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伊斯兰讲话? 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 [节选]

作者:sujie_alex  于 2010-10-31 00: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忧天|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评论

关键词:

世界应当听听他们的声音

--代译者前言

  吴云贵

  不久以前,我的几位年轻同事共同完成了一部宗教学著作的译稿,希望我抽空看看,帮助他们把把关。我知道他们这样说是出于礼貌和客气,因为三位译者都是学有专长的宗教学博士,英语基础也比较好,以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出色地完成译稿是可以预期的。审读书稿证实了我的预判。

  这部即将面世的译稿,书名叫做《谁为伊斯兰讲话》。本书不同于作者以往发表的许多学术专著,它是在专项民意调查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调查报告。谁为伊斯兰讲话既是美国盖洛普公司民调机构为这次历时6年(2001-2007年)覆盖35个国家居民的专项调查设计的总题目,也是本书第一作者约翰·埃斯波西托教授10余年来在著述中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书中所讨论的实际上是话语权的问题。作者认为,2001“9·11”之后的数年间,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战争对于以和平为宗旨的伊斯兰教和世界穆斯林造成许多严重的伤害。而精神、心理上最大的伤害,莫过于美国和西方主流媒体在伊斯兰问题上对普通公众的长期误导--其典型表现是劫持这一和平的宗教,在本质上将伊斯兰教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是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当今世界一方面在热议伊斯兰问题,同时却很少听取伊斯兰教的信仰主体--世界12亿多穆斯林的意见和想法。因此,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较为真实、客观、丰富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在较高程度上代表了伊斯兰教沉默的多数的声音,这对科学决策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看待伊斯兰教。

  初读这部译著,给我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伊斯兰教和世界穆斯林充分的同情、理解和友善。但作者仍然是在西方话语权范围内来关注和介绍伊斯兰教及世界穆斯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作者以民调的名义锁定了西方人集中关注的三大问题展开讨论。

  一是伊斯兰教与西方民主制度是否相容的问题。作者希望通过民调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做出解答和释疑。这些具体问题包括:伊斯兰教世界何以普遍缺乏民主?伊斯兰教本质上是否与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相容?世界穆斯林是否赞赏和欢迎民主制度?伊斯兰教沙里亚(至高无上的真主之道)所体现的神权政治是否符合西方政治理念中的民主精神?

  二是伊斯兰教是否与恐怖主义相关的问题。内容涉及: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伊斯兰教是否与极端主义相关?传统伊斯兰教圣战观(吉哈德)是否会导致恐怖主义行为?穆斯林是否同情或宽恕恐怖主义?反西方的激进主义是否源自伊斯兰文化?

  三是经常引起国际争议的妇女地位问题。内容涉及穆斯林妇女的宗教观、社会观、权利观问题。例如:穆斯林妇女是否赞赏西方价值观所肯定的政治自由、言论自由和两性平等?穆斯林妇女对于伊斯兰教及其神圣律法有何感受?穆斯林男女对于社会地位、社会分工以及扮演的家庭角色等有何感受?

  显而易见,上述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答当今的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的疑问而精心设计的,它们更多的是那些长期在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下生活的人们想出来的问题。这些问卷如能获得满意的答案,固然有利于世界穆斯林与西方人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和沟通;可是如果换个位置思考,比如由世界各国的穆斯林向西方人提问,他们关注的具体内容又将是什么呢?

读过本书最后一章(第五章)以及后面的结语,读者便不难了解作者撰著此书的真实动机和良苦用心。这一章所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实际上也是作者为美国政府决策者提出的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政策建议。这就是美国处理与伊斯兰世界关系问题应当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冲突和对抗为基础的不当政策,转而采取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政策。

