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印度(下):有声有色的大国

作者:国华B  于 2025-7-3 23: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1评论

莫迪的民粹主义:多数人暴政 

自1947年赢得独立以来,印度已举行了18次全国大选。印度公民从一开始就享有普选权,不分性别、种姓或经济地位。他们还享有自由、平等和宗教等至关重要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可通过司法行动予以落实。不过1975年至1977年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臭名昭著地宣布“紧急状态”,暂停了这些权利,让她得以独裁统治,并监禁反对派(下图 odisha/Instagram)。然而,印度民主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能够在民主通常失败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大多数诞生于民主国家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独立后不久就沦为独裁统治或专制国家。但贫穷的印度民主却蓬勃发展,因为其领导人通过公开竞争来掌控国家的政治命运。


印度宪法保障所有人的尊重。例如,为了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印度完全依据出生地原则(jus soli)而非宗教、财富或种族等先天性标记来定义公民身份。宪法还为少数群体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护,包括管理其宗教和慈善机构的权利,这涵盖了所有公民享有的更广泛的宗教信仰、实践和传播自由。印度还建立了联邦制,例如,允许多个语言群体拥有自己的邦,以保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印度宪法刻意限制行政权力,一方面赋予联邦和省级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权力,使其发挥制衡作用,另一方面为公民社会创造了空间,使公民能够切实表达其言论、集会和结社等自由。


但如今,印度正在疏远这些民主之本。冷战时期的印度即使在经济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也依然保持着坚定的自由主义,而如今的印度,尽管经济上更加成功,却明显受到了非自由主义和威权主义的玷污。其悠久的世俗政治传统如今被“印度教民族主义”所掩盖,后者的支持者认为印度是印度教徒的土地,其宗教少数派充其量只是二等公民(下图 Youtube/wjhl/THE STRAIT TIMES)。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政坛复活,并在90年代末通过其在印度人民党的化身首次赢得权力,从2014年莫迪总理上任以来,其势头更劲。这种崛起促成了疏远印度近2亿穆斯林和近3000万基督徒的政策。印度民族主义者试图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印度的许多其他少数派宗教 - 尤其是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 - 实际上是印度教。所有这些都源于一个更广泛的信念:只有信奉源自印度次大陆的宗教传统的人才是真正的印度人。


对印度宪法世俗理想的攻击也伴随着威权主义的兴起。紧急状态时期,莫迪政府授权税务机关和其他法律手段来恐吓印度的反对党、公民社会、监管机构以及一些反对派执政的邦。然而,印度民主并未消亡。印度教民族主义并未赢得大多数印度选民的支持,反对派仍然统治着印度三分之一的邦。印度自由派陷入困境,但他们仍在继续抵制印度教民族主义浪潮。司法机构和其他裁决机构偶尔仍在抵制行政部门的过度扩张。因此,印度是否会成为一个非自由大国,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一个不自由的印度也可能消弱本国国力。印度人民党的政策已使印度在意识形态和宗教层面上两极分化,而印度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如何在议会中获得代表权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可能加剧地区和语言分歧。这使得印度越来越像高度分裂的美国。两极分化对美国人来说已经够糟糕的了,它阻碍了他们的制度建设,加剧了民主的衰败。但对国家和社会要远弱于美国的印度来说,情况会更加糟糕。例如,两极分化可能会加剧长期以来针对新德里的武装叛乱,为外部势力在印度境内制造混乱创造机会。这些冲突也可能蔓延到印度周边地区,因为针对穆斯林的意识形态敌意加剧了印度与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紧张关系。两极分化还会加重印度的国内安全负担,消耗新德里在海外施加影响力所需的资源。即使两极分化不会造成更多的内部麻烦,也会破坏新德里动员民众积累国家力量的努力。


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印度经济增长放缓,持续寻求与所有国家建立伙伴关系,而非与某一国家建立联盟关系,再加上国内日益增长的威权主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印度的全球影响力将无法与其日益增长的物质实力相媲美。尽管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或第四大经济体,但其滞后的发展指数意味着,其庞大的人口既无法像中国、美国和欧洲公民那样享受到同等的生活水平,也无法为国家实力的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即使印度经济规模扩大,它仍将面临巨大的贫困和民众不满的挑战,这可能会威胁到印度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实力。

