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微博有人说他们私下里议论翻老为老不尊。别的观点我不尽同意,唯独这一点我不仅深有体会,而且在公开场合说过,那是在我写的一篇《小小妇人》回复中。为老不尊,套句广告语就是:七十岁的人,二十岁的心。反之,有些人年未高,心却老。记得回国,有的有职务的同学,行为举止慈悲肃穆,宝相庄重,扑一层金粉就直接可以到雍和宫坐台了。
前两天谈论感叹时光穿隙,我由衷羡慕那些forever 21的人,比如翻老,武则天和刘晓庆。把翻老和武则天放一起,似乎颇有贬义。好在相知多年,不以为忤。
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则天的形象永远是负面的。只有一次,她有一个翻身的机会,那就是毛死后,毛夫人如果能够上台,则她将和吕后一起,成为改革的代表,妇女的典范。可惜,毛夫人锒铛入狱,武则天则被批得臭得不能再臭。所以我们这一代,只知道武则天是坏人,却对武周的历史不甚了了。
武则天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贬义词。记得电视剧《武则天》开拍时,还有人批判说它为武则天翻案。其实从真实的历史来看,武则天除了叛逆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外,其它方面与男性皇帝并无二致。就其执政水平来看,漫长的近两千年的数百个皇帝中,她算得上明君,最起码能排进前三十名。 尤其跟她前后三位五任皇帝比起来,她绝对算得上英主了。
武则天,实在是一个奇女子。她的本名已经不甚了了,最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媚娘,是她的前老公,后来的老公公,太宗皇帝起的。当皇帝以后,她给自己起名为曌。这个字是她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无论带不带武字,大家都知道这是指武则天。则天,是她儿子复辟,把她赶下台后的尊号。因此后世就习惯以武则天称呼这位曾经的女皇,算是她的第四个名字吧。有时人们也称她为武后。
武则天退位后,她儿子尊她为皇帝。死后,谥皇后,以李家儿媳身份与第二个老公合葬。到了她孙子那里,李隆基不但杀了他姑姑,上官婉儿,彻底结束了几十年牝鸡司晨的局面,而且把他奶奶的谥号改为“则天皇后”。就从这一点来看,就知道李隆基对这帮干政女人的恨意。过了四十年,李隆基恨意少消,才又把她的谥号稍微加了两个字。
武则天,是正史上唯一承认的女皇,开创了只有一代十五年的武周王朝,管理整个中国。她的标准称谓是圣神皇帝,简称神皇。当然了,后来封号越加越多,如后世慈禧一样,人们只取两个字。
重读武则天的历史,最突出的一个感觉就是这老女人真年轻。
武则天五十九岁丧夫,六十岁废掉自己的儿子,立另一个不爱当皇帝的儿子当傀儡,自己听政。后来还不满足于影子皇帝,干脆在六十七岁时把儿子踢开,亲自当皇帝,是历史上即位年纪最大的皇帝。八十二岁病重,被儿子赶下台,结束了武周十五年,总算名义上恢复了李唐统治。八十二岁,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也是最长寿者之一。顺便提一句,唐朝的官似乎都很长寿,很多人七老八十还能当官拜相,尤数武周一朝最多。
七老八十当皇帝,给人的感觉不是暮气沉沉,反而是生机勃勃,活力四射。最典型的一点,折腾。
翻开武周历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改年号。武则天在睿宗期间七年有四个年号,武周十五年有十三个年号。一个年号用三年就是长的,有时甚至一年使用三个年号。
消灭徐敬业叛乱,垂拱,意思是不费吹灰之力。
准备动手篡唐,年号载初;
正式登基,年号天授;
别人献块石头,说是上面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改元永昌;
还有什么如意,长寿,延载,大足,久视,表达自己的愿望;证圣,神龙,有点神秘主义的意味;而天册万岁,万岁通天,万岁登封,这些乱七八糟的,整个就是一小孩过家家,瞎胡闹。
武则天的年号在数量和更新频率上绝对是帝王之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对应的明清皇帝基本一个年号到底,更是相形见绌。
看了这些,有什么感觉?像不像一个女人在家里折腾,三天两头把家具到处摆,今天沙发横过来,明天竖过去,反正左右看着不顺眼,就是不能闲着。能折腾说明年轻,最起码心理不老。
