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看到一本书,飘口介绍,该作者为新近涌现的著名女作家,毕业于北京二外,出版作品多部。书的内容似乎是游记兼中西文化比较。随手一翻,看到一段:
中西文化有很多相通巧合之处:比如一米=三市尺;一公里=二华里;一公斤=二市斤。奇妙之极。
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就把书扔到一边去了。现在后悔了,当时应该拿着,郁闷时就读一段,欢乐多多。
当年给出版社校书挣外快。一次我是一校,作者为一据说是行业著名老专家。专家使用了很多公式,图表和计算,显得更加权威。不过专家的很多公式以及对公式的说明都是剪切,粘贴的——不是电脑上的——是真正地从印刷纸上面剪下来,贴到自己的手稿上。
不过,有一个公式,他抄的那本书印错了,或者也是抄错了。我就替他把公式改了过来,就是一个简单的求和公式。这本来不是校对的职责,我只管文字。
出版社也不敢确认,这属于改原稿啊。于是责编拿去跟专家探讨,专家大发雷霆,说校对乱改他的稿子。我知道以后哈哈大笑,狗屁专家。
上研究生时,有一门课叫西方经济学,给我们这些由理科出身的必修。老师是一教授他原本是学政治经济学出身,好像还留过苏。后来成了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学者,因此也就成了专家,拿北京市津贴。
这是头一年带研究生,一下子就招了两个,一女的,是北师大应届。一男,是工作后考取的,原来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西方经济是他们的专业课,这种基础性的课完全可以不听。可是自己导师的课,他们还不得不来陪绑。
西方经济学里有许多要定量说明的东西,完全不同于苏联政治经济学那种定性的。因此教授在教授这类知识方面就力不从心,总是试图用小学方法阐明高等数学问题。
一个炎热的夏日,经过两节极其沉闷的课后,我们终于摆脱了教室,教授的大弟子也闷闷地来到了我们宿舍。碍于面子,我们谁都没有评价刚才教授精彩的讲课。
这时,他弟子发牢骚了:真tmd笨,一个边际效用讲了一节课,不就是一句话,二次求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