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梅花表

作者:trunkzhao  于 2013-8-19 00: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生活感悟|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52评论


按:这是标题党,因为我想起来一部同名手抄本小说。

主题内容:父母含辛茹苦积攒,做了三项长期投资,结果一无所获。


晚上,我从抽屉里拿出手表,给手表上弦,可这次感觉全然无力。上次上弦最多不到一个星期,不至于这么松呀。我又紧了几圈,看表针一动不动,知道这块手表的弦断了,彻底寿终正寝。


这块梅花表,是我上大学时开始戴的,迄今已经快三十年了。我不喜欢戴表,所以它在我的腕子上的时间最多也就有三十天。到了九十年代,有了呼机手机以来,它基本上就是躺在抽屉里,再也没有清洗上油。不过这么些年来,我差不多隔一段时间就给它上上弦,让它的生命能够延续。


我们家积攒了好几块瑞士手表,什么梅花,大英格,小英格,罗马之类的,全部珍藏在箱底。原来以为那就是世界最顶级的手表了,后来才知道,这些表都是三类表,在国外也就是一般人戴的一般表。

那时的表不仅昂贵,要用数月的工资,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购买,需要票证。我父母不知积攒了多少年,花费了多少心血,才积攒了这五六块瑞士手表。


我哥上班时,都是戴的旧手表。换表时,也舍不得给他,留着结婚时候用。所以哥哥的第一块新表,我还记得是北京产的双菱,——现在手表厂早黄了,成了双安商场。


我上中学时就拿了家里的一块旧表,苏联产的。真是皮实,我打球表从兜里掉出来,表蒙子不碎,后盖摔开,吹吹土,盖上依旧好使,除了每天慢个三五分钟。

上了大学,这是我们这一辈的第一个大学生,父母竟然等不及我结婚,赐我同结婚待遇,破天荒地让我戴瑞士表。可惜我对表毫无兴趣,辜负了他们的一片心。

九十年代中期,我去亨德利表行为这块表做最后一次清洗上油,看到店内同类手表不过几百元而已。到了出国前,同类级别的表不过两三千元。考虑到物价水平,这笔投资是彻底失败了。

家里积攒相当多的还有全国粮票。当年父亲经常到外地指导传授技术,每次总是带一些莜面、荞面和羊肉回来,因此不像别人,家里粮油总是有富余。他们就把结余的定额换成了全国粮票。全国粮票不仅在出差时使用,还可以资助在农村的亲戚。


全国粮票不仅占用有限的粮食定额,而且挤占了少得可怜的食油定额。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家积攒了估计有数千斤全国粮票。


改革开放以后,粮油都逐步富余,而且有了市场,票证的作用越来越小。在学校里,小贩们用袜子鸡蛋套换全国粮票,价格逐年下跌。直到粮票取消,家里还剩下几百斤。我拿了几张,留着给孩子们做忆苦思甜教育。不过,她们似乎对这些并不关心在意。


家里还有一个大项,就是被里被面和棉花。那时所有的东西都要凭票,布票仅仅数尺而已,恐怕将将够每人每年一套新衣。如果要做被子,就需要省下来攒着。所以我记得我们过年时有新衣服穿,却不知父母是否曾经做过新衣。当然了,他们有时也穿新衣——全新的工作服。


家里三个男孩,恐怕从七八岁就要开始一尺一尺地攒,被里,被面,棉花。尤其是被面,碰到合适的却没有票,有了票又没有合适的东西。


如此辛苦,攒了十几年,直到票证取消。不过,这项投资也不是一无所获,因为在取消票证之前,棉花价格就已经大幅上涨。化纤产品只是热了短短几年,棉产品又重新受宠,价格一路上涨。所以,这项投资至少没有赔本。

发表评论 评论 (52 个评论)

