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美的亚裔双胞胎案没那么简单

作者:简翎  于 2021-8-15 20:2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热点杂谈|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关键词:双胞胎, 亚裔, 犯罪基因

                                                       文/简翎 

        昨天在电视的Court Channel 又看到这起案件的重播了,让我一下子又想起了25年前的那惊悚的一幕。

        一个名叫韩吉娜(Gina Han或者Jeen Han)22岁的妙龄女子,因为嫉妒与私念,雇凶杀害她的双胞胎姐姐韩桑妮(Sunny Han)。虽然行凶未遂,但韩吉娜被判入狱26年。不过,她已经于2018年提前出狱。出狱后,44岁的吉娜就消失在人海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消息了。

       当年,媒体把韩吉娜说成是邪恶双胞胎,把韩桑妮描写为善良双胞胎,这种非黑即白的说法,实在是把人性简单化了。

       其实,姐姐桑妮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当年考上大学后,因为偷了同学的钱,被学校开除了。后来,又因为卖淫,被捕入狱。

        当然,妹妹吉娜就更差劲了,称得上是惯偷,小小年纪,屡屡犯法,劣迹斑斑。1996年,又成了上述这起杀人未遂案的主凶。

        这对双胞胎,空长了一副好皮囊,品行不端,道德沦丧。两个都是问题女人。

        大家都说,之所以这对姐妹花变成这样,跟她们的父母离异,母亲吸毒有关。要我说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就是基因的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

        科学家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了,而且,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有的人天生就有犯罪基因,靠教育、靠关爱是不怎么奏效的。

        记得早年看过一个美国电影,忘记影名了,讲的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用一种娴熟的手法,将弟弟溺死在水中。她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表明她就是一个天生带有犯罪基因的小孩,换句话说,犯罪因子就存在于她的DNA中。这与我们熟知的人之初,性本善产生了矛盾。

        现在,研究犯罪基因的科学论文并不多,主要是牵涉的理论,抽象复杂,争议很大。虽然犯罪基因的直接证据不好提取,但有些人的表现已经间接印证了犯罪基因的存在以及犯罪基因学的科学性。尽管这些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都不错,但仍然呈现这样的人格缺陷:暴力倾向明显,自制力弱,占有欲强,道德感缺失,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可能在基因方面存在着某些问题。有基因问题的不一定就会犯罪,但他们相比没有基因缺陷的人更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没有犯罪基因,即使身处的环境恶劣,也不会犯罪。有犯罪基因就分三种情况了:外部条件良好,没有受到刺激,犯罪基因被抑制,不会犯罪;犯罪基因发作,无缘无故犯罪;受到外界的刺激,走向犯罪。

        以上仅是本人的思考与发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30 07: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