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身体会到了美国的计划生育难(PG13) [2008/10]
- 恐怖热帖:布满全中国的癌症村名单 [2009/05]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09/01]
- 美国女孩如何过十六岁生日? [2010/01]
- 纽约买钻戒,吐了半口血 [2011/04]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做全职太太? [2008/12]
- 美国全职妈妈们的生意经 [2008/10]
- 孩子学钢琴考级折腾记 [2009/03]
- 我在美国的每月花销账单 [2008/09]
- 我苦你不苦 美国生物博士到底苦在哪里? [2008/12]
- 美国的一女伺二夫 [2011/06]
- 一位男人的情感自白(少儿不宜) [2011/09]
- 姐被祖国人民歧视了一下 [2011/12]
- 不解,某些美国护士的手技怎么这么差? [2008/12]
- 海外华人家长的热点: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ZT [2009/04]
- 英达的做法有失厚道 [2011/08]
- 哎呀哎呀,雪的烟花嫩得像娃娃! [2011/10]
- 美国华侨回国如厕难 [2011/08]
- 请不要再拿女博士说事 [2009/02]
- 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 [2011/08]
- 感谢倍可亲成就我的出书梦! [2011/06]
- 女人的年龄你别问 [2009/05]
- 地震啦! [2011/08]
- 与你擦肩而过 [2009/02]
- 当傻子遇到骗子时 [2009/05]
- 母亲节随感---忽然很忧伤 [2009/05]
- 太好玩儿啦,我在西安城墙上登三轮车! [2011/07]
- 锁住时间--老妞我今天六十整 [2009/06]
- 着急,请村中高手帮忙 [2010/01]
从小到大,我有过无数次的等人经历。最难忘的,是我三四岁时。那年,工厂的阶级斗争搞得热火朝天。我这个小不点儿,被无瑕顾及我的父母送到了“长托”。所谓的“长托”,就是小朋友们一星期都吃住在托儿所,只有周末时,才能回家看到爸妈。
那时每周一的早晨,父亲会轻轻把我抱起来,放在自行车的横梁上,再一路磕磕绊绊地把我带到托儿所。据说每次父亲送我到“长托”时,我总会抱着他的大腿不放。哭个天昏地暗后,我再无可奈何地和其它刚刚哭过的小朋友们一同玩儿耍。可以肯定地说,我对哭的记忆,几乎是零。然而,那种难熬的等人的滋味,令我至今难忘。
那段时间,每日黄昏时,小小的我总会悄悄地趴在托儿所的铁栏杆上,望着路上三三两两的自行车发呆。我幻想着父亲的出现,更幻想着谁会把我接回家。这种铭心刻骨的记忆,在我身为人母后体会更深。
孩儿不离娘,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骨肉分离,或多或少都会在幼儿心里留下一定的印迹。对这种缺憾,大人也许会不以为然。然而,孩子却是苦得有口难言。这种感觉一直在提醒着我,不管自己多么忙碌,日子多么艰难,我要尽量让我年幼的孩子守在身边。
长大后,我无助地等过恋人。人来人去,无缘的恋人早就走出了我的视线。出国后,我一次次地等待过亲人来美国看看。母亲,大伯,二姐,每次与他们相见,都是我人生的盛宴。
短短的几年来,母亲去了,大伯病了,二姐累了,随着日子的宁静与平淡,记不清已经有多久了,我的美国生活中,再也没有亲人相聚时的惊喜出现。
大人老了,孩子却慢慢长大了。孩子,可爱的孩子,开始给了我等待的惊喜和理由。
这个周末,大宝外出到北卡州参加演讲比赛。七小时的车程(单程),忙碌的作息时间表,紧张的演讲备战,孩子能吃的消吗?
为了等孩子回家,我坐卧不宁,我心不在焉。直到今晚11点时,我终于得知,孩子一切平安。
写下这些字,是想留住这种等人的滋味。对我来说,有人等,是幸福;被人等,是奢望。在等与被等之间,人生倏然而过。
9/14/09 12:07AM
看到双儿写的“等待的思考”,想起了俺的这篇涂鸦。俺特别喜欢在线交流,但在忙着看“蜗居”,暂时没时间啦。关了评论,别砸俺鸡蛋。下面这首歌,是俺的最爱之一。虽然在这里连接失败,但点击下面的连接到YOUTUBE上可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