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百年树人

作者:憨憨豆  于 2021-9-21 03: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随笔|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评论

憨憨豆认为,这里的“人”是指整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而非是个人。整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惯性,需要“百年”,甚至更久才可能发生可见的,或根本性的转变。当然,这里的“百年”是指“以百年计”,或长久的时间的意思。

 

如果现在(2021年)在网上搜索有关“百年树人”的文章,绝大多数都讨论是教育相关的问题。憨憨豆认为这些文章还是没有抓住“树人”的本质。当然,关于“百年树人”的这个论题,也是困惑憨憨豆好多年的。最初知道这个词的时候是在小学二或三年级吧,当时老师的解释是教育的不易与长远。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不清楚如何一个人的生命能超过百年,即使是能长命百岁,一个百余岁的老人家,难道也要天天去学校上课?如果真是这样,憨憨豆觉得人生是恐怖的:总是上学,太可怕了!

 

在数年前,听《王立群读史记》,当听到“非功勿侯,非刘勿王”时,好像突然间明白了“百年树人”的含义,于是,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并套用这句话,看看是否能解释得通,于是,渐渐地憨憨豆觉得对这句话的理解达到了“正确”的程度,即“百年树人”指的是整体社会意识形态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按”以百年计“的时间间隔才能发生可见的或根本性地改变。

 

首行,“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惯性,一般情况下,一个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时间,这也就是“百年树人”的原因。在这种整体社会意识形态下,具体个人的”三观”的改变也是需要很久的时间,或说同代人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三观。

 

先来看一下让憨憨豆顿悟的“非功勿侯,非刘勿王”的例子。

 

周王朝分封诸侯,经春秋战国到秦统一,历时八百余年(前1056-前221年),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习惯了这种分封状态。于是,秦一统后,有过是分封还是中央集权的争论,因为始皇的绝对权威,分封制被否定。到汉朝建立时,面对开国功臣,刘邦不得不通过“白马之盟”(前195年)的“非功勿侯,非刘勿王”分封一些诸侯和王。这种皇族封王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明朝封王的结果与汉朝相似,有封王造反,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造反还成功了。清朝吸取了前明的教训,封王是有封号无封地,并且无旨不可离京,所以很多清朝的王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北京二环范围。各个王朝的“分封制”与周王朝的相比,差异比较大,但经历八百余年的周王朝的分封制的影响却持续了近两千年。

 

其次,在强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惯性下,具体个体的“三观”的改变也具有强大的惯性,即几代人的“三观”可能都是一样的,很难有本质的改变。当具体的个体的三观改变时,往往已经是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后了。

 

比如,1947年出版的《围城》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小资阶层的生活,其中描述的一些情况,在当代中国仍然存在。比如,《围城》中通过方遯翁(男主的父亲)的口指出“女博士只能嫁给老外”。现在好多女名人的老公都是西人或非中国国籍的国人,总之,只要不是中国国籍就好。再如,小说中描写的教育部的专员,说话时,总是喜欢以“兄弟我,在英国时”开头。在憨憨豆参加过的为数不多的一些学术会议中,经常能碰到一些人在介绍其学术成果时,喜欢以“我在某某国时”这样的话开头。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个买办在说话时,喜欢汉语中夹杂英文单词的情况。这个情况在当今的中国更是常见,甚至在央视的采访中,某知名专家喜欢用英语来解释汉语中非常常见、非常简单的同意词的差异。《围城》描写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情况,距今还没有达到“百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好像还看不到用“我在某某国时”作为开场白的情况可在短期内消除。

 

在第一个例子中提及的八百余年的周王朝的分封制,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那么,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对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肯定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的,比如上个世纪,1915年袁世凯复辟。2018年,习氏修宪以期达到近似当皇帝的状态。袁氏和习氏想做什么,其实离普通人生活很远很远,芸芸众生不会有太大的感受。这里举个例子,可检测读者是否还存在着“封建余毒”的影响。

 

当年赖昌星潜逃加拿大后,中国政府要求加拿大政府将其遣返,加拿大以中国存在死刑为由而拒绝了中国的要求。后来,时任总理到加拿大访问时,向加拿大保证不会对赖使用死刑,但加拿大仍然拒绝。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加拿大太不给中国面子:总理都做出了保证,你加拿大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这纯是自以为是,狂傲自大!

 

 

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么,对不起,在你的思维中,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封建余毒”!

 

 

为什么说你的思维中还有“封建余毒”呢?其答案是,中国社会与西方主流社会一样,是民主与法制的社会。总理,代表的是行政机构,不是立法机构,更不是司法机构,依法无权对司法机关指手画脚,所以,总理保证不对赖氏执行死刑,是典型的干预司法独立性的违法行为。

 

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包括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但政府部门的家长式作风依然存在并且也被广大民众接受,即广大民众在潜意识中是接受某些重要官员集立法司法行政于一体的状态,所以,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于社会意识形态来说也是这样,并不是所有事情的改变都需要百年的时间。与上述例子相比,憨憨豆观察到的情况是,当某件事情或思维方式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时,其改变是相当地快的,不需要百年的时间。

 

比如,秦统一后,提出“书同文,车同轨”,同时统一度量衡。车、度、量和衡,都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所以,很快推广开来,但在《王立群读史记》中指出,“书同文”没有达到始皇的目标。始皇的“书”指的是秦小篆。王立群指出,秦小篆非常漂亮,是始皇指定的字体,但民间大量使用的是隶书。我们可以认为“书”为上层建筑,不容易改变,属于“百年树人”的范畴;此外,书写方式改变的也是不容易的,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改写繁体字,将是一件多么的恐怖的事情。而且,与度量衡和货币相比,“书”与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在《王立群读史记》中指出,民间使用隶书,而给始皇的奏章和官方的文件中,则使用小篆。并不是所有的会写字的人都有机会给始皇写奏章的),所以,始皇的“书同文”只是完成了一半:同文不同体。

 

前段时间曾经看到一篇三十年前后对比的“打油文章”(借用“打油诗”一词,这里使用“打油文章”以助大家理解),其中一条是“三十年前,你把人睡了一次,那人一辈子都是你的;三十年后,就算睡了多少次,人还不一定是你的”。

 

“从一而终”出自《易·恒》,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受国学水平所限,憨憨豆不清楚其他朝代的情况,只是从一些文学作品中知道汉唐宋时期并不是很严格的,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因为“从一而终”关系到广大半边天的切身“性福”,所以历经近两千多年的谆谆教导,半边天们终于认可了这个说法,但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憨憨豆认为应该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开始计算),半边天们就完全地否定了这个说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把目光聚焦于整体社会意识形态时,就会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需要百年的时间,而且,“树人”快慢程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具体的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2 回复 憨憨豆 2021-10-17 05:51
出乎意料,这篇文章的点击量要比上一篇男人为什么长乳头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15: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