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出生证是什么样的? [2012/07]
- 赵皓阳:失传的屠龙术:勇士变成了恶龙怎么办? [2018/09]
- 又一个“吴京华” [2008/12]
- [网文摘录]李志绥的神秘之死——为何被中情局谋杀? [2018/02]
- 转贴:年薪50万美元在纽约的悲惨生活 [2009/02]
- [网摘] "唐朝明光铠"...模型 [2010/04]
- 我所喜欢的女人 [2007/04]
- [网摘] 站桩 - 四平大马步桩 [2010/08]
- [网摘]西洋名画,霍尔班《法国大使》 [2012/04]
- 网摘:【陈光标:对慈善捐赠的认识】 [2009/04]
- 那些鲜为人知不应忘却的抗战细节 (萨苏) [2014/12]
- 亦舒文摘 - 五十句话 - 转贴 [2009/04]
- 转贴:郭德纲的一定场诗 [2008/12]
- 鲁迅:论辩的魂灵 [2018/03]
- 阿根廷输了,我的世界杯结束了 [2010/07]
- 网摘:俗话说的好,好?! [2009/08]
- 网摘:如果你的女人猫性消失了,说明她要离开你了 [2009/06]
- 何以共产党竟容许如此是非颠倒的电影上映? [2009/09]
- 网摘:一个解放军副团职军官09年4月涨工资后的工资单 [2009/05]
- 我干了,你随意 [2009/12]
- 俺媳妇的梦想...之一 [2009/11]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009/09]
- 生气有啥用? [2009/08]
- 网摘:老婆 - 未知作者 [2009/12]
- 对于劝离用户的不同意见 [2009/03]
- 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2009/01]
-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人味? [2009/08]
【太极拳论】是我国太极拳经典理论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理论专著,作者王宗岳。王宗岳清代山西人,乾隆年间在世(公元1736---1795年)。据传,王宗岳是继宋末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之后一位最重要的传承者。杨澄浦(杨氏太极拳传人)在【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写道:“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张松溪,蒋发诸人相传不绝。陈长兴师(陈氏太极拳第十四代传人),乃蒋发先生唯一之弟子。”王宗岳精通拳、剑、枪法,而“少时自经史外,黄帝老子之书及兵言无书不读”。同时著有【打手歌】、【十三势行功解】、【太极拳释名】等经典之著。其【太极拳论】集古代哲学、阴阳学、中医养生、儒道文化、古代兵法之大成,唯精品之极,最为著名。
【太极拳论】自出世百余年来,为世代太极拳家所推崇并为必修之作,其原理性以至成为后来各名家著书立说的理论基础。既有拳经之美誉,对后世太极拳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了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欣赏这篇名作并解真髓,从而知行合一,指导实践,将更快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拳艺水平,本人对此文进行了详细解译,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一、原文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应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所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二、译文
太极,是由无极衍生的,是阴阳的本源。运动时,阴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换,彼此消长,姿态分明。静默时,阴阳二者相互制约,取向平衡。动作不可过份,也不可不足,顺随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运动。对手以强力攻击时,我不以强力相抗,而以柔韧的劲力顺势引入化解,这种方法叫作走。我以顺随对手来力的方式贴靠住对方,使其来力落空,这种方法叫作粘。对手动作快来,我就快应;对手动作慢来,我就顺应缓慢而相随。对抗机势虽然瞬息万变,着势也多种多样,但应对的理法是一致的,不变的。劲力的规律蕴藏在着势之中,只有熟练地掌握每一着势,才能逐渐领悟到劲力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而达到应运自如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如不经历长期的刻苦练习而达到着势纯熟的程度,是不能通然开窍而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的。颈部放松,头部端正。腹部松驰,内气下沉于丹田。运动时身体的重心要稳定,力求平衡。身体的虚实转换须层次分明,富有节奏并要迅速和隐蔽。对手在我左侧攻击时,就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侧,左侧呈虚的姿态;对手在我右侧攻击时,就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左侧,右侧呈虚的姿态。以高位姿态攻击或防守时,应将身体的重心提升到最高位;以低位姿态攻击或防守时,应将身体的重心俯降到最低位。总之不给对手留有超过我之高位或低位的机会和条件。向对手进击,应以连续性攻击为最好,不给对手还手和喘息的机会;而退守时,决不恋战,退得越快越好,不留给对手连续攻击的可能。进击程度的把握,应根据机势的变化而定,如不利于我连续进击时,哪怕多加一只羽毛的长度都将为过;而退守之快,就连苍蝇瞬息着落的机会都不应有。我的着势和意图是隐蔽的,对手无法知道,而对手的情况我却了如指掌。凡在对抗中常胜不败者,大都是应用了这些计谋和手段。
拳术有很多门派,着势也各有区别,但不外乎都是以力量和速度作为制人取胜的前提和条件的。力量大的优势于力量小的,动作慢的不及动作快的,这些只是人体自然条件的本能作用,与劲力的规律及使用是没有关系的。比如“四两拨千斤”是以小胜大的例子,但这不是靠所谓的力大取胜的。再看年迈的老人能够抵御众人的情形,依靠单纯的快又怎能做得到呢?!
身体站立要象秤杆(称东西时)那样匀衡平稳,身体运动起来要象车轮那样圆活自如。身体的重心偏沉于一侧便于机动灵活;身体的重心落实于双脚即为双重,灵活受限而反应迟滞。每见到那些下了多年苦功而不能化解来力的人,大都是一开始就被对手牵制住,从而丧失了主动和灵活,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认识虚实转换的原理以及双重之病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双重的毛病,就要懂得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粘是为了化走来力,而化走来力则须由粘来完成,所以“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这就是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有懂得阴阳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及变化,才能懂得劲力的原理和规律。而后在劲力规律的指导下,拳术就会越练越精;再加以思考和总结,劲力的使用就会逐步达到随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了。
太极拳是以“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为主旨,即以“以柔克刚”、“借力打人”、“后发先至”为其行拳准则。这是“舍己从人”之策。实战中有很多人以我为主,拼力抢先,硬打硬进,这些虽然同是技击之术,但这种“舍近求远”与“舍己从人”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学习太极拳的人对这个问题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辨明。这就是关于太极拳原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