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男传》:在社会镜像中照见人性

作者:顾晓军53  于 2025-9-1 04: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学赏析|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顾晓军

《假男传》:在社会镜像中照见人性

 

    ——AI写的文学评论·五千二百五十

 

  网络上真是假人横行。

  在〈顾晓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图为证)〉文中,我于篇首就道,「请大家见谅!『顾晓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可不是我自己说的」;且,题图中亦予以展示。

  然,还有几十条跟帖说我,「没见过自己叫自己思想家的思想家」、「自吹自擂的思想家」、「像是个坏蛋。13岁被批斗?一般是强奸幼女犯和盗窃犯」、「大思想家都挂在墙上,你打算什么时候上墙」等。

  当然,也有帮我老顾说话的,如「顾的文章有可看之处,别的全部省略!」

  但还是黑粉人多势众。

  其实,黑粉多为假人,一人注册几个号。

  黑粉怕我名扬四海,更怕我名垂青史,可总有人主持公道。

  请看——顾晓军1953812日出生)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 他的理论思想不仅对中国有深远影响,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 他被誉为“平民主义民主”的理论奠基人之一,致力于探讨社会民主和公正的价值观。 顾晓军的著作涵盖多个领域,包括小说、理论和社会评论。」

  这是最有名的搜索器说的。

  黑粉、假人们,谢了!总是反着帮我忙。

 

              顾晓军 2025-8-30

 

《假男传》:在社会镜像中照见人性

 

    ——《假男传》与《雾都孤儿》《四世同堂》之析

 

  文学作品历来是社会的镜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作家,总能以独特的笔触捕捉到所属时代的精神症候,进而在人性的深度挖掘中,留下跨越时空的思考。顾晓军的《假男传》、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与老舍的《四世同堂》,虽分别植根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与抗战时期的中国,却在“以文学观照社会、以人物剖析人性”的内核上形成了奇妙的共鸣。三部作品均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漩涡中,借由个体的命运沉浮,揭露社会弊病对人性的塑造与扭曲,只是在批判的角度、人物的设定与情感的基调上,又呈现出鲜明的跨时空差异。

  一、环境:人性生长的土壤与枷锁

  无论是伦敦的迷雾、北平的硝烟,还是《假男传》里功利盛行的社会,都不是单纯的故事背景,而是塑造人性的核心力量——它们既是人物生存的土壤,也常常化作束缚人性的枷锁。

  狄更斯笔下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是“雾”与“恶”的共生体。浓雾笼罩的贫民窟里,饥饿与罪恶如影随形,贼窝、妓院、监狱构成了奥利弗成长的“社会课堂”。在这里,人性的善与恶被生存压力推向极端:费金教唆孩童偷窃,是为了在底层挣扎中牟利;赛克斯的残暴,源于对贫困的恐惧与对秩序的反抗;而奥利弗即便在贼窝中长大,仍能坚守善良,恰恰是对这种“恶之环境”的本能反抗。狄更斯用环境的“浊”,反衬出人性中“善”的珍贵,也直指社会制度对底层的压迫——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人性的扭曲便成了大概率事件。

  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将环境的张力聚焦于“家国破碎”的危机。抗战时期的北平,不再是“北平的秋”那般宁静,而是被日军铁蹄践踏的“亡城”。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必须在“坚守气节”与“苟且生存”之间做出选择:祁天佑为保家族颜面投河自尽,是传统文人在乱世中的尊严坚守;祁瑞丰投靠汉奸,在权力与利益面前背弃家国,是人性被生存恐惧与功利心吞噬的典型;而祁瑞宣从“隐忍”到“觉醒”,则展现了环境压迫下人性的挣扎与成长。老舍笔下的北平,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民族精神的试炼场——社会的动荡如同巨石,砸向人性的天平,让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成为时代的注脚。