  本书第一位作者约翰·L。埃斯波西托教授是我结识多年的一位老朋友,现执教于美国乔治敦大学,是美国学术界著名的伊斯兰教和中东问题专家之一。他在该校发起和建立的穆斯林-基督徒理解中心,其主旨正是为了促进伊斯兰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密切接触和友好交流,以利于人类的团结进步、共同发展。一如他在10年前发表的《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一书(中译本于199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所表达的自由主义和文化宽容思想,作者在本书中再次就一度充斥于美国和西方学术界的文明冲突论展开批判。作者提醒人们注意这一谬误理论近年来的四大显著表现:其一是别有用心地散布伊斯兰恐惧症,将反恐等同于反伊斯兰教,不加分析地将穆斯林视为恐怖主义罪犯;其二是煽动对欧洲穆斯林移民的仇恨和排拒,宣称随着外籍移民人数的不断增长,欧洲最迟将会在本世纪末被阿拉伯化;其三是故意回避恐怖主义滋生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根源,宣称美国之所以遭到恐怖袭击是因为价值观冲突,因为美国人有自由、民主、人权;其四是继续挑起事端以证明文明冲突论正确无误,2005年因丹麦一家报纸发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而引发一场国际冲突就是其典型的表现。

  本书在结尾部分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合理、可行,不属于我们这些局外人考虑的问题。不过从学术思考的角度也可以谈一点看法,权当做本文的结束语。本书作者在谈到他们通过民调得到的重大发现时指出,穆斯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因为冲突的根源不是原则分歧而是西方不当的政策。作者释放这种善意是为了反驳文明冲突不可避免的片面观点,但是如果从根本上否认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之间在价值观方面的原则分歧,恐怕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出入。也许实质性的问题并不在于不同文明之间是否存在原则分歧,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还可以再谈一点见仁见智的看法。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谁代表伊斯兰的问题,恐怕是一个难以明确回答的问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代以来,由于宗教解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世界伊斯兰教历来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代表机构,因此各种不同的解释主体(教派、学派、思潮、运动、宗教领袖、学者个体等等)实际上都有权对伊斯兰教进行解释,只是不能以自己的解释取代他人的解释。穆斯林大众的意见当然也非常重要,但是人们很难把他们的意见集中起来,反馈给更广大的人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应当感谢本书所提供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导论:伊斯兰教沉默的大多数

“9·11”恐怖事件之后,被许多人视为美国与穆斯林世界部分地区之间的持续冲突明显加剧了。暴力活动呈几何数字上升,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一样,不断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牺牲品。从摩洛哥到印度尼西亚,从马德里到伦敦,恐怖袭击时有发生,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硝烟弥漫。从“9·11”之后到本书写作时,战争和恐怖主义已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其中绝大部分牺牲者是平民。

  我们在一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失控、更危险的世界里,与这些野蛮的行径进行斗争,恐怖主义研究专家和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应该为全球恐怖主义负责的种种分析充斥着耳目。与此同时,像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组织也在全世界散播信息,它们将西方妖魔化成伊斯兰教的敌人,认为西方要为穆斯林世界的所有问题买单。

  仇恨的言论和不断升级的暴力之下,在穆斯林世界的反美主义现象以及西方的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中显现出的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歧视,或说敌意已经显著加深。“9·11”之后,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强调美国正在发动的战争是反对恐怖主义而不是反对伊斯兰教。然而,少数恐怖分子的持续活动,宣教者(穆斯林和基督徒一样)仇恨的言论,以及反穆斯林或反西方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和政治评论家的言论,已经煽动起公众的情绪,并且扭曲了事实。

  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说他们不希望有穆斯林做邻居;不到半数的美国人相信美国穆斯林忠城于美国。

  作为宗教的伊斯兰和主流的穆斯林大众被等同于少数极端分子的信仰和活动。例如,在盖洛普一份《2006今日美国》(2006USAToday)的民意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美国人承认对穆斯林起码存有某种偏见,并且认可对穆斯林采取高度安全措施,认为这是防范恐怖主义的必要之举。同一个调查表明,44%的美国人认为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过于极端。22%即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坦言,他们不希望和穆斯林做邻居;认为美国穆斯林忠诚于美国的人还不到一半。

  这些负面的认识以及不断增长的种种暴力难道仅仅是一个前奏,表明西方和13亿穆斯林之间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吗?在这个问题上,诸多声音中缺失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普通穆斯林的真实想法。这对于西方和穆斯林社会--事实上对整个世界的未来--都是危险的,现在到了在争论中倾听民主之声音的时候了。

