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文学大家王士祯

作者:trunkzhao  于 2014-11-2 19:5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开卷有益|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42评论

关键词:山东人王士祯, 文学家

王士祯生于崇祯中,入仕于顺治年间,主要生活在康熙时代。虽官至刑部尚书,官不算小了,但比起来出将入相之人,差距还是不小。他的家乡有他的祠,现在是纪念馆,也是一代名人了。他成名主要不是因为官阶,而是他的文学成就,他是清初的大文学家,和朱彝尊并称朱王。


王士祯山东新城人,现为桓台县,属淄博。历史上,曾隶属缁川或者济南两府,但他自称为济南人,淄博人用不着太骄傲了呀。


他本名王士禛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所以称王渔洋。死后谥文简,算是相当不错的号了。不过,不是当朝皇帝康熙,而是那喜欢诗词的孙子乾隆赐予的。康熙也够寡恩的。死后,后人又替他改了两次名:一次为讳雍正,改为士正,一是乾隆赐名士祯,不知是为何忌讳。因此士禛士祯皆通用。


当初康熙想找一个诗文俱佳的入值南书房。于是众人推荐王士祯,可见是众望所归。


《四库提要》评价: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竟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


这样的表扬似乎在追悼会上比较合适。不过也算是纪晓岚代表官方对王士祯的盖棺之论了。


而另一个才子袁枚袁子才却有另一番意见:“阮亭主修饰,不主性情。观其到一处必有诗,诗中必用典,可以想见其喜怒哀乐之不真矣。或问:宋荔裳有绝代消魂王阮亭之说,其果然否?余应之曰: 阮亭先生非女郎,立言当使人敬,使人感且兴,不必使人消魂也。然即以消魂论,阮亭之色,亦并非天仙化人,使人心惊者也。不过一良家女,五官端正,吐属清雅,又能加宫中之膏沐,熏海外之名香,倾动一时,原不为过。


这话说得忒损了点。文人相轻原是常态,也不至于如此。袁枚主要是嫌他名扬海内,而其实难副。


其实,清人也有评价袁枚的,用词也相当刻薄。两下对比,未免一笑。


按照袁枚的说法,唐宋以下数万诗人,其实真正有天才,不娇柔造作,才华横溢的,也不过老李小李后主东坡数人而已,其余哪个不是吭吭哧哧,苦思冥想,推敲再三的?


钱钟书论曰:渔洋天赋不厚,才力颇薄,乃遁而言神韵妙语,以自掩饰。一吞半吐,撮摩虚空,往往并未悟入,已作点头微笑,闭目猛省,出口无从,会心不远之态。


这话说得算是中肯,王士祯的一个后辈也是这么说。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首,很有气势。可仔细品读,这意境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据专家们介绍,王士祯的代表作是二十四岁写的《秋柳》诗四首,名动天下。不过我读来却觉得一般般。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我最推崇的是他的《蝶恋花 和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苏轼 《东坡杂记》: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后世高阳先生以此为题写了一部现代小说《桐花凤》。不过书细腻得让人着急,结局悲惨得令人流涕,实在很后悔看过这书。

此词一出,时人称之为王桐花。我却不知为何后世反而不传。


徐福兄有言:“(一个诗人)有那么几句留在世间,至今口耳相传,征引不绝,已经很不错啦。”

王士祯有此一首,足可以比肩纳兰,不让唐宋,不枉为大家。


我最初知道王士祯还是因为聊斋。他为聊斋写了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几十年后有一本写得不错的书叫《姑妄言》不知是不是得名于此。


后人总吹嘘王蒲二人的友谊。其实,在我看来,只是文人同乡一般的交往。一则,王士祯没有为聊斋作序,而凭王的官位和文坛盛名,作序推崇会极大地提升聊斋和蒲松龄的地位。对渴望仕途的蒲松龄是一个巨大的帮助。二则,二人应和,蒲称王为王司寇,而王则称聊城蒲生,而不是名号。想想当了一辈子秀才白发苍苍的蒲松龄,看到蒲生的称呼,对比自己书中那些屡有艳遇翩翩少年的“生”,该有多郁闷呀。


王士祯提倡诗文必须有神韵,神韵派风靡一时,主宰诗坛数十年。如今神韵派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个歌舞团体借神韵之名四处巡回表演。王士祯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是悲还是喜。




附录:

王士祯自撰年谱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琅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琅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 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琅公至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 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 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 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2 个评论)