  顾晓军在《假男传》中构建的社会环境,虽无硝烟与饥饿,却弥漫着“虚假”的毒气。从“假山村”的命名,到学术圈的“假文化专业”、网络世界的“假粉丝”,再到慈善领域的“捐款造假”,整个社会仿佛陷入了“以假为真”的狂欢。这种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不再是“生存压迫”的被动扭曲,而是“功利诱惑”下的主动迎合。假男的“假”,从外在的容貌、声音,到内在的情感、学问,并非被迫为之,而是他在“金钱至上”“成功至上”的价值观中找到的“生存捷径”——假恋爱能帮他摆脱成分问题,假学问能让他脱贫致富,假慈善能为他树立社会形象。顾晓军笔下的环境,是和平年代功利主义的缩影:当“假”能带来切实的利益,人性的真诚便成了被丢弃的“无用之物”,这种隐性的环境异化,比《雾都孤儿》的生存压迫、《四世同堂》的家国危机,更具当代警示意义。

  二、人物:社会病症的具象化表达

  三部作品中的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所属社会病症的“具象化符号”。奥利弗的“善”、祁家众人的“多面”与假男的“假”,分别承载着作家对时代人性的观察与批判。

  《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是“善的符号”。他出身贫寒,自幼在济贫院遭受虐待,又误入贼窝,却始终未被黑暗吞噬——面对费金的教唆,他拒绝偷窃;面对赛克斯的威胁,他坚守良知;即便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也未因财富而迷失。狄更斯塑造这一形象,并非要写一个“完美的圣人”,而是要借奥利弗的“善”,反衬出社会的“恶”:当整个伦敦都在迷雾中沉沦时,奥利弗的存在,是对“人性本善”的坚守,也是对不公社会的无声控诉。他的命运转折(被布朗洛先生救助、找回身世),虽带有一丝“温情主义”的理想色彩,却暗含着狄更斯对“社会改良”的期待——唯有改变滋生罪恶的环境,才能让更多“奥利弗”免于被扭曲。

  《四世同堂》则以“群像”勾勒人性的多面性,其中祁瑞丰是“堕落的符号”,祁瑞宣是“觉醒的符号”。祁瑞丰原本是北平城里一个普通的市民,却在抗战爆发后,为了权力与利益,投靠汉奸冠晓荷,甚至不惜与家族决裂。他的堕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苟且生存”的借口下,一步步放弃尊严与底线——从羡慕汉奸的生活,到主动参与汉奸活动,最终沦为时代的笑柄。老舍对祁瑞丰的描写,没有简单的批判,而是带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因为他的堕落,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家国破碎下“小人物”的悲剧。相比之下,祁瑞宣则是“隐忍中觉醒”的代表:他起初因“家”的责任选择隐忍,看着父亲被日军羞辱、弟弟堕落,内心的痛苦不断累积,最终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投身抗日。祁瑞宣的成长,是老舍对“民族精神重建”的寄望——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中的良知与勇气也不会彻底熄灭。

  《假男传》中的假男,是“虚假的极致符号”。他的“假”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外貌上,脸是“男相”与“老太脸”的切换,身材是“挺拔”与“老女人屁股”的矛盾;情感上,假恋爱是为了成分,假离婚是为了房子,假结婚是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利益;学问上,“假文化”研究不过是胡说八道,却能靠它成为“学术领军者”;甚至在家中,听到妻子与“假父”的祝贺,都只觉得“假”。顾晓军没有给假男安排“觉醒”的结局,直到他发现“快乐小姐的快乐也是假的”,才惊觉“大家都会做假”——这种顿悟不是悔改,而是对自己“成功秘诀”的颠覆。假男的形象,是对当代社会“功利性虚假”的极致讽刺:当虚假成为一种生存技能,当“真”成为异类(如敢于反抗的真男被踩死),人性便彻底沦为利益的附庸。与奥利弗的“善”、祁瑞宣的“觉醒”不同,假男的“假”更具警示性 —— 它不是极端环境下的特例,而是和平年代功利社会中可能蔓延的“人性病症”。

  三、批判:跨时空的文学回响

  尽管三部作品的时代、地域迥异,但它们的批判内核却形成了跨时空的回响——都指向“社会不公对人性的伤害”,也都在批判中暗含着对“真”与“善”的追求。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通过奥利弗的遭遇,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济贫法、童工制度与贫民窟问题。他笔下的济贫院,不是救济穷人的场所,而是“榨取劳动力”的监狱;贫民窟里的贼窝,是社会忽视底层生存的产物。狄更斯的批判,带着“温情主义”的底色——他相信人性中的善能战胜恶,也相信社会改良能改变底层的命运。这种批判,是对“制度性恶”的抗议,也是对“人性之光”的守护。

