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若出此奇招 西方全线退兵 [2023/03]
- 中国应迁都到中部 [2023/09]
- 邓小平挽救了中国 今天又到危机关头 [2022/05]
- 美国声东击西 首攻目标北京 [2023/09]
- 新观点:以自导自演新“911”? [2023/10]
- 高度警惕:对华核战可能即将来临 [2022/05]
- 抑制疆独、藏独的根本之策 将新疆、西藏都划分为二个省 [2023/11]
- 经济学人:内塔尼亚胡扶植哈马斯 [2023/11]
- 人类社会三大规律 [2024/01]
- 江泽民时代 中国抓住了历史机遇 [2022/12]
- 马斯克踏上通往白宫之路 [2023/02]
- 中国应向西挺进 向东防御· [2023/05]
- 时评回顾 [2024/02]
- MH370失联与美在印尼生物实验室 [2024/03]
- 朝鲜战争(上) [2024/06]
- 未来预测:人工智能将取代政府统治人类 [2023/12]
- 影响中国与西方长期抗衡的三个重要因素 [2023/07]
- 中国建立影子政府之必要性与紧迫性 [2023/12]
- 我提前半年判断美国以中国为唯一对手 捅破世界是美中二极格局真相 [2024/02]
- 普京能否连任? 乌克兰战争可能在今年5月停火 [2024/02]
- 圣劳伦斯河评论提出的“人类社会三大规律”的时代意义 [2024/02]
- 强国经济学(五) [2023/12]
- 红海战火是冲着“一带一路”来的 [2024/01]
- DS推动三大潮流汇合 目标新世界秩序 [2024/01]
- 川普如再上台 美国可能走向分裂 [2024/01]
- 整形技术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 [2023/12]
- 世界统一必然削减人口 [2024/02]
强国经济学(五)
作者:周志仁
2023年12月28日
九. 宏观供应链
维基百科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由一连串供应商和采购商组成的团队,以接力赛团队的模式,完成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及至最终产品,然后将最终产品交付用户为功能的,由一系列设施和分布选择形成的网络。每一个产品都有一条或长或短的供应链, 一个地区或国家则有成千上万条供应链, 而全球的供应链数量就更为壮观,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庞大网络。已有的供应链理论主要是供应链管理理论,以产品和企业为核心,以企业利润为目的,可以看作以微观供应链理论为主。虽然也研究全球供应链的宏观问题,主要仍围绕企业的运作。自从2018年以来,发生了国际贸易战、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 俄乌战争与以巴战争、经济封锁等一系列大规模破坏性事件,导致了全球供应链的断裂、迁移和重组,有必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研究国家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变化规律,加强国家供应链和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研究。
1. 影响国家供应链的因素
|
图9.1, 国家供应链与相关因素关系示意图
从图9.1可看出,国家供应链由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供应链两部分组成,此处国际供应链特指与一国相关的国际供应链,而不是所有国际供应链。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供应链都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影响,反之亦然。如对于依赖进出口的国家,当国际市场萎缩,即国际供应链减少,势必影响国内供应链生存,除非另寻它路,而国内供应链的断裂会影响出口贸易,进而影响国际市场变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都受国家人口、国民人均收入和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影响,国家人口多,国内市场大;相应地进口需求增加,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也增加,一般会带动国际市场增大。国民人均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加,能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增大。对于贫富悬殊的国家,以“中低阶层人均收入”代替“国民人均收入”指标来衡量更好,更能反映居民实际购买力。市场来源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需求是无止境的,无论是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服装,住房,交通工具,还是奢侈品,如化妆品,金银首饰,古董收藏,还是新潮电子产品,还是娱乐等服务性消费,等等,人们都追求越来越高的质量和享受。国家政策刺激,文化潮流引导,AI等高新技术带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都在时刻改变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影响着国内、国际市场。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金融危机,战争包括热战、生物战和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以及自然灾害,都影响着国内国际市场和国内国际供应链。此外,国家人口影响国家就业人口,国家就业人口影响国内供应链,因为,如果缺乏劳动力,就满足不了供应链的需求。反过来,国内供应链也影响国内就业人口,供应链越多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就业人口就相应增加。国家供应链影响GDP。GDP 与国民人均收入相关。
