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色列不置可否,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被杀即便不是以色列干的也必定被认为是以色列干的。
那么干掉哈尼亚对以色列来说会有哪些得失呢?
能在伊朗的腹地出手,说明以色列有能力袭击地球的任何角落。此举再一次证实了以色列的威慑力。同时,以色列向美国和欧洲示威。表现以色列不受其他大国的制约,敢于出手。第三,以色列摆明了无意谈判,而是要占领加沙,并把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赶到其他国家。
然而,从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看,内塔尼亚胡并未展示他解决巴以根本问题的视角和高度。从长远来说,加沙是孕育哈马斯的温床,每个巴勒斯坦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哈马斯和哈尼亚。建立加沙表明从一开始以色列就不想接纳加沙人。那么还剩下什么选项?要么对加沙人实施种族灭绝,要么把加沙人赶走。而从短期来说,当下以色列是要打还是要谈?
近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表示愿意讨论加沙搬迁的议题。但是本届美国政府只剩下六个月的任期,因而谁也不会把布林肯的“搬迁”话题当真。而六个月对人类一日三餐却是漫长的日夜,弄不好会酿成巨大的人道危机。战争的局势瞬息万变,六个月里更会有无数可能引爆计划外的军事冲突,引发难以预料的政治动乱。然而,搞得美国政府焦头烂额对以色列并非最佳选项。毕竟以色列和俄国大不相同,以色列无法完全脱离欧美而独善其身。
春秋战国的古人就知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应该在战争中运用战略和战术。《左传》曰: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斩杀来使往往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好处,反而让自己失去把控战场的主动性。伊斯梅尔·哈尼亚是哈马斯派出的谈判使节。在伊朗的起居和行程基本公开。他在伊朗并非为了藏身。
内塔尼亚胡把谈判使者杀了,难道只为宣告不与哈马斯谈判?或是把谈判当作引蛇出洞的诱饵?
到底以色列是否还把谈判当作一个选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