如果印度的持续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扩张而非国际一体化,那么其经济增长能力肯定会受到制约。没有经济实力的加持,印度也将失去影响其周边国家选择的机会。不幸的是,如今的印度在东亚和中东都未能增加其影响力。考虑到中国和美国在这些地区的软硬实力,未来几十年印度在印度在东亚和中东的形象和影响力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非但如此,印度近来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遭遇表明,新德里将其在南亚的天然主导地位转化为持久的地区霸权方面已经面临巨大障碍(下图 Times of India/East Asia Forum)。


或许印度经济在未来二十年左右以6%的速度增长,它在亚洲的地位也难以撼动中国大陆。新德里只有依靠外部平衡,即与外国全面合作,方能牵制北京。放眼世界,可助印度平衡中国大陆的最佳对象仍然是美国,因为在未来几十年里,美利坚仍将是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川普政府以及美国精英对联印制华显然持开放、甚至可以说是积极的态度 - 北京是两国雷达上最大、最明显的目标。美国人乐于,印度人则渴望挖掘美印两国间的经济联系的巨大潜力,争取由美印经济联系取代密切的美中经济联系。但美国人十分忌惮印度的多极化目标。新德里专注于通过多边结盟来推动多极化,成为制约美国投资印度的最大的因素。印度人之所以对多极化乐此不疲,是因为新德里深信印度将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为与中国、美国和欧洲平等的一级,从而以一己之力独立制衡中国大陆。


印美关系将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印度的翅膀硬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下图 raksha/dailyexcelsior/impriindia)。印度经济走强让新德里不愿与美国在构建合作防御体系方面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这让美国人感到沮丧。因为没有印度的配合,制衡中国会更加困难。更糟糕的是,当华盛顿极需印度在许多国际秩序问题上配合时,印度推进多极化的雄心却使其更多地与美国产生分歧。这让许多美国人辗转难眠。印度相信自己能够独自遏制中国,华盛顿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新德里致力于建立一个削弱美国作用的多极世界,尤其让华盛顿如鲠在喉,难以容忍。



川普2.0政府的交易习惯可能会主导两国关系,华盛顿可能会要求新德里付出更多,作为合作(牵制北京)的代价。事实上,川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已经显示了其对印度与其他国家一视同仁的态度。可以期待新德里对多极化的承诺(这与美国利益从根本上相悖)是认真的,印度似乎也会在涉及中国大陆的某些问题,而非所有重要领域上,与美国合作。如果新德里不能有效地在亚洲制衡北京,华盛顿必然会思考应该对印度投入多少的资源和信任。由于不完全站队美国,新德里为与北京“龙象合作双人舞”留下了空间,也间接响应了为大陆外长王毅关于“决不能让边界问题定义双边关系,更不能让个别分歧影响双边关系的大局”的发言。那边厢,印度央行行长达斯(Shaktikanta Das)又在金砖会议期间宣布去美元化不是印度的政策目标,以及其国防部长拒绝在上合组织防长联合声明签字,让印度与俄罗斯、中国和其他金砖和上合成员国间的关系若即若离。印度人选择了“有声有色的大国”之路,并毅然决然地迈入这条大道。其以利益而非价值观为导向,执着于游走于东、西方的摇摆路线注定会是途崎岖不平。

* 本文大量参考引用了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的几篇关于印度的文章(见参考资料)。泰利斯系印裔美国人,现担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以及塔塔战略事务主席(Tata Chair for Strategic Affairs)。他曾在乔治·W·布什政府(2001-2009)工作,担任负责政治事务副国务卿的高级顾问,参与了美印民用核协议谈判。

参考资料 

Grossman, D. (2024). U.S.-India ties remain fundamentally fragile. RAND. 链接 https://www.rand.org/pubs/commentary/2024/04/us-india-ties-remain-fundamentally-fragile.html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rfw1972 2025-7-4 07:30
民主应该只属于少数聪明人,一个国家应该只有他们有投票权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4 07: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