2. 衡量国家供应链集合质量的指标
国家供应链集合是国家就业人口和GDP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衡量国家供应链集合或国内供应链的质量有四个重要指标:GDP,容量,完整度,依赖度,故障率,安全性。
1》GDP
GDP反映国家供应链集合在本土的总产量,GDP越高,说明供应链庞大而且国家经济发展快。
2》容量
容量指国家供应链集合能容纳多少国内就业人数,容量越高越好。能容纳的国内就业人数与国内供应链总数和自动化程度有关。目前阶段,国家仍然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好,人民生活好,国家安定。当然,将来AI让大部分供应链实现自动化,只有少部分人工作或大部分人工作时间很少,就业人数将不再是衡量指标。
3》完整度
完整度指国内供应链包含的行业种类数与行业总数之比。如果用IN 表示完整度,n表示国内供应链包含的行业数,N 表示行业总数,则:IN=n/N,IN越高越好。
4》依赖度
以R表示国内供应链对外国的依赖度,FC 表示国际供应链数,DC表示国内供应链数,R=FC/DC+1/IN, R越高,依赖度越高。
5》故障率。
故障率指国家供应链集合一年内中断的供应链数量占供应链总数的比重,用FR表示故障率,Nb表示一年国家供应链集合中断的供应链数量,Nc表示国家供应链集合供应链总数,FR=Nb/Nc。故障率越高,表示可靠性或稳定性越差。
供应链冗余可增加供应链的稳定性。当一条供应链断裂,能够立即通过转换到冗余路径而保持供应链通畅。如中国从外国进口粮食和石油,不能只依赖于一个国家如俄罗斯,而要从多个国家进口,一旦一个国家有变,仍然可从其他国家进口。
6》安全性。
安全性指国家供应链集合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隐患越少,安全性越高。国家供应链集合的安全性与如下因素有关:
A.地理位置
a. 如果国内供应链集中在沿海或陆地边境地区,容易受边境局势扰动或战火的毁灭。国内供应链越分布在内地越安全。
b. 如果国际供应链需要长途海运,海上运输线可能受到海盗攻击,需要军队护航。
c. 如果国际供应链分布在不稳定国家或地区,如中东,容易受不可控的战火中断。
B.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对国际供应链有重大影响。如中美关系近年来趋于紧张,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联合欧洲和亚洲盟友与中国脱钩断链,对中国进行贸易和经济封锁,导致中国与美国和欧亚的国际供应链大量中断。如果将来中美之间在太平洋发生战争或代理人战争,美国会联合盟友对中国全面封锁,马六甲成为卡断中国海运航线的潜在威胁之一。
C.过度依赖国际供应链
一国国内供应链的完整度越低,国际供应链占的比例越高,核心产业(产品)供应链不能自主,就越依赖国际供应链,就越难以承受国际经贸封锁。
改革开放后中国有段长时间实行出口导向性经济政策,造成对西方供应链的严重依赖。当西方对华政策骤然转变,中国来不及进行供应链转移。这是一个历史教训。实行国际供应链多元化和国际国内供应链平衡布局,不过分依赖于外国,尤其是西方强国,是安全之策,将供应链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很重要。
D.自然灾难与战争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与水灾,地震,海啸,会导致国际国内供应链中断。热战切断交通运输线,炮火摧毁供应链,会导致更严重的国际国内供应链中断。全球生物战争或流行病毒可能导致最严重的供应链中断,不仅交通运输线停摆,封城导致所有人不能外出,商店和公司关门,订单取消,大部分社会活动停止,全方位停摆,城市变成一座座死城。2020到2022全球遭遇到了有史以来比所有战争和灾难都严重的供应链断裂。
采取供应链冗余策略可以提高国家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应提高供应链快速转换的能力。
3. 供应链攻击策略
在冷战或热战中,敌对国家之间可能发生供应链相互攻击,以打击对方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有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研究供应链攻击策略,以备防范。
供应链的组成可以抽象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
图9.3,供应链抽象关系图。
一般供应链理论将供应链分为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没有人流。我加上人流,显得更完整。
供应链攻击可以从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个方面进行。或者说,国家供应链集合在这四个方面有潜在被攻的风险。
1》人流
人流指分布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供应链上的就业人口。如果一个国家人口被战争大规模消灭,或生物战导致大量人口感染病毒或一定时间困在家中,就业人口大幅减少,许多公司没有人上班,供应链被中断。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间就是一个例子。
2》物流
物流的主要环节是运输和仓储。远距离运输成为供应链受攻的一个弱点。陆海空任何一条交通运输线受到攻击,皆可导致供应链中断。如担心美国封锁马六甲而导致中国能源供应中断,近10年来,中国努力开辟新的能源线路,希望摆脱马六甲困局。
3》资金流
国家供应链集合的运作是资金维持的。如果国家之间发生金融战,像美国可以通过操控美元汇率影响美元的全球流动性,或引爆他国或美国自身的金融危机,引起资金链断裂和债务危机,从而引发供应链断裂。
4》信息流
对信息流的攻击可以导致信息网络瘫痪,国家和公司商业机密泄密,客户资料泄密,发布信息被篡改或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这些可能引起国家或公司不能按时履行商业合约,信誉丧失,客户流失,利润亏损,合同终止,供应链中断。
4. 供应链断裂、迁移与重组