  我们的调查对象涵盖了全球13亿穆斯林的90%以上,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对当代穆斯林进行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调查研究。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就是指向这沉默的大多数。本书是盖洛普一项庞大而历时长久的研究成果。从2001-2007年,盖洛普进行了成千上万个以小时计算的面对面访谈,访谈的对象覆盖了超过35个国家的居民,这些国家要么穆斯林人口占多数,要么拥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人口少数派。被抽样的穆斯林有老有少,有受教育的也有文盲,还有男女和城乡之别。盖洛普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其结果在统计学上的误差控制在正负三个百分点之内。总体上,我们的调查对象涵盖了13亿穆斯林的90%以上,从而成为迄今为止对当代穆斯林进行的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汇集了代表世界各地穆斯林观点的大量数据之后,我们努力通过这些数据为每个人都有的疑问寻求答案:穆斯林世界反美主义的根源是什么?谁是极端主义者?穆斯林是否渴望民主?如果是,那么是怎样的民主?穆斯林妇女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本书的理念很简单:带着这些问题,让统计数字和调查材料--十几亿穆斯林的声音,而不是哪一个专家或者极端分子”--来给出答案。

  盖洛普的研究有很多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穆斯林与西方国家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冲突的原因是政策而不是原则。不过,只有政策的制定者直接听到民众的声音,并且对这一冲突有准确的认识,各个方面的极端主义才会失去它们的基础。

  一本书远不足以容纳这项研究所发现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有时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结论呈现给读者。以下是部分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的发现:

  谁代表西方?: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并不认为西方是铁板一块。他们批评或者欢迎一个国家是基于这个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它们的文化或者宗教。

  梦想的工作:当描述对未来的梦想时,穆斯林提及的不是圣战,而是能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反对激进主义:穆斯林和美国人一样反对攻击平民,认为这在道德上是非正义的。

  宗教温和派:那些宽恕恐怖主义行为的人只是少数,他们并不比其他穆斯林更虔诚。

  对西方的赞赏: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表示,他们最赞赏的是西方的技术和民主--这与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答案高度一致。

  对西方的批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示,他们对西方最反感的是西方的道德沦丧和传统价值的崩溃--这和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反应一样。

  性别公正:穆斯林妇女既渴望在其社会中拥有平等的权利,也要宗教。

  尊重: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达了同样的愿望:西方想要改善与穆斯林社会的关系,就应该修正他们的偏激看法并且尊重伊斯兰教。

  教职人员和宪法:调查对象的大多数不希望宗教领袖直接参与宪法起草制定,但是希望宗教法能够成为立法的渊源之一。

下面是本书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之概述:

  第一章谁是穆斯林?

  在许多西方人的头脑中,“9·11”恐怖事件已经给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罩上了一层阴霾。不过自2002年以来,盖洛普的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人仍然承认自己实际上对穆斯林国家人们的想法和信仰一无所知。对许多西方人来说,除了那些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以及各种暴力图景之外,他们并不了解穆斯林信仰什么,崇尚什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对当今时代诸议题的回应,他们也一无所知。

  第二章:民主还是神权政治?

  伊斯兰教与民主真的难以调和吗?为什么中东的民主如此薄弱?这些数十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仍然主导着外交事务。绝大多数穆斯林是希望一个民主制国家还是一个神权政体的国家?乔治·W。布什政府将推进民主作为入侵伊拉克的理由之一,同时也将其作为中东政治转型的理由之一。被调查者中羡慕西方的政治自由、珍视和渴望更大程度自决权的那些人中,绝大部分认为美国在中东的民主政策符合他们的愿望。但是,如果对民主的渴望是坚定不移的,为什么通往民主的道路不能更加平稳和快捷呢?穆斯林世界的大多数人所说的民主是什么?美国想要推进这一民主的诚意又有多少?

  第三章:激进主义者是怎样产生的?

  对全球恐怖主义的战争引出了关于全球恐怖主义的实质,以及与之进行斗争的策略等许多问题:有多少公众支持恐怖主义?这种支持的首要原因是什么?恐怖主义的同情者憎恨西方以及西方的生活方式吗?政治激进主义者和温和的主流大众不同之处在哪里?伊斯兰教和恐怖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吉哈德(jihad)与自杀式爆炸的关联又如何?