2 回复 越湖 2014-11-2 23:22
谢谢分享。长见识。
5 回复 越湖 2014-11-2 23:23
“其实难副” 符?
4 回复 trunkzhao 2014-11-2 23:48
越湖: “其实难副” 符?
名副其实。
副,本意估计是拿刀劈开,看看是不是真的。副者判也。也就是符合的意思。好像也有用符的,只不过发音不同。
4 回复 越湖 2014-11-3 00:04
trunkzhao: 名副其实。
副,本意估计是拿刀劈开,看看是不是真的。副者判也。也就是符合的意思。好像也有用符的,只不过发音不同。
谢谢,又长见识了。
2 回复 trunkzhao 2014-11-3 00:37
越湖: 谢谢,又长见识了。
客气,人都有己知人不知,以及人知己不知。
4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11-3 00:53
大树真是读书人,跟你博涨见识。
钱钟书论曰大得我心 。当代人中,钱钟书先生的尖酸刻薄可称翘首,他避祸自保的本领也令人叹服。
4 回复 trunkzhao 2014-11-3 01:07
秋收冬藏: 大树真是读书人,跟你博涨见识。
钱钟书论曰大得我心 。当代人中,钱钟书先生的尖酸刻薄可称翘首,他避祸自保的本领也令人叹服。
钱钟书与袁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钱钟书还算客气。不过也不怎么好听。王士祯招祸得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盛名,一般人还轮不到他们点评。
不过,我对他的z两首诗词还是非常赞的。
3 回复 方方头 2014-11-3 01:14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 常见引用
虽然没怎么读王诗,袁枚的观点我是比较赞成的。我是不太喜欢那些太过掉书袋的诗文的,没有几句自己的话,不过是显示自己学识渊博而已。
你的读书笔记不错,赞一个
4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11-3 01:19
trunkzhao: 钱钟书与袁枚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钱钟书还算客气。不过也不怎么好听。王士祯招祸得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盛名,一般人还轮不到他们点评。
不过,我对他的z两首诗词
谢谢介绍王士祯 “不知为何后世反而不传”的诗词, 桐花凤一句甚好,搜得桐花一束奉上。
5 回复 trunkzhao 2014-11-3 01:21
方方头: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 常见引用
虽然没怎么读王诗,袁枚的观点我是比较赞成的。我是不太喜欢那些太过掉书袋的诗文的,没有几句自己的话,不过是显示自己学识渊
我也同意袁钱的观点。只不过说话太难听。
王诗没那么严重,只是不比宋朝人更严重。那个宋词大师周邦彦?什么的,拿着用户手册我都看不下去。
4 回复 trunkzhao 2014-11-3 01:23
秋收冬藏: 谢谢介绍王士祯 “不知为何后世反而不传”的诗词, 桐花凤一句甚好,搜得桐花一束奉上。
桐花凤何在?
5 回复 方方头 2014-11-3 01:24
trunkzhao: 我也同意袁钱的观点。只不过说话太难听。
王诗没那么严重,只是不比宋朝人更严重。那个宋词大师周邦彦?什么的,拿着用户手册我都看不下去。
用户手册,哈哈哈
4 回复 心随风舞 2014-11-3 02:04
小学生上课来了,硬着头皮慢慢理解学习吧~~~
4 回复 caro 2014-11-3 02:07
跟着大树涨见识。
2 回复 trunkzhao 2014-11-3 02:13
心随风舞: 小学生上课来了,硬着头皮慢慢理解学习吧~~~
什么呀?你再这么说以后我不写这些东西了。是不是最后一段不好看懂?其实不看也可,没啥意思。我正好查到这一段就想给自己留下。
3 回复 trunkzhao 2014-11-3 02:14
caro: 跟着大树涨见识。
不是你的菜,估计也不爱。
2 回复 fanlaifuqu 2014-11-3 02:48
都是些文豪在交流,看着长见识!
4 回复 心随风舞 2014-11-3 02:50
trunkzhao: 什么呀?你再这么说以后我不写这些东西了。是不是最后一段不好看懂?其实不看也可,没啥意思。我正好查到这一段就想给自己留下。
只是说我水平太低,可是村中大文豪的东西必须得看滴~~~我的中国古文化的底子太薄,你看方方啊,冬藏啊,还都能对答如流和你一起探讨滴,我只有多读几遍好好学习~~~
3 回复 caro 2014-11-3 03:00
trunkzhao: 不是你的菜,估计也不爱。
学习呀
2 回复 病枕轭 2014-11-3 06:11
大树读史心得令人增知不少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21: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