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荡警官梅甘·霍尔 [2023/01]
- 中共五位有潜力的70后接班人 [2022/10]
- 华为最新极紫外光刻(EUV)技术专利泛涟漪 [2023/01]
- 2023年全球最佳10国 [2023/09]
- 第三次世界大战导火索 [2024/06]
- 盖伊辞职的后面 [2024/01]
- 美国名品,中国制造 [2023/11]
- 大陆疫苗管用吗? [2023/01]
- 令拜登总统棘手的川普案 [2023/09]
- 一场攸关美、中国运的战争 [2023/07]
- 25岁的华裔亿万富翁 [2022/11]
- 世界最具前瞻性10国 (上) [2022/09]
- 你的收入达标吗? [2023/09]
- 华为芯片突破的意义 [2023/10]
- 华为新手机发布的意义 [2023/09]
- 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2023/10]
- 专家学者看大陆经济超美 (图 smh) [2023/12]
- 一带一路与债务陷阱 [2023/10]
- 大陆放软身段的后面 [2023/12]
- 中国实体经济危机 [2024/09]
- 台海真正可信的威慑 [2024/01]
- 俄乌和加沙战争与美中关系 [2023/11]
- 川普总统为何胜选 [2024/11]
- 创新基金会:大陆创新能力正超美 [2023/03]
- 人工智能竞赛管控 [2023/10]
川普总统于8月6日签署行政命令,对印度征收总和达50%的关税税率(下图 facebook/instagram)。这无疑让自认为是美国印太战略重要基石的莫迪政府倍感失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塔塔战略事务主席兼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高级顾问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美籍印裔学者泰利斯(Ashley Tellis)近期发表的文章《印度的大国妄想》(2025年7/8月刊)对印度的战略态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泰利斯认为,印度高估了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同时又缺乏支撑其大国野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盟友。他警告称,在两极格局日益加剧、中美竞争将塑造地缘政治格局的时代,印度对战略自主和多极化的执着,可能会使其失去重要地位。
自川普1.0政府2018年开打与中国大陆的贸易战以来,印度一直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后的拜登政府也同样礼遇印度,让印度不但相信自己是南亚霸主,而且是与美、中、俄、欧盟平起平坐的不可或缺的世界大国。如果客观冷静地分析,其实印度可被视为一个边缘国家,刻意地游走于地缘政治门槛上的国家。
印度认为可以根据多样的地缘政治形势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被局限在一个集团内。但印度并非典型的大国,而是一个尚处雏型的巨人。印度4.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的国防实力以及在全球南方许多国家的影响力,的确让印度人有理由相信自己乃多级世界中的一极,因而必须避免僵化结盟受另一大国领导。但印度对多极化的追求很可能是一种战略负担 - 2025年5月发生的印巴冲突显示,美国和欧洲国家并未站在印度一边,全球南方国家也鲜有发声支持印度。那么,莫迪政府不选边站队、寻求多级世界,试图在以更复杂的方式瓦解的全球秩序中保持灵活性和自主性的政策可行吗?对此,印度国内的一些知名战略学者近日进行了探讨。
多级世界平衡策略的逻辑
印度的地缘政治环境恶劣,被两个拥核对手环绕 - 北临中国大陆,西面巴基斯坦(下图 AIRPOWERASIA/PAKDEFENSE)。 因此,如果与美国走得太近,印度更容易卷入(中美间)大国冲突或遭到中巴这两对手的夹击。这一现实要求印度必须与竞争对手,尤其是中国大陆接触。新德里与北京的关系兼具缓和与威慑,力求在不引发冲突的情况下管控竞争。印度的军事实力虽然在不断扩张,但尚不具备威慑中国大陆的优势,而且还需借助外力来抵挡平衡中国大陆对印度的优势。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分布式杠杆”策略,即少数国家之间针对特定国家/议题的小规模合作联盟,如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Quad(四方安全伙伴关系);与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和美国间的“I2U2”伙伴关系;以及印度、法国和阿联酋的三边倡议。这些并非联盟的组织,成为在不牺牲印度自主权的情况下提供安全红利的替代方案。
印度的外交政策继承了其后殖民时期和冷战时期的经历,尤其是在超级大国竞争压力下保持自主的能力。印度对多极化的渴望并非天真,而是全球体系结构变化的反映。美中二元格局或许定义了全球军事竞争,但它并非唯一决定世界各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承诺和经济优先事项。而且,川普迅速改变孤立俄罗斯的策略表明,美国孤立制裁北京的政策也会同样短暂。印度对灵活参与而非仓促站队,使新德里成为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中的一支关键力量,即一支可以合纵联横而非被超级大国当枪使的力量。
印度追求的是在体制内部建立共识和进行改革,而非强行转型。印度并非试图主宰世界秩序,而是试图通过领导一个由中等和新兴大国组成的联盟,从内部重塑世界秩序,这些大国既不认同中国的威权主义,也不认同西方的家长式作风。
走钢丝的必要性
