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若出此奇招 西方全线退兵 [2023/03]
- 中国应迁都到中部 [2023/09]
- 邓小平挽救了中国 今天又到危机关头 [2022/05]
- 美国声东击西 首攻目标北京 [2023/09]
- 新观点:以自导自演新“911”? [2023/10]
- 高度警惕:对华核战可能即将来临 [2022/05]
- 抑制疆独、藏独的根本之策 将新疆、西藏都划分为二个省 [2023/11]
- 经济学人:内塔尼亚胡扶植哈马斯 [2023/11]
- 人类社会三大规律 [2024/01]
- 马斯克踏上通往白宫之路 [2023/02]
- 江泽民时代 中国抓住了历史机遇 [2022/12]
- 中国应向西挺进 向东防御· [2023/05]
- 时评回顾 [2024/02]
- 俄-乌战争升级为俄-北约代理人战争 [2022/02]
- MH370失联与美在印尼生物实验室 [2024/03]
- 未来预测:人工智能将取代政府统治人类 [2023/12]
- 中国建立影子政府之必要性与紧迫性 [2023/12]
- 中国应加强渤海防御 [2023/09]
- 任正非可以当总理 [2023/09]
- 封锁围堵打压中国受挫 旧金山习拜会拜处下风 [2023/11]
- 诗歌朗诵:圣劳伦斯河 [2023/10]
- 整形技术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 [2023/12]
- 一战真相与当今时局 [2023/10]
朝鲜战争(下)
作者:圣劳伦斯河评论
2024年6月25日
三. 抗美援朝
斯大林与杜鲁门合谋通过一套组合拳一气呵成消灭了金日成深入朝鲜半岛南部的主力部队,这套组合拳是:诱敌深入——截断后路(仁川登陆)——南北夹击,它是一个整体,必定是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前一起谋划,仁川登陆不可能是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的临时之计。这套组合拳是斯大林与杜鲁门合谋的朝鲜战争的第一步计划,完成这一步计划后,美国重创了金日成的军事实力,帮南韩收复了失地,控制了三八线以南的土地。然后,美军越过三八线挥师北上,金日成政权摇摇欲坠。此时,斯大林抽身,把金日成的烂摊子交给毛泽东,逼中国卷入战争。
1. 杜鲁门的欺骗
从军事角度,中国最佳的出兵朝鲜时机应该是在美军仁川登陆前,中国派志愿军帮朝鲜人民军守住仁川和群山,防止美军在仁川或群山登陆,同时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对釜山发起强攻,把南韩军队和美军赶出朝鲜半岛。只是从政治上考虑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以前中国不好出兵,否则容易给美国以口实说中国是侵略。为了仁川登陆计划成功,全歼被诱入朝鲜半岛南部的金日成主力部队,美国最不希望中国在美军仁川登陆前出兵援朝,也不希望中国在美国帮南韩收复三八线以南的全部失地之前出兵入朝,甚至不希望中国在美国将金日成赶出朝鲜半岛之前出兵朝鲜。为此,杜鲁门进行战术欺骗,通过舆论释放虚假信号。在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2号决议,“促请北朝鲜当局将军队撤至北纬三十八度”,杜鲁门在6月29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说明,美国的政策是“迫使北朝鲜人退回到三八线以北去”,“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杜鲁门将美国的这一意图通过国务院通报给盟国。在9月15日麦克阿瑟成功实施仁川登陆后,美军很快完成了收复南韩失地的作战计划,杜鲁门释放新的信号,说美国的目标是消灭全部朝鲜人民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让朝鲜半岛实现统一。9月27日,经杜鲁门批准,参谋长联席会议授权麦克阿瑟可以在三八线以北朝鲜境内采取军事行动,消灭“北朝鲜的武装力量”。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进入朝鲜作战,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376号决议案,呼吁朝鲜半岛统一授权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10月9日,美军第一骑兵师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美韩联军攻陷平壤,朝鲜政府迁往江界市。麦克阿瑟部队继续向北挺进,直逼鸭绿江。
在麦克阿瑟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之前杜鲁门当然不会宣布让麦克阿瑟进攻中国东北,在美国军机轰炸中国边境地区安东后,面对中国的强烈反应和国际舆论,美国宣称是误炸,杜鲁门政府假惺惺地说愿意给中国赔偿,目的就在于稳住中国,让中国误以为美国最多占领朝鲜半岛,而不会攻打中国本土,从而不会在此时向朝鲜出兵,让中国把有利的出兵时机完全错过。为了避免因为中国出兵而影响仁川登陆和占领整个朝鲜半岛,杜鲁门政府还拒绝了蒋介石第一次提出的出兵朝鲜的建议。
2.斯大林的暗算