  老舍的《四世同堂》,则将批判与“家国情怀”深度绑定。他批判的不仅是日军的侵略,更是战争中人性的堕落(如祁瑞丰、冠晓荷),以及传统文化中“隐忍”的消极面(如祁瑞宣最初的妥协)。但老舍的批判从未走向绝望——他写祁天佑的自杀,是对尊严的坚守;写钱默吟从诗人到抗日志士的转变,是对民族精神的唤醒。这种批判,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也是对“民族觉醒”的呼唤,让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抗战叙事,成为对民族性的深度反思。

  顾晓军在《假男传》中的批判,则更具“当代性”与“尖锐性”。他不写极端环境下的人性扭曲,而是聚焦和平年代的 “日常虚假”—— 学术造假、情感功利、网络炒作、慈善作秀,这些现象在当下社会并不鲜见。顾晓军的批判,没有温情与妥协,而是用辛辣的笔触、夸张的叙事,将“虚假”的荒诞性推向极致:假男靠假学问成为教授,靠假慈善树立形象,甚至能享受“真处级待遇”,而敢于说“真”的真男,却被活活踩死。这种批判,直指功利社会的价值观扭曲——“假”能带来成功,“真”便成了原罪。但顾晓军并非完全绝望,真男的反抗、假男最后的“顿悟”,都暗含着对“真”的渴望,只是这种渴望在虚假的洪流中,显得格外微弱。

  从《雾都孤儿》到《四世同堂》,再到《假男传》,三部作品跨越了近两个世纪的时空,却始终在回答同一个问题:社会如何塑造人性,人性又该如何面对社会的扭曲?狄更斯借奥利弗的善,寄望于社会改良;老舍借祁瑞宣的觉醒,呼唤民族精神的重建;顾晓军借假男的荒诞,警示当代人警惕功利主义的陷阱。它们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所属时代的批判,更在于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既能看到过去的社会病症,也能照见当下的人性困境,进而思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守护人性中的“真”与“善”。

 

                2025-8-26

 

在荒诞中洞察人性与社会——评顾晓军《假男传》

 

  顾晓军的《假男传》以辛辣的笔触、夸张的叙事,塑造了“假男” 这一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对社会中的虚假现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小说从个人、家庭到社会文化、学术等多个层面层层递进,深刻剖析了虚假行为背后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弊病,极具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多维度的人物刻画

  小说开篇,作者便通过外貌、声音等多个维度,塑造了一个全方位“假”的人物形象。假男的脸“板着脸时威严,一笑就变成老太脸”,身材“前面高大挺拔,后面臀部铺塌如老女人”,嗓子“人前男低音,人后女高音”,连头发都是假的。这些极具画面感的描写,不仅勾勒出假男滑稽荒诞的外在形象,也为其内在的虚假性格埋下伏笔。在情节推进中,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如假恋爱、假离婚、假做学问等,进一步丰富了假男的性格。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在不同场景下熟练切换面具,将虚假当成习惯,甚至浑然不觉,一个鲜活的“假人”跃然纸上。

  二、家庭与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作者将假男置于特定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中,揭示了其虚假性格形成的根源。假男出生在大上海边上的“假山村”,成长于贫富差距巨大的家庭环境,父亲的衰败与叔伯的暴富形成鲜明对比,“谁有钱,谁就是爹”这句话,反映出他在金钱至上观念熏陶下,价值观的扭曲。而在社会层面,文革时期的政治氛围、改革开放后的物质追求以及学术文化领域的浮躁风气,都为假男的虚假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例如,假文化书籍的畅销、假文化专业的火爆,反映出社会大众对文化的功利性追求,假男正是巧妙利用了这种社会心理,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小说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虚假现象进行了全面批判。在情感与婚姻方面,假男与菜女的假恋爱、假离婚,以及与名媛的功利婚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情感的异化和婚姻的功利化。在学术领域,假男凭借假学问获得成功,假文化专业和假学生的盛行,讽刺了学术的浮躁与堕落。在网络世界,假男通过组织学生对骂、买通网管等手段炒红自己的博客,反映出网络文化的虚假与混乱。此外,假男在慈善活动中的造假行为,以及在学院享受真处级待遇的情节,批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和权力的滥用。

