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高材生养出的女儿像畜生 [2021/10]
- 风流画家范曾的三任妻子和两个儿子 [2021/11]
- 明州一场致命车祸毁了两个美女学霸 [2021/12]
- 惨痛的教训:耶鲁女博士命丧警察枪口下 [2022/03]
- 预测一下战争狂人普京的下场吧 [2022/03]
- 美国宾州最佳中餐馆因天使劫匪被击毙宣布永久关闭 [2022/01]
- 洛杉矶警方神速破了豪宅凶杀案令人吃惊 [2021/12]
- 美国小姐穿着太性感被要求加衣才能登机 [2022/01]
- 看看周玉慧的大豪斯和结婚照吧 [2021/11]
- 闲聊一代“奇女子”邓文迪 [2021/10]
- 他的离世让整个美利坚受伤了 [2021/10]
- 由著名美女健身模特的自杀引起的思考 [2022/01]
- 美女才女奇女农家女 [2021/12]
- 佛罗里达州长陪爱妻看病竟遭无端攻击 [2021/01]
- 超级羡慕梅开二度的郎平与白帆 [2021/08]
- 为何长着一对眯眯眼的华裔模特石瑞能惊艳世界? [2022/02]
- 王力宏与李靓蕾之间的闹剧继续上演 [2022/01]
- 在美华裔买1890年的老房真要了命 [2021/11]
- 为什么要为这样的人群而战呢? [2021/08]
- 美国烟民的数量之高真不是盖的 [2021/09]
- 普大帝终于被逼疯了 [2022/02]
- 战争疯子普京的核讹诈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2022/03]
- 关于白雪公主谷爱凌的几个“Yes”与“No” [2022/02]
- 痛心疾首也说说锁链女吧 [2022/02]
当年有句话流传得很广,叫做“男生不可不看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通过这句话,我“认识”了王小波。后来,又顺着王小波这根线,慢慢知道了他后面隐藏着一个独特的知识女性——李银河。
不久,王先生猝然倒下了,而这位叫李银河的新女性的面容,随着时光的流转,不时浮现在大众面前,而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焦点,终于在那些年由她引发了一场有关“伦理道德”的大论战。
不得不承认,李女士是研究“Xing”学的大家,很有学术成就,也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而且有些观点十分新颖前卫。特别是对许多人避之不及的“同性恋”给予了大面积的理解、关照和同情。在此,我不是对李女士的学术成果说三道四,而是对她在“同性恋”问题上的过分宽容表达一点忧思之情。
事实上,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他(她)的一生中,都有过一丝“同性恋”情结,不管你承不承认,哪怕是“私心一闪念”或“幽梦一瞬间”,反正那种暧昧的“情感”是产生过的。只是比较隐秘,连当事人自身都没能明显察觉,也便“忽略”了。比如: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的丰满的胸部曾产生过想touch一把的迷乱,一个男性对另一位男性的健壮的肌肉曾有过想纠缠一番的冲动。
但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控制自己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往往是很大的。否则,现在,世界上的罪犯就不是被关进监狱的那么些人了,数量要多得多了。许多人有犯罪的意识和冲动,之所以没有“实施”犯罪,还是因为他们能用人的意志控制住自己。
人要控制什么东西呢?当一种东西,既危害到个人健康,又危害到社会公德时,它就应该被限制、抵制和抛弃,而不是过分的理解与宽容。过分的宽容就是纵容。
当然,一个人控制“同性恋”倾向最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它积郁得过久成了气候时,再行斩断,那样,就太晚了。
有“同性恋”倾向者要想有效地调控自己,首先就要认识到这种“恋情”的危害性。 “同性恋”危害健康,这已经被大家所认同: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某某器官疱疹都跟“同性恋”有关,特别是比癌症还可怕的艾滋病就祸起这堵萧墙。
那么,“同性恋”对社会有无危害呢?可以说对个人健康的危害也是对社会的危害,个人就是社会的一个分子,一个细胞嘛。
要说“自恋”不危害社会还差不多,“同性恋”怎么能说对社会没有影响呢?如果说“同性恋”不危害社会,我也可以说“毒品”一样不危害,只要他自己偷着吸,不强迫别人吸,自己害自己就是了。