斯大林内心里首先不希望毛泽东在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前出兵朝鲜,其次不希望毛泽东在美军消灭金日成被诱入朝鲜半岛南部的主力部队之前出兵,而是希望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平壤即将沦陷的最危急时刻,让毛泽东陷入一个二难选择:要么出兵跟美国在朝鲜作战,但斯大林不提供关键的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可能将被美军打败;要么不出兵,让美军把金日成赶出朝鲜半岛,金日成流亡中国,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麦克阿瑟将借机进攻中国东北,斯大林根据1950年初签订的《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会军援中国,挥师入境中国,然后“击败”麦克阿瑟,斯大林控制中国东北。但是,斯大林做得很巧妙,不露痕迹。首先,在斯大林与金日成1950年4月的最后一次会谈中,斯大林对金日成说:“如果你们遇到强大的抵抗,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你们必须请求毛泽东提供所有的帮助。”斯大林早就准备好了在金日成攻打南韩失利后,自己抽身,将责任推给毛泽东,让毛泽东卷入与美国的战争。如果斯大林不抽身,让苏联出兵朝鲜帮金日成解围,就达不到让毛泽东卷入与美国的战争的目的,这也是斯大林战前不与金日成签订同盟条约,而只在1949年3月17日签订《朝苏经济文化合作协定》和《朝苏军事秘密协定》(只是苏联对朝鲜武器装备与训练和军事顾问方面的援助,不包括军队援助),的原因。在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到9月15日仁川登陆前,斯大林只是鼓励毛泽东在中朝边境集结部分部队作入朝准备,并未请求毛泽东立即派兵入朝支援。9月底金日成向斯大林紧急求援苏联采取直接军事行动无果,到10月1日,金日成不得不向毛泽东求援:“因此我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特别的帮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们作战。”同日,斯大林才致电罗申:“请立即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我正在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休假,对朝鲜局势不甚了解。但是,从今天莫斯科给我的报告中,我得知朝鲜同志陷入了困境…..我考虑,根据目前的形势,如果你们可以为朝鲜人提供援军,哪怕五六个师也好,应即刻向三八线开进从而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毛泽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形势的发展一直在加强东北边防军出兵的准备,而且几次警告美国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中国决不会坐视不理。毛泽东也一直让周恩来与斯大林沟通,让斯大林提供军事援助为准备出兵。关键在于空军的支援上。中国军队装备比美军差远了,但是,面对强大的美军,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与美军作战,从军事角度讲,最不利的条件就是缺乏空军。一般而论,如果没有苏联空军协同中国地面部队入朝作战,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较量将极其艰难,很难取胜,斯大林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恰恰在空军支援的关键问题上斯大林玩弄文字游戏。
根据沈志华在书《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中的叙述:周恩来在7月2日与苏联大使罗申的谈话中就询问苏联空军是否有可能掩护中国入朝作战的部队。7月5日斯大林对此做了答复,他要罗申转告周恩来,苏联将“尽力”为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在7月13日经罗申给周恩来或毛泽东的电报中再次明确表示:我们尚不知道您是否已决定在中朝边界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您已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配备124架飞机的喷气式歼击机师,用于掩护这些部队。“我们打算由我们的飞行员培训中国飞行员两到三个月,然后把全部装备转交给你们的飞行员。我们打算让在上海的航空师也这样做。”…..而苏联答应援助中国的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从兵力和部署看,其任务似乎主要是协同中国部队解决东北地区的防空问题…..从苏联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战略方针来分析,斯大林显然宁愿下功夫武装中国的空军,将来让他们承担起入朝作战的任务,而避免在使用苏联空军的问题上过早地做出明确和具体的承诺。但是对于中国方面来讲,要求苏联援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关键就是苏联空军能够协同中国地面部队入朝作战,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一支真正的空军部队,一旦打起来,在空军方面只能依靠苏联。
面对毛泽东为准备派兵入朝提出的空军支援,斯大林表面上不答应显然不行,但是,斯大林开始没有明确承诺苏联空军将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地面作战,而是保留模糊。培训中国新飞行员匆忙到朝鲜与美军空军作战,显然很难达到协同中国志愿军地面作战的目的。而且,后面知道,斯大林卖给中国的歼击机是旧型号,很难与拥有先进飞机的美国空军匹敌。10月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半岛已是万分火急;原拟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托病推辞;毛泽东便决定派彭德怀挂帅出战。会上不少人认为国内百废待兴,无力参与大规模战争,鉴于会上大部分人不赞同出兵,毛泽东在10月2日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陈述出兵的困难,并提出“暂不出兵”,但也指出“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并说将召开扩大会议再议,同时决定派周恩来和林彪去与斯大林面谈。