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70经---凡圣 ”受“上的差别

作者:chico  于 2012-9-9 15: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经典摘录|通用分类:流水日记

关键词:,

箭经:本经叙述不管是凡愚,是贤圣,一旦为人,会受种种之苦,并没有差别。然而凡夫乃有身受与心受之故,会忧恼狂乱,贤圣唯有身受,故其心能泰然。因为凡夫染于五欲之乐之故,生三毒,贤圣则无。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苦痛逼迫。乃至夺命。忧愁啼哭。称怨号呼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 乐。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嗔恚。生嗔恚故。为恚使所使。于此二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 为痴使所使。为乐受所系终不离。苦受所系终不离。不苦不乐受所系终不离。云何系。谓为贪.恚.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系


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乐受。贪使不使。于苦触受不生嗔恚。不 生嗔恚故。恚使不使。于彼二使。集.灭.昧.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乐受痴使不使。于彼乐受解脱不系。苦受.不苦不乐受解脱不系。于何不系。谓 贪.恚.痴不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系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多闻于苦乐  非不受觉知

彼于凡夫人  其实大有闻
乐受不放逸  苦触不增忧
苦乐二俱舍  不顺亦不违
比丘勤方便  正智不倾动
于此一切受  黠慧能了知
了知诸受故  现法尽诸漏
身死不堕数  永处般涅盘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應部36相應6經/箭經(受相應/處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感受樂受,感受苦受,感受不苦不樂受,已受教導的聖弟子也感受樂受,感受苦受,感受不苦不樂受。在那裡,比丘們!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與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

  「大德!我們的法以世尊為根本……(中略)。」

  「比丘們!當未受教導的一般人被苦受接觸時,悲傷、疲累、悲泣、搥胸號哭,來到迷亂,他感受二受:身的[受]與心的[受]。

  比丘們!猶如他們如果以箭射男子,如果接著以第二支箭射中他,這樣,比丘們!那男子感受因二支箭的受。同樣的,當未受教導的一般人被苦受接觸 時,悲傷、疲累、悲泣、搥胸號哭,來到迷亂,他感受二受:身的[受]與心的[受]。又,當被苦受接觸時,對它有嫌惡;當他對苦受有嫌惡,則對苦受之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潛伏於其中。當被苦受接觸時,他歡喜於欲樂,什麼原因呢?因為,比丘們!未受教導的一般人不了知除了欲樂之外還有對苦受的出離。當他歡喜於欲樂,則對樂受之貪煩惱潛在趨勢潛伏於其中。

  他不如實了知那些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當他不如實了知那些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則對不苦不樂受之無明煩惱潛在趨勢潛伏於其中。如果他感受樂受,他被束縛而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被束縛而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被束縛而感受它。比丘們!我說這被稱為:『被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所束縛;被苦所束縛之未受教導的一般人。』

  而,比丘們!當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被苦受接觸時,不悲傷、不疲累、不悲泣、不搥胸號哭,不來到迷亂,他感受一受:身的[受]而無心的[受]。
  比丘們!猶如他們如果以箭射男子,如果接著第二支箭沒射中他,這樣,比丘們!那男子感受因一支箭的受。同樣的,當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被苦受接觸 時,不悲傷、不疲累、不悲泣、不搥胸號哭、不來到迷亂,他感受一受:身的[受]而無心的[受]。又,當被苦受接觸時,沒有嫌惡;當他對苦受沒有嫌惡,則對 苦受之嫌惡煩惱潛在趨勢不潛伏於其中。當被苦受接觸時,他不歡喜於欲樂,什麼原因呢?因為,比丘們!已受教導的聖弟子了知除了欲樂之外,還有對苦受的出 離。當他對欲樂不歡喜,則對樂受之貪煩惱潛在趨勢不潛伏於其中。

  他如實了知那些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當他如實了知那些受的集起、滅沒、樂味、過患、出離,則對不苦不樂受之無明煩惱潛在趨勢不 潛伏於其中。如果他感受樂受,他離束縛而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離束縛而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離束縛而感受它。比丘們!我說這被稱為: 『不被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所束縛;不被苦所束縛之已受教導的聖弟子。』

  比丘們!這是已受教導的聖弟子與未受教導的一般人的高下,的不同,的差別。

  多聞的有慧者不感受苦與樂受,

  此為善巧的賢者與一般人的大差異。

  對多聞的悟法者、此世與來世的觀察者來說,

  對可愛的法不使心攪亂,不愛的不嫌惡。

  對他來說,順意或排斥都被破壞、滅沒不存在,

  知道遠塵、不愁之足跡後,已到有的彼岸者正確地了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10 13: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