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總綱領

作者:chico  于 2012-5-22 05: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大德开示|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1评论

(净空法师 950125早餐开示)

修行的總綱領,無非是破二執、斷煩惱而已。小乘人是為破我執而破我執,所以他的方法比較笨拙。以深深的定功伏住煩惱、執著,使之不起現行。證得初果之後,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方能斷盡見思惑,出離三界。 大乘的方法非常的巧妙,它教我們發菩提心,轉煩惱成菩提,是用轉變的方法。其實煩惱是不能斷的,因為煩惱是自性的起用,煩惱要是斷了,當然連自性也跟著被 “斷“了。所以自性的起用,覺悟時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差別就在於迷悟。因此大乘修行的方法是轉迷為悟,能夠轉迷為悟,就能轉煩惱成 菩提,轉生死為涅槃。大乘用轉變的方法是絕對正確的,於理於事都相應。這也說明大乘人比小乘人高明,小乘人沒有智慧,硬是用壓的;大乘人有智慧,就把它轉 過來了。
大乘修學的榜樣-《華嚴經》五十三參。在這五十三參裡包含了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世出世間的人,都是修菩薩行。不但修菩薩行,而且修的是高級的菩薩行-普 賢行。那我們到底有沒有學會呢?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從早到晚是不是修菩薩行?是不是修普賢行?如果是,成佛就有指望;如果不是,那就還要生死輪迴。

要如何修學?從要領上講,就是怎樣將六度應用在生活上。生活是六度,你就是菩薩;生活如果是十願,你就是普賢菩薩。須知大乘的根本是在於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即度一切眾生。度一切眾生,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個心就是菩提心。

要如何去做?六度、十願就是做的方法。要把六度十願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事業之中,這就是行菩薩道。六度就是菩薩道,十願就是普賢菩薩道。《無量壽經》裡的行普賢行,那就是修十大願王。

 「布施」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犧牲奉獻。自己肯犧牲肯奉獻給大眾,肯奉獻給團體。
 「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
 「忍辱」就是有耐心。在工作上要有耐心,特別是在人事上,眾生都有無量劫以來累積的煩惱、恩怨、不平,我們時時刻刻都會遇到,更要能忍;對於自然環境也要能忍。
 「精進」是求進步。不可以一成不變,老守住一個範圍。有許多大德學佛修持雖然好,但不能弘法利生,原因在哪裡?他墨守成規,不求精進。因時代不同,所以眾 生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在某一個時代,有某一個時代弘法的方法,有某一個時代落實六度十願的行法,墨守成規當然是不行的。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 後,就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生活方式上,從前是托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到中國之後,接受在家同修的供養,不托缽了,一切生活環境全都改變了。所以要適合現代化、本土化、生活化的原則,這才是精進之真義。
我們要從這方面去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求覺、求慧、修六度十願。所以諸位仔細看五十三參,就會明白這個道 理。 「禪定」就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見,不為外境所動,這是禪定。
「般若」就是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真假、邪正、是非、善惡都清楚明白,不迷惑,不顛倒,這就是般若智慧。

 所以要是能將六度、十願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那你就快樂了。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在修菩薩行,在行菩薩道。一個行菩薩道的人,他是充滿法喜的,這就真的把煩惱轉成菩提,把迷轉成覺悟了。