斯大林得到毛泽东“暂不出兵”的电报后,一边决定撤出在朝鲜的苏方人员,一边再次要求毛泽东立即出兵,同时在给金日成的电报中把责任都推到毛泽东身上。10月5日,在毛泽东力排众议下,政治局会议确定出兵。毛泽东准备10月15日出兵。毛泽东派周恩来与斯大林面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能确定得到苏联足够的军事支援,尤其是空军支援,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地面作战。有苏联的空军支援也是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向中共中央提出的一个强烈要求,甚至把它当作一个出兵条件,否则认为出兵应推迟。但周恩来与斯大林面谈的结果令人失望,斯大林没有满足毛泽东关于空军支援的要求,在10月11日晚7时斯大林与周恩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通报的会谈结果是,因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无法出动,故决定中苏暂不出兵,要金日成撤到鸭绿江以北。电报中说,苏联空军“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可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在朝作战。”斯大林明确告诉周恩来与林彪,在目前的局势下没有别的办法,或者你们出兵把美国人顶回去,或者你们让金日成的人撤到你们的东北去建立流亡政府。至此,斯大林的用心昭然若揭。
根据沈志华在前述书中的叙述: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后来的谈话中都曾提到这个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只要他们空军帮忙,但他们不干。”周恩来也说:“我们出兵就是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周恩来还说:“我们问:能否帮空军?他动摇了,说中国既有困难,不出兵也可,说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我们只要苏联出点空军,这样我们就可以去了,没有空军有困难。斯大林说空军不能派。”
斯大林将毛泽东逼入一个只能二选一的境地,而两个选择都危险。所谓“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不过是借口,战争已经爆发快三个月,说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是说不过去的,是苏联缺飞机吗?是苏联缺飞行员吗?都不是。一种学术界颇为流行的的观点是因为斯大林不想与美国直接发生冲突,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虽然斯大林多次表达过这种观点,但那也不过是借口。苏联以志愿空军或伪装成中朝空军支援中国军队入朝地面作战都没有问题, 后面的演变也证明,美国政府知道苏联空军飞行员伪装成中国或朝鲜飞行员在鸭绿江以南附近朝鲜领空与美国空军作战,美国政府也保密。所以,斯大林的目的就是故意给毛泽东出难题。要是别人,一般会选择不出兵,因为斯大林答应过苏联空军援助中国保卫东北和东北的驻军,如果美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在本土与美军开战,战胜美军的可能性更大。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当得知中国暂不出兵的决定时,斯大林没有向周恩来再次要求中国出兵,而是顺水推舟,中国暂不出兵也可以,放弃北朝鲜,这说明斯大林对两种选择毛泽东随便选哪种都可以,反正都是危险的选择。斯大林在电报中说的苏联空军“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可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在朝战。”这里的“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大有文章,如果毛泽东等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出兵,美军已经早就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而且很可能已经打入中国东北,那时只有本土作战。如果毛泽东不等苏联空军支援坚持出兵,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里,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可能已经被美军打败退兵,美军照样攻入中国东北。此处电文中说的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出动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不意味着苏联空军将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地面作战,后面的发展证明,在整个抗美援朝过程中,苏联空军从未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地面作战,而只是帮助保卫中国东北和中朝边境附近的后勤运输线、飞机场等重要设施。
3. 艰难而伟大的决策
最考验毛泽东的时候到了。毛泽东只剩下二个选择,一个是出兵,但至少头二个月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可能在朝鲜遭遇挫败而被打回来;另一个是暂不出兵,让金日成带残部主力撤退到中国东北,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威胁中国东北边境,美军可能侵略中国本土。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对出兵与不出兵再次讨论,毛泽东权衡利弊,再次说服大家,出兵!
