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身体会到了美国的计划生育难(PG13) [2008/10]
- 恐怖热帖:布满全中国的癌症村名单 [2009/05]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09/01]
- 美国女孩如何过十六岁生日? [2010/01]
- 纽约买钻戒,吐了半口血 [2011/04]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做全职太太? [2008/12]
- 美国全职妈妈们的生意经 [2008/10]
- 孩子学钢琴考级折腾记 [2009/03]
- 我在美国的每月花销账单 [2008/09]
- 我苦你不苦 美国生物博士到底苦在哪里? [2008/12]
- 美国的一女伺二夫 [2011/06]
- 一位男人的情感自白(少儿不宜) [2011/09]
- 姐被祖国人民歧视了一下 [2011/12]
- 不解,某些美国护士的手技怎么这么差? [2008/12]
- 海外华人家长的热点: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ZT [2009/04]
- 英达的做法有失厚道 [2011/08]
- 哎呀哎呀,雪的烟花嫩得像娃娃! [2011/10]
- 美国华侨回国如厕难 [2011/08]
- 请不要再拿女博士说事 [2009/02]
- 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 [2011/08]
- 感谢倍可亲成就我的出书梦! [2011/06]
- 女人的年龄你别问 [2009/05]
- 地震啦! [2011/08]
- 与你擦肩而过 [2009/02]
- 当傻子遇到骗子时 [2009/05]
- 母亲节随感---忽然很忧伤 [2009/05]
- 太好玩儿啦,我在西安城墙上登三轮车! [2011/07]
- 锁住时间--老妞我今天六十整 [2009/06]
- 着急,请村中高手帮忙 [2010/01]
今年的九月中下旬,时值中秋节前后,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海外媒体高层湖北行活动。
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中新社的盛情邀请和接待;我还要感谢湖北武汉,襄阳,武当山,当阳和宜昌等地方部门对我们的热情款待。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湖北的山山水水和人文景观,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回到美国,遥望东方,我爱祖国,我爱湖北!
让湖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海外华人认识湖北、了解湖北,应该是我此行的目的。感谢一路同行的海外媒体伙伴们,我们在一起或欢歌笑语,或聊发少男少女狂。一星期的短暂相处,友谊的种子已经播撒在我们心中。我们谈湖北,谈各自的媒体,谈未来的相约。湖北行,我去时空空,归时满满。每一程,每一天,成了我心中最美的画卷。三峡大坝,葛洲坝工程,诸葛亮草庐,屈原故乡,武当山美景,武汉东湖毛泽东故居,长江大桥,宜昌夜景......真愿穷尽我手中的笔墨,画出我心中最美的湖北。
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中新社的盛情邀请和接待;我还要感谢湖北武汉,襄阳,武当山,当阳和宜昌等地方部门对我们的热情款待。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湖北的山山水水和人文景观,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回到美国,遥望东方,我爱祖国,我爱湖北!
让湖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海外华人认识湖北、了解湖北,应该是我此行的目的。感谢一路同行的海外媒体伙伴们,我们在一起或欢歌笑语,或聊发少男少女狂。一星期的短暂相处,友谊的种子已经播撒在我们心中。我们谈湖北,谈各自的媒体,谈未来的相约。湖北行,我去时空空,归时满满。每一程,每一天,成了我心中最美的画卷。三峡大坝,葛洲坝工程,诸葛亮草庐,屈原故乡,武当山美景,武汉东湖毛泽东故居,长江大桥,宜昌夜景......真愿穷尽我手中的笔墨,画出我心中最美的湖北。
我是东北人,湖北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有一次我和友人开玩笑说, 让我这个东北人去湖北,就好像是出国一样啊。在如此心态下, 我刚刚从美国华盛顿飞回国便又转机直飞武汉,我内心的忐忑不安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吧.
