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身体会到了美国的计划生育难(PG13) [2008/10]
- 恐怖热帖:布满全中国的癌症村名单 [2009/05]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09/01]
- 美国女孩如何过十六岁生日? [2010/01]
- 纽约买钻戒,吐了半口血 [2011/04]
- 什么样的女性适合做全职太太? [2008/12]
- 美国全职妈妈们的生意经 [2008/10]
- 孩子学钢琴考级折腾记 [2009/03]
- 我在美国的每月花销账单 [2008/09]
- 我苦你不苦 美国生物博士到底苦在哪里? [2008/12]
- 美国的一女伺二夫 [2011/06]
- 一位男人的情感自白(少儿不宜) [2011/09]
- 姐被祖国人民歧视了一下 [2011/12]
- 不解,某些美国护士的手技怎么这么差? [2008/12]
- 海外华人家长的热点:公立学校vs.私立学校-----ZT [2009/04]
- 英达的做法有失厚道 [2011/08]
- 哎呀哎呀,雪的烟花嫩得像娃娃! [2011/10]
- 美国华侨回国如厕难 [2011/08]
- 请不要再拿女博士说事 [2009/02]
- 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 [2011/08]
- 感谢倍可亲成就我的出书梦! [2011/06]
- 女人的年龄你别问 [2009/05]
- 地震啦! [2011/08]
- 与你擦肩而过 [2009/02]
- 当傻子遇到骗子时 [2009/05]
- 母亲节随感---忽然很忧伤 [2009/05]
- 太好玩儿啦,我在西安城墙上登三轮车! [2011/07]
- 锁住时间--老妞我今天六十整 [2009/06]
- 着急,请村中高手帮忙 [2010/01]
水影儿同志虎年第二唠叨:最近我很少来贴所谓的原创。这是为啥子呢?我感觉贝壳村这个交友俱乐部有点儿像卡拉OK歌厅似的,大家聊的聊,喝的喝,唱的唱,真挺热闹的。贴所谓的原创,就像在歌厅里你逼人家读课文似的。这很不人道,后果很严重,美女帅哥很生气。于是,我时不时要畏罪潜逃一下。周末了,咱给能读进课文的好友们贴个和赵本山有关的东西。祝大家笑口常开,周末快乐。
我第一次知道赵本山,大约是1980年左右。那时候,没彩电,没春晚。当时我家有一台518元人民币买的日本声宝牌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做好功课后,我都会坐在电视机前,和爸妈看一会儿娱乐节目。
有一天晚上,电视中出现了一个叫赵本山的演员。那天电视中播放的,是赵本山表演的拉场戏“摔三弦”。我至今搞不懂什么叫拉场戏,但赵本山表演的“摔三弦”却让我记忆尤新。
戏中的赵本山扮演一位见人说人话见人说鬼话的算命先生。见风使舵,左右逢源,这是算命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摔三弦”中的赵本山,刚给老年人白活完,又来了一位年轻人来算命。于是,他随口说出的“来了年轻人,我赶快换新词儿”就成了我多年不忘的经典台词。
八十年代的赵本山,虽然没大红大紫,但他在东北地区已经小有名气了。我母亲是赵本山的粉丝,为了追星,母亲买了一大堆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录音带存在家里。空闲的时候,母亲会打开录音机,有滋有味地欣赏赵本山或诙谐或豪放的喜剧表演。在笑声中,母亲忘了烦忧与红尘杂事。
自从赵本山1990年在姜昆的举荐下走进春晚之后,人在美国的我,开始和母亲一样成了赵本山的粉丝。除了看他的小品,我还看过他主演的”刘老根”等电视剧。有一年,友人回国探亲,为我带回了赵本山的最新小品VCD。这把我乐得,就快屁颠屁颠的啦。
春晚年年看,年年我重点关注赵本山。没想到,虎年一到,赵本山的小品一下子乱了套。春晚刚一落幕,对赵本山的批评便铺天盖地地涌来。看了这么多年的春晚,今年的本山大哥咋啦?
实事求是地说,我虽然是赵本山的粉丝,但对他的作品我并不是每个都喜欢。这就像你喜欢一个人一样,你并不是因为他尽善尽美你才对他钟情,而是因为他是独特的他,你才喜欢他。在我眼里,赵本山就是一位非常独特的小品演员。在多年的表演中,赵本山的演技已经基本定型。那顶瘪瘪的帽子和那件装模做样的中山装,已经成了他独特的标签。
众说纷纭过后,人会变得更加理性。当我们对赵本山的表演提出质疑时,我们拷问的,其实并不是他的演技,而是那个小品的剧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本山的演技再精妙绝伦,没有好的剧本,一切都是白扯。
赵本山早就名利双收了,上不上春晚对他来说并非至关重要。尤其是去年他得了脑出血之后,他在短短的恢复期过后,再次与弟子们携手春晚,在我这个学医的看来,赵本山有点儿玩命儿的味道了。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让自己在春晚曝光,而是为了那些和我一样的粉丝们吧。
听说有人指责赵本山在春晚上搞小集团的霸权主义。读罢,我不禁莞尔一笑。指责赵本山的同志们,你们太不了解东北爷们了。我在东北出生长大,常常被东北乡亲浓浓的亲情与友情包围着。早年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之说,可以为赵本山的所作所为加一个注解。东北爷们,可以共享一根烟,同饮一杯酒,赵本山为什么就不能提携一下跟随他的弟子们呢?《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苟富贵,勿相忘”,并非是陈家的专利,它也同样适用于赵家庄。
至于赵本山小品中的植入广告,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春晚组织者们的领导战略问题。如今到处都在搞植入广告,就连小小的博文里,都有植入的痕迹。市场经济下的植入,想在春晚中一网打尽,估计有一定难度。如果今年的广告植入是春晚的先例,明年是否还要搞植入,那不是赵本山所能决定的事儿。
希望作家能为赵本山写出更精彩的小品剧本,祝愿赵本山身体康健,期待更多的赵家军能走进春晚。明年的春晚,我还要看赵本山。
2/22/10 11:33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