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记得几年前文学成有个叫什么船长的人在文化走廊写了一系列对水浒的研究,令我醍醐灌顶。少年时期稀里糊涂看热闹的故事竟然隐含着这么多斗争和内情。可惜那时较忙,只看了两三篇。今天想起去找,却了无痕迹。如果哪位知道线索,万望告知,感恩不尽。
我也凭着残存的记忆,用成年人的思路,对水浒再解读。片鳞只爪,不成体统。
白胜。
白胜是革命元老,虽然没有多大本事,并非不可或缺人物,但智取生辰纲也有大功。可是他最终的地位和他的历史功绩是不相称的,这全是因为他的历史问题,如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一样。
和顾顺章一样,白胜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致使被抓。而本身又不是硬骨头,全盘招供。要不是宋公明冒着天大的干系,及时送雨,革命事业恐怕早就被这个叛徒葬送了。
中国历史上,除了个别时期,对于叛徒是一贯鄙视痛恨的,特别是出卖同志,造成危害的。所以“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成千古骂名。
顾顺章叛变,特科屠其满门。抗战期间,军统对惩罚叛徒也是不遗余力。
奇怪的是,梁山好汉们不仅宽容了叛徒,还把他救出来,让其重归革命队伍。虽然待遇没有上去,可在杀人如草芥的梁山,这还是很罕见富有人情的一幕。
天王之薨。
水浒最大的疑案当属晁盖之死。凶手是史文恭吗?毋庸置疑,晁盖死前,与宋江的矛盾已经很深了。宋江不遗余力壮大自己的力量,拉拢中间派,分化生辰纲元老,晁盖已经极其不爽。所以伟大领袖英明指出:“宋江一上梁山,就架空了晁盖。”宋江与晁盖的分歧,很有可能是在革命大方向上发生了根本不可调和的矛盾。晁盖就愿意做一个山大王,而宋江则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革命家,不愿意一辈子就当这草头王。
其实出路只有两条:一是李逵路线,杀了皇帝,让公明哥哥坐龙椅。二就是和谈,重归公务员序列,为国家出力,封妻荫子。 明白人都知道,如果踏踏实实做一个山大王,尚可与地方势力抗衡,一旦攻州陷府,扯起造反大旗,危及社稷,国家机器就会开动,梁山弹丸之地,哪里经得起一击?所以只有招安才是出路。既然要招安,就要谈判的筹码。招安前,梁山频频出击,既是为了补充实力,也是要引起高层注意,抬高身价。在这个方面,宋江吴用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路线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最关键的就是权力之争。由此看来,宋江或者宋派(主要是吴用)是有理由干掉晁盖的,因为他已经成为绊脚石,革命的累赘。最主要的理由是天王遗嘱。天王临终没有让众望所归的宋江继承,而是耐人寻味地抛出了“谁抓住杀我的凶手就是梁山之主”。表明,晁盖既不认为杀他的就是史文恭也不愿意宋江接任。这句话,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我就看得怪怪的。
反对派有两条理由,一是箭上签名为史文恭,二是宋江初上梁山,晁盖曾经让位给他,他不肯接受,所以没有理由采取手段夺位。
我的看法是,既然箭上刻字,就说明是定制精选。晁盖中计,是在半夜三更,黑漆漆一片。就连近在咫尺的带路人都丢了,更何况还隔了一段距离射箭呢,根本就无法瞄准。在此情况下,唯有乱箭齐发才是打击杀伤敌人的唯一办法。一百个花荣未必就比一百个弓箭手强多少。史文恭肯把自己的精品箭和其他士兵一样发射出去吗?所以真的有可能是自己人射的这一箭,所以才这么准。就跟对付革命功臣刘志丹一样。
至于说是谁主谋,我宁肯相信是吴用背着宋江干的。宋江义薄云天,靠装是不能赢得如此名头的。再说了,谋杀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肯定有很多其它不流血的方法。
至于说宋江上山时,晁盖曾经让位给宋江,是宋江自己推脱的。如果宋江起了夺权之心,为何不一上山就接管梁山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在没有自己的班底,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前,所有的位置都是名义上的,即便贵为皇帝也未必能随心所欲。如芒在背的典故就是个实例。
或者,再看看后来宋江让位卢俊义,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卢俊义都不能接手,因为这不是个火炉,而是一颗炸弹。你看看宋家队伍那些人的表现,卢俊义假如真的不识好歹,没准哪天在山上就会被人踹下悬崖,或者是在战斗中史文恭阴魂不散再给他一箭。
石秀。
水浒里最名不副实的就是石秀了。绰号拼命三郎,自我介绍时也说为人坦直,可实际并非如此。石秀拼命的场景不多,至少不是让人印象深刻,也就是和大家一样勇敢而已。可说自己性直,实在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且看石秀在杨雄家打工,看到人家不开门,立马就拾掇好,整理账目,准备交接走人。要是其他人,早就直通通地问,为啥还没准备好呢?谁会跟一件新衣服发生联想呢?还有巧云跟和尚眉目一传情,他就立刻知道。头陀一敲木鱼,他就知道是发信号。遭遇杨雄误会,他也不声辩,悄悄地干掉两个人,暴露了真相,洗脱了自己。这么缜密的思维推理能力,梁山里恐怕只有二位军师,燕青,宋江数人而已。
石秀的能力被低估了,应该是个帅才。
史进。
梁山英雄好汉们大多不喜女色,王英和史进除外。王英只是精虫上脑,并不对哪个特别女人发生特别的兴趣,管他刘太太还是一丈青,只要是女人就行。
而这史进,却坚信爱情,并为之付出了代价。打东平府时,史进自告奋勇进城内应,到半夜时放火接应队伍进城。而进城落脚点选在一家妓院,过去的一个相好。
这真是一段很奇特的公案。从逻辑上讲,史进选择放火制造混乱,就不应该一个人,因为多处起火才会有效果。史进进城也没有必要非要熟人帮忙,自己住在客店里也一样。即便他去找李瑞兰,也没有必要和盘托出,以致再验证一遍婊子无情的真理。所以说,史进是相当没头脑的,和石秀形成鲜明对比。奇怪的是,梁山领导对这个方案也没有异议。
还有一个疑问,史进究竟是什么时候认识李瑞兰的?史进是陕西人,在陕西长大,少华山落草,家里也不做买卖,不大可能行走四方,他不大可能在东平呆过一段时间。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在梁山上班时,趁双休日长周末去的。
招安结局。
历史上贼寇招安后的结局一般都尚可,像胡宗宪赚汪直的是个例。如果算上投降的,也可以写一部厚厚的书。杨令公、洪承畴都是降将,孙可望、李定国曾为贼寇。至于吴三桂等后来的结局,并不是因为其降将身份,而应该看作历朝对功臣的忌惮。所以宋江部的遭遇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小说凸显其悲剧性而设计的一个结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