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这个国家,你只要打败它,它就会改革

作者:顾晓军53  于 2025-5-7 15: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随笔|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顾晓军

俄国这个国家,你只要打败它,它就会改革

 

    顾晓军按:那么,有哪一个国家是即使打败了也不会改革呢?

 

外部压力与俄罗斯的改革和逆转

一切改革都要靠国家外部的压力才能被迫完成。

俄国这个国家,只要它打败了,它就会改革。

1861年改革是因为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打输了,所以才有1861年的农奴解放。

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打输了,才有了1905年革命。

1914年到1918年的一战打输了,中间就有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

俄罗斯的每一次战争,都跟它的革命和改革密切联系。如果没有这个外部压力,俄国马上就会发生逆转。

像亚历山大一世,在和拿破仑打仗之前,他是最开明的沙皇之一。他在1803年时就准备解放农奴。

可是1812年战争后,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到巴黎,成了神圣同盟的盟主,马上就成了一个最保守的沙皇。他所有的改革议题全都停止了。

他本来有一个密友委员会,全是亲法派、亲英派,然后这些人全部立刻解散。

因为他觉得靠自己这一套,完全可以拿捏欧洲。他原来想象的那些东西,预定的东西,全都放弃掉了。

普京也是。普京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得到了俄国的广泛拥护。

他那时候说,十年内,俄国的军事拨款要大幅度增加,包括核潜艇、常规潜艇、飞机。

所以他刚上来的时候,是一个自由主义形象,但是很快被大家誉为"硬汉归来"

他在这方面表现出的这种反应过度,其实是有历史积淀的,就是他们对安全的焦虑。

地缘政治、文化选择与身份困境

因为俄国地缘政治有一个特点,它在欧亚交界的地方。

它的整体文化,包括文字、宗教、建筑、王族、联姻,这些东西都更倾向于欧洲。

同时它又有很浓的亚细亚色彩:集权制度、邮递制度、人口(调查、税收、管理),甚至早期的服饰,都是亚洲的,是蒙古人带去的。

蒙古人刚到那儿的时候,看他们的税收方式,叫"索贡巡行",就是王公走到哪,就吃到哪,然后收到毛皮就回来了。

蒙古人就觉得怎么这么落后的?肯定要搞人口统计,统计完了这些人不能流动,这样才能保证税收。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蒙古人带去的。

普希金有个中篇小说叫《驿站长》。驿站,是整个俄国的毛细血管。如果没了驿站,俄国的信息传达几乎都不通了。

俄国太大了。它的双头鹰就表示着它既向东又向西。

所以在19世纪,思想界关于俄国的发展道路,有两个学派:一个叫西方派,一个叫斯拉夫派。

这两者之间在不停地争论。包括二月革命的欧洲道路、十月革命的东方社会主义,都反映出它在地缘政治上、社会制度、文化选择上的困境。

俄国缺乏一个硬核的、核心的东西,缺乏一个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它的这些东西都是凑起来的——北欧的制度、维京人的文化、蒙古人带来的东西、拜占庭的东西,还有一些本土东斯拉夫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勉强硬压在一起,没有一个核心的东西把它全部整合。

当然,现在这些东西已经混杂成为俄罗斯的东西了。

就是为了克服东西之间的拉扯,它需要铁幕。

冷战时候的铁幕兼有物理性和心理的作用,最大好处是俄国人对外部是模糊的。

他不知道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统治者很容易把外部世界妖魔化,就说外面有多么凶险。

你看所有那些去了外面的人,包括那些作家,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欧洲待了四年以后,印象特别不好。

就觉得俄国的空气才是新鲜的,才是神圣的。在俄罗斯之外,没有这种有价值和永恒的东西。

历史的间断性与史学困境

俄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历史的间断性。

它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和上一个阶段断开了。

之前它在基辅罗斯阶段的时候,跟欧洲基本上是同步的。包括像汉萨同盟,这些东西跟德国的关系都比较密切。还有西瓦之路的大通道,跟拜占庭做生意。

可以说,当时它跟西方差不多是同步的。

但是蒙古入侵以后,它的整个重心向东转移,跟原来的一些东西全都割断了。

而它每一个阶段,包括十月革命,包括在这之前,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俄国人说过一句话,说我们任何时候都像一个“俄国馅饼”,它上头很多东西都积累了。就像我们说的摊煎饼一样,上头鸡蛋、薄脆什么都放好了,然后一铲子下去,“啪”翻过去了,所有的东西又都翻到底下了。

我那时候去苏联,在我同学的房东家。房东大娘就觉得,过去宣传了70年的所有穷人的这些东西,现在一下全都颠覆了,中间连个过渡都没有。

过去说劳苦大众多么好,为富不仁这些宣传,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笑贫不笑娼,完全倒过来,他们都觉得不可接受。

然后发现,原来给他们讲的列宁、斯大林,所有这些东西,现在觉得都是假的。

我那个时候到苏联,地摊上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小报在那里摆着。我自己看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

后来我就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们就说是因为严肃史学缺位。严肃史学的研究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党的那种意识形态教育,进行了很长时间,突然放开以后,提供给他们大量的资料,他们消化不了,甚至脑子都转变不过来。

这就给那些小报钻了空子,他们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故事。

这种故事未见得有什么可信性。但是说明什么?

