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编)】

作者:chico  于 2012-11-11 10: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佛学名词|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4评论

关键词:,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蕴。蕴者旧译作阴,又作众。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皆云数多积集,显有为法之自性也。有为法之作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由数多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概而言之,谓阴或蕴。
  一、色蕴 总该五根五境等之有形物质,谓之色蕴。色者,质碍之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者,有形质之互起障碍是也。变坏者,转变破坏也。变碍者, 变坏质碍也。此由五根五境等之极微所成物之总名。又色者示现之义,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者,以有质碍义与示现义之两义,色之义转为胜故也。色 蕴者,谓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也。
   一、五根 谓眼、耳、鼻、舌、身根。
   二、五境 谓色、声、香、味、触境。
       一、色境 谓显色、形色二种,或总说有二十种。
         一、显色 谓青、黄、赤、白等四种。
         二、形色 谓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
         三、总说 谓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云、烟、尘、雾、影、光、明、暗(或空)、等二十种。
    二、声境 谓可意、不可意之二。此二复各差别有四,共为八种。
       一、有执受无执受 言手等所发音声,风林河等所发音声,前者谓有执受,后者谓无执受。
       二、有情名非有情名 言有情名者谓语表业,余声则是非有情名。
    三、香境 香谓好香、恶香、平等香等三种。
    四、味境 味谓甘、酸、碱、辛、苦、淡等六种。
    五、触境 触谓四大种地、水、火、风及滑、涩、重、轻、冷、饥、渴等十一种。

   三、无表色 无表谓无形表,谓乱心、无心、随流、净、不净等。乱心者,谓此余心。无心者,谓入无想及灭尽定等,言显示不乱。有心相似相续,说名随流。善与不善,名净不净。
  二、受蕴 对境领纳事物,为心之作用。谓三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此复分别,成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
  三、想蕴 对境想像事物,为心之作用。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也。又谓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
  四、行蕴 对其他之境,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即除色受想识,余一切行,名为行蕴。行者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内心涉境,说名为行;又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亦曰行。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谓之行蕴。
  五、识蕴 对境了别、识知事物,为心之本体。谓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盖识者心之异名,为了别之义,对心境而了别曰识。心王有种种差别,集于一所,则曰识蕴。


                    一、五根……眼、耳、鼻、舌、身之五
              一、显色四  谓青、黄、赤、白等
              二、形色八  谓长、短、方、圆、
                     高、下、正、不正等
          一、色三、总说二十 谓青、黄、赤、白、
                    长、短、方、圆、高
                    、下、正、不正、云
                    、烟、尘、雾、影、
  一、色               光、明、暗(或空)等
      二、五境    一、可意四 
           二、声      有执受无执受有情名
               二、不可意四 ┌─────────┘
                       非有情名之八
           三、香有三  谓好、恶、平等、等
           四、味有六  谓甘、酸、碱、辛、苦、淡等
五蕴       五、触有十一 谓地、水、风、火、滑、涩、重、
                  轻、冷、饥、渴等
      三、无表色  乱心、无心、随流、净、不净等

        l
       三受……乐、苦、不苦不乐之三领纳
  二、受
      六受身六根触所生受之六随触
  三、想……六想身……意识与六尘相应之六想

     四、行……一切心之善恶作用除余四蕴外一切行        l
  五、识……意、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七种




