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身体会到了美国的计划生育难(PG13) [2008/10]
- 恐怖热帖:布满全中国的癌症村名单 [2009/05]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09/01]
- 美国女孩如何过十六岁生日? [2010/01]
- 纽约买钻戒,吐了半口血 [2011/04]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做全职太太? [2008/12]
- 美国全职妈妈们的生意经 [2008/10]
- 孩子学钢琴考级折腾记 [2009/03]
- 我在美国的每月花销账单 [2008/09]
- 我苦你不苦 美国生物博士到底苦在哪里? [2008/12]
- 美国的一女伺二夫 [2011/06]
- 一位男人的情感自白(少儿不宜) [2011/09]
- 姐被祖国人民歧视了一下 [2011/12]
- 不解,某些美国护士的手技怎么这么差? [2008/12]
- 海外华人家长的热点: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ZT [2009/04]
- 英达的做法有失厚道 [2011/08]
- 哎呀哎呀,雪的烟花嫩得像娃娃! [2011/10]
- 美国华侨回国如厕难 [2011/08]
- 请不要再拿女博士说事 [2009/02]
- 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 [2011/08]
- 感谢倍可亲成就我的出书梦! [2011/06]
- 女人的年龄你别问 [2009/05]
- 地震啦! [2011/08]
- 与你擦肩而过 [2009/02]
- 当傻子遇到骗子时 [2009/05]
- 母亲节随感---忽然很忧伤 [2009/05]
- 太好玩儿啦,我在西安城墙上登三轮车! [2011/07]
- 锁住时间--老妞我今天六十整 [2009/06]
- 着急,请村中高手帮忙 [2010/01]
梦想成真
陈晚(水影儿)
做为一名理科生,我学过医,搞过多年的科学研究,还做过海外新闻网站的编辑。虽然我从小喜欢摆弄文字,但出版一本和专业无关的书籍,于我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般的梦幻。
在忙碌的美国生活之余,能用母语排遣游子思乡时的心绪,对我来说,这是件莫大的幸运之事。在日积月累的自我倾诉过程中,我甘心承受着自我消耗时的宁静,并享受着读读写写时的世外桃源。打开岁月的抽屉,让心灵放飞于世,并将不同分贝的浅吟低唱拢进一页一页的铅字中,这是一个让我既紧张又兴奋的经历。
在我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岁月。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都在提醒着我世上有一种叫做时不再来的惆怅。文字确实是个好东西,它不仅留下了我们阳光明媚时的生活与思考,也隐藏着欲说还休的挣扎和无可奈何的伤痛别离。
我真希望我的文字能够百分之百地还原我的生活和心灵,让我在这些书稿中能重新再品尝一下我走过的岁月。但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望。有些梦境,只能永远在心中回味。有些苦涩,也只能一人独尝。不管文字是多么的慷慨与生动,对于无法陈述的往事,我只能选择吝啬。
在生活中,我自认为是个轻松随意甚至还有点儿任性与诙谐之人,而我又不乏待人真诚的个性。我的这些性格,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在我的文字里。因此,收录于本书的文章,不管是什么话题,应该是我随意轻松时的自我表露。
旁观美国男女,回首留学就业时的艰难,品尝恋爱婚姻的五味杂陈,亲历为人父母时的幸福情感,真心倾诉游子情怀,所有这些,都是我一点一滴旁观或亲历时的真实记录。这些文字仿佛让我置身于色彩斑斓的迷宫中,我时而在兴奋中寻找出口,时而又在迷茫中不知何去何从。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游子心绪吧。
收录于本书的文章,大多曾在海内外平面媒体发表过。其中的一些文章,曾经在网络引起过国内外读者的热烈讨论。感谢<<世界华人周刊策划>>出版这套海外作家散文集,并将我的文章收录其中。从此,我敝帚自珍的文字不再是流浪儿,这本书成了他们最终的家。因着这个缘故,我的出书梦终究不再是梦,好梦成真不再是一句空言。这不灭的梦想,终于把我的游子生涯呈现在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面前。但愿我们从此能结下长久的文字缘。
感谢我的亲人和我的朋友们,感谢纽约华人作家陈九诗人为本书做序,感谢与我有过文字交流的所有编辑们,感谢我的网络读者朋友们。不管说了多少遍,我还是要再谢谢你。
把情感打成结
陈九
水影儿要出书,来电话问我怎样?我说你出书跟别人不同。怎么不同?这倒把我问住了。怎么不同呢,你刚说不同又答不上为什么,到底啥意思嘛。
可我就觉得不同。别人出书是把文章捆成捆儿,加个皮儿,完了。可水影儿的书该是怎样呢?我想起古人的结绳记事,把发生的事打个结,以后回顾时用手一个结一个结往回摸。想到这儿我有些情不自禁,不是听不是看,是触摸,直截了当地触摸往事,像摸一个人的脸和头发那样,这是何等生动的感觉啊。我也曾尝试过结绳,跟朋友下馆子,把套筷子的纸袋当作绳子打成一个个结。绳子打了结就不再生硬笔直,而是深情地围成一个圈儿,你把它掰直它还会卷回去。我发现,当你把心情悄悄赋予它时,它就活了,有生命了。后来我把这种感觉写进我的诗里:
轻轻地
把多看你一眼的感觉
打上个结
又放回沉醉的心窝