2 回复 xqw63 2013-8-19 00:53
您父母是个殷实人家,能攒这么多宝贝,绝对有底气啊。那个年代,咱是大肚汉,家里攒的全国粮票寄给咱在外地上学都不够
2 回复 宁静千年 2013-8-19 01:08
那个年代中国能带瑞士表的家庭一定是有产、中产阶级;我老爸 60 年代当团长戴一块瑞士表、是部队里买的、那时部队好像团以上的可以分期付款买瑞士表、那只表现在好像还在老爸的柜子里躺着。
2 回复 病枕轭 2013-8-19 01:12
有趣~家家一本难念的经~票证供应,其实也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暴力盘剥~唉
2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1:24
xqw63: 您父母是个殷实人家,能攒这么多宝贝,绝对有底气啊。那个年代,咱是大肚汉,家里攒的全国粮票寄给咱在外地上学都不够   ...
可以这么说。我父亲有技术,虽然不能用来换钱,但是可以换食物。我们家不富裕,但也不贫困。只是不为吃发愁,还可以资助亲戚。
记得我一同学,他们家五个大小伙子,一个女孩,一个儿媳,一个孙子。十口人,全靠他爸一个六七级工工资,天天就是白水煮土豆白菜。
2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1:37
宁静千年: 那个年代中国能带瑞士表的家庭一定是有产、中产阶级;我老爸 60 年代当团长戴一块瑞士表、是部队里买的、那时部队好像团以上的可以分期付款买瑞士表、那只表现在 ...
我家除了手表,还有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算是齐全了。
1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1:38
病枕轭: 有趣~家家一本难念的经~票证供应,其实也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暴力盘剥~唉
没办法,短缺经济。
3 回复 不装ht 2013-8-19 01:56
粮票可能值钱哦。
5 回复 oneweek 2013-8-19 02:03
看来天生的做生意的人。 解放前的地主也是如此, 兢兢业业一辈子提早炭黑, 买下几十亩地。 共产党以来通通玩完。 你父母好赖只攒粮票,没法买地
0 回复 xqw63 2013-8-19 02:03
trunkzhao: 可以这么说。我父亲有技术,虽然不能用来换钱,但是可以换食物。我们家不富裕,但也不贫困。只是不为吃发愁,还可以资助亲戚。
记得我一同学,他们家五个大小伙 ...
是啊,那个年代,没有外快,什么东西都凭票,能活到你们家的水平,让人羡慕死啦
3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2:06
oneweek: 看来天生的做生意的人。 解放前的地主也是如此, 兢兢业业一辈子提早炭黑, 买下几十亩地。 共产党以来通通玩完。 你父母好赖只攒粮票,没法买地 ...
   基因。
0 回复 oneweek 2013-8-19 02:09
trunkzhao:    基因。
你就好好地呆在加拿大起早贪黑买地吧。 给小孩们留下几百亩地, 那可以代代相传。
0 回复 寇一仁 2013-8-19 02:33
那个时候,你和自己老婆爱爱都得要票!---不让你生孩子,想拿了去,得单位开介绍信!
1 回复 无为村姑 2013-8-19 03:00
现在粮票已经是收藏品了,祝贺你!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3-8-19 03:06
那您父母现在攒什么呢?
粮票什么时候取消的?我都忘了。
1 回复 总裁判 2013-8-19 03:33
oneweek: 你就好好地呆在加拿大起早贪黑买地吧。 给小孩们留下几百亩地, 那可以代代相传。
呵呵。
1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3:50
无为村姑: 现在粮票已经是收藏品了,祝贺你!
太多了,不值钱,只能用来忆苦思甜教育了。
2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3:53
秋收冬藏: 那您父母现在攒什么呢?
粮票什么时候取消的?我都忘了。
我也忘了,大约是九十年代初,改掉双轨制后。
1 回复 amassadinho 2013-8-19 03:55
那时候的父母更不容易~
1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4:05
oneweek: 你就好好地呆在加拿大起早贪黑买地吧。 给小孩们留下几百亩地, 那可以代代相传。
早期的意大利人就是这么干的。从十几块周薪干起,攒钱,买房,收租,再买。结果英语法语至今依旧不会,却成了百万千万富翁。
1 回复 trunkzhao 2013-8-19 04:08
xqw63: 是啊,那个年代,没有外快,什么东西都凭票,能活到你们家的水平,让人羡慕死啦
比上不足,比下足足有余。我父母朋友两口子都是搞地质的,俩人收入有三四百,几乎顶一个人全年工资。但是也辛苦,孩子放在姥姥家。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8: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