全球供应链分布不均匀,供应链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战,全球新冠大流行,以及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全球供应链出现大面积断裂,迁移和重组。
图9.4,中国供应链
如图9.4, 中国供应链包括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供应链,国际供应链可分为西方供应链和发展中国家供应链二大块。由于美国联合西方和亚洲盟友对中国围堵,中国与西方的国际供应链发生了大面积断裂,尤其是中美之间贸易额大幅下降,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也大幅下降。为了弥补西方供应链断裂带来的经济损失,中国的经济被迫发生二个重大转向,一是加强国内大循环,增强和完善国内供应链;二是坚持开放,加强国际大循环。既然国际大循环在西方受阻,国际供应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就是必然的,中国大幅增加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如中非贸易额呈持续增长之势,2022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820亿美元,比2021年的2542亿美元增长16.6%。
在国际供应链重组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与中国中断的国际供应链一部分转向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国家,使得这三个国家也呈现经济热现象,一部分加强回流到西方内部,进行供应链重组。
中美二大供应链如二条大河分开后分别流向其它薄弱地区,重塑全球供应链版图。
5. 中国如何应对西方经济围堵
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的经济封锁比较容易见效,可以迫使小国和弱国投降。但是,强国对强国的经济封锁效果如何就不好说。将供应链武器化是超级大国正在上演的戏剧。美国对中国就是这么干的。自从特朗普开展中美贸易战,确实使中国经济受到不小损失,中美之间的供应链纷纷断裂,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从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已经落在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后。但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不断对中国构建新的经济封锁圈,从贸易战,科技战到金融战,不断变化战术,对中国经济进行持续打击。而中国则左右腾挪,不断突围。
中国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经济围堵呢?
1》西方的经济围堵不是单纯的经济围堵,而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联合的组合拳,中国的反击自然也必定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联合的组合拳。自从2021年2月乌克兰战争以来到2023年年中,中国承受的军事压力较大,中国成功地阻止了西方将乌克兰战争扩大到太平洋的企图,主要是通过军事科技的成就,从而迫使美西方在其它领域也有所松动,经济围堵没有全面合围,赢得了喘息之机。
2》中国将继续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中国帮助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东盟国家搞基本建设,建立新的供应链。并通过文化的融合,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西方将中国从发展中国家除名,试图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必然会反击。中国从中美国退出,把自己放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带头羊位置是合适的。中国在今年12月隆重纪念毛泽东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毛泽东不仅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二次战胜美国,而且毛泽东曾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今天中国继续高举毛泽东旗帜,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团结非洲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和伊斯兰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只要联合非洲,拉丁美洲,和伊斯兰国家,在国际上就具有广阔的空间,就不怕西方围堵。中国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开辟新的供应链,为中国经济开辟新路。
3》中国应以科技创新开辟新的产业供应链。科技创新开辟新的市场,是冲破西方经济封锁的有力武器,它能为中国赢得主动。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励全民创新。
4》中国应继续大力发展尖端军事武器,加强国防工业,国防强大,西方就会全面退却。
5》大力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带动国内经济。尤其要鼓励大学生多生育,以提高中国未来人口素质。中国有大量空置房,可以将生育与住房优惠联系起来,放低生育年龄。
6》中国作为核大国和世界军事强国,不怕围堵。美国没有明白一点,一个军事强国很难成功围堵另一个军事强国,如果围堵导致另一个军事强国无法生存,另一个军事强国可以以军事手段打破围堵,中国至少拥有这一张底牌。当然,中国不会轻易动这张牌,但所有跟随美国的国家和正在观望的国家应该明白中国拥有最后打破围堵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