我觉得,水影儿的书颇像结绳,只不过她记录的不仅是事,更是这些年来她对生活对人们的真情实感,打上个结,又放回沉醉的心窝。读她的文字,最让我无法回避的是呼之欲出的真诚。无论回答国内读者提出的问题,还是回忆自己往日的生活,你会感觉到她不是在叙述,而是在流淌,是清晨树叶上滴落的露水,经过长夜的锤炼,凝成几滴玲珑剔透的晶莹。于是,那绳子就活了,有生命了,你就是把它掰直它还会卷回去。你就是把水影儿的文字横看竖看,翻过来倒过去地看,都躲不开那份无处不在的细腻,有思乡的,有忆旧的,有对亲人的,也有对朋友的。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读水影儿的文字,你几乎没有读的感觉,而在倾听一个人在向你叙说,她就站在你的身边,你可以感觉到她气息和表情。从容时的平静祥和,急迫时的小心催促,她用女性独特的观察力面对中西文化迥异差距而产生的心理碰撞与矛盾感触,曾经有过的憧憬与期盼,以及渴求新生活的无限激情。这些经验和情感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是目前市场上大量风行的很多谈论美国社会生活的书,所并未提供的。比如说留学,很多文字喜欢提纲挈领,对过程往往忽略。而水影儿的文字,不,我宁可说是她的声音,则唯恐读者或听众错过细节,好像她怕你明天就降落在美国某机场,从那一刻起你该如何开始新的历程。细节背后是作者的善良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和忠实,那一刻水影儿把情感和期待打成结,变成了这本书。
与水影儿交往有年,起先是通过网上的文学论坛。过了段时间才知道,她竟是我俄亥俄大学的校友,而且我们还在同一时间段里在该校读书。我们聊起那座小镇的风情,美丽的校园和碧绿的霍金河,还有彼此都认识的同学们,不能不感慨世界太小。正因为这段相同的经历,我更能感受到水影儿文字中的那份淋漓尽致的真实情感,还有,她所说的荒凉和惆怅。人生中我们总是试图告别昨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写书,可昨天其实从未走远。它在我们心中打成一个个结,记忆着叙说着,安抚和丰富着我们驿动的灵魂。我相信这本书只是水影儿一个新的开始,她还会写出更多关于社会人生的篇章,实际上,她每天正在这样做着。
无法简单地用祝贺二字表达我的心情,因为祝贺体现了一种与己无关的距离感。我此时的感觉是分享,触摸作者的心结,与她一道寻找花开花落的足迹,体尝那份漂泊岁月的荒芜与难忘。
书影在这里: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38400&do=album&picid=155415
(随笔集《美国男女》,陈晚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
《美国男女》 陈晚 著 231千字 16.00元
本书在作者轻松睿智的笔调下,悉心刻画了多样而真实的美国男女、华人多样的留学就业生活、中西文化冲突下的华人婚恋家庭故事、美国社会里的华人子女教育经历、还有生活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眷眷情思;阅读她的作品,会让你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扩展视野、领悟人生。
博主注解:
我的这本书是海外作家文集中的一本,今年的九月二日刚刚在国内举办了这套书的新闻发布会。咱非常荣幸咱的这本书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详情见下)。
感谢<<世界华人周刊>>的策划,感谢海外作家陈瑞琳老师的具体指点,感谢李峰编辑辛勤审稿,感谢海外作家陈九诗人为本书作序。现在我还没有得到这本书的封面书影,也不太清楚此书的具体购买方式。等我有了消息后,会及时在博客通报给各位朋友们。谢谢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敬请读者继续关注。
以下信息来自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1/2011-09-02/102069.html
《世界华人文库》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9月2日,在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世界华人文库》正式与读者见面。吉林出版集团与美国科发出版集团公司联合主办了该书的新书发布会暨向中国现代文学馆赠书活动。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胡宪武、吉林出版集团董事长刘丛星、吉林出版集团总经理胡维革、美国科发出版集团公司总裁张辉以及华文作家虹影、王威,文学评论家白烨以及意大利《二十四小时太阳报》驻北京评论家Francesco Sisci等参加发布会。
《世界华人文库》记录了海外新移民作家的生活实景和心路历程,陈建功称该书是对海外华人作家作品的一次最新整合和梳理。文库的内容包括作家海外生活真情流露的散文随笔,还包括作家独特视角的时评、游记,更有展现作家独特体验与审美的原创小说。
近年来,移民题材成为众多华人作家创作的突破口。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已经形成一种强劲势头。海外文学作品一开始关注海外华人创业的艰辛、生活的艰难。随着海外华人作家阅历的丰富、思想的纯熟,作品开始承载着作家最敏感的人性思索,呈现作家的文化反思与历史情怀,这些都给作品带来了特定环境下的时代元素、异国风情和少有的历史厚重感。尽管很多作家已经移居国外,但他们的作品依然诠释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他们的华文作品仍然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华人文库》是吉林出版集团“走出去”的重大输出项目,本着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宗旨,试图在中国出版走出过门的同时,通过海外华人社区逐渐进入海外社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世界华人文库》首批面试的散文随笔系列共12种,分别是王鼎钧、张宗子、刘荒田的《小品接龙》、少君的《人在旅途》、施雨的《归去来兮》、融融的《感恩情歌》、冰清的《美味人生》、陈晚的《美国男女》、依娃的《我的乡村》、宋晓亮的《心的驱动》、王威的《纽约手记》、凡草的《夹缝里的乡愁》、小雪儿2009的《美国打工日记》以及由陈瑞琳主编、收入哈金、严歌苓、张翎等海外华人作家中短篇小说的《当代海外作家精品选读》。
发布会上,吉林出版集团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丛书,喻示海外华人作家作品“回家”。(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