」。若不是这样子,一体也浮不出来。所以,在这个因-果或制约的世界,随时含着无条件的一体。我才会不断强调,要找回一体,没有一个经过或过程好谈。因为经过本身还是透过「动」或「做」,还是受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这些话,跟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定」,有密切的关系。我过去所看到的作品,都还是从有限、二元对立的世界的角度来追求定。自然把它当成一个功夫、「动」、「做」来探讨。坦白说,这种「定」还是头脑的产物,本身没有离开过时-空或因-果,还受条件的影响,还是制约。
我在这本书(《定》)则从两个层面来谈,首先从「有」的范围来谈定;接下来,从一体的角度来谈同一个题目。我很有把握,可以把全部的矛盾打开。所以才说,这工程完全是反复的。
「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走到最后,是透过一体来看人间。所以,这里所谈的,不是靠时间、努力、费力或练习所追求到的。甚至,用练习,反而追求不到。
因此,这本书所要谈的定,跟几乎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样。透过练习或努力,也是追求不到的。可以追求的定,是人间的定,短暂的定,我在这本书会称之为「小定」。然而,我在这里想带出来的,是永恒、无限大、大喜乐当中的定,或说「大定」。
其实一般所谈的「定」的功夫,都离不开时-空,更离不开感官。「定」或「专注」的功夫,是透过感官才可以运作。再说清楚一点,一般所谈的「定」或专注,是透过感官的运作或「动」来捕捉信息,而进入一个「不动」、宁静或合一,才有「定」好谈。
懂了这些,我们自然可以把感官当作一个专注的门户。如果我们懂得从多重感官着手,例如同时耳朵听,加上眼睛观想、鼻子闻、口腔的体会、皮肤的触觉,反而更容易达到专一。
重点是,不要同时产生念头。所以,一般专注的练习,会透过重复的动作(例如朗读、呼吸)让念头不容易起伏。也因为如此,多年来,我常常与朋友分享如何教小孩子读经。不光是因为读经可以让孩子接触大圣人的观念,而让这些大智慧落到脑海。此外,由于读经同时运用多重感官来集中注意力,对脑部发展的活化,有不可思议的作用。
透过朗诵,其实是教孩子学会掌握耳根的听、嘴巴的发声、眼睛阅读的观、集体共振的触觉,把注意力守住。透过重复的朗诵,不容易产生念头。所以,我过去不断地提醒家长和教师,不需要为孩子解释经典的意义。因为任何解释,是落在一个念头的范围。
最多只要透过朗诵,让古人的话落到心里。最不可思议的是,读经的孩子,不光是学习能力提升,灵感也被强化。我亲眼见到许多小孩子自然在艺术、文学、科学、数学领域有特殊的表现。
有意思的是,就是古人留下来的这么简单的方法,透过千万个小孩子,可以验证这里所谈的原理。相信你读了前两章,已经体会到,我这本书所谈的,倒不是这方面的专注,更不是强调要怎么以各种方法透过多重感官去切入。刚好相反,这里所要谈的是──希望你我用这方面的知识和练习作为基础,也就是透过一般的静坐,而可以跳一大步,带来意识彻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