还有能说明她喜欢折腾的就是迁都。她掌权后,就把首都迁到洛阳,长安反而成了陪都。后来老了,又折腾回长安。呆了两天觉着不舒服,又迁回了洛阳。迁都,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更别说物流信息工业都比较落后的古代。当年北魏孝文帝决意迁都,张罗着南征,才把大臣们从大同骗到洛阳。宋太祖想着迁都洛阳,结果就不明不白地暴死。我曾经写过一篇河北首府三迁就已经算是够能折腾的了,可见这武则天八十依旧不老。
尽管有皇帝,武则天掌握所有的权力,可依然不满足,非要亲身体验做皇帝的威风。当了皇帝后,她最大的成就应该就是封禅嵩山。封禅,就是祭天地。秦始皇后,一共有六位皇帝封禅泰山。也有的帝王登泰山,有的封,有的禅,有的只是祭祀。武则天选择的嵩山,表示与众不同。因此成为这七人集团之一。加上她曾经以皇后身份主持禅泰山,这个纪录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可武则天登基后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后继无人。武则天有两个儿子,都干过皇帝,可他们都姓李。假如传位给他们,他们一定会复唐,武周就只有一代而终了。可是,如果传给侄子,他们倒是姓武,可这姓武的掌权后一定会杀光她儿子。武则天肯定读过吕后的历史,也知道这姓李的和姓刘的一个下场。这个艰难的选择难倒了神皇。最后是狄仁杰推了她一把:这世上哪有侄儿给姑母祭祀的呢?他肯定把他爹妈摆在庙当中。从此以后,神皇算是下定决心,立了她儿子当太子。
野史小说上说武则天和薛怀义生过两个儿子,纯属胡扯。如果武则天要是真的有两个不姓李的亲生儿子就好了,直接姓武,继承武周好了。其实武则天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酷肖武则天,政治经验丰富,也有权力欲望。假如把武周交给她,太平公主一定不会与哥哥们联合复唐。而既然在唐的对立面,那么她自然就会团结亲周派,以和李唐派抗衡。太平公主掌权,最起码在绝对稳定之前不会革周朝的命,似乎也没有很大必要。大约武则天还是受传统影响,认为牝鸡司晨不合道理,最终选择把权力交还李氏。
大约是李世民太英武了,他的儿子,孙子们都是软弱无能,高宗,中宗,睿宗,三人五任,都是阴盛阳衰。
高宗干的最大胆的事也就是趁着老爹病重把老爹二奶给上了,然后就受她的控制,从庙里弄到宫里,奉子成婚,然后废后把小妈二奶立为正宫。武后不但操心宫里的事,还要替老公操心朝里的事。高宗身体不好,长期干脆就委托武后代理皇帝了。到最后想废后夺权交给太子,武则天一瞪眼,高宗就怂了。
中宗更是个窝囊废。神龙革命时,武则天已经病得很重。本来已经说好拥立李显,要李显随部队进宫。可事到临头,李显又害怕了,死活不肯动弹。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如果政变失败,无论李显入宫还是不入宫,都同样逃脱不了一死。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就想不明白呢,怪不得将领们都着急了。
神龙革命胜利后,李显第二次登基,都五十岁的人了,非要拉上老婆坐镇。老婆给他戴绿帽子,他知道,天下人都知道,就是不许别人提,谁当面说跟谁急。在韦后的榜样作用下,李显的后宫们纷纷出墙,到宫外开公馆,设外室,包二爷。如果没事,大家都回各家过夜,只在白天点个卯。
正因男人软弱,加之武则天的示范效应,这期间的女性们都野心勃勃,太平,安乐,韦后,婉儿等等。其中安乐公主直接了当要求当皇太女,要取消哥哥们的继承权。韦后更是处处效仿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其结果就是野心膨胀,直接送老公上路。
其实这些女人里面,真正有本事的也就是太平和婉儿二人而已。婉儿因身份问题,对最高权力不能染指,就只有踏踏实实辅佐的份了。可惜运气不好,碰上了李隆基,才全军覆没的。
李隆基英雄了半辈子,可到了心爱的女人被当面干掉,转过来又被儿子踢下台,也算是报应不爽了。
许多书贬低武则天,把她的桃色绯闻写得艳丽无比,以证明其淫荡。其实这都是男权社会的偏颇,就如同当年法国媒体津津乐道居里夫人和朗之万的奸情一样。
话说回来,唐朝男女关系极其开放。李治娶了父亲的小妾,一封再封,直到正室;李显容忍妻子们到处包面首,只要不当面碰上;李隆基还容许杨贵妃给她干儿子洗澡,这些绝对不是汉族人能干得出来的,这也算是李唐为胡人的一个旁证吧。
中国西北有的地区直到四五十年代还有把妻女拿来款待客人的习惯,而某个民族,据我听说,在七十年代依然有这风俗。
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是非功过,任由评说。如果让我来写碑文,我想写:不老的神皇——Forever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