法界次第云:‘名色开之为五阴。’所以开为五阴者,以惑者迷名遍重故。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也。此五通称为阴者,一往而释。阴以阴覆为义,能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大乘广五蕴论名五蕴,蕴者集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翻译名义云:‘积聚有为,盖覆真性也。’五蕴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一、色蕴 有形质碍之法名色,色有十四种,所谓四大、五根、五尘。此之十四,并是色法也。名色蕴者,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也。但如论所云: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
   一、云何四大种 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二、云何四大所造色 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及触一分、无表色等。
    一、云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兹略不释。
    二、云何色 谓眼之境,显色、形色及表色等。
    三、云何声 谓耳之境,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四、云何香 谓鼻之境,好香、恶香、平等香。
    五、云何味 谓舌之境,甘、酸、碱、辛、苦、淡等。
    六、云何触一分 谓身之境,除大种,谓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七、云何无表色等 谓有表业,三摩地所生无见无对色等。
  二、受蕴 领纳所缘名受。受有六种,谓六触因缘生六受。俱境既有违顺非违顺之别,故六受亦各有苦乐不苦不乐之异也。名受蕴者,谓六识与六尘相应,而有六受和合积聚,故名受蕴也。但如论云:云何受蕴?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受谓色之领纳也。
  三、想蕴 能取所领之缘相名想。想有六种,谓取所领六尘之相,为六想也。名想蕴者,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如论云: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
  四、行蕴 迁流造作名行。行有六种,谓于六想之后,各起不善业善业无动业也。名行蕴者,谓因意识思想诸尘,造作善恶诸行,和合积聚,故名行蕴。但如论云:云何行蕴?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相应行。
   一、云何余心法 谓与心相应诸行,触、作意、思,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舍、不害,贪、 嗔、慢、无明、见、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 是诸心法,三是遍行,五是别境,十一为善,六为烦恼,余是随烦恼,四为不决定。
    一、云何为触至嗔,兹略不释。
    二、云何慢 慢有七种,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三、云何无明 谓于业果及谛宝无智为性,此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
    四、云何见 见有五种: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
     一、云何萨迦耶见 谓于五取蕴,随执为我,或为我所,染慧为性,即于此中,见一见常,异蕴有我,蕴为我所等。
     二、云何边执见 谓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即于所取,或执为常,或执为断,染慧为性。
     三、云何邪见 谓谤因果,或谤作用,或坏善事,染慧为性。
     四、云何见取 谓于三见及所依蕴,随计为最为上为胜为极,染慧为性。
     五、云何戒禁取 谓于戒禁及所依蕴,随计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慧为性。
    五、云何疑至伺,兹略不释。
   二、云何心不相应行 谓依色心等分位假立,谓此与彼不可施设异不异性,此复云何?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
  五、识蕴 了别所缘之境名识。名识蕴者,谓于诸尘境上,照了分别,和合积聚,故名识蕴。如论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 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此能采集诸行种子故。又此行相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转故。又由此识从灭尽定无想定无想天起者,了别境界转识复生,待 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生起,又令生死流转回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又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 故。最胜意者,谓缘藏识为境之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圣道灭定现在前位,如是六转识,及染污意。阿赖耶识,此八名识蕴。


       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色蕴        │色(显色、形色、表色等)
      │      │声(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俱大种因声)
      └四大所造色香(好香、恶香、平等香)
            │味(甘、醋、碱、辛、苦、淡)
            │触一分(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冷、饥、渴等)
            └无表色等(有表业、三摩地所生无见无对色等)
  
  受蕴……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想蕴
  
               ┌ 三遍行……触、作意、思
                  │五别境……欲、胜解、念、三摩地、慧
                 │十一善……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
               │          轻安、不放逸、舍不害
               │          ┌贪、嗔、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
       ┌ 余心法       六烦恼              增上慢、卑慢、邪慢)
       │                   └无明、见(萨加耶见、边烛见、邪见、见取、
       │                            戒禁取执疑)
  行蕴                    ┌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
               二十随烦恼    ┤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
      │                   └ 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         四不决定……恶作、睡眠、寻、伺
      └心不相应行……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天、命根、众同分、
            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
  识蕴……六转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染污意、阿赖耶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1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0 回复 芳华 2012-11-12 01:26
学习了!阿弥陀佛
2 回复 淡水 2012-11-12 12:13
太深奥了,读的费劲。为什么不写的简单点,好让众百姓们轻松一读就懂?          阿弥陀佛
0 回复 淡水 2012-11-12 22:59
佛学精深,有很多好的道理在里面。信基督教也好,信佛教也好,是个人的选择,都要尊重。

chico大师博学多才,一直敬重有加。大师的文章一向很深奥,读得我费劲,没办法,自己的错,小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才学浅唉。

向大师问好了。
0 回复 chico 2012-11-12 23:45
淡水: 佛学精深,有很多好的道理在里面。信基督教也好,信佛教也好,是个人的选择,都要尊重。

chico大师博学多才,一直敬重有加。大师的文章一向很深奥,读得我费劲 ...
唯识里的东西,我也弄不懂,只好抄下了慢慢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3: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