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故事 (續五)

作者:kantian  于 2024-10-19 05: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閨蜜” (第六部分)

十九

有一天丹妮來電話了,告訴雲兒一個意外的消息:"我老公去世了。”

雲兒的心顫抖了一下:"丈夫不在,她和兒子怎麼辦?"

"怎麼會呢!" 對雲兒來說是有些震驚,因為之前沒聼丹妮説過她老公有什麼病。

“他得了肝癌晚期,發現後不久人就走了。”丹妮口氣有些悲傷,雖然是再婚的丈夫,畢竟相處多年,還是有些感情。

“當年若不是為了出國,知道他有房有車,還做一點小生意,我也不會嫁給這麼一個老頭兒。當時我也想過,他年齡大我那麼多,一定活不過我,應該會分得財產,也沒有什麼虧吃。果不其然,命運待我不薄,老頭兒滿有點良心,給我和胖胖留下一點遺產。現在房子和車已轉在我的名下,銀行存款大部分留給了他殘障的兒子。" 丹妮一談到錢財,人的本相就暴露無遺。

曾聼丹妮說過,老頭兒有一個殘障兒子,住在一家特殊療養院,每周回家一次。是政府免費還是自費,丹妮最初也搞不清。丹妮説老頭兒對兒子照顧特別細心,每次兒子回來都幇他洗澡、穿衣服、餵飯,不厭其煩。

”沒有想到日本還有這樣稱職的父親。" 丹妮説。

丹妮手裡有一套房子,已經算是富戶了。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能買起房子的人並不多,而且据丹妮説是三層小獨樓,還有自己的電梯,當初是為這個殘障兒子設計的。

“那你以後怎麼辦?要出去做事了?” 雲兒擔心丹妮有住的地方,卻沒生活來源。

"現在還不知道,打工是一定要的。以前生活靠老頭兒的裁縫鋪。他臨終前把它賣掉了,根本沒有考慮我和兒子以後如何生活。" 丹妮口氣有些不滿。

"丹妮,我去教會了。" 雲兒突然轉移了話題。”我已經信上帝、是基督徒了。" 

“信那玩意兒幹嘛?有什麼不如意的事嗎?” 丹妮很吃驚,不屑也不解。

"你不覺得人需要有信仰嗎?" 雲兒沒有正面回應她的問題。“人活著畢竟不是衹是吃飯睡覺。”

"我這兒有一些福音雜誌和資料,找時間寄給你看看。"雲兒繼續說,沒等她回答。

“算了吧,國際郵費並不便宜。再說,我也沒興趣,別浪費那個錢了。” 

雲兒沒有在意丹妮的拒絕,第二天照常到郵局寄了,裡面除了福音雜誌,一本聖經,還有一本馮秉程牧師寫的“遊子吟”。郵費的確很貴, 大概花了有七十多美金。雲兒想,萬一丹妮讀了這些材料,有一天願意接受主耶穌的救恩,郵費再多也值得,因為這關乎到丹妮的永生和永死的事。因為不是快遞,路上需要至少十天半個月的,所以,她也沒有急於詢問丹妮是否收到。

幾個月過去了,丹妮來電話了。

"老頭兒去世後要處理得事情很多,也很麻煩。" 丹妮説。

“你找到工作了嗎?” 雲兒還是關心她的生活。

"還沒呢! 休息些日子再說了。" 丹妮情緒完全恢復正常。“但想告訴你件事,"丹妮喜滋滋又很神秘地説:”最近我認識了一個男人,長得一表人才。他不同於一般日本人,喜歡泡在酒館酒吧里、喝的爛醉才回家。他談吐文雅,待人彬彬有禮。他在一家車行工作,我跟他約會了幾次,感覺很不錯。” 能夠想像電話另一端丹妮又像少女情竇初開的樣子。

"年齡多大?" 雲兒實在是好奇,因為丹妮做事總是不同。

“四十幾歲出頭,跟我們的年齡差不多。”

"不錯啊,這個年齡很合適。他從來沒結過婚?還是離婚了?"