从经济角度来看,印度近期半导体产量的增长、快速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及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10万亿美元的GDP,都表明印度正在经历一场转型(下图 Linkedin)。印度正在构建制度和物质基础,以便在国际秩序中发挥更具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印度需要的不是结盟,而是战略耐心,或曰战略定力。在一个日益被碎片化而非整合所定义的世界里,适应能力或许比任何固定的阵营都更具优势。印度走钢丝并非拒绝成长,而是认识到在当今世界,钢丝本身或许是最适合印度国情。
从单极到多极的世界
美国主导单极秩序的时代已经结束。诚然,美国仍然是世界霸主,但中国大陆目前占全球经济的17%,特别其制造业优势,使北京成为与美国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而七国集团的其他六个成员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自已从1991年的42%萎缩至2024年的18%,并大多在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下降、移民、福利、创新放缓以及对美国的军事依赖等问题。俄罗斯因其乌克兰军事行动而日益增长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则更巩固加强了北京的实力。
经济战略
印度有望在2028年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下图 X/Reddit),当然在可见的未来印度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大陆。印度拥有一支相对年轻且规模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尽管其地缘政治环境瞬息万变且充满不确定性,但如今的印度地缘政治环境较几年前已远为有利。除与中国大陆和巴基斯坦存在重大领土争端外,印度与大多数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日本、俄罗斯、美国、欧洲和发展中国家。
印度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多重威胁,包括有争议的军事化边界;不可持续的贸易逆差;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中国大陆对巴基斯坦的广泛军事和外交支持。印巴关系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包括在伊斯兰堡核保护伞支持下的恐怖主义。同时,新冠疫情暴露了印度卫生供应链的脆弱性;2020年与中国大陆的边境冲突凸显了加强印度经济独立,而非依赖北京的重要性。乌克兰战争暴露了印度在国防生产、能源和粮食安全方面的的短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正加倍加强国防工业化力度,并取得一些成果,如对亚美尼亚和菲律宾等国的军事武器出口。印度还推出了一项产业政策,即实施500亿美元的补贴和政府支持的融资,用于关键和新兴技术的制造和开发。这项政策已开始在电子和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出口方面获得红利。
印度在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和非军事手段(例如暂停贸易和水权)来对抗巴基斯坦对恐怖主义的支持的同时,印度扩大了与中东地区(特别是以色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互联互通合作,如“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的新经济倡议。通过深化与其他地区大国的双边和通过组织开展的安全和外交合作,维护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此外,它还试图通过重振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建立国际太阳能联盟等新机构以及与全球南方国家就全球机构改革以及粮食、卫生、气候和能源安全等共同优先事项进行接触,从而推进其全球治理目标。
自主的必要性
自1998年以来,执政的三位印度总理都为深化与美国的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美印伙伴关系如今已延伸至从能源技术到国防贸易等几乎所有国际政策领域。除俄罗斯外,印度其他最亲密的全球伙伴均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包括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和欧盟。但是,美国总统川普的“美国优先”世界里,印度似乎并非想象中那么重要 - 系被征收达50%的最高关税的国家之一,甚至远高于川普对其头号竞争对手中国大陆征收的关税!(下图 X/DHYEYA IAS)事实表明,尽管美印伙伴关系不断拓展和深化,战略自主对印度而言,如今是必需品。
对于寻求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维护和推进自身利益的印度来说,多极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愿望和追求目标。印度政策制定者认为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不会回归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在美中两大阵营相互竞争的两极世界中,结盟并非可行且印度已经在多极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2023年加入美国支持的《阿尔忒弥斯协定》和《矿产安全伙伴关系》,以及今年与英国签定的贸易协定、以及正在推进的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协定。由于中美共治的两极格局将使印度边缘化,更精明的政策是印度在追求多极化的同时重申美国主导的印太地区基于规则的秩序的重要性。这样,新德里就可以在塑造地缘政治趋势和制衡北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印度既能抵御中国大陆,又能确保周边地区稳定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现有的印太伙伴关系 - 四方安全对话(Quad)。
