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身体会到了美国的计划生育难(PG13) [2008/10]
- 恐怖热帖:布满全中国的癌症村名单 [2009/05]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09/01]
- 美国女孩如何过十六岁生日? [2010/01]
- 纽约买钻戒,吐了半口血 [2011/04]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做全职太太? [2008/12]
- 美国全职妈妈们的生意经 [2008/10]
- 孩子学钢琴考级折腾记 [2009/03]
- 我在美国的每月花销账单 [2008/09]
- 我苦你不苦 美国生物博士到底苦在哪里? [2008/12]
- 美国的一女伺二夫 [2011/06]
- 一位男人的情感自白(少儿不宜) [2011/09]
- 姐被祖国人民歧视了一下 [2011/12]
- 不解,某些美国护士的手技怎么这么差? [2008/12]
- 海外华人家长的热点: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ZT [2009/04]
- 英达的做法有失厚道 [2011/08]
- 哎呀哎呀,雪的烟花嫩得像娃娃! [2011/10]
- 美国华侨回国如厕难 [2011/08]
- 请不要再拿女博士说事 [2009/02]
- 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 [2011/08]
- 感谢倍可亲成就我的出书梦! [2011/06]
- 女人的年龄你别问 [2009/05]
- 地震啦! [2011/08]
- 与你擦肩而过 [2009/02]
- 当傻子遇到骗子时 [2009/05]
- 母亲节随感---忽然很忧伤 [2009/05]
- 太好玩儿啦,我在西安城墙上登三轮车! [2011/07]
- 锁住时间--老妞我今天六十整 [2009/06]
- 着急,请村中高手帮忙 [2010/01]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童年的经历对作家日后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影响。莫言把家乡的故事比作是麻袋里的小石头,取出一块儿,就可以雕琢个故事出来。其实,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童年的经历也很重要。我们用童年清澈的双眼,初识了这个世界。儿时的念头,可能会影响我们未来的日子与思考。比如,当年我父亲有个同事是大鼻子的越南人,我母亲有位同事是日本阿姨。最近,我对这两位外国友人的身世来了兴趣。他们怎么会跑到东北的?尤其是越南人,他怎么会到东北去?
我简单写出初恋的故事,也是我对家乡思念的另外一种方式。本文写于2005年春天倍可亲情感征文时。关于文中的明,简介一下家庭背景。他父亲是来自北京的当年留苏生,母亲当然也是北京女人。他们一家都能拉手风琴,对苏联歌曲都特别在行。热恋时,他给我唱的歌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似乎现在还记得那激昂的手风琴声。初恋就像天边的彩虹,美丽,短暂。我们不能因为彩虹消失了,就否认她的美好.
副班长兼团支部书记,是一位名字叫明的男孩子。他和我一起,负责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
明,长得不高不矮,体型不胖不瘦。在他那张五官端正的面庞上,一双小眼睛,显得格外动人。
班上的同学们都知道,明,是个极其酷爱文学的中学生。他的一篇篇业余习作,常被老师贴挂在教室里,供大家品读。
那时候,我们班上的男女同学很少讲话。我和明,虽然共同担任班级干部,但实际上,我们在高中期间,几乎没说过几句话。那些需要解决的大事,班主任老师就帮着处理了。而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交团费什么的,我和明实在需要交流时,我们会互相扔小纸条。
转眼间,我们高中毕业了。
我上了医学院,明则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军校。
上大学以后,我和明开始有了通信联络。
我们是怎样知道对方地址的,现在我有些记不清了。总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果想知道梦的方向,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借鸿雁传情,我和明越来越熟悉。相距数里,隔不断的是彼此的牵挂和思念。
初恋,就这样慢慢来了。
明在军校上学,大一那年,他们不能放假回家。我们,只能靠书信传达心声。
读明的信,实在是一种享受。
明喜欢自己填歌词,淡淡的相思就这样从远方一片片飘来: “寂寞两地情,要多信任。。。”
天哪,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怎么还记得这段明填写的歌词。
在后来许多个甜蜜的日子里,除了两地情书,我还收到过明寄自南国的红豆和他为我创作的一本手写小说。我依稀还记得,在大学宿舍熄灯以后,我打着手电筒,和小说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泣的时刻。
初恋的感觉,真的很美。
有一年,明快过生日了,我该给明送个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呢?
那时候,班上的女生,常给自己的男朋友编织毛衣,用来表达爱意。从别的女孩那里,我大受启发。于是,我从父母给我的生活费中,挤出一些零花钱,跑到沈阳中街的一家商场,穿过熙熙攘攘的顾客,我终于买到了一包我喜欢的那种毛线。
在我的家中,我是父母最小的孩子,我很少有机会帮父母做过什么家务,家里的事情,几乎都让哥哥姐姐给包了。所以,上大学时,我几乎什么都不会做。呵呵,我给明织的那件毛衣,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这件毛衣刚刚寄出去不久,我和明的关系开始慢慢变得紧张起来。
其实,我和明在最初的交往时,我们就知道,我们未来的路,不会太好走。
主要理由是什么呢?
明的父亲与我的父亲是同事,两位长辈在单位里,关系相处得一般,大概还有过不愉快。那时,我和明还不经世事,根本不懂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明,曾对我诚挚地说:“咱俩好,让他们也好吧。”
可是,我们哪里懂,人是很难改变的动物,更何况是有过许多人生经历的长辈们。
就这样,在我和明的交往中,始终要谈一些和父辈们相关的话题。
和明在一起的日子,我有过幸福快乐,也经历过痛苦烦恼。所有的压力,主要来自双方的家庭。
最终,两人都觉得很累。
就在我和明的关系因为长辈的原因而变得越来越疏远,越来越紧张时,另外一个女孩慢慢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明是个很讨女孩子喜欢的男生,这个女孩,从小就和明一家人很熟,她最终变成了明的妻子,我不感到特别奇怪和意外。
不过,我这个人,很不会处理感情方面的事情,我不会和恋爱过的人保持若即若离的嗳昧关系。
我要么爱的轰轰烈烈,要么会连根拔掉。
在和明分手的那天,我把明写给我的一大打的信件和诗歌小说的文稿,还有一些其它的小礼物,我全部付之一炬。
我想,信物没了,初恋的记忆也会随之而去。
呵呵,这样的想法多么幼稚。
你看,事隔多年以后,我还在这里敲打文字,回忆当年的那个明。
谁没有过难忘的初恋?谁没有过最纯洁的情感?
人们常说初恋是美丽的。是啊,初恋,没有油盐酱醋,没有一地鸡毛,没有白发和皱纹。
初恋,永远只有18岁。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在那年夏天,我和明挤在热闷的火车里,从南走到北时的苦与乐;我没忘记那年的春节,我们躲过春节晚会的喧闹,挤在明的小屋里,说着甜蜜的悄悄话;忘不了,在大学宿舍里,我面对着空墙,写下的一串串喜和泪。
记得,明在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里,他对我说:“我多希望,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我的床头,会挂着你的手。”
读到这行字时,青春年少的我,傻傻地笑了。
死亡,这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啊。我们还这么年轻,我们离死亡还遥不可及。明,你怎么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呢。
“与你情同白雪,永远不染尘。。。。你看见雪花飘时,我这里雪落更深。” 。
飞雪飘过我情感的天空,最终融化在我的记忆里。
初恋的阳光下,所有的感觉很真实,很美好。
有谁会拒绝这种美好?
5-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