“同性恋”对社会的危害,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让人更加缺乏安全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原来只需防范“男流氓”的袭击,“同性恋”泛滥成灾后,还得提防着“女色狼”的侵袭。同样,一个英俊的男子,不但要提心吊胆地避开富婆的身心骚扰,“同性恋”合法化之后,还得小心翼翼地逃避男富翁的甜言蜜语。这来自双性的夹击,实在难以抵御。
再设想一下,假如世界上同性恋者占了大多数,离人类快速走向灭绝的那一天还远吗?难道这样的前景还不足够可怕吗?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美国一些人的做法就是要往这条路上狂奔。
这十几年,Gay在招生招工上,有碾压正常性别的趋势。比如,有的高中毕业生,在自我介绍栏,声称自己是LGBTQ,于是,很顺利地就被藤校录取了,而同校同级的小中直男,学习成绩优异,GPA第一,品学兼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反倒被各大藤校拒掉了。甚至有一种论调,建议子女申请大学的时候,用不着改last name,也用不着改族裔,直接改成Gay,再写一篇哭诉被歧视被不公被不容的血泪史,保准儿会成为大藤宠儿。
这就是在变相鼓励青少年往Gay的道路上发展嘛。如今的社会真是变得让人不认识了,虽说不好提倡以做Gay为耻,但也不宜倡导以做Gay为荣吧。
这样看来,“同性恋”不是个小问题。在其上做些探讨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说到底,同性恋属于“心理生理异常综合症”,可以看成是一种毛病。不管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毛病,我们都不应该歧视,这是对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其克服这种病症,去掉这个“毛病”。实在不能理解,李银河们怎么还能面对这样的人说什么:你这毛病挺正常的,我非常理解它,也希望全社会都来认同,它的“流行”更说明了人的本性之需要。这不是雪上加霜,让这“病情”越来越严重吗?
网上有些人,在支持李女士的观点时,总是拿国外比如美国的观念与中国的相比。
没来美国之前,我还以为美国在“Xing”方面是极其开放的。时间长了,才发现,他们的观念比较多元化,也就是有广泛度宽容度,但深度绝对逊色于国人。很多人还是比较传统保守的,极少听说“包二奶三奶”之类的事儿,而且很多时候对卖淫嫖娼打击的力度也很大,大到我都感到不合情理。
比如:女警察化妆成“妓女”,站在街头,拦住过往的车辆,问男司机“30美元,干不干?”见对方犹豫,就接着问“20美元,怎么样?”只要对方点头表示有点意思,就会指给人家一条路“把车开到那边,就是那个教堂旁边,等着我。”
其实,在那边,几个男警正埋伏着。如此这般,一会儿的功夫,就钓到了一串儿老老少少的“嫖客”。我看到有的老司机满脸沮丧地被从卡车里拽出来,戴上铐子,并一再解释“我还啥也没干哩”。我真替他们“冤屈”,没准儿,不碰上这个“警察妓女”,人家是永远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警察,你这不是诱导人家犯罪吗?说得尖刻一些,李银河,你咋也有点美国的钓鱼女警察的意味呢?
那么,美国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如何呢?的确是比中国宽容一点,但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没有顾忌。甚至当初乏善可陈的小布什能够连任,也跟他和他的党派,在性方面的保守有关。直白地说,大部分美国人只是表面上对“同性恋”不说三道四,保持着一种理性的缄默。
反正我接触的美国人中,大都排斥这种“感情”,而且少部分有“逃离”的倾向。其实,有些“同性恋” 者内心是很痛苦的,他们欲罢不能,欲舍不忍,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拯救他们,而不是往深渊里再推他们一把。
记得,前段时间,一次在超市,一对母女走在一起,年轻的母亲将手搭在女儿的肩上,做亲密状,十来岁的女儿竟将母亲的手拿下来,还说:“妈,别这样,人家会笑话我们是莱则宾的”。可见,“同性恋”在美国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也说明,即使是有的青少年,也没有将这种“恋情”看成是美妙和光明正大的。
住街对面的邻居,本来是一对莱则宾,三十来岁,一个漂亮的白人女孩,一个美丽的黑人女孩,都领了结婚证,还一起买了房。上个月,黑美人搬走了,白丽人在约会一个人高马大的英俊异性,两人大部分时间成双入对,显得非常亲密。看到这种景象,我竟感到一丝欣慰:世界上少了一对同性恋,多了一对异性恋,生活将更加和谐美好,阳光将更加明媚灿烂。
只可惜,从目前来看,“转同为异”的案例还不多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