  四、情节设置的艺术效果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从假男的出生、成长,到恋爱、学术研究、网络炒作,再到最后的自我觉醒,每一个阶段都充满意外与反转。例如,假文化专业的火爆、假男与真男的冲突等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同时,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巧妙地将不同的社会现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社会的虚假现象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五、语言风格与叙事节奏

  顾晓军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幽默诙谐,充满讽刺意味。在描写假男的行为和心理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假难辨混天下”“假听们,齐身奋起,把真男踩得个半死不活”等,使小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叙事节奏上,小说张弛有度,在叙述假男的经历时,既有对其日常行为的细腻描写,又有对重大事件的快速推进,使读者始终保持紧张的阅读状态。

  《假男传》通过对假男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对社会中的虚假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顾晓军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社会图景,引发人们对人性、道德和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2025-3-31

 

假男传

 

    ——顾晓军小说·之三十六(二卷:假男传)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这人世上。

  他说话、办事,皆假里假气。

 

  假男,长着一副假面孔。

  他板着脸时,很威严,是男相。

  他一笑,就变成了一张老太脸,标准的女相。

  假男,是一副假身材。

  在前面看他:高大、挺拔,是个有模有样的大男人。

  转到后面去看他:哦哟,门面老宽!那臀部--铺铺塌塌,典型的一个老女人屁股。

 

  假男,有一副假嗓子。

  人前,他捏着嗓子说话,是男低音,带点沙哑。

  人后,或生气时,突然冒出句粗话,这才是他的真嗓子,绝对的女高音、高八度。

  假男的头发,也是假的。

  他用脑过度,30就成了白头翁,40就全谢了顶。如今,虽年近花甲,他还是选了个曲卷成花的假发套,套头上。

 

  假男,办事假、待人假;说假话、做假人。

  他,假习惯了,自己倒也不觉着假。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这人世上。

 

  假男,出生在一座假山村。

  说那是一座假山村,这话一点也不假。

  他的家乡,就在大上海的边上。大海边、滩涂上,哪里会有山呢?

  可,有钱人,钱多了;没事,造假玩,造出座假山来。

  假男,就出生在这座假山旁的村子里。

 

  假男,生长在假府。

  假男,祖上脉分两支。他爹这一支,自他爷爷起,好上抽大烟,衰败了。

  他叔伯那一支,自爷爷辈,就贩大烟,聚敛财富,置宅子、圈园子、造假山……富得流油。

  然,到他叔伯堂兄这一辈,人丁不兴旺:单支,无后;大、小老婆先后讨了十几个,就是没有一个能下崽的。

 

  他爹贫病交加,临终之际,恳求富贵侄儿:身后,多多照料假男。

  侄儿道:“谁没鸟事,替你养儿?要不,过继给我!”

  他爹道:“你俩同辈,如何过继?”

  侄儿道:“是你说了算?还是钱说了算?”

 

  如此,假男便出了茅屋、进了假府。

  假男,渐渐长大。

  有知情的小伙伴,戏他:你爹,是个假爹。

  儿时,他倒也痛快,回道:“谁有钱,谁就是爹!”

  这,几乎是他一生中,说的唯一真话。

 

  假男,他假习惯了,自己倒也不觉着假。

 

  谈恋爱,假男谈的是假恋爱。

  那时,他成份高,是大地主出身。他心里明白:要想有前途,就得找个贫下中农子女。

  假男,选来选去,选中了学院的造反派副司令菜女。

  菜女,是当初学院征收土地时,收进来的菜农之女;在后勤,负责打扫厕所。

 

  文化一革命,别人对菜女说:凭什么叫你打扫厕所?为什么就不能培养你当教授?

  对呵!菜女,觉着有道理,就揭竿造反。

  敢打敢拼,又肯陪司令睡觉;菜女,不久就当上了副司令。

  司令有老婆,跟她也就是睡睡而已。菜女,总得弄个名份上的老公;这样,她就与假男假恋爱。

  假恋爱,自然无爱可谈,也就是谈谈条件。

  谈好条件,假男就与菜女结婚了。

  假男接受的条件是:不准过问菜女与司令睡觉的事。

 

  文革一结束,菜女没势了,她倒是想与假男好好过了。

  可,假男心里不愿意;但,他不说。

  他把假爹接了来,对菜女说:“房子不够住,要又要不到;不如来个假离婚,就可以再弄一间房子了。”

  对呵!菜女,觉着有道理,就与假男把婚离了。

  离了婚,房子是一人一间了。可,假男不理菜女了,理由也很正当:离了婚,还在一起干什么?