“他是結婚的,有兩個孩子。老婆還在,還沒離婚。”丹妮說的很自然。

"你這樣做有點不道德吧?人家有老婆有孩子。你自己也有過類似痛苦的經歷,...." 丹妮正在得意之中,雲兒的話如同一盆冰水澆在她頭上。

“裝什麼裝啊,你什麼時候變得那麼虛偽?” 丹妮很不舒服,極度不高興。“你自己有那麼高尚嗎?怎麼有資格指責我了呢?”

丹妮這麼罵雲兒一點也不過分,雲兒和她豈不就是“半斤八兩”、"五十步笑百步"?有誰比丹妮更瞭解雲兒的呢?她倆以前常在一起談論的東西哪有道德可言?而她們所著迷的電影或電視連續劇,不都是跟第三者插足有關嗎?還記得雲兒老公出國帶回來過一個法國片子,她倆曾百看不厭。故事描寫的是一個女大學生暑假出遊,留宿在一個小村莊。晚上出來閒逛時,聼到不遠處傳來音樂聲。原來是一個婚宴,一些男男女女載歌載舞。她無意中被拉入其中,自然認識了新郎。就在當夜,她與新郎在附近的海邊有了一夜情。第二天這個女大學生就離開了此地,辭別那個新郎官,説她要趕回去上課。離開前她把學校地址留了下來。她走後不久,新郎就跟新娘離婚了,帶上一些家鄉土產去找這位女孩。然而,這個女大學生早已忘記了他們之間的事,看到那個新郎來找她,絲毫沒有喜悅和興奮,而是淡淡地説,他們之間不過是場遊戲而已,不會有什麼結果,因為他們之間差異太大,一個是学哲學的大學生,另一個是目不識丁的漁夫。

“你知道德國的一些哲學家嗎?蘇格拉底.....黑格爾....他們是誰嗎?" 電影裡那個女大學生的問話。

新郎眼神現出一片茫然,顯然不知道這些"名人"。當晚女孩把他帶到一個旅館住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數十年之後,女孩已經是那所大學赫赫有名的退休教授,丈夫已經去世,孤身一人。突然一天,她收到了一個大大郵包,看地址她根本不認識。包裹裡面是幾十本日記,附帶一封信,是那個新郎寫的。信中寫道:自那次離開後,他開始在漁船上每天自學,從哲學到文學,以至後來他為她寫了很多首詩。他現在病入膏肓,想把他的這些詩寄給她.....信的內容充滿了傷感、思念、以及悲哀。他離婚後一直孤身一人,活在這虛無的浪漫愛情中,終身再未娶。

雲兒想到她們以前所追求所羡慕的愛情,不由得感到噁心、羞恥、鄙視。

丹妮沒有聽到雲兒的回應,還以為電話掉線了,大聲喊著 “你有在聼我講話嗎?怎麼沒有聲音了?” 丹妮很希望有人跟她共享她的"浪漫"經歷。

“丹妮,很抱歉,這種事情我已經沒有興趣聼了。你也別再講了。還是勸你,離開那個男的吧,讓他回到太太身邊。”

丹妮好像嗓子被什麼噎住了,停頓半天纔開口,用質問的口氣説:"你什麼意思?是不是嫉妒我?” 雲兒可以想像到她有多生氣。

“我覺得這種行為傷害人家老婆孩子,怎麼是嫉妒呢?很抱歉,我已經是基督徒了,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我盼望你也能在日本找到一個教會。” 雲兒勸她。

"你收到我寄給你的福音書籍和聖經了嗎?" 雲兒緊追一句。

“收到了,但是我沒有興趣,不想看這類東西! 很無聊! 以後不要再寄了!” 丹妮說得很乾脆。

由於掃了丹妮的興,她心情極度不愉快,所以就草草撂下電話。她拒絕接受雲兒的建議,雲兒也有些不舒服,不單單是她不信上帝,丹妮曾想約自己老公單獨見面的事兒,雲兒並沒有完全釋懷。