毛泽东的决定使斯大林感到意外,据当时在场的陈毅几年后回忆说斯大林感动得热泪盈眶。真的是斯大林感动吗?是斯大林为自己的计谋得逞而高兴吧,毛泽东没有再坚持让斯大林提供空军支援才出兵。但是,斯大林高兴得太早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这历史关头让毛泽东作出出兵的决策呢?
从当时的情况看,如果毛泽东不出兵将面临如下后果:
1)整个朝鲜半岛将很快(估计不出两个月,很可能一个月内)被美军全部占领,并宣布南韩统一朝鲜半岛, 中国在东北失去一个缓冲地带,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对中国东北地区将形成长期威胁。不出兵,不管美军是否攻打中国,中国利益已经大损。
2)金日成带领残部来中国避难,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将给美军一个进攻中国东北的借口。
3)麦克阿瑟打到鸭绿江后,很可能打进中国东北。麦克阿瑟可以以追击金日成残部为名攻入中国东北,也可以以其它名义甚至不需要任何名义进攻东北。有一种观点认为,麦克阿瑟在圣诞前一个月曾经扬言:打到鸭绿江,让士兵回家过圣诞。美国媒体在11月25日以《麦克阿瑟将军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圣诞节土兵可以回家》《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等为题对麦克阿瑟“圣诞节攻势”作了大幅报道,这说明美国没有进攻中国本土的意图。非也! 兵不厌诈。美国从朝鲜战争爆发以来,每达到一个目标,就改口扩大目标,从最初的恢复三八线到6月25日以前的状态,到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实现朝鲜半岛统一,美国的目标在不断改变,胃口越来越大。强者言不足信,因为如果强者不遵守诺言,弱者毫无办法。况且兵不厌诈乃是战争的常识。有美国学者文章指出,美国的解密文件证明麦克阿瑟在内部争论时坚持要攻打中国本土。而且,以麦克阿瑟当时的傲慢,如果麦克阿瑟要攻击中国本土,美国总统都无法阻止他。况且,在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后,攻击中国东北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和发展趋势,因为趁新中国立足未稳之机,让新中国陷入战乱,对抑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头具有很大影响。所以,美国将金日成赶出朝鲜半岛后攻击中国东北是大概率事件。
4)如果美军侵略中国东北,将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东北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关系到全局。于1950年2月经中苏领导人在莫斯科谈判确定的苏联政府援助中国的第一批重点经济项目50个中有36个放在东北。如果东北发生战争,这36个重点经济援助项目将无法执行。
5)如果美军侵略中国东北,蒋介石可能在美军第七航空舰队的帮助下同时在台湾海峡对福建发动攻击,蒋军也可能经朝鲜参与向东北进攻。大陆将重新陷入国共内战。
6)越南正在进行抗法战争, 如果法军形势有利,将从越南北上向中国进攻,对中国本土形成北、东、南三面攻击之势。
7)如果美军攻打东北,按照《苏中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将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打仗,不管战争结局如何,中国都将丧失至少部分东北主权,或者给苏联,或者给美国。而且,还可能危及台湾主权,如果中国在本土打不过美国。
8)如果美军打入中国东北,中国可能不得不与美国宣战,这可能让美国倾注国力与中国打仗,将中国拖入更危险的境地, 这也将不利于未来中美关系的恢复。
9)如果美军打入中国东北,蒋介石在美军帮助下又从福建反攻大陆,中国经济建设将受到比出兵朝鲜更大的破坏。
10)如果美军进攻中国本土,北京可能被轰炸,新中国政权将受威胁,对整个亚洲共产主义事业将是一个打击。
如果毛泽东出兵, 确实面临很大的军事风险和经济困难。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军在二战中建立了很大声望,军事装备上中国军队与美军差很远,而且中国军队从未与美军打过仗,不知彼,加之没有苏联空军协同作战,容易处于被动挨打地位。中国经过近30年战争,经济一片凋零,许多省出现灾荒,等待救济,确实很难再支撑一场大规模战争。城市民心不稳,人们对共产党尚不了解,加之残余的国民党特务暗中造谣破坏,如果大城市出现饥荒,人民会不会起来造反都是个问题。但是,困难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也必须克服。最坏的情况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输了,退回到境内,但是也积累了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有利于以后在本土抗击美军的侵略。而且,出兵有十大优点:
1)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是一个很大鼓舞, 表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共同抗敌,增添信心和胜利的信念,有利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发展。
2)趁越南正在进行抗法战争,法军尚无力北上进攻中国,北朝鲜尚未被美军完全占领,西方不能从北(朝鲜)、东(台湾海峡)、南(越南)三个方向对中国本土同时发起进攻,此时中国出兵朝鲜,先集中力量抗击西方的一路军队,作战比较有利。
3)如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败了美军,不仅保护了北朝鲜,而且保存了一个缓冲地带,不仅对中国东北的安全有利,而且可以避免出现西方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合力进攻中国的最坏局面,对中国本土的长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国在朝鲜打仗,本土的建设可以照样进行,尤其是从苏联得到的经济援助将使中国的工业产生从零到一的飞跃,对形成中国的工业基础具有重大影响。