和亲人在沈阳机场分别后, 几小时的飞行便把我带到了湖北省会的武汉机场。下飞机以前, 我在心中预想了好几个“对策”。万一没人接机怎么办?万一和接机人员没碰上怎么办?这两个“万一”始终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直到我见到中新社湖北分社的接站记者时, 我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事后我才知道,我太多虑了!我的所谓对策根本就用不上. 9月15日中午,我刚刚走到武汉机场的出站口, 便看到了一幅醒目的红色接站条幅:海外媒体高层湖北行. 看到这个条幅,我就像看到娘家人一样. 不怕啦, 有人接我啊。回家的感觉就这样来了.
那天接站的中新社记者主要由马芙蓉和陈思清两位美女负责。我刚在机场内的快餐厅内落坐,两位记者便开始张罗我的午饭和饮料。她们笑意盈盈,热情真诚。我感受的不是公事公办的客套,而是亲人般的关心。闲聊之余,我无意中发现餐桌上有一张表格. 在这张表格上, 二十九名前来参加湖北行活动的媒体人被清清楚楚地记录于其中。每个人何时到,何时走, 往返乘哪个航班,无一遗漏。看到这些细致的安排,我不禁感慨到, 中新社对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照顾得真细致,即便是家里的亲人,也不过如此吧. 在随后的一星期里, 我发现中新社湖北分社的年轻记者们特别能战斗。在我们马不停蹄的参观访问中, 一路陪同我们的记者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琐事操心,还要一直发布跟踪新闻报道。
女人们都喜欢照相,我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第一次来湖北,哪能不拍些照片呢. 对此,中新社考虑的非常周全。我发现跟随我们访问武汉,宜昌,武当山, 襄阳等地的田先生,就是我们的随队摄影记者。每到一个访问点, 他总是耐心地给我们每个人拍照。为了保证质量,他还从不同的角度尽量捕捉到我们相对完美的影像。除了专职摄影师,中新社的记者和领导也是我们随手可得的摄影员. 参观武汉侨园时,我对墙壁上“胸怀祖国”这四个字非常有感觉。中新社领导徐金波先生看到我有意留影的心思后, 主动用他分辨率较高的手机为我一次次拍照。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去武当山的途中。那天,阴雨绵绵,路况不详,这种天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交通安全问题. 为了安全,旅游大巴刚启动不久,来自澳大利亚澳华时报的苏中朝董事长便建议大家系上安全带. 说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坐了几天的大巴, 我们这些在国外天天系安全带的人都忘了安全带这回事. 若不是苏先生的提醒,我们可能还会继续遗忘着. 奇怪的是, 当我们急着想系安全带时却死活找不到安全带的切入口。 与我们一路同行的中新社孙主任见状,连忙安慰大家不要着急,他本人则以极快的速度找到了安全带的机关。经他解释,我们才明白,这辆旅游大巴和普通汽车的安全带装置不同。孙主任需要拆开坐椅面才能拉出安全带. 为了让大家放心, 孙主任不厌其烦地给我们每个人讲解并亲自装好安全带。轮到我时, 我怕太麻烦他,有些不好意思求他帮忙. 没事,没事,我来帮你弄. 孙主任面对微笑,耐心细致地为我装好了安全带. 此刻的我, 岂止是感动,而是深深的感激。
一周的湖北行虽短暂,但此行留给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却将是终生的. 中新社和我们访问的各地部门,都以极大的热情为我们安排好每日的衣食住行。身为家庭主妇,我深知招待家里来客的工作量该有多大。比起家里的招待来说,我们一行二十九人的吃喝入住该是什么样的工作量便可想而知了. 衷心感谢中新社把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媒体人召集在一起,并用最好的条件招待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我们常年在海外漂泊,中新社就像是我们共聚的大家庭,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代表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孩子们。在短短的一周内, 我们在一起欢笑,我们在一起思考。湖北的山湖北的水, 已经记下了我们的音容笑貌。回家的感觉真好!我期盼着下一次回家时, 湖北再现新貌!
再次感谢中新社的夏春平社长与湖北分社的全安华社长以及你们的团队,真诚地道一声:辛苦了!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在古隆中合影。(马芙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