二十

那事以後,雲兒再沒有接到丹妮電話。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丹妮來電話了。她沒有談論自己太多事情,直接對雲兒説:"我下周有一個出差機會到美國東部,會在洛杉磯停留一晚,第二天轉機到紐約。我們終於可以見見面了。" 丹妮很興奮。

“你怎麼有機會到這兒出差?" 其實雲兒因為那件事跟丹妮結的小“疙瘩”仍然有些不舒服,但想到久別重逢的那一刻,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激動。

不可否認,人的情感需要在"實體"的互動中建立或恢復,而虛擬的視頻或聲頻的交流,衹能作情感的“調料”,而不能成為"主菜"。

“電話就不多講了,等見面細聊好了。” 丹妮説。

"好,那把時間和航班號告訴我,我去機場接你。” 雲兒有些急不可耐。

”我下午四點半到,會住在洛杉磯機場附近的喜來登酒店。接我之後你就不要回去了,跟我住一晚。”丹妮説。

飛機晚點,六點多才落地,辦理出關和取行李花了差不多一小時。雲兒緊靠著接機廳的欄桿上,望眼欲穿地仔細盯著每一個出來的人,生怕漏掉丹妮。

終於看到一個打扮很時髦的”日本婦人"出來,一直胳膊掛著一個漂亮的棕色包包,另一手拖著一個行李箱。雲兒一眼認出來,大喊:“丹妮!” 然後拼命向她擺手。

倆人相見、緊緊擁抱在一起,思緒萬千。彼此看著對方,發現都老了,倆人的額頭和眼角明顯佈滿許多深淺並長短不一的皺紋。丹妮的裝束完全看不出是一個“改裝”的日本婦人:頭戴太陽帽;穿著面料考究的休閒衣褲;臉上擦了厚厚一層“白霜”,嘴唇也塗得鮮紅鮮紅。相對丹妮,雲兒渾身上下的色彩顯得暗淡了許多:黑上衣黑裙子,臉皮膚和嘴唇都是本色,沒塗任何東西。

二十多年未見的閨蜜,可以想像那種心情,再多的詞彙都無法代替一個久久的擁抱。人是即簡單又複杂的動物。有時候不需要任何語言,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就足以表達全部感情;但有時候又非需要搜腸刮肚,想出動人美妙的詞彙來展現內心情感才可。

到酒店已經快八點了。她倆在酒店樓下的商店買了一點小吃。丹妮訂的是兩張床的房間,她倆各自躺在床上,邊吃邊聊過去她們所共同經歷的事情。

"你怎麼有機會出差到美國?" 同樣問題雲兒問了兩次。

“我也從未想到。我後來在一所中學找了份教中文的工作。”

“在日本能找到這樣的工作? 不錯啊!” 雲兒很為她高興。

"是啊,其實,我在國內教書的經歷占了很大優勢,加上我的日文這麼多年也已經過關。一般人不太容易拿到這份工作的。我教日本學生中文,對我來說'小菜一碟',好糊弄。每週衹上三天班,工作很輕鬆。” 

"那你怎麼會到美國出差呢?" 雲兒繼續問,很想知道原因。

”美國東部的一所中學跟我們學校有交換學生業務。恰好他們校長是華裔,會說中文。學校考慮費用,不想再派一個專門翻譯。所以,我就成了他們中最好的人選了。"丹妮很得意地説。

”你又成家了嗎? 胖胖上大學了吧?" 雲兒很想知道。

“沒有,這把年紀找有錢的不太容易,沒錢的,我還擔心覬覦我的房子。”丹妮一點也不掩飾自己的想法。

“胖胖上大學了,學校一般,沒有排名。不過,畢業出來能找到份工作就好,進不進名牌大學一個樣,都需要掙錢吃飯。" 丹妮雖然有些失望,但說的也在理。

"你跟車行的那個男還有來往嗎?" 雲兒想到了這件事便問了起來。

“早就斷了。後來被他老婆發現了,他怕了。他還是比較注重家庭的。” 丹妮好像也沒有戀戀不捨的樣子。

雲兒心裡不由得暗暗感謝上帝,是祂保護了那個日本男人的家庭。

"你看上去春風得意、好開心的樣子。是不是生意不錯發财了?" 都是雲兒問三問四的,好像不大公平。所以,丹妮反過來問她。

"發财是沒有了,心境倒是有很大的改變。"

