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的主要内容

作者:sujie_alex  于 2008-12-24 19: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文|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关键词:

托尔斯泰作为不朽的作家、改革家与道德思想家,尽管婚姻幸福,收入丰厚,按他自己的话说则是:“我食有佳肴,住有高楼,美女做伴,高朋满座,名满天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终生为之奋斗的。而他却轻易地拥有了。然而他却并不幸福,他的内心充满了深刻的矛盾。他曾一度想自杀,晚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贫苦农民的生活。《忏悔录》很好地解释了他这些行为的原因。

 

托尔斯泰起初曾耽于声色,追求虚名,有着近乎病态的骄傲和疯狂的自信,为追求金钱利益而不遗余力。然而他终于厌烦了,开始反思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不知道我该怎样活着,该做什么,为什么?那么以后会怎样?”归根结底回到叔本华的问题:“生命终究有意义吗?”

 

为回答这个问题。他首先求助于实验科学,它的极端是数学。然而实验科学只能这么回答:“在广袤无垠的空间中,在无限长的时间内,无限小的粒子在做无限复杂的变化,只有当你理解了这些变化的规律,你才能理解你为什么活着。”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人满意。于是作者转而求之于思辨科学,它的极端是形而上学。思辨科学的回答是:“整个人类在指导着它的精神原则,即理想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这些理想越来越高,人类便走向最高的幸福。我是人类的一部分,因而我的职责在于促进认识和实现人类的理想。”

 

实验科学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现象的因果关系。只要实现科学涉及终极原因这个问题,就会胡说八道。思辨科学的任务是认识生命的无因果关系的本质,只要去研究因果现象就会胡说八道。实验科学只有在不把终极原因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情况下,才能提供有益的知识,表现出人的智慧的伟大。与此相反,思辨科学只有完全抛弃对因果现象的连续性研究,仅仅从终极原因方面去研究人,才是一门科学,才能表现出人的智慧的伟大。

 

既然在实验科学和思辨科学这都找不到答案,那么就向那些哲学家求教吧。叔本华这样说:“承认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包括本能、欲望、冲动和感情等。它终究会消亡。随着意志的任意否定和自我消亡,一切现象,世界赖以生存的、持久的、既无目的又不停息的、具有不同程度具体内容的希望和爱好也将消失,因果关系的多样性也将消失……结果是世界最终的基本形式——主体和客体也消失了。没有意志,没有表象,也就没有世界。在我们面前就只有虚无。但是抗拒向寂灭转化的一切,我们的自然界也不过是这种构成我们自身和我们世界的生存意志。我们这样害怕寂灭或者说我们这样想活着,这只意味着我们本身就是这种生存的愿望,除此以外我们一无所知。因此,对我们这些还充满意志的人来说,意志完全消亡之后,剩下的当然是空无。与此相反,对于意志发生了变化并已消亡的那些人来说,我们这一非常现实的世界,连同它所有的太阳和银河,都是虚无。”所罗门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佛曰:“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乃人生六苦。”更有甚者,认为“生”乃原罪。

 

因此可说,人生确实是无意义的,意识到痛苦、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就无法生活下去,要使自己超脱尘世,舍弃任何生存的可能性。因而就自然地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摆脱像作者那般处境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浑浑噩噩,其实质在于对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一无所知,毫不理解。第二种是寻欢作乐,其实质是因为了解生命没有指望,便享用现有的幸福。第三种是使用暴力手段,其实质是理解了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之后,就把它毁灭。第四种是无所作为,其实质是理解了生命是罪恶和荒谬之后,继续苟延残喘,尽管知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根据理智的力量,作者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那就是生命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真的自杀以摆脱生命。这其中理智是起了作用,但起作用的还有别的东西,作者称其为生命的意识。于是产生了一个疑问:人类一直存在并发展着,世界上亿万前人和今人过去和现在赋予生命什么意义呢?在合乎理性认识的道路上,除了否定生命外什么也得不到;然而在宗教中,除了否定理性外,同样什么也得不到。根据宗教的结论,为了理解生命的意义,应该抛弃理智,然而正是理智需要明确生命的意义。

 

