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这本书是对多部史书综合凝缩后写就的,我估计至少要三四十部,所以浓缩后尽是精华。
尽管有关二战的书多如牛毛,而袁书却能占一席之地,这是因为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这部书很短,却能抓住主线,娓娓道来,把各个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这一点非常难得。
以前我看的二战史书,要么极简,浮光掠影,看完后一头雾水;要么大部头,地图、图表、数字交错其中,令人头大。
其次,简繁得当,生动有趣。既然是教师出身,知道学生的喜恶,所以每每在书中加入一些具体事件的描写,甚至一些正史中不可能看到的段子,令人不至昏昏欲睡。
还有,也是最突出的,袁能对历史事件补充一些在二三十年甚至五六十年后的新发现,更具有历史感。这一点可不是靠读书能读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的积累。袁做学问还是很有功力的。
例如,书中对所谓的巴黎起义真相做了揭露。当年在盟军明确表示不支持巴黎地下力量起义后,法共绕过地下军领导,私自组织鼓动起义,以为将来捞取政治资本。他们叫嚣不惜再现华沙起义,宁肯牺牲二十万。对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狠毒无耻缺乏人性做了揭露。
书中类似的史实有很多。即使对二战史很熟的人也会读到一些新东西,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能通读数十本相关书籍的。
当然,这书也有缺点。一个是没有反复删改,致使有些段落在不同章节都有重复。
还有一点,我怀疑是受出版的压力,袁书对东欧反法西斯力量中共产党的作用都有特别描写,对苏联的黑暗却极其简略,没有深刻批判,不符合他一贯的风格。
最后一点,我发现袁也有私心,所以有选择性。比如说莱特湾海战,他对哈尔西的荒唐失误一句不提,甚至连战役的指挥官名字都略过。就连那著名的“你在哪里啊,在哪里,全世界都想知道”这一段子都不讲,显然袁是哈尔西的粉丝,而这场战役却是日本帝国海军彻底覆灭的标志,所以无法避而不提,就含糊带过,这也同样解释了他在书中对斯普鲁恩斯的功绩也是轻描淡写。
总体来看,我和袁的历史观还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