  第四章:妇女们想要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对西方人来说,穆斯林妇女是阴谋和怜悯的对象。但是穆斯林妇女却甚少有机会自己说话,表达自己。什么是穆斯林妇女真实的愿望?她们对女性的权利、宗教以及西方的看法又是怎样?推动穆斯林妇女赋权运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第五章:冲突还是共存?

  向全球恐怖主义开战的关键是消除所有先入为主的臆测和成见,达成一种伙伴关系,从而超越将世界分成我们他们的观念。穆斯林各方,世界的各个政府以及各个国家的人民在促成这一点上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不管今天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宗教狂热和恐怖主义有何看法,他们都感觉到了被其包围的压力。问题真的是西方和穆斯林世界的对抗?真的存在文化的冲突?是宗教的问题,还是政治的问题?在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斗争中,赢得民心和头脑的关键是军事行动还是政治政策?什么是应该做的?

  盖洛普的许多发现对常规的认识是一种挑战,因此可能会让很多人惊讶甚至愤怒。本着科学探究的精神,我们鼓励读者挑战和质疑自己的知识。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质疑。他还说:一个人应该寻求真相,而不是想当然地下判断。因此,下面的内容供您客观思考。让数据引领我们的讨论。

 

 

全球穆斯林:能否一概而论?

 几乎毫无例外,当西方媒体谈到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文化时,话题总是聚焦于宗教极端主义和全球恐怖主义:有多少穆斯林支持极端主义和恐怖活动?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产生与伊斯兰教以及穆斯林有怎样的关联?为了应对和消除宗教极端主义和全球恐怖主义,应该做些什么?伊斯兰教有改革的希望吗?

  这些是很重要的问题,它们将会在下面的章节中得到解答。但是想要理解本书呈现的复杂而微妙的发现,很有必要超越那些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和暴力的图景,它们往往影响了对伊斯兰教的认识以及对穆斯林的全面了解。穆斯林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他们的信仰所强调的原则是什么?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又是什么?

  向美国人提供这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有意义。目前很多美国人不认为伊斯兰教或者穆斯林社会有什么改良的希望。在200512月盖洛普公司对美国家庭进行的民意调查中,

  当问及他们认为穆斯林社会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没有是最频繁的回答。而第二个最常见的回答是什么呢?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回答加起来占到被调查的美国人的大多数(57%)。

  全球穆斯林:能否一概而论?

  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阿拉伯世界。

  当很多人在宽泛的、无所不包的意义上谈论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时候,伊斯兰教就存在多种解释,穆斯林之间也很不相同。穆斯林来自各个民族、种族、部族以及文化,他们语言各异,风俗习惯也大相径庭。世界上大多数穆斯林生活在亚洲和非洲,而不是阿拉伯世界。只有五分之一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最大的穆斯林群体是在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日利亚,而不是在沙特阿拉伯、埃及或伊朗。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有数百万的穆斯林,在这里伊斯兰教是第二大或者第三大宗教(在欧洲和加拿大是第二大宗教,在美国是第三大宗教)。因为全球化和移民潮,今天穆斯林居住的大城市不仅仅是那些听起来充满异国情调的遥远之地,比如开罗、大马士革、巴格达、麦加、伊斯兰堡和吉隆坡,还有伦敦、巴黎、马赛、布鲁塞尔、纽约、底特律和洛杉矶。

  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都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宗教方面,穆斯林或者是逊尼派(85%--逊尼派在绝大多数穆斯林国家是多数派;或者是什叶派(15%--什叶派的人口在伊朗、伊拉克和巴林是绝对多数。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逊尼派认为应该推选最有资格的人担任他的继承人。少部分人--阿里的追随者(什叶派),宣称先知穆罕默德已经指定了其堂弟兼女婿阿里为领导者--即伊玛目(imam),而领导权必须保证限制在先知的家族内部。与逊尼派的统治者哈里发相区别,什叶派的伊玛目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领袖,并且有特殊的精神意义。

