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战争与回忆》是二十多年前读的书,再次重读,感慨颇多。
书中大多数情节记忆犹新,有两个地方记错了:
一是以为亨利最终选择和帕米拉分手,而实际上有情人终成眷属,白白让我为他们惋惜这么多年;
二是以为到娜塔莎被从集中营解放出来书就结尾了,而实际上是受到精神巨创的孩子终于肯张口了,这更震撼,尤其为人父之后。
读到亨利作为罗斯福总统的联络官视察了苏联时,脑海里不禁蹦出一个成语:火中取栗。
租借法案并不是为苏联而通过的,但是罗斯福把苏联列入援助对象并且逐步把份额从五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这表现出他的远见。
和丘吉尔一样,罗斯福对共产主义也深恶痛绝。但丘吉尔却惦记着让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个恶魔互相掐,掐死一个少一个,最好是同归于尽。
但是,俄国人毫无原则,朝三暮四。在战前,两个恶魔就联手瓜分了部分欧洲。如果两个魔头到最后都无力消灭对方,很有可能单独媾和,甚至站在同一战壕。到那时,对自由世界就更是一个灾难。
有鉴于此,给苏联一定的支持,使之坚持,拖住希特勒的大批精锐,减少西线压力,减少美国人的牺牲。驱使斯大林火中为罗斯福取栗,而斯大林明明知道是火坑,也知道为美国人所驱使,却不得不做,实在是高招。
二战期间,苏美之间会谈的议题就是更多的物资,更早的第二战场。而美国人的意思就是适当的物资,你们多练一会儿;稍晚一点的登陆,少死一点美国人。
所以战后苏联拼命贬低租借法案。美国人出钱,苏联人卖命,公平交易,没有感激,只有怨恨。
不过五年,斯大林摇身一变,也驱使别人为他火中取栗。不同的是,租借法案援助的大多数物资都是肉包子打狗,而斯大林不但得到了栗子,还不怎么花钱。因为猴子自带干粮为斯大林干活,被烧得遍体鳞伤。
还不到二十年,世事轮回。当年舍命抢救的小兄弟没有成为两肋插刀的哥们,追随老大哥成了仇敌。支援的部队人员装备留下,干部全部清洗,烈士墓被毁,志愿军不被提及。
而当年血肉相拼的仇敌,却握手言欢,共同抗御原来道上的大哥,又为新欢驱使。
死了那么多人,做出那么大牺牲,一切又归零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