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有犯罪基因的人,能躲多远躲多远吧

作者:简翎  于 2021-10-7 22: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热点杂谈|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6评论

关键词:犯罪基因, 坏种

                                                                 

       人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但科学研究发现,并不尽然。也有人之初,性本恶的。

       有一类人,无论他们所处的环境怎样好,对他们的教育怎样到位,他们就像一块顽石一样,顽固不化,不可造就,令人失望透顶。通常,他们小的时候,顽劣不冥,长大了就惹事生非,甚至触犯法律,走向犯罪。这是一类天生带有犯罪基因的人。

       说到这里,人们自然最关心这样一个问题:远离天生带有犯罪基因的人,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谁也没把犯罪基因写在脸上,而基因这个东西又看不见摸不着,怎样从人海里或者从跟自己有来往的人群中,把这类人识别出来呢?

       确实,看人不能光看外表,要观其言,看其行,别被相由心生所迷惑。

       有些带犯罪基因的人,长得很好,女的似天使,男的如暖男,表面上性格温和,阳光灿烂,但跟他们相处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他们刻意掩盖的其人性的另一面,他们不但带有犯罪基因,还是名副其实的两面人。

       带有犯罪基因的人,一般都具备下面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自私自利,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冷酷无情,自制力差,钻牛角尖,谎话连篇,对谁都不信任。而且,一般来说,他们对生命漠视,甚至对自己的生死都看得很淡。

       这类人还极度敏感、自卑,别人随便一句话都能拨动他们脆弱的神经。你都不知道哪里得罪他们了,他们已经在心里恨上你了。     

      我还曾注意到这类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在听说他人落难时,或幸灾乐祸,或显得事不关己,一脸漠然。在看电影电视,遇到让人落泪的情节时,他们看起来也不为所动,无动于衷,还美其名曰坚强。其实,这就是缺乏同情心的表现。对这类人就要当心了。

       记得,早年看过美国的一部老片子,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叫《坏种》(The Bad Seed),里面那个小女孩,长着天使一样的面容,但却心毒手辣,冷血无情,先是因为嫉妒同学,把同学推落悬崖,后又把老师害死,还纵火烧死了保姆,最后还向疼爱她的父亲痛下杀手。这就是一个有严重基因缺陷的女孩。她的恶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美国前几年沸沸扬扬的章莹颖案中的那个恶魔博士,也长着一副不错的皮囊,说话很有教养,一笑温暖阳光,就这样,迷惑了章同学,用一辆老旧的黑色土星车把美丽的章同学载入了黄泉。

       当然,也有些恶人,从容貌上似乎能看出一点端倪。比如杀害中科院研究生谢雕的周凯旋,长得尖嘴猴腮,给人的印象阴险狡诈,心事很重,一看就是个问题青年。只因他的高中同学谢雕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规劝了他几句,加上玩游戏时起了点纷争,就怀恨在心,记仇记了两年之久,还总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于是,千里迢迢从四川赶到北京,当谢雕在饭店里为他接风洗尘,盛情招待他时,他竟抽出尖刀朝谢雕的胸部狠狠地捅了七刀。

       他的性格特征就如上面总结的那样,谢雕却没引起重视,不但没有与这个姓周的人渣断绝往来,还续什么舍友谊同窗情,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这样看来,天生带有犯罪基因的人是很可怕的,不是吗?那人们又担心了:是不是这类人会把这种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呢?不过,还好,这个东西基本不遗传,否则,这个世界就太可怕了。另外,这类人也并不多见,研究发现,不到总人口的0.1%。但是,如果你碰到一个,对你来说,就是100%了。

       还有,在生活中,你不难发现,有些父母品行不端,其后代却循规蹈矩。而有些父母本分老实,但其子女却忤逆不道。我以前在国内时,单位里有一对高级知识分子,是有口皆碑的大好人,两口子都很忠厚老实,人品好,人缘也很好,他们的长子一表人才,一看就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谁想到,一天傍晚下班后,见到一个十六岁的妙龄少女,长子就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结果,在八十年代的严打中被枪毙了。儿子的人生以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方式谢幕,给老两口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同是老两口的子女,他们的另外一双儿女表现就不错,都是正常人。

       显然,这个不争气的长子自带犯罪基因,而不是从其父母那里遗传过来的。

       对有犯罪基因特征的人,能离多远离多远。哪怕是你的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甚至是配偶什么的,也不宜过多往来。不但不要往来,最好,还要想办法予以摆脱,不要让他们毁了你的健康与生活。血缘关系没有你的安全和生命重要。

      如此说来,难道对有犯罪基因的人只能躲避,而没有更好的办法规避这种风险吗? 比如通过教育,去改造或去除这种因子。

      确实,教育这一环是不能缺少的。教育可以防止不带犯罪基因的人堕落变坏,还可以抑制有弱犯罪基因的人实施犯罪。对于有很强的犯罪基因的人,教育基本失效,那么,他们犯下的罪行,由什么来惩处呢?答案是两个字:法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5 回复 tea2011 2021-10-8 05:07
我觉得三十年甚至更久的不联系的同学,尤其是中小学同学,在如今盛行的同学聚会中其实和陌生人见面也差不多。
3 回复 简翎 2021-10-8 06:08
tea2011: 我觉得三十年甚至更久的不联系的同学,尤其是中小学同学,在如今盛行的同学聚会中其实和陌生人见面也差不多。
对啊,我也觉得是这样。时间和距离,可以将熟人变路人。
5 回复 NO_meansNO 2021-10-9 06:54
若然像孙悟空,有一双金晴火眼,一看就分辨出妖精,能省了多少麻烦?
0 回复 简翎 2021-10-9 18:52
NO_meansNO: 若然像孙悟空,有一双金晴火眼,一看就分辨出妖精,能省了多少麻烦?
太有意思了,是这么回事儿啊。
2 回复 休闲生活 2021-10-10 08:01
看见这样的人真是要躲远一点,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1 回复 简翎 2021-10-10 08:24
是啊,这样的人不多,但要碰上一个又不警惕,就不得了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28 09: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