  什叶派穆斯林后来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支派,更增加了这一多样性。这三个支派是:裁德派(Zaydis);伊斯玛仪派(Ismailis),这一派今天的领袖是哈佛毕业的阿迦汗(AgaKhan);十二伊玛目派(Ithna Ashari),这一派在伊朗和伊拉克是多数派。和其他的宗教一样,伊斯兰教也有不同的--有时甚至彼此争斗的--教义学派、教法学派和苏菲(神秘主义)教团。最后,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穆斯林,都有在宗教方面非常严格的,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有保守派和改革派、原教旨主义和世俗主义、传统主流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之分。全球的13亿穆斯林居住在欧洲、北美和世界各地的大约57个国家里,这些国家或者有相当的穆斯林人口,或者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今天大的穆斯林社团不只存在于达喀尔、喀土穆、开罗、大马士革、利雅德、德黑兰、伊斯兰堡和吉隆坡,也存在于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穆斯林不仅说阿拉伯语,也说波斯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印尼语和汉语,还有英语、法语、德语、丹麦语和西班牙语。

穆斯林妇女的服饰、教育和就业机会以及社会参与程度同样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一些穆斯林社会,妇女不能开车并且有严格的性别隔离,但是在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很多地区,妇女可以开车、骑摩托车甚至驾驶飞机。一些地区法律规定穆斯林妇女在公共场合必须严实地包裹自己,而其他一些地区则禁止带头巾。当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妇女选择包裹头部,另外一些穆斯林妇女却拒绝这样做。在阿联酋和伊朗的大学,女学生占多数。在其他一些国家,妇女甚至在基础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男性。

  在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妇女进入议会和内阁并且可以成为政府首脑,但是在另外一些穆斯林国家,妇女正在为争取投票和竞选权而斗争。穆斯林妇女可能穿纱丽、套装、牛仔服、裙装或者衬衫,就像穆斯林男性可能穿宽松的长袍、牛仔、毛线套衫或者三件套职业装,可以蓄须或者剃须。

  穆斯林世界多样性最显著的例子或许是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经济方面,石油资源丰富、发展迅速的海湾国家,如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与马里和也门这样贫穷、战乱不断的不发达国家有着天壤之别。政治方面,伊朗、苏丹和阿富汗塔利班的伊斯兰政权与更具世俗倾向的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土耳其、阿尔及利亚、约旦、埃及、科威特、也门、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伊斯兰行动主义者是主流社会中的另类精英。而在一些国家里,伊斯兰组织的成员或前成员已经通过竞选进入议会和内阁,甚至成为首相或总统,比如在土耳其、科威特、约旦、伊拉克、黎巴嫩、苏丹、伊朗、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开罗、阿尔及尔、贝鲁特、棉兰老岛、西岸和加沙地区,伊斯兰组织在贫民窟和中低阶级街区提供社会服务,以及低廉而有效率的教育、法律、医疗服务。

  而一直以来--并且与上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武装组织将穆斯林社会恐怖化;他们攻击纽约世贸大厦和华盛顿特区的五角大楼;在马德里和伦敦实行爆炸。他们所反映的是威胁着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的一种极端主义思想。

  伊斯兰教丰富的多样性和温和的穆斯林主流被绝对少数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极端分子屏蔽和模糊了。在一个只划分我们他们的世界,伊斯兰教--而不只是那些激进的穆斯林--被视为一种全球的威胁,同时,那些相信文明冲突日益逼近的人,不仅仅是本·拉登们,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很多人。

吉哈德:为主道而战

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吉哈德既不等同于圣战,也不和圣战发生关联。

  吉哈德(Jihad),在《古兰经》中的意思是奋斗,尽自己全力去实现真主的意志,过有道德的生活。它有时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信仰的第六大支柱,但是它不具有那么正式的地位。吉哈德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都和圣战holywar)没什么关联,更不等同于圣战。不过在历史上,穆斯林统治者在宗教学者和官员们的支持下,确实利用吉哈德的名义使帝国的扩张战争合法化。早期的极端主义群体也以伊斯兰教之名,使他们的造反、暗杀以及推翻穆斯林统治者的图谋合法化。

  在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为了逃避在麦加受到的迫害,迁徙(hijra)到麦地那之后不久,真主降示了《古兰经》中最早的关于进行防御性的吉哈德或斗争的经文章节。在穆斯林为保卫生命而被迫进行的一次战斗中,先知得到启示:那些因被枉亏而战斗的人得到允许离开--确实,真主是能援助他们的--他们被从家里驱逐,只因他们说:我们的主是真主(《古兰经》2239-40)吉哈德防御战的实质在《古兰经》第2章第190节也得到明确的强调: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一直以来,先知穆罕默德在所有的关键时刻,都从真主那里得到启示,对吉哈德提供指导。