于是矛盾产生了……出路有两条:或者是我们认为合乎理性的东西并不如想的那样合乎理性;或者是我们认为不合乎理性的东西并不如想的那样不合乎理性.那么先检查合乎理性认识的推理过程,发现它是完全正确的,即关于生命是空无的结论是必然的.但是有个错误:我们的思维与所提的问题并不一致,在推理中常常将永恒与永恒、有限与有限等同起来,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空无就是空无。这有点像数学中常有的情况,你想解的是方程式,而你在解的却是恒等式,因此思维的进程虽然正确,但是得出的结论却是:0=0。事实上,严格合乎理性的认识——像笛卡儿所做的那样——不能对生命问题做出另一种回答,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那个答案以外,而这个答案是不明确的。那么换一种方式提出问题吧,从宗教方面来看,不管它的回答如何不合理性如何荒诞,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每一个回答中引入有限对永恒的关系,否则就不可能有答案。

 

因此,不得不承认,在合乎理性的认识之外,整个生存着的人类还有另一种认识,一种不合乎理性的认识,即宗教信仰,它使人能够生存下去。在作者看来,宗教信仰是缺乏理性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只有它给人类提供了生命问题的答案,使生存成为可能。无论对其他人,还是对作者本人,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可能性都是宗教信仰提供的,凡是人类生存的地方便有宗教信仰,它从有人类的时候起,就提供了生存的可能信,而且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样的。没有信仰,人就无法生存。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作者开始理解,在宗教信仰的答案中包含人类最深刻的智慧。虽然它不合乎理性,但是它回答了生命问题。于是他准备皈依一种宗教信仰。但是他要先考察这些宗教信仰,研究最多的是基督教。

 

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圈子里,大部分人有宗教信仰。但是作者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被他们当作宗教信仰的,不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说明,而是一种模糊的概念。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他们的生活并没有结合起来。于是他开始和贫苦、朴实、没有学问而有信仰的教徒、香客、修士、分裂派教徒、农民接近。他发现劳动人民的宗教信仰多和迷信结合在一起,他们中信教之人的迷信和他们的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甚至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可以没有迷信,因为迷信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些人接受病痛,悲伤而丝毫没有表示不理解,也不反抗,而是安详地、坚定地相信:一切都应该是这样,不可能是另一种样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善。

 

在作者看来,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行动是唯一真正的事业,这种生活所具有的意义是真理,所以他接受了。并和他原先的圈子决裂了,试图过一种贫苦农民的生活,然而却并不成功。

 

理性和宗教是格格不入的,为了遵守教会的仪式,为了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作者压抑了自己的理智。然而理性的力量是巨大的,要证明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康德已有证明)。但是如果没有上帝,那么宗教信仰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这段时期,作者感到苦闷矛盾彷徨,有时他觉得上帝是存在的,正在某个地方注视着他,但是理智告诉他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生命仍是荒谬。作者再次陷入危机。他要寻求解脱,这时,一个神学家的著作给了他帮助,其观点是:上帝的真到是单个人得不着的,它只显露给由爱联合起来的一群人。因此作者明白了,要摆脱危机生活下去,就要自己去寻找上帝。

 

正是由于真理和谬误的存在才造成了矛盾,而所有的谬误和真理都包含在传说中,在所谓的神话和《圣经》中。《圣经》中有真理也有谬误。在当时的情况下,作者为了活下去,就非有宗教信仰不可,因此他常不自觉的回避了宗教学说和教义中的矛盾和含糊不明的地方。然而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出真理和谬误,并把他们区分开来。以此来寻找上帝。

 

后来,他悟到了,他不断寻求信仰,寻求生命的力量,而它们寻求的是在人们面前完成一定的人的义务的最好办法。最后,他仿佛得到答案,世界和生命本无意义,“那么人应该做什么呢?”他说,“他就应该像动物那样去谋生,唯一的区别在于他单独去谋生就会死亡,他必须为大家,而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谋生。当他这样做时,我坚信,他是幸福的,他的生命是合理的。”因此他说:“天国就在你们的心里。”


(原作者)后记:以上是托尔斯泰《忏悔录》的主要内容。这本书对于理解和解释他的精神危机有很好的作用。书中严谨的论证和顺畅的承接使结构更加完整。托尔斯泰“这位天才道德家以残忍的狂热和无情的冷峻”对自己的灵魂进行解剖,确实是不多见的。他将“忏悔录”这种体裁推向第三高峰,他将因此书不朽。

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jie_alex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21: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