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中之间制造隔阂(下)

作者:国华B  于 2024-5-21 04: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彼此需要的朋友

全面入侵乌克兰2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实施的是战时经济,一切为军队服务,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下图 CBC)。战争已成为国内、经济和外交政策的组织原则。莫斯科在评估与外国关系时主要考虑三个基本因素:这种关系是否能直接帮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作战,是否能帮助维持俄罗斯经济和规避制裁,以及是否能帮助莫斯科反击西方,惩罚支持基辅的美国及其盟友。


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在这三个方面都符合俄罗斯的期待。俄中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使普京得以继续对乌克兰的侵略。北京虽然没有向莫斯科提供直接的致命援助,但为俄罗斯战争努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的间接支持,包括商用监控无人机、计算机芯片和俄罗斯国防工业使用的其他关键部件的供应。在经济方面,中国大陆天量购买俄罗斯的出口产品,很大程度上为普京提供了战争资金。双边贸易以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使俄罗斯的金融体系得以维持。来自中国大陆的汽车、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使俄罗斯商店库存充足,战争对普通俄罗斯人生活的很大程度上影响微乎其微。

最关键的是,莫斯科决定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中与北京坚定结盟。其实在俄乌战争前,俄罗斯一直努力在与美国领导的西方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中保持一些平衡。克里姆林宫对美中竞争态度谨慎,希冀籍由这种独立性在必要时来对冲制衡对手,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因为克里姆林宫里有部分人担心,全球秩序的分裂可能导致中南海对邻国称霸,使中国大陆成为欧亚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让俄罗斯在未来许多年扮演次要角色。

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彻底破坏了美、中、俄之间不稳定的平衡。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切断了克里姆林宫与美国及其在欧洲和亚洲的伙伴保持联系。普京本人战争期间重申,莫斯科的真正敌人是西方,而非乌克兰,因为西方试图削弱和肢解俄罗斯。鉴于美国在西方国家中一言九鼎的地位和美中竞争的形势,莫斯科决定与北京联手来打破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克里姆林宫认为削弱美国即削弱西方,以及西方国家支持的乌克兰,从而加速其乌克兰作战的胜利。于是,莫斯科希望加强与北京的军事和技术合作。将俄罗斯的经济、军事技术和智力整合到一个由北京领导的以欧亚大陆为地理中心的和平体系中,是俄罗斯维持与西方对抗的唯一途径(下图 REUTERS)。由此,北京在俄中双边关系中的影响力持续增长。


中国大陆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西方保持着务实关系。由于拥有更先进技术的经济体量,北京在俄中关系中比莫斯科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话语权,且对其北方邻国的影响力一直在增长。照目前的形势发展,北京在几年后将拥有更大的能力决定与莫斯科的经济、技术和区域合作条件。克里姆林宫对此前景并非后知后觉,但打赢乌克兰战争是普京/俄罗斯的首要目标。而北京的支持对克里姆林宫战胜乌克兰举足轻重,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是紧密合作没商量。同时朝鲜的例子显示,与中国大陆合作结盟并不那么可怕。朝鲜几乎在安全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依赖于北京,但平壤仍然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独立行事,包括做出让北京难堪的行动 -- 2017年,暗杀在北京保护下的金正男,现任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下图 U.S.News)。俄罗斯比朝鲜强大得多。无论多么需要中国大陆的支持,俄罗斯都会比朝鲜更能自主地决定关乎本国利益的大事。


普京还通过历史来合理化他对与北京合作的选择。13世纪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王子统治着现在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多个公国,但向蒙古帝国附首称臣。涅夫斯基王子在俄罗斯历史上击退了西方几次进攻,尤其在1242年击败了利沃尼亚骑士团。利沃尼亚骑士团试图将西方天主教传播到东方东正教占主导地位的地区。普京认为自己正追随涅夫斯基的脚步,在臣服东方的同时,也反抗西方。普京在2023年11月表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王子前往帐汗国,向可汗鞠躬,并获得了可汗的统治诏书,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抵抗西方的入侵……为什么?因为部落虽然傲慢而残酷,但从未威胁到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的语言、传统和文化,而西方征服者正急于压制这些东西。

普京向东的政策获得了中国大陆的响应,北京也开始将俄罗斯视为美中竞争地缘政治中的重要部分。在川普(Donald Trump)总统2021年离任后,北京曾希望其与美国的关系将回到可预测的轨道上。但拜登不仅保留了川普的鹰派对华政策,还加强了与印太地区伙伴的军事关系,推出了限制中国大陆获得美国尖端技术的法案,甚至批准前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2022年访问台湾。北京相信,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间的对抗都注定会加深。普京入侵乌克兰后,尽管受到西方的制裁打压,中南海从来就没有考虑扔下普京不管。因为北京担心,如果俄罗斯不稳定普京突然离开政治舞台,克里姆林宫可能会出现亲西方政权。鉴于美国享有的巨大盟友优势,如果中美长期对抗下去,北京需要尽可能多地得到合作伙伴(下图 Bloomberg)。