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于2017年川普1.0政府期间正式启动,旨在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就任首日就决定召开“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议,这向北京传递了美国政府愿意与盟友和伙伴合作应对亚洲挑战的信号。2025年7月,四方安全对话外长再次举行会议,宣布了旨在保障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并使其多样化、加强海上执法合作、动员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加强海底电缆政策法规以及制定全球卫生紧急情况应对计划的举措。虽然印度不希望四方安全对话变成任何类似于军事安全协议的形式,新德里可以利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其他条款,如拟定危机应急计划,加强海上安全倡议等,来遏制中国大陆在南海及其他争议水域的野心,增加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印度的最佳选择
新德里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多极世界秩序最终意味着中国大陆、俄罗斯、或许还有印度的崛起,而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实力将受到削弱。印度弥补其未能跟上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和军事实力步伐的最佳途径应该是更加坚定地致力于一个基于规则的秩序,印度可以参与塑造这种秩序,但不太可能引领其发展。这意味着印度可以与美国走得更近,并大力投资四方安全对话。毕竟,自乔治·W·布什总统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包括川普1.0政府,都寻求与印度建立类似联盟的关系(下图 RAND/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虽然当下的川普2.0政府对印度有点不近情理,但可以预期,川普总统之后的下届美国政府会回返到拉新德里以制衡北京的轨迹 - 美中竞争将持续下去,直到分出胜负。
对新德里来说,与华盛顿的特殊关系并不需要以集体防御为中心的联盟,四方安全对话就非常不错。因为过去25年的历史表明,美国在与印度的交往中根本无法跨越一些门槛,政治支持、技术转让和情报共享等。川普总统支持巴基斯坦军方关于击落印军5架战机一事表明,华盛顿并未视新德里为优先的合作伙伴,甚至都不如美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这就更有必要像支持外交部长苏杰生的主张:印度与许多国家建立“特权关系”,包括与其他美国竞争对手的关系。
也有(非主流)印度专家指出,鉴于印度日益拉大的与中国大陆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差距,新德里追求的多极化并不现实。因为“多极世界秩序,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而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实力将受到削弱”。北京在印巴冲突中的作用证明,北京与新德里不在一条线上。巴基斯坦是中国大陆制衡印度的棋子。既然如此,新德里就应摒弃成为世界一极的幻想,做出痛苦的抉择,那就是在“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基础上推进与美国的合作,甚至包括军事合作。这样做可能使新德里加入美国阵营,但印度至少可借此遏制中国,并提高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威信和影响力。
参考资料
Inamda, N. (2025). India has 20 days to avoid 50% Trump tarrifs – What are its options? BBC. 链接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1w83j35jjjo
Pandey, A. (2025). US-India trade war: What triggered Donald Trump’s tarrif attack over Russian oil – key reasons. The Times of India. 链接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us-india-trade-war-what-triggered-donald-trumps-tariff-attack-on-india-over-russian-oil-key-reasons/articleshow/123145277.cms
Rao, N., Jaishankar, D., Curtis, and Tellis, A. J. (2025). What kind of great power will India be? FOREIGN AFFAIRS. 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responses/what-kind-great-power-will-india-be
Sacks, D. & Stares, P. B. (2025). How India is responding to Trump: Five takeaways from a trip to New Delhi.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链接 https://www.cfr.org/blog/how-india-responding-trump-five-takeaways-trip-new-del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