虽然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支援也影响经济发展,但从苏联能得到一笔贷款推动经济发展,这部分积极因素抵消了大部分消极因素。此外,在朝鲜打仗绝对比在中国本土打仗使中国经济遭受的破坏要小得多。
5) 中国可以借抗美援朝从苏联得到大批武器装备援助,建立空军,升级炮兵和坦克装甲兵,加速中国军队现代化。尽管从苏联得到的武器可能是苏联正在淘汰的,但对新中国的军队来说仍然是质的飞跃。
6)中国挟解放战争余威,气势正旺,军队具有丰富的长期战争经验,强将如云,此时与美军较量,军队素质胜过美军,可以一定程度补武器之不足。
7)如果中国在朝鲜打败美军,即使打个平手,都将打碎美国从任何一个方向侵略中国本土的幻想,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中国的和平建设赢得一个长期有利的国际环境。
8)如果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将洗刷百年耻辱,极大地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确立中国在亚洲共产主义的领导地位和中心地位,将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9)如果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斯大林将苏联的亚洲共产党领导权让位给中国,原本想害中国,将变成偷鸡不成蚀把米。虽然毛泽东当时不会想到这一点,但今天看是清楚的。
10)如果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将改变东西方力量对比,改变世界秩序。
所以,13日毛泽东致电在苏联会谈的周恩来,告知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出兵朝鲜," 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极为有利"。反之,"不参战,损害极大"。朝鲜战争对中国是危也是机,毛泽东出兵既是局势所逼,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敢于与强敌搏斗,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极其不利的条件下,毛泽东作出出兵的决策是非常艰难的, 3天3夜失眠,是一生中少数几次最难下决断的一次。毛泽东反复思考,全面综合地考虑了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考虑了各种困难和有利条件,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其他中央高层成员,尤其是军方将领。毛泽东还在电报中对周恩来说:“只要能用租借办法保持二万万美元预算用于经济文化等项建设及一般军政费用,则我军可以放心进入朝鲜进行一场长期战争,并能保持国内大多数人的团结。只要苏联能于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除出动志愿军空军帮助我们在朝鲜作战外,又能出动掩护空军到京、津、沈、沪、宁、青等地,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的空袭。只是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如遇美军空袭则要忍受一些损失。”(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渡海收复台湾,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又多次轰炸中国中朝边境多个城市,还越过三八线北上逼近鸭绿江,侵略和威胁中国在先,中国出兵朝鲜理直气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名副其实。
4. 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
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秘密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志愿军于10月25日-11月5日发动第一次战役,在两水洞、温井、云山、宁边、熙川、楚山以及古场洞地区对联合国军先后发动猛攻,消灭美伪军15000人,将联合国军赶到清川江以南,使其迅速统一整个朝鲜半岛之企图受挫,初步稳定朝鲜战局。志愿军30多万人参与朝鲜战争,全线反扑,联合国军被迫后撤。
第一次战役后,曾任美国驻华军队司令的魏德迈在西雅图发表谈话说,中国人民拥有不可克服的优势,"在1000万北朝鲜人中,组成了15个优良的师团,这就给我们军队造成许多麻烦。那么在 47500万中国人民中间可以产生多少师团呢?这种武装力量的优势是值得考虑的。想一想我们或许永远不能挫败这支军队,是十分聪明的。"
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担心英国军队将长期陷在朝鲜战争的泥潭中,在下院的辩论发言中告诫说:"在这种时候,英国和各盟国不应当过度地钉死在中国或中国的大门上,希望辛威尔(国防大臣)和贝文(外交大臣)记住这一点的重要性。"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也感到美国力量不济。他在亚特兰大美联社联谊会上讲话说:"我们美国人在朝鲜从事战斗的时候,余之军力就显然不够,不足以在其他任何一个地点应付敌人,这个事实是可怕的。"