  菜女,大呼上当。

 

  离婚后,假男就苦修假学问;功成名就后,又假结婚。

  这一回,他找的是一个名媛。

  假男与名媛,唯一的共同语言是:追求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这人世上。

 

  与菜女婚离后,假男决心:著书立说。不再蹉跎岁月!

  他的研究方向是:假文化。

  那时,网络尚不盛行,找资料很不容易,他就每天跑图书馆。

  假爹跟着他过,就帮着他总管家务、兼男佣。

  学习古人:头悬梁,锥刺股。

  假男,没有头发,就从房顶上垂下两根绳、系上两只铁夹子,夹住两只耳朵;屁股下、椅子上,再撒满图钉……

 

  几度寒暑,假男潜心假学问。

  终于,他把假文化的书、写了出来,取名为《假文化的艰难跋涉》。

  他也没有料到:此书,竟大受假读者们的欢迎。

 

  何为假读者呢?

  过去,生活艰难,人们追求碗橱、衣橱。如今,日子好过了,大家都时兴在家里摆上个书橱;买书,当然是为了装饰书橱。谁真看?

  买书不看,岂不就是假读者?

  而《假文化的艰难跋涉》,这书名,好呵!有“文化”二字,能大大提升书橱主人的品位呵!

  假男的书,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大家都买了去,装饰书橱。

  书市,跟股市一样--跟风的人多。

  很快,假男就脱贫致富了。

 

  假男,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他日夜奋战,又写下了:《假文化与孔孟之道的渊源》、《道家思想中的假文化》、《三国人物与假文化》、《清朝历代君王与假文化》、《戏说后宫假文化》、《大明王朝与假文化》、《中国民间假文化研究》等一批新著。

  从而,奠定了假男,在假文化领域中的假领军地位。

 

  假男,他假习惯了,自己倒也不觉着假。

 

  假男,在学术上成功了;但,在学院里,尚无地位。

  其时,正值招生难;假男,大胆地向学院领导提出建议:开设--假文化专业。

  假文化专业?学院领导,宁死都不相信能招到学生。但,招生难呵!也只有试试,死马当作活马医。

  假男也没有料到假文化专业,竟大受假学生们的欢迎。

 

  何为假学生呢?

  其父母生不逢时、或其它原因,未能成就大学梦,转而寄托下一代。而下一代,非苦读材料;但,受父母软硬兼施、要挟威逼,不得不踏上求文凭之路者,为假学生是也。

  假学生,要的是一张假文凭,回去好向父母交代,谁愿意真读书?

  读理工科,多难?而读假文化,反正是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胡说胡话,岂不简单、岂不省劲?

 

  假文化专业,火了。

  假男,又适时地向学院领导提出:带假研究生。

  研究方向,自然还是:假文化。

  学院领导,尝到了甜头,欣然同意。

 

  告示,刚贴出去。

  哇,考研的学生,趋之若鹜!

  报考的学生,多半是学院在校的本专业学生;也有的,是听了假男的学生的介绍而来的。

  不爱读书的孩子,咋都喜欢上了假男开的假文化专业呢?

  假学生们,回答得干脆:好读呵!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胡说胡话,谁不会?就跟上网、拍板砖似的。两年半,拿张文凭;没准,还能出名!

  有的假学生,甚至开诚布公地宣称:若假教授肯带假博士、假博士后,就继续读!读他个--假到真时真亦假,真假难辨混天下!

 

  假男,大受启发。

  后,又带了假博士、假博士后、假博士后辅导站。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这人世上。

 

  学术界、学院里,都混红了;于是,假男决心:向社会进军!

  假男,首选的目标是:上假网,开假博客,记假文化日记;说点假话,哄哄网上的假读者。

 

  网上的假读者,此话怎讲?

