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 [2011/04]
- 上海式思维 [2015/02]
- 从灭门案看华人的金钱观 [2014/02]
- 怎样消灭小飞虫 [2013/07]
- 汽车电瓶引发故障现象 [2014/01]
- 斗胆预测不厚书记的结局 [2012/03]
- 我所知道的越南人 [2014/05]
- 大阅兵未观后感 [2015/09]
- 加拿大较美国的优越性 [2013/06]
- 谈谈几个有用和无用的汽车装备 [2012/02]
- 包公、李瑞环和薄熙来 [2012/03]
- 加拿大人的笨与中国人的灵 [2008/12]
- 相会老照片 [2013/05]
- 入籍宣誓 [2008/12]
- 闲论Costco [2016/07]
- 捐,还是不捐 [2013/04]
- 善用云资源 [2014/12]
- 写给六一出生的龙年小姑娘 [2012/06]
- 假如我是邓小平 [2012/06]
- 流氓骗子的故事 [2013/05]
- 爷爷的故事 [2013/06]
- 拙嘴笨腮闯红灯 [2013/06]
- 别剑兄书 [2012/05]
- 怀念几个令人难忘的网友 [2012/02]
近年来流行看古装剧,尤其是清朝剧,总是可以看到督抚不可一世的样子,将藩臬呼喝如奴仆,其实历史并不是这样的。
从品级来说,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为正三品。布政使相当于财政厅长和人事厅长,俗称藩台;按察使相当于公安厅长和法院院长,别号臬台。而督抚有兼职,同时兼任兵部尚书侍郎(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和军委委员)以及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相当于纪委副书记和纪委委员),从而品级才提高一个档次,分别为从一品和正二品。
身居督抚,号称封疆大吏;官至藩臬,谓之方面大员。督抚位高,藩臬权重。虽然督抚品级较高,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即便处置七品县官,也不能自做主张,也要向有关部门写告状信。常见到书中写督抚对违法乱纪的知县言:贵县就等着听参吧。
督抚权力变大是清朝后期的事了,洪杨乱起,军事第一,做为一省或数省的长官,为了军事方便,朝廷一般对督抚的用人权干涉不大,或参或保,悉听其便。更有曾国藩身为钦差,节制督抚,统领半壁江山;而其后的左宗棠、李鸿章虽无钦差之职,而其部将门生也居数省督抚,他们实际上依然能节制数省。至于到了清末,督抚实际已经成为各地的土皇上,甚至敢与中央唱对台戏,就像庚子之乱的东南自保。
这里讲一个以前藩臬和督抚抗衡的故事吧。故事是我二十多年前看的,出处已经记不清楚了,好像是一本笔记故事。
某省藩台与巡抚不和,经常闹别扭,所以总想找辙弄倒对方。有一次省里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各位官员都参加了。可是正当活动进行到高潮,大家都跪在地上磕头时,这藩台的肠胃不争气,或许因为跪在地上着凉了,或是吃的不对付了,藩台放了一个屁!