世間凡人,若對工作有繁重之感,就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這種心態就注定了要六道輪迴。所以大乘菩薩法高明,把念頭轉過來就是菩薩了。他知道勤苦的工作,是跟一切眾生結法緣,是成就自己的布施波羅蜜。所以念頭一轉,就快樂無邊,幸福快樂、離苦得樂馬上就能得到了。 如果自己覺得跟大眾相處格格不入,那是自己在生煩惱,並沒有在學佛。學佛就是要把這些枝枝葉葉圓融起來,把它化解掉。這些境界是從自己內心所產生的,因此就要從自己內心去化解,所以佛法叫「內學」。
佛法不是求人,是求自己,人人都能向內開發自性,這個團體才叫「僧團」。 佛法的戒律是用來要求自己,而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這是極高明的作法。不像世間的法律,是要用來約束大眾。所以要學六祖惠能大師「常常見到自己過,不見世間過。」心就真的轉了,向內觀照了。 眾生的「大病」-不見自己過,專見別人過。專見別人過,就會增長煩惱,就沒有辦法向內觀照。如果我們只顧內照,不管外境的誘惑,這個「照」是智慧,就能把煩惱、習氣化解掉。 我們看《六祖壇經》就會覺察到,會用功的人,像六祖大師在柴房裡舂米、劈柴、做苦工開悟的。為什麼呢?因為他舂米、劈柴是具足了六度十願的行法,所以在舂 米、劈柴裡面,六度十願全修了。不會用功的人,即使天天在禪堂裡面打坐、參禪也不會開悟,煩惱、習氣還是一大堆。
我們要是會修的話,就是洗碗、擦桌子,六 度十願也全都具足,這怎麼不歡喜呢?不會用功的人就會認為,這些工作好苦。所以轉境界就是轉心-轉心理、轉思惟、轉觀念。會修行跟不會修行的差別,就在於 此。
倓虛法師在《念佛論》後面講的,青島湛山寺的張氏,她修什麼行呢?每星期天湛山寺有念佛會共修,她就到廚房去洗碗。她先生是拉黃包車的苦力,沒人瞧得起 她,表面上她只是在廚房裡面洗洗碗,其實她就是在那裡修六度十願,所以她能預知時至,坐著往生。她要不是這樣的修習,怎能有這樣的成就?真正修行的人,只 有修行人才能看得出來,世間人是看不出來的。世間人看她只是個不識字、沒念過書、聽經也聽不懂、到處幫人做苦工的人,殊不知那樣的人才叫真修行,聽經、參 禪的成就反而不如她。所以一定要真修,要明理,要把佛的這些修行的綱領原則,落實在生活上。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5-22 07:50
SF 。Chico兄佛理参得深啊! 从我凡夫俗子的眼光看来,小乘倒是正宗,大乘圆滑了些。
2 回复 chico 2012-5-22 08:22
徐福男儿: SF 。Chico兄佛理参得深啊! 从我凡夫俗子的眼光看来,小乘倒是正宗,大乘圆滑了些。
只是一篇抄来,供自己有空阅读的文章。
我体会小乘偏重在修行功夫上。大乘则在义理上。真正要有所成就非走小乘的路子不可。大乘容易落入空谈。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5-22 08:59
小乘在东南亚诸国,我们这儿只有大乘,渐渐就成为禅宗,越来越玄妙了。
2 回复 chico 2012-5-22 10:43
徐福男儿: 小乘在东南亚诸国,我们这儿只有大乘,渐渐就成为禅宗,越来越玄妙了。
几乎就成了口头禅,狂禅了。不能不说是汉地佛教的悲哀。

依我看,佛教同儒家一样,无非是教人开拓心量而已。
2 回复 chico 2012-5-22 12:53
东汉以后的佛教史料,包括《高僧传》初集,《比丘尼传》等。当佛经三藏教法,尚未普遍传入时,中国初期出家众的僧尼及一般修学者,由禅观修持而得证果,颇不乏人。自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教义以后,再加达摩大师东来传授禅宗心印,直至初唐,单传一脉而至六祖,禅道普行。又有玄奖大师译出大小乘经藏,十宗昌盛。从此以后,明理者多,实证者少。甚之,每下愈况,愈来愈差,乃至统统流于口头禅,皮相佛。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2-5-22 13:18
chico: 几乎就成了口头禅,狂禅了。不能不说是汉地佛教的悲哀。

依我看,佛教同儒家一样,无非是教人开拓心量而已。 ...
佛是出世的,儒是入世的,二者在出发点上不同。大乘讲普度众生,与儒家的兼济天下有相通处,因此后来可以三教合流。至于今日佛教的很多长老大谈入世,那不是发展教义,是做生意了。
1 回复 chico 2012-5-23 05:46
徐福男儿: 佛是出世的,儒是入世的,二者在出发点上不同。大乘讲普度众生,与儒家的兼济天下有相通处,因此后来可以三教合流。至于今日佛教的很多长老大谈入世,那不是发展 ...
这年头什么都是“生意“。 烧头炷香8888

佛法有原始教育佛法、宗教佛法、学术佛法、邪门歪道佛法。。。
1 回复 ManCreatedGod 2012-5-23 09:22
学习啦,谢谢
2 回复 宜修 2012-5-23 11:29
ManCreatedGod: 学习啦,谢谢
同感。
3 回复 宜修 2012-5-23 11:31
徐福男儿: 佛是出世的,儒是入世的,二者在出发点上不同。大乘讲普度众生,与儒家的兼济天下有相通处,因此后来可以三教合流。至于今日佛教的很多长老大谈入世,那不是发展 ...
同感。教导人们“慈悲为怀”,“大度容人”。
2 回复 mayimayi 2012-5-23 11:57
俺 不懂 佛,
但 欣赏 佛的 善意

请 LZ 给 俺们 普及普及 佛的知识 和 要义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1: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