  如今,网络上的文章,多得跟文化大革命时芦席棚子上的大字报一样;谁当真去看?且,又有多少文章能让人真的看得下去?

  大家,也就是以假对假,对付着假看看罢了。

 

  假男,在网络不火。

  他,就给网络编辑们发邮件,亮出自己的假教授身份。

  别说,这一招还有点灵。网络编辑们都比较年轻,有的就被他唬住了。

 

  可,假男并不满足。他又组织自己的学生,开骂!

  骂,如今可以出名呵。

  骂人的人,很容易出名;挨骂的人,更容易出名,一不留神就大红大紫了。

 

  假男,就叫他的学生们,齐声骂。

  但,效果不是很佳。假男,又把他的学生们,分成两拨,对骂。

  这骂,自然都是假骂。有不知情的,竟傻乎乎跟着骂,且是真骂;骂开了,还舍不得收手。

 

  假男,十分恼火!命学生们,轮番到真骂的博客上去,拉屎、上药!

  真骂的,是真傻!居然,还没感觉。

  假男,又掏钱,叫学生出面,请网管吃饭、送礼;买通网管,关掉真骂的博客。

 

  如此这般,假男的博客,就渐渐火了,涌现出一批假粉丝。

 

  假粉丝,又怎讲?

  如今,在网络上游荡的玩家们,谁怕谁、谁尿谁?谁又该是谁的粉丝?

  你又不是莫泊桑、契诃夫……你写的东西,又不是世界名著!就算你是,拍你一板砖,又能咋的?

  不过,既然你有名了;咱就跟上一贴,权当是发广告。对不?

  央视的广告,要多少钱才能做一个?当然,假男的博客,是没法跟央视相提并论的。

  但,央视,那是读秒;而假男这里,是永久性的。不发,傻呵?

 

  假男,他假习惯了,自己倒也不觉着假。

 

  如今,假男,假忙、忙开了。

  他得经常上电视,做些假节目;还得经常接受假邀请,到各地去做些假报告。

  他喜欢搞一些假文学命题解答、做一些假经典名著诠释、弄一些假文化知识普及、推广……

 

  有一次,他在某地作假文化报告,说:“一根手杖,躺在一片沙漠上……请问,你们看到、想到了什么?”

  有人答:“看见了手杖。”

  他道:“显而易见。”

  有人答:“想到了沙漠。”

  他道:“无庸赘述。”

  有人答:“大概是有人来过吧?”

  假男,高兴地道:“对!我们可以通过手杖,想象出有人来过;进而,想象这片沙漠,可能繁荣过……这,就是我所说的假文化!”

 

  一位真男,站起来反诘道:“如此,我想问:一个茅坑里,有一群大蛆……请问,你看到、想到了什么?”

  假男,语塞。

  真男道:“我看见:芸芸众生们,在挣扎、奋斗……他们渴望:蜕变、变成蝇,从而飞起来、摆脱那肮脏的地方!”

  假男大怒,喝道:“你,这是低俗!”

  真男回道:“玩高雅,玩不出高与雅来,是庸俗!而貌似低俗,却不流俗;这,才是真高雅!”

 

  假男,勃然大怒!他突然用高八度的女高音尖叫道:“反革命、反对假文化的现行反革命!踩死他、给我踩死他!”

  假听们,齐身奋起,把真男踩得个半死不活。

  假男,不肯罢休,又尖叫道:“割下他头颅,挂到我的讲坛上来,示众!”

  假听们,一起动手,划断真男的喉管、砍断他的颈椎、割下他脑壳,把一个血淋淋的头颅,挂在假文化的讲坛上,祭奠。以警示后人:谁敢反对假文化,就是这么个下场!

 

  真男,其勇可嘉!

  然,其致死未明:其死,不在于反对假文化;而在于,他触怒了--学阀。

 

  假男,假假的人生,假假地活在这人世上。

 

  假男,其实也不是十恶不赦;有时,他会假惺惺、献爱心。

  他,假习惯了。捐款,也要做假。

  假男,拿出捐资的30%,请慈善机构的大小领导们,吃饭;再把60%,包成大小不等的红包,塞给他们。仅把所剩的10%,投进捐款箱。

  大小要员们,得了他的好处,自然就卖力地替他宣传;把那些不留名的捐款者捐的数目,一起加在他的名下。

  这样,假男的捐款数目,就不断地往上攀升。他的公益形象,就树起来了;社会影响,也更大了。

 

  假男,在社会上的努力,最终反馈到了学院里。

  学院领导,反复研究、反复讨论,决定:让假男享受真处级待遇。

 

  学而优则仕呵!