虽说这孔圣人在世时生活得不怎么样,可到了后世,不论哪朝哪代,都极其尊崇。有的封王,有的封公,而且还是世袭的。所以这祭孔也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了,大约仅次于祭天地和跟皇帝说话了,在这当口放个屁,实在是大大地失礼。
不过话说回来,不就是一个屁吗?俗话说,管天管地,还管拉屎放屁?总不能因为放个屁就罢了他的官,把他下了狱吧。
不过,这巡抚倒要试一试,回去立马写了一封告状信,要求严惩藩台,只因藩台放了屁。藩台也是一省之方面,岂可轻易查处。朝廷不能只听巡抚一面之词,发文要求藩台解释,藩台力争:不是我放的。哟,这回朝廷作了难了:说到底,这不过是个屁大点的事情。明明知道抚台找茬寻衅,却又不能置之不理,毕竟是一省之首脑。这藩台不承认错误,还真不好办,总不能派个钦差查处此案,或者来个三堂会审吧。
身居督抚,号称封疆大吏;官至藩臬,谓之方面大员。督抚位高,藩臬权重。虽然督抚品级较高,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即便处置七品县官,也不能自做主张,也要向有关部门写告状信。常见到书中写督抚对违法乱纪的知县言:贵县就等着听参吧。
督抚权力变大是清朝后期的事了,洪杨乱起,军事第一,做为一省或数省的长官,为了军事方便,朝廷一般对督抚的用人权干涉不大,或参或保,悉听其便。更有曾国藩身为钦差,节制督抚,统领半壁江山;而其后的左宗棠、李鸿章虽无钦差之职,而其部将门生也居数省督抚,他们实际上依然能节制数省。至于到了清末,督抚实际已经成为各地的土皇上,甚至敢与中央唱对台戏,就像庚子之乱的东南自保。
这里讲一个以前藩臬和督抚抗衡的故事吧。故事是我二十多年前看的,出处已经记不清楚了,好像是一本笔记故事。
某省藩台与巡抚不和,经常闹别扭,所以总想找辙弄倒对方。有一次省里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各位官员都参加了。可是正当活动进行到高潮,大家都跪在地上磕头时,这藩台的肠胃不争气,或许因为跪在地上着凉了,或是吃的不对付了,藩台放了一个屁!
虽说这孔圣人在世时生活得不怎么样,可到了后世,不论哪朝哪代,都极其尊崇。有的封王,有的封公,而且还是世袭的。所以这祭孔也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了,大约仅次于祭天地和跟皇帝说话了,在这当口放个屁,实在是大大地失礼。
不过话说回来,不就是一个屁吗?俗话说,管天管地,还管拉屎放屁?总不能因为放个屁就罢了他的官,把他下了狱吧。
不过,这巡抚倒要试一试,回去立马写了一封告状信,要求严惩藩台,只因藩台放了屁。藩台也是一省之方面,岂可轻易查处。朝廷不能只听巡抚一面之词,发文要求藩台解释,藩台力争:不是我放的。哟,这回朝廷作了难了:说到底,这不过是个屁大点的事情。明明知道抚台找茬寻衅,却又不能置之不理,毕竟是一省之首脑。这藩台不承认错误,还真不好办,总不能派个钦差查处此案,或者来个三堂会审吧。
对了,有了,让学台说事儿。学台,官名提督学政,简称学政,就是一省的教育文化厅长。这学政没有具体的品级,你当学政前是多大的官儿,当了学政依旧不变,所以从七品的翰林到二品的侍郎都是学政的人选。学政这官儿可了不得。首先,学政品级虽然可能不高,可他却不受督抚节制,平行行事;其次,虽然学政虽然不像藩臬有财权人事权兵权,那样风光显赫,但学政却拥有最大的资源——人才。学政在任数年,这期间的秀才举人都算是学政的学生了。这师生关系可是古代几大铁关系最铁的一种,想想假如你当了大官,总要有人帮衬你吧,这学生就是铁杆的生力军了;要是你流年不利,混得不好,没关系,没准你的哪个学生能够混进常委,到时候怎么着也能提携一把吧。
话说这学台接到了这个任务也犯了难:他虽然跟这巡抚也不对付,可也不能公开和他作对。说藩台没放屁,是巡抚胡说八道放狗屁,不仅违反了为人师表的准则,也犯下了欺君之罪,最最重要的是,上面也知道屁是藩台放的,这么说倒是把藩台遮住了,有可能把自己搁进去了;要是说不知道吧,同样于事无益,既护不了藩台,更打击不了抚台。学台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于是,他在调查报告上说他不知道是谁干的,理由是“臣位前列,并未回顾”。这里的回顾用的是汉字本义,不是回首往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我跪在最头里,没有回头看,所以不知道谁放的屁。
果然不出他所料,朝廷下旨,处罚了巡抚。至于是批评警告还是扣工资,我就忘了。
为什么学台说他不知道谁放的屁,巡抚就挨批了呢?请大家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