接著雲兒告訴丹妮,自己不但沒有發财,甚至生活還不如原來在國內"瀟灑":用的傢俱和一些鍋碗瓢盆大都是二手貨:有的是人家棄舊換新送的,有的從舊貨市場買的,甚至有的是從人家門口撿來的。

以前的雲兒,在周圍同齡人中多風光啊! 她也沒有進修深造,拿個什麼碩士博士頭銜兒,還是原來本科那點東西,甚至連學過的那點知識也所剩無幾,大部分都”就飯"吃了。但是她做生意可是順風順水的,給自己打工悠閒自在。一年只做幾担生意,銀行數字就非常可觀。説買鑽戒二話不說;看好的房子,拿著支票就訂了下來;聖誕節期間,五星酒店很貴的晚餐,雲兒可以一下子為幾個朋友慷慨買單....。

”其實我過去一無所缺,可內心很空虛。你也看出,我高興的時候不多。但是,我現在雖然生活並不富有,卻活得很充實,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信了耶穌,有了活著的目標...."

"哎,哎,請打住,” 未等雲兒講完,丹妮硬是把雲兒的話打斷,然後反過來問她:"我一直想知道,你哪根神經出問題了? 是不是你遭遇到了什麼事而想不開,想要脫俗出家當尼姑或修女?你不會輕易被洗腦了吧?”

雲兒沒有直接回答丹妮,因為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跟她説清楚的。雲兒似乎有備而來,隨手從包裡拿出一本聖經,還有幾本小冊子。她打開聖經告訴丹妮,主耶穌説:”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約翰福音4:14)

"丹妮,世上的快樂都是有限甚至是短暫的,並不能滿足人內心的需要。主耶穌是生命的源頭,唯有認識祂、接受祂,才能真正滿足人心靈的需要,不再有空虛感。突然跟你説這些,的確讓你一時無法理解,....” 雲兒解釋道。

"還有一處經文,” 雲兒接著又翻聖經説:"也是約翰福音書,在第十章裡。耶穌告訴世人:''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丹妮,這是真的,是我自己所經歷的見證。"

丹妮跟雲兒算是幾十年閨蜜,説對雲兒瞭如指掌並非誇張。可這時雲兒講的什麼,丹妮的確聽不懂,搞得她雲裡霧裡的。

丹妮心裡極其難過:雲兒怎麼會像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太婆如此迷信了呢?而且講話有些神神叨叨的,實在不可思議! 她以前那樣清高,那樣自信,非常有"見解"的人,她到底發生了什麼? 什麼事讓她選擇了這條路?

丹妮有些恐慌和擔心。

但有一點毋容置疑,雲兒是變了,而且跟過去判若兩人。雲兒以前少言寡語,通常丹妮是說者,她是聽者。而這次她卻不停地説,告訴丹妮:她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她認識了真正自己;耶穌即是人也是上帝;上帝創造天地,也托住萬有。上帝掌管人的生命;家庭和社會的混亂敗壞,都緣於人的罪性,等等...。

雲兒繼續滔滔不絕地說:"是上帝讓我看清了自己的本相:污穢骯髒、愚昧無知。”

“太誇張了吧?什麼污穢骯髒,怎麼會如此貶低自己? 你過去的自信都哪兒去了? ” 丹妮大大不悅。

"你不承認人有雙重性格嗎?裏外各一套,外表給人看到的是謙謙君子、光鮮亮麗,內心卻藏了很多見不得人的想法。不但如此,人也沒有分別善惡好壞的能力,就像我們以前所喜歡的東西。....." 

