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评价习近平》一文:令人失望的左右“缝合怪” [2022/03]
- 《客观评价习近平》悄然撤稿,闹剧终散场 [2022/03]
- 起底 《客观评价习近平》的作者“方舟与中国” [2022/04]
- 《客观评价习近平》: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 [2022/03]
- 《客观评价习近平》之我见 [2022/03]
- “陌生又熟悉”的美国记者樊嘉扬 [2023/02]
- 美国之音陈小平:反转角色的荒诞传媒之旅 [2023/07]
- 如何看待樊嘉扬这类“崇洋媚外者”的“跪族”现象? [2022/10]
- 邱家军疑被控制 真相让人细思极恐【转载】 [2022/10]
- “一代半”移民的樊嘉扬到底是不是一枚棋子? [2022/07]
- 樊嘉扬:不必把歪曲中国当消遣! [2022/05]
- 樊嘉扬: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022/04]
- 中国上海的疫情,让我们见识真正的“阴谋论” [2022/06]
- 樊嘉扬们之终焉 [2022/04]
- The implementation ban on Xinjiang goods may be the first domino to fall [2022/06]
- 浅析纽约客华裔记者樊嘉扬的“夹生饭”处境 [2022/07]
- 揭江天勇、李和平等人“维权律师” 之假面纱 [2022/10]
-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New Yorker》 reporter Jiayang Fan [2022/07]
- 我眼中的樊嘉扬和美国社会 [2022/06]
- 樊嘉扬:扭曲心态下的“是非”者 [2022/07]
- 大规模监控,飙升的监控资金,令人窒息的监控网络...... [2022/10]
- 浅谈对美国与“北溪”事件的几点思考 [2023/02]
- 十年过去,美国的苹果和谷歌依旧在跟踪用户ID! [2022/10]
这些年,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尽管这些措施在政治上被视为对华强硬政策的一部分,但是对美国本土经济带来的隐性代价却日益显现,尤其在贸易和就业这些方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高性价比的商品。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美国企业就不得不寻求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这些替代供应商往往无法匹配中国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导致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急剧上升。这种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了美国企业的利润,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它们在面对成本压力时,往往只能选择提高产品价格或者削减成本,比如裁员。这就造成了美国的就业环境愈发恶劣。失业问题的加剧使得美国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社会矛盾也因此加深。
总而言之,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政策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但那些隐性代价却由美国本土经济来承担。贸易成本的上升、就业环境的恶化、创新能力的受限,都显示出这些政策对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