巨变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是经济转型的问题吗?是政治问题吗?他们说,都不是,而是史学困境的问题。

因为跳跃太大了,不要说学者接受不了,一般民众也很难接受。

比如,原来一直说沙皇如何十恶不赦,现在东正教却把沙皇封圣了。

再比如,当年沙皇一家被布尔什维克枪杀,如今又把他们的遗骨挖出来展览。你想,这对所有人的既有认知造成多大的冲击。

他们普遍感到,这个弯要很长时间才能转过来。这里面的二元张力太大,内部又没有实现整合。

人们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民族认同的寻找与试错

鲍威尔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俄罗斯是一个一直在寻找自我的民族。它寻找民族的归属和身份认同。在相当时期内,它都处在选择和试错的进行时。

它没有找到自己。

他们原以为十月革命以后,永久的道路找到了。但十月革命没了,突然就没了,然后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全都分开了。

他们说在物理时间上70年只是一瞬,可是你知道这是付出了三代人的生命代价。

另外它的间断性,它每一次的推倒重来,都导致它矫枉过正,加深了他们的宗教宿命论。

弥赛亚,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被上帝选中、被上帝膏了油、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因此俄国人常常说自己是弥赛亚民族,也就是救世民族。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一种阿Q精神: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为世界各民族"趟路子"的,是给别人"示错"的。无论做了什么,哪怕是失败,也可以说:"我们先示错了。"

这种心态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俄国发展的间断性太大。

前面提到,缺乏主导性是俄国的一个结构性难题。

普京刚上台时,表达的是什么理念呢?实际上,普京的理念是很模糊的。

他延续了列宁时期的一种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传统,不执着于确定一条明确路线,而是采取了适应性的策略。可以说,是俄国版的"摸着石头过河"

普京上台时,是以自由主义者、叶利钦继承人的形象出现的。在各种派别之间摇摆不定时,他从各方——包括俄共——拿取自己需要的有用元素。

所以,我们可以给普京治国理念下一个公式:权力政治(因为他出身于权力部门)+自由经济+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

那么在普京之前,叶利钦时代又是什么样呢?叶利钦时期,俄国有四大基石:非布尔什维克化、私有化、非军事化和西化。

可以说,在叶利钦时代,这四大基石为俄国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

如果当时西方能对俄国稍加扶持,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俄国就可能像东欧国家那样,虽然起步晚一些,但最终还是跟上了。

那样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俄乌战争了。

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看来,当时的俄国已经是一个垮掉的国家,已经分裂成了15个小国家。他们觉得,俄国不过是一个类似土耳其这样的二流国家,甚至更弱,没什么威胁。

在这样的判断下,西方当然不会再倾注太多力量去帮助它。

金雁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顾晓军5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90后夫妻自导自演色情片之几个疑问 [2023/04]
  2. 请全裸家政妇时,雇主在干什么? [2023/03]
  3. 必应聊天机器人参与封杀顾晓军 [2023/09]
  4. 景甜裸视频被买卖?张继科会没事吗? [2023/04]
  5. 恐怖!山西小学生男男性侵 [2023/09]
  6. 妻被村霸长期霸占,男怒杀村霸全家10口 [2024/09]
  7. 中国裸女冒死爬大楼外墙 真相曝光太惊人 [2024/08]
  8. 姜萍事件的来龙去脉 代笔作弊堪比韩寒 [2024/07]
  9. 那英违纪,中央介入,那么,韩寒呢? [2023/09]
  10. 美女少将高小燕被谁睡了? [2023/03]
  11. 女子一丝不挂在阳台晒太阳引争议(多图) [2024/10]
  12. 遗孀程虹的女儿没有工作当是不实之词 [2023/11]
  13. 花无百日红,又传姚明被连夜带走等 [2024/04]
  14. 披露以肉偿租2.0版是否涉盗隐私及商业秘密 [2024/04]
  15. 策划郭文贵这局的人,实在高明 [2023/03]
  16. 顾晓军与丰子恺,有人要取我性命 [2023/01]
  17. 刘亚洲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2023/03]
  18. 顾晓军谈鲁迅(讲演稿) [2022/01]
  19. 余英时余茂春余杰是汉奸吗? [2023/02]
  20. 我开始有点讨厌川普了 [2023/05]
  21. 由孙海英美国捡垃圾想到张爱玲《色·戒》等 [2023/03]
  22. 谁在炒作司马南?为何炒作? [2023/01]
  23. 文革算不算是一种民主 [2023/12]
  24. 余茂春永垂不朽了?谁替我塑像? [2023/03]
  25. 「顾老师,何清涟在骂你」 [2023/01]
  26. 舟舟、韩寒,消费掉的是社会的诚信 [2023/05]
  27. 「顾晓军俄乌大战」 [2023/01]
  28. 张国焘谈亲历的五四运动 [2023/06]
  29. 「揭露韩寒」之缠斗 [2023/03]
  30. 泽伦斯基说,乌军为何定要攻入俄罗斯本土 [2024/08]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7 15:1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