只一个战役,美英的气焰开始消退。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毛泽东指示彭德怀发动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北半部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将战线推至“三八线”,并占领“三八线”以南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在作战中,志愿军基本歼灭南朝鲜军第7、第8师,歼灭土耳其旅大部和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给予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W.H.沃克也在撤退中身亡。此外,并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
志愿军取得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在全世界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正如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所称的,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使联合国军完全放弃了统一朝鲜半岛的希望,并在1950年12月11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出在三八线停火的建议。同时,也使美英放弃了扩大战争到朝鲜半岛以外的计划,也就是进攻中国的计划。
经过第二次战役,实际上中国已经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后的战争美国只是为了赢得一个较好的谈判筹码在朝鲜停战, 寻找一个体面的台阶下台。
12月2日,麦克阿瑟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电报中说:"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完全新型的战争","以往那么成功地用来指导作战的战略思想,现在继续用来对付这样的强国就不行了"。
12月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同时向麦克阿瑟发出训令要求麦应以保存"联合国军"力量为主,进行逐次防御,"要预为从朝鲜半岛进行有秩序的撤退创造条件"。
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哀叹"我们可能要节节败退,就像我们前次所遭受的失败一样"。但仍坚持进行侵朝战争,说什么"'联合国军'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并在发表声明后答记者问时,扬言美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地考虑"在朝鲜使用原子弹,这在美国的盟国中引起了普遍的震惊, 但它吓不倒毛泽东。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协同下突破“三八线”,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 阴谋及其守住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次北犯的企图。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第四次战役,这是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志愿军和人民军退回到三八线以北,坚守三八线,待机反击。第四次战役美军夺回了第三次战役的一些失地,但没有突破三八线, 美军所得有限。
1951年4月10日,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职务,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一并解除其美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的职务,这是美军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反击战。经50天奋战,毙伤俘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这次战役,由于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后勤供应不足,志愿军伤亡也较大(7.5万余人),虽然没有达到战役目标,但志愿军仍然坚守了三八线,并没有动摇志愿军的优势地位。而且,这种双方大规模的死伤美军无法承受。
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道,通过连续进行五次战役,共歼敌23.3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次战役之后,双方再没有大规模的运动战,只有三八线附近的阵地战,
双方谈谈打打,只要志愿军坚守三八线就是胜利。由于中国人口庞大,兵员充足,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和更换新兵, 加之灵活的战略战术,不断更新武器装备, 三八线阵地越来越巩固。到1952年10月初,志愿军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在10月6日写给上司——远东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的信中,他敦促尽快通过一项在美国第9军前线发动一切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以扭转局面,他在信中坦承:“我们遭到了1951年10月和11月以来所有战斗中人员惨重的伤亡。”于是,双方为配合谈判,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展开了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为三角山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代号为“摊牌行动”(Operation Showdown)。这是中美双方在朝鲜战场最后一次较量,与其说是钢铁与肉体的较量,不如说是两个民族精神与意志的最高较量,最后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获胜,美军的意志被彻底摧毁,他们无法撼动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堵钢铁长城, 三八线岿然不动,美国只有签字停战。