地处欧亚大陆背靠背的朋友

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像俄罗斯那样给中国大陆提供如此多的东西 -- 不仅是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金属、铀、化肥、木材、农产品和水这些可以帮助大陆经济持续发展的原料物资。俄罗斯资源促进了北京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减少了对美国海军巡逻掌控的马六甲海峡等脆弱海上航线的依赖。打折的俄罗斯油气还降低了能源成本,帮助提高中国大陆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俄罗斯也为大陆商品提供了美国、欧洲、东南亚之外的市场,虽然俄罗斯市场不算很大。当北京的国内需求不稳定,对西方传统市场出口减少时,对俄罗斯的销售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这个市场大量吸收了从家电到汽车这类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90%结算还以双方的货币计算,直接帮助人民币的国际化。根据SWIFT的数据,2024年4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接近5%,超过日元成为美元、欧元和英镑之后的第四大流通货币。除了自然资源,俄罗斯还有一些北京希望获得的先进军事技术 -- S-500地对空导弹、战斗机发动机、预警系统、静音核潜艇和水下战争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人才。俄中两国可能会加强情报共享,开展联合网络行动,并协调其影响力行动,包括虚假信息活动。随着两国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联合的方法。

尽管两国越走越近,莫斯科和北京反复重伸不会结成正式的军事联盟。双方都不想承担为对方而战的法律义务,也不想被拖入不必要的冲突。但两个友好的核大国背靠背地站在巨大的欧亚大陆上,这让华盛顿非常头疼 -- 美国需要同时威慑拥有庞大核武库的两个伙伴对手。中俄之间事实上的互不侵犯协定,以及两国将美国视为敌人的共同立场,可能会加强彼此在欧洲和亚洲战区之间的协调,消耗美国更多的资源和分散美国的注意力。当北京决定在台湾海峡采取行动,莫斯科可能会同时在欧洲举行挑衅性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从而削弱美国的应对能力来。

2023年3月大陆领袖习近平在结束国事访问时对普京说:“现在正在发生我们100年来从未见过的变化。让我们共同推动这些变化。” (下图 FOREIGN AFFAIRS)俄罗斯领导人欣然同意且付诸实践 -- 普京发动对乌克兰的入侵并将其定义为反对美国霸权、“新殖民主义做法”和建立“更公正的多极世界秩序”。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鼓励俄罗斯的行动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没有得到呼应,因为这些国家认为俄罗斯的行径与美国如出一辙。华盛顿动辄诉诸武力和对同一事务奉行双重标准的记录,早已怨声载道。美国和欧洲最近在加沙战争中藐视国际准则对以色列的偏袒支持,更强化了南方国家对美欧的这种看法。


俄罗斯和中国大陆明白,空洞的话语不会改变现实世界的运作方式。于是就有了上合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和金砖国家(BRICS)组织,俄中等国家希翼通过建立集体组织来影响国际秩序。或许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组织的国际影响依然有限,但过去两年里北京和莫斯科的合作交易却清楚地表明了西方强力的局限性,并为那些寻求对冲依赖西方技术和美国金融体系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俄罗斯通过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合作而摆脱了对西方近乎完全的依赖;它不但继续生存下去,还在与一个由北约支持的大国的大规模战争中逐渐占上风取得优势。其他担心依赖西方的国家现在发现,必要时他们也可以通过北京的支付结算机制避开美国的金融制裁,也可以将本国的大宗商品卖到中国大陆这个巨大的市场,并从那儿获得本国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这,或许是中俄结盟对重塑全球秩序的最重大贡献 – 世界离开美国西方依然可以活下去,或许(对那些非西方国家来说)活得更滋润。

更务实的外交政策

俄中这种伙伴关系的深化,可能是乌克兰悲剧最重要的结果之一。的确,莫斯科和北京可能永远不会正式联盟,但两国关系的演变将越来越影响世界,并挑战西方。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冷战期间曾经通过向中共示好,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最终拖垮了苏联,该策略被称为“基辛格策略”。川普总统时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实践了“反向基辛格”方法的想法,希望通过拉拢俄中两国中较弱的俄罗斯来分化莫斯科和北京,结果竹篮打水。西方政策制定者应该接受这一事态发展,放弃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可以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制造隔阂的想法。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此路不通 –莫斯科与北京非但没能被离间,俄中两国还从川普时期的“特殊伙伴性质”发展到现在“上不封顶”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然,俄中关系并非全都是阳光灿烂岁月静好。随着俄罗斯对中国大陆依赖加深,中共可能变得更加自信,相应地给两国关系添色彩增drama。不过迄今为止,北京和莫斯科在处理分歧时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西方领导人必须制定一项长期战略,将必须同时与俄中竞争纳入考量,来帮助维护和平。如果俄中的合作关系持续下去,只有实事求是地直面俄中两国背靠背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西方国家的应对策略才会切实有效。西方需要在威慑和与莫斯科和北京的合作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以避免沟通不畅导致误判,使危险局势升级。尽管西方国家不应容忍俄中散布虚假信息及颠覆国际机构运作的企图,却也应该寻求北京和莫斯科的参与,以便能让如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这类国际组织重新发挥作用。在考虑欧洲和亚洲安全、控制气候变化、管理人工智能等新的颠覆性技术以及应对全球金融架构面临的挑战时,西方决策者现在不但需要而且必须考虑俄中轴心日益坚定的现实。否则,西方国家可能就会一事无成,或者即使侥幸办成一件事,也会劳命伤财事倍功半。

* 本文主要内容源于《外交事务》杂志题为“Putin and Xi’s Unholy Alliance”一文。文章作者嘎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现任德国柏林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的主任。

参考资料

Gabuev, A. (2024). Putin and Xi’s Unholy Alliance. FOREIGN AFFAIRS. 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putin-and-xis-unholy-alliance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21 04: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