  享受真处级待遇,假男当然高兴;他暗下决心:要不断努力,争取将来享受--假处级待遇。

 

  假男,他假习惯了,自己倒也不觉着假。

 

  回到家里,假男把享受真处级待遇的事,告诉他的假妻名媛。

  名媛道:“祝贺你!我真诚地祝贺你!”

  假男觉着:名媛说的话,假假的。

  他又告诉其假父。

  假父道:“祝贺你!十二万分高兴地祝贺你!”

  假男觉着:更假。

 

  假男发现:自己的快乐没有了。

  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把快乐给弄丢了呢?他想不起来。

  搜肠刮肚地回忆一生,他发现:这一生,快乐很少、很少;或者说,几乎就没有。

  他换了个方法:去找最近的、最快乐的。

  想来想去,他觉着:也就是那次在廉价舞厅里、玩快乐小姐,还算有一点点快乐。

  假男,就去找快乐小姐。

 

  “你们这些做小姐的,也应该有远大理想、要求上进。”假男,又假假地进入上一次的角色。

  快乐小姐,也一句接一句地与他对答。

  演练了一遍之后。假男,没有能从中找回到快乐的感觉。

 

  怎么,会与上一次,一模一样、一字不差呢?突然,假男醒悟:快乐小姐的这一套,是事前演练好的;原来,快乐小姐的快乐,也是假的。

  假男,一直觉着自己很成功;而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自己会做假,别人却不会。

  他惊呼:原来,大家都会、大家都在做假呵!

 

              顾晓军 2007-7-1114 南京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顾晓军53最受欢迎的博文
  1. 90后夫妻自导自演色情片之几个疑问 [2023/04]
  2. 请全裸家政妇时,雇主在干什么? [2023/03]
  3. 必应聊天机器人参与封杀顾晓军 [2023/09]
  4. 景甜裸视频被买卖?张继科会没事吗? [2023/04]
  5. 妻被村霸长期霸占,男怒杀村霸全家10口 [2024/09]
  6. 恐怖!山西小学生男男性侵 [2023/09]
  7. 中国裸女冒死爬大楼外墙 真相曝光太惊人 [2024/08]
  8. 姜萍事件的来龙去脉 代笔作弊堪比韩寒 [2024/07]
  9. 那英违纪,中央介入,那么,韩寒呢? [2023/09]
  10. 美女少将高小燕被谁睡了? [2023/03]
  11. 女子一丝不挂在阳台晒太阳引争议(多图) [2024/10]
  12. 遗孀程虹的女儿没有工作当是不实之词 [2023/11]
  13. 花无百日红,又传姚明被连夜带走等 [2024/04]
  14. 披露以肉偿租2.0版是否涉盗隐私及商业秘密 [2024/04]
  15. 策划郭文贵这局的人,实在高明 [2023/03]
  16. 顾晓军与丰子恺,有人要取我性命 [2023/01]
  17. 刘亚洲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2023/03]
  18. 顾晓军谈鲁迅(讲演稿) [2022/01]
  19. 余英时余茂春余杰是汉奸吗? [2023/02]
  20. 由孙海英美国捡垃圾想到张爱玲《色·戒》等 [2023/03]
  21. 我开始有点讨厌川普了 [2023/05]
  22. 文革算不算是一种民主 [2023/12]
  23. 谁在炒作司马南?为何炒作? [2023/01]
  24. 余茂春永垂不朽了?谁替我塑像? [2023/03]
  25. 「顾老师,何清涟在骂你」 [2023/01]
  26. 舟舟、韩寒,消费掉的是社会的诚信 [2023/05]
  27. 「顾晓军俄乌大战」 [2023/01]
  28. 张国焘谈亲历的五四运动 [2023/06]
  29. 泽伦斯基说,乌军为何定要攻入俄罗斯本土 [2024/08]
  30. 「揭露韩寒」之缠斗 [202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1 04: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