“你好像講得頭頭是道,應該可以做女牧師了吧? ” 丹妮聽不下去了,便説:"算了,不跟你討論了。太晚了,已經快一點了,我太累太睏,我要睡覺了,你也睡吧,明天送我之後還要開車回家。” 丹妮說著說著,便發出噝噝的鼾聲。

丹妮在飛機上十幾個小時,的確又困又累,另外也她實在無法耐著性子聼雲兒“傳教”。雲兒沒有馬上睡著,她想,丹妮對這次的見面一定很失望,僅僅一個晚上,都是在講耶穌,不像以前談的是她們的私話。

“沒關係了,” 雲兒勸自己,"如果真是閨蜜的話,一定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不管她是否願意聼,免得她因為沒有聽過而失去救恩、永遠與上帝隔絕。" 因為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聖經/羅馬書10:17)

丹妮早晨不到六點就醒了,發現雲兒起得比她還要早,已經梳洗完了,坐在床上看書。

“我昨晚太累了,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的。” 丹妮解釋說。

“昨晚你沒有不開心吧?那麼多年沒見,又只有一個晚上,我一直在講我的經歷和信仰。” 雲兒問。

"還好啦,我昨晚太累,其實也聽不懂你在講些什麼。" 

“上次寄給你的福音雜誌、聖經和書,我想你肯定連翻都沒翻就扔掉了。“雲兒好像還是一根筋,無視丹妮的反應。

”這次我帶過來想親手給你,你在飛機上找機會看看,也想想。”説著,雲兒便從包裡拿出一本聖經和一本遊子吟,硬是塞給丹妮。"信不信由你,瞭解一下沒什麼不好。如果不去了解就拒絕,你不覺得愚昧嗎?” 雲兒直言不諱。然後建議丹妮:“先讀一下約翰福音,尤其仔細想想三章十六節。”

丹妮本想說:“拜託了,我實在對你的信仰沒有興趣。” 可雲兒這麼一說,話溜到嘴邊被卡住了,不得不把書接過來。畢竟十幾年未見,友情之間多了"客氣"。

酒店樓下早晨有自助早餐,食物很豐富。"我來付賬單,我回去可以到學校報銷" 丹妮説。

“還是我來付好了,你來到這兒,理當盡'地主'之誼;另外,我也不願意你公款私用,這樣不好。” 

第一個理由丹妮可以接受,但是第二個理由丹妮聽了覺得似乎很些“假”。"你老公以前在國內不也常用公款領人吃喝嗎?那時你不也是洋洋得意嗎?怎麼現在變成'正人君子'了呢?"丹妮心裡在想,卻沒有説出來。

為了節省時間多說話,她倆各自搞了一大盤子的食物,找到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對不起,我要先做謝飯禱告," 雲兒認真地説。

丹妮表示尊重:"沒關係,你禱告吧!"

接著雲兒閉起眼睛,很虔誠的樣子,嘴裡叨咕些丹妮不明白的詞兒,最後說了句“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飯剛到嘴邊,雲兒突然説,"丹妮,我有一段很不光彩的經歷。"

“快快如實招來。”丹妮的好奇心被挑逗起來,兩眼放光,仿佛一下子拉回到了她們無話不談的時代。

"在我很孤獨時,有一次參加朋友家聚會,一個男人闖入我的生活。實際上這個人其貌不揚,但是他的風趣幽默吸引了我。那時我剛開始固定去教會,對自己所信的懵懵懂懂,並不是很瞭解。寂寞和好奇心使我陷入泥潭。雖然內心有罪惡感,但卻無法擺脱,似乎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箍住,動彈不得。" 說到這兒,雲兒臉上現出痛苦,甚至有些扭曲。