  随着穆斯林社团的扩张,很快就出现了战争期间什么行为是恰当的问题。《古兰经》为战争行为制定了详细的原则和指导:谁是战争的对象,谁可以被豁免(《古兰经》4817991),什么时候必须终止敌对(《古兰经》2192-193)以及如何对待俘虏(《古兰经》

  474)。最重要的,如《古兰经》第2章第194节的经文强调,反对暴力和侵略的战争以及回击必须是适度的:谁侵犯你们,你们可以同样的方法报复谁

  不过,《古兰经》的一些经文也强调应该把和平而不是暴力和战争作为准则。允许与敌人作战是在对和平的强烈要求这一限制之下的:如果他们倾向和平,你也应当倾向和平,应当信赖真主。(《古兰经》861)以及:如果他们退避你们,而不进攻你们,并且投降你们,那末,真主绝不许你们进攻他们。(《古兰经》490)。从最早的时候开始,伊斯兰教就严格禁止杀害非战斗人员以及妇女、孩子、僧人和拉比,除非参与了战斗,否则他们是被豁免的。

  但是,那些有时候被认为是宝剑章节的经文怎么讲?如: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候他们。(《古兰经》95)在批评者摘录并用以谴责伊斯兰教的诸多经文中,这是其中的一节。同样这些经文也被宗教极端分子有选择地使用(或者说滥用),发展出了一种仇恨神学和不宽容,并借此把对不信仰者无条件的战争合法化。

在扩张和征服时期,很多宗教学者(乌里玛)声称宝剑章废除或者替代了《古兰经》中更早的、将吉哈德限制为自卫战的章节。不过实际上,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这一节经文被孤立地引用时,其完整的含义和意旨就丢失或者被扭曲了。因为其后紧跟的经文对此进行了限定:如果他们悔过自新,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你们就放走他们。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古兰经》95)同样的事实也存在于另一节常被引用的经文中:当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你们要与他们战斗,这节经文经常被引用,其后的直到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古兰经》929)却被漏掉。

  今天吉哈德仍然有多重含义。它被用来描述为了美好的、有道德的生活,为了履行家庭责任,为了净化邻里关系、与毒品斗争或是致力于社会正义的个人的奋斗。吉哈德也被用于解放战争、抵抗运动和恐怖活动。宗教极端组织在1981年暗杀了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AnwarSadat);在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以自杀式炸弹杀害无辜民众;制造了“9·11”袭击事件;其后还持续不断地在穆斯林国家和欧洲进行其他全球恐怖主义活动。许多主流的穆斯林教法学家已经宣布,极端分子所鼓吹的反对异教徒的吉哈德是对《古兰经》的误读,他们也指出,一些经文中教导说如果全能的真主意欲,他必然能够消除不信仰。因此,无须任何穆斯林为了真主使用武力来消除不信仰。

  假若真主意欲,他们必不以物配主。我没有以你为他们的保护者,你也绝不是他们的监护者。(《古兰经》6107

  我全知他们所说的谰言,你不能强制他们,故你应当以《古兰经》教诲畏惧我的警告的人们。(《古兰经》5045

  如果他们的拒绝使你难堪,那末,如果你能找着一条入地的隧道,或一架登天的梯子,从而昭示他们一种迹象,(你就这样做吧)假若真主意欲,他必将他们集合在正道上,故你绝不要做无知的人。(《古兰经》635

  《古兰经》指出自足的真主无须使用武力,因而也禁止使用武力来赢得皈依者:

  他的知觉,包罗天地。天地的维持,不能使他疲倦。他确是至尊的,确是至大的。对于宗教,绝无强迫。(《古兰经》2255-256

  2001年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捕捉到了吉哈德的多重含义。调查中,9个以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国家10004名成年人都被问到一个可自由回答的问题:请用一个词(或者最少的词)告诉我你对吉哈德的理解。

  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科威特、约旦和摩洛哥)中,对吉哈德最多的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穆斯林个人的定义还包括:

  ?·“投身辛苦的工作实现人生目标

  ?·“为一个高尚的目标奋斗

  ?·“推进和平、和谐、合作和互助

  ?·“按照伊斯兰教的原则生活

  在一则广为人知的圣训中,吉哈德非暴力的和暴力的两个主要含义形成了对照。这则圣训记述道,当先知穆罕默德从战场归来时对身边的人说:我们从小吉哈德(战争)回到了大吉哈德。大吉哈德是与自负、自私、贪婪和邪恶进行斗争,这是更艰难和更重要的斗争。不过,非常有必要强调的是,对穆斯林来说,无论吉哈德意味着灵魂的战斗还是刀剑的战斗,都应该是正义和道德的战斗。吉哈德一词只有积极的正面的内涵。

宗教与自杀式恐怖主义

 

20世纪80年代,穆斯林武装组织和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把自杀式炸弹袭击作为抵抗运动的最主要战略武器以来,它就成为恐怖主义中最有争议、传播最为迅速的方式。人们通常认为,宗教原教旨主义者或宗教狂热分子受到圣战精神和殉教者可进天国的允诺的激发,去实施自杀式爆炸。恐怖主义者是在利用宗教招募自愿者,但宗教是否就是恐怖主义的关键推动力?

  对1980-2004年间全球每一起自杀式袭击所做的研究揭示出,外来占领几乎是每一起袭击事件的诱因。在《拼死去赢:自杀式恐怖主义的逻辑》一书中,作者罗伯特o派普(RobertPape)写道:

  关键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与其说是受宗教的驱使,不如说为了达到明确的战略目标,那就是迫使现代民主制度从他们视之为祖国的土地上撤回自己的军事力量。从黎巴嫩到斯里兰卡、车臣、克什米尔,一直到西岸,每一次重大的自杀式恐怖活动(超过所有恐怖事件的95%)都有自己的中心目标,即迫使一个民主国家回撤。

  不过,在对真实的或是被认为的占领和不公正进行矫正之时,宗教性组织和世俗组织一样,都常常把自己的恐怖行动放置于一个强大的宗教背景之中。

  在对真正的或是被认为的占领和不公正进行矫正之时,宗教性组织和世俗组织一样,都常常把自己的恐怖行动放置于一个强大的宗教背景之中。

  泰米尔猛虎组织是一个带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色彩的组织,它的主要战术就是自杀式炸弹。它与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佛教徒(SinhaleseBuddhist)进行斗争争取独立时,就诉诸泰米尔印度教的认同。哈马斯最早产生于针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活动,但是宗教一直被用来证明其恐怖行动的合法性。即便与哈马斯相似的巴勒斯坦世俗武装阿克萨烈士旅,也用宗教来证明其自杀式炸弹的正当性。它选用阿克萨(耶路撒冷的一个大清真寺和宗教场所)作为自己的名称,称自己的袭击活动为吉哈德,说死去的袭击者是圣战者或是烈士。一些恐怖主义者,比如“9o11”中的劫机者,并不特别严格遵守教规(他们随意喝酒,等等),但是当他们面对死亡时,都转向了宗教(背诵经文、礼拜)。

黎巴嫩、马德里和伊拉克为说明过去20多年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战略、战术和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尽管据说自杀式袭击起始于巴以冲突中的哈马斯,但实际上,它最早出现在穆斯林世界,是在黎巴嫩。杀伤力最大的袭击发生在1983年,真主党袭击了位于贝鲁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造成241位美国士兵死亡。真主党的自杀式袭击者们宗教背景不尽相同,这说明抵抗运动成员并不一定必然是受到宗教的鼓动。在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的恐怖袭击中,袭击者中只有8个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还有3人是基督徒,另外27人是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

  1989年《塔伊夫协定》的签订,标志着黎巴嫩内战的结束。此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真主党成为选举政治中的一个参与者。尽管作为一个政党,真主党在黎巴嫩议会占有一定席位,但是它拒绝在南黎巴嫩放下武器,继续同以色列的占领斗争。许多黎巴嫩人、特别是武装伊斯兰主义者普遍认为,2000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说明了使用暴力和自杀式炸弹战术的正确性。