抗美援朝战争,如果斯大林提供苏联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作战,则志愿军一年即可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部赶出朝鲜半岛, 结束抗美援朝战争。但是,斯大林就是不提供。虽然,在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时,斯大林提前让苏联空军进入中朝边境帮助保卫东北和鸭绿江的后勤运输线和飞机场等重要设施,随着志愿军战线往南推移,苏联空军防护范围也延伸到鸭绿江以南75公里,但苏联空军从未配合志愿军地面作战,而且处于朝鲜北部的后勤运输线和重要设施仍然遭受美军大量轰炸。苏联匆忙培训的中国飞行员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还来不及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作用(朝战后期才发挥一点作用)。
斯大林不让苏联空军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作战,明显就是不想让中国打赢抗美援朝战争,至少不想让志愿军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但是,志愿军将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稳定三八线,不仅美国输了,斯大林的阴谋也破产,这个结局出乎斯大林预料。上甘岭战役酣战之中,杜鲁门输了总统选举,这或许是因为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败绩,深层政府要换总统准备在朝鲜停战。笔者也在此提出一个大胆的推论,上甘岭战役也让斯大林的阴谋彻底破产,朝鲜需要停战,新中国已经无法扼杀,苏联只能合作,中国将推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苏联需要新人上台改变全球战略,抑制共产主义运动。 所以,深层政府让斯大林在1953年3月5日死亡, 让赫鲁晓夫上台,不久非斯大林,推行三和二全,与西方和解,以便抑制欧美的共产主义运动,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当然,死亡的很可能是斯大林的替身,至于真实的斯大林何时死亡,是一个谜。
5.总结
朝鲜战争的直接起因是金日成在斯大林支持下发动的一场民族统一战争,属于朝鲜内战,不是侵略。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出兵朝鲜事实上是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尤其是美军跨越三八线攻击北朝鲜是无可辩驳的侵略。美国以朝鲜内战为借口让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宣布台湾地位未定,阻止解放军武力收取台湾,轰炸中国东北边境,是对中国主权的赤裸裸侵犯,是侵略中国在先, 中国出兵朝鲜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反侵略的正义之战。
朝鲜战争的深层原因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将遏制共产主义防线从东欧延伸到东亚,尤其是针对新中国,台湾在西方的东亚防线上处于关键地位,在朝鲜发动战争,围魏救赵,让毛泽东引兵北上,卷入朝鲜战争或在中国东北与美国交战,逼毛泽东放弃1950年夏秋攻台计划,抹去北朝鲜的缓冲地带,在太平洋西岸对新中国形成朝、台、菲、越的弧线包围线,对新中国的安全与和平建设形成长期威胁, 是国际深层政府的代理人共济会员杜鲁门、斯大林、丘吉尔的共同目标。斯大林骗金日成发动朝鲜半岛统一战争;斯大林与杜鲁门合谋朝鲜战争三部曲:诱敌深入--截断后路(仁川登陆)--南北夹击,消灭了金日成南攻的主力部队,让金日成陷入危机,逼毛泽东陷入二难选择:出兵或不出兵,都是如临深渊。毛泽东审时度势,雄兵出击,以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斯大林和杜鲁门的阴谋,保卫了新中国。虽然,杜鲁门与斯大林也有所得,暂时达到了阻止毛泽东武力收复台湾的目的,但是,这个所得是有限的,台湾的主权还属于中国,只是推迟收回而已。同时,也应指出,无论毛泽东是否出兵朝鲜,以解放军当时的海空实力,只要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没有苏联支援,毛泽东就只能推迟武力收复时间。
毛泽东较量的不仅是杜鲁门这个明敌,还有斯大林这个暗敌,毛泽东这个真马克思主义信徒碰上了斯大林这个假马克思主义师傅,师傅对徒弟下暗手,防不胜防,但是,徒弟的本领更胜一筹,最后击败师傅。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洗刷了中国百年耻辱,打出了国威军威,打退了西方对新中国的第一次围堵,从精神上压倒了西方,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也显示了毛泽东的大智大勇、英明决策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诞生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谱写了壮丽的英雄史诗。
日出东方,中华民族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