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作者:chico  于 2012-2-20 09: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闲侃|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5评论

知道“中庸”这个词是批林批孔的时候。听说中庸就是不革命,和稀泥,没是非原则。以后再也没有深究过中庸到底什么意思。批林,为什么要批孔,因为林副统帅,有个“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克己复礼”,出自孔夫子,批林的同时,把孔子也捎上了。林总要恢复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孔子要恢复腐朽没落的西周奴隶制政权。一丘之貉,必须批倒斗臭。

中国人比较特殊,有问题不检讨自己这代出了什么问题,而是责备自己的前辈。“五.四”  打倒孔家店,是这样;林总北遁之后,也是这样。这两件事的影响深远,从10后-90后出生的人,鲜有幸免。估计要影响七、八代人。

这也不能怪这些人。中国文化是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农耕社会发展起来了的。一家一户,十几口人。只有这些人以家庭利益为核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解决所有家庭成员的温饱问题。这个家庭的最高领导--家长,自然是长辈,因为他农耕经验丰富。有从他的上辈,继承下来的经验,也有自己摸索、验证和总结出来的农田耕作经验教训。听他的话,秋天的收成基本能有保证。由于这种经济基础,演化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制度。

西方文明是基于,以个人为核心的“海盗”文化。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组织到一起,打家劫舍。或者说得好听点,“海上贸易”。因此产生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在于保证个人利益,牟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不停地侵略、扩张。

深受家天下文化影响,有错都是祖宗的不是,与我无关。所以中国人骂祖宗也是正常现象。

言归正传,中庸到底什么意思?许多先人解释得过于玄妙。我认为,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里的一段话,是对“中庸“ 的最好解释:”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日常生活里,每个人都在”中庸“之中。凡炒过菜的人,自然知道什么叫”火候“。把火候掌握得起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
比如煮鸡蛋,既要蛋黄成近似凝固的膏状,蛋白又不老,就是中庸之道。用在为人处事上,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佳,最适合的方法。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0 回复 liuxiaoyu 2012-2-20 09:20
中庸的学问用得好就极妙,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是特指绘画上的
0 回复 ahsungzee 2012-2-20 16:14
LZ对原本的“中庸”说得很准确!可悲的是,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却只知道LZ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在批林批孔中出现的“伪中庸”!并且“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的反倒没人信了!因此本人支持你拨乱反正!
0 回复 chico 2012-2-21 08:57
ahsungzee: LZ对原本的“中庸”说得很准确!可悲的是,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却只知道LZ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在批林批孔中出现的“伪中庸”!并且“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的反倒没 ...
是该“拨乱反正”。歪批三国,乱打棍子,是文革遗风。根据“七日来复。”的说法,这种习惯不经过七代人,恐怕是改不过来的。
0 回复 chico 2012-2-21 08:58
liuxiaoyu: 中庸的学问用得好就极妙,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是特指绘画上的
生活处处需要“中庸”。不过又不及,是人一辈子的学问。
0 回复 ahsungzee 2012-2-21 11:42
chico: 是该“拨乱反正”。歪批三国,乱打棍子,是文革遗风。根据“七日来复。”的说法,这种习惯不经过七代人,恐怕是改不过来的。
愚公移山都要先作好”子子孙孙不会穷尽“的准备,更何况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山呢?不过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LZ想到了,就有了能做到的那天!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4 11: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