  与黎巴嫩和其他许多国家发生的袭击事件不同,2004年马德里爆炸案是由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一个组织实施的,他们不是为了反对在西班牙的占领,而是想在选举之前让西班牙人陷入恐慌,以便击败在台上的、支持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的西班牙首相(这一策略显然成功了,新政府在掌权之后很快从伊拉克撤军)。相似的是,根据派普的研究,从1995年到2004年前期,基地组织三分之二的自杀式恐怖袭击者都来自1990年以来美国驻扎重兵的国家。

  在美国带头的入侵和占领之前,自杀式恐怖主义在伊拉克少为人知。不过,随后逊尼派和什叶派武装争权夺利的派别冲突,及结束美国的占领,都广泛使用了这一战术。派普写道:

  在我们入侵前,伊拉克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自杀式恐怖袭击。从来没有。自从我们入侵之后,自杀式恐怖主义急速增加,2003年发生20起,2004年发生48起,2005年仅头五个月就发生了超过50起。自美国在伊拉克驻扎150000人战斗部队后的每年,自杀式恐怖主义都在成倍增加。

  如果说自杀式恐怖主义并不仅仅是受盲目的宗教、种族或是文化仇恨所驱使,而是由感觉到的和真实的不公正引发,那么为什么他们恨我们这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其答案到底是什么?

他们如何看待美国?

在《国际先驱论坛》评论版的一篇文章中,卡内基学者法沃斯o戈尔戈斯(FawasGerges)描述了他与一位人权倡导者、埃及人哈齐姆o萨勒姆(HazemSalem)在开罗的对话。这位活动家二十多岁,他告诉戈尔戈斯说:看看美国人都在伊拉克干了些什么。美国把民主当面具,它殖民穆斯林,偷走我们的石油。

  当戈尔戈斯提醒他布什总统赞成在阿拉伯世界推进民主时,萨勒姆反驳说:不,他是在推进混乱和内战。

  尽管传播民主一直是美国的既定目标,但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数或是有可观的穆斯林人口的国家,大都、实际上全部认为美国没把在该地区建立民主体制当回事儿,几乎无一例外:

  认为美国认真对待建立民主体制的比例,在埃及和约旦仅有24%,在土耳其仅有16%

  认为美国确实是想建立民主制的最大比例人群是在黎巴嫩(54%)、塞拉利昂(68%)和阿富汗(53%)。

  政治激进派对世界事务持怀疑和悲观态度。一般来说,政治激进派大多对美国及其推行民主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大概有一半(52%)的温和派说他们不认为美国在该地区积极推行民主,而持这一态度的政治激进派几乎是三分之二(72%)。

  正如在先前民主例外论的讨论中提到的一样,许多穆斯林指责美国和西方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推进民主和人权方面普遍持双重标准。尼日利亚乔斯(Jos)的一位政治家兼社团领袖萨利赫o巴耶里(SalehBayeri)说:不论以色列什么时候打击巴勒斯坦人,国际社会和美国都视而不见或一言不发。一旦巴勒斯坦发起反击,美国、英国和以色列的其他朋友都会谴责这是恐怖袭击。这就是问题所在。这显示出西方在对待穆斯林时持有偏见。

  开罗美国大学女子学院是该地区顶尖的西方教育机构,该校的一名学生在与戈尔戈斯的一场谈话中说:美国已经全权委托以色列来进攻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反恐战争是一场针对穆斯林的、可以随意定义的战争。

  对政治激进派来说,他们恐惧美国的控制与主宰,又缺乏自决权,这些都强化了他们的无力感。

  近三分之二的政治激进派(63%)认为,美国不会允许该地区的人民脱离美国的直接影响,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政治未来48%的温和派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对政治激进派来说,他们恐惧美国的控制与主宰,又缺乏自决权,这些都强化了他们的无力感。因此,这样一种信念在政治激进派中间发展起来,即他们必须奉献自我,以改变这种无法维持下去的局面。

  最常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特性是:残酷(68%)、科学技术先进(68%)、富有侵略性(66%)、自以为是(65%)和道德腐化(64%)。

  当我们在10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中问及受访者如何看待其他一些国家时,最常与美国联系在一起的特性是:残酷(68%)、科学技术先进(68%)、富有侵略性(66%)、自以为是(65%)和道德腐化(64%)。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1 回复 mimi999 2010-11-1 20:07
世界应当听听他们的声音!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jie_alex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2: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