"我的心深深被責備,受煎熬,沒有一點快樂。我很幼稚地向上帝禱告,求祂把這種愧疚挪去。多好笑,以為這位上帝是可以幫我掩飾罪過的。結果奇妙的是,本來前一天見面還好好的,第二天他突然不再聯絡我,不管我打多少次電話,寫多少感人又纏綿的詩,他都拒絕再見我。'以後我們不要再聯絡了,我也不會再去找你!' 不知為什麼那人鐵了心,怎麼都不回音。起初,我納悶,以為他太太來了,還或者他又有了新歡?好像都不是。數月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怎麼瞬間就忘記、關係說斷就斷了呢?我異常憤怒,憂鬱在家沉睡了好多天,像似在淤泥中掙扎,眼睛被泥巴糊住,一片黑暗。不知過了多久,有一天在夢中似乎有人在拍打我的腦袋,大聲喊叫説:你醒醒,你醒醒,我要把你拉出來!"

雲兒用手擘著麵包, 邊吃邊說:"那一刻,我好像如夢初醒,眼前豁亮起來,心裡充滿了感恩。我知道那是我所信的上帝的作為。是祂把那個男人從我身邊趕走,攔阻我從懸崖峭壁墜落、死亡。" 雲兒繼續説,"如果沒有上帝的救拔,我真不敢想像後果會是如何!"

"這麼點小事值得從靈魂深處反省嗎?人生在世不容易,還要被一些所謂的道德約束和綁架嗎?人豈不是白活了嗎?”丹妮聽了雲兒的故事,覺得並不是她所預料的那樣。

接著,她們聊起了幾個去世了的同學,充滿了哀傷。這些同學她倆都認識,很聰明很優秀,卻年紀輕輕就撒手人寰。雲兒突然問了丹妮一個國人比較忌諱的問題:“你知道自己死後去哪裡嗎?”

“幹嘛,人活得好好的,提這樣的問題給人添堵?” 丹妮從刚才的思緒中還沒有轉過來,有些不悅。

“怎麼能迴避呢?人早晚會死的呀,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 不管丹妮的感受,雲兒還是執意談這個話題。

“我想沒有人不想進天堂的。你看汶川地震時,電視上播出一個畫面,懸掛著一幅大橫聯,上面寫著`願逝去的人安息在天堂!` 可想而知,人心中有這樣的願望。既然認為沒有上帝,為什麼還期盼死了的人上天堂而不是下地獄呢?豈不是自欺欺人麼?”

丹妮也不知怎樣回答,隨意說了句:“人就是自我安慰罷了。人死如燈滅,天堂是人的一種幻想! 人死埋在地裡,屍首幾年後都變成骷髏了,怎麼去天堂?" 丹妮説。

“你說的對,人肉體是必死無疑,但靈魂是不滅的,不是去天堂就是下地獄。如果真有天堂,難道你不想去嗎?“雲兒不想繞彎子,繼續說:" 悔改信耶穌的人,就有永生,不但靈魂去天堂跟上帝永遠在一起,而且,主耶穌第二次再來時,所有信的人都會有一個像耶穌復活時一樣的榮耀身體。所以,基督徒不但進天堂,上帝還會賜給他們一個永不朽壞的身體,不再有疼痛、悲哀、眼淚...." 

起初因為心太急,雲兒衹簡單説到"信耶穌進天堂,不信的就下地獄",根本沒有把人需要主耶穌的救恩原因和過程解釋得清楚。

"你越說越玄了。"丹妮被搞得一頭霧水。"你説有上帝,我怎麼就看不見?我衹信我自己,沒有自信的人才需要上帝。我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想死後的事情?依我的觀點,如果聰明的話,就是活在當下。” 從屬世角度看,丹妮的想法也沒錯。

"丹妮,也許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你可以去思考。" 雲兒轉了一個話題,“我們當年覺得能考上大學,就是最大理想,就會得到滿足。實際上不是;我們以為浪漫愛情、美好婚姻,可以讓我們長久喜樂,也沒有,因為人會變,情感也就會變,包括我們自己;我們以為出國,換一個活法,就知足了,也沒有。想想看,人到底想要什麼?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這些問題很現實。丹妮皺皺眉頭,確實不曾想過。也許想過,也找不到答案。

(未完待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0-19 05: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