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的分类(依成熟顺序、成熟时间)

作者:chico  于 2013-1-6 02:5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佛学文章|通用分类:流水日记

关键词:成熟, 时间

玛欣德尊者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业的部分。昨天晚上我们学习业在临终的时候依照其成熟的顺序,可以分为四种,即:重业、惯行业、近死业和已作业。
    昨天我们就讲到了重业。对于重业来说,毕竟极少数人才能造重业,无论他造作的是极重的不善业,或者极重的善业。对于一般的人,他们没有造作重业的情况下,有可能惯行业会在他临终的时候优先地成熟,而带来其下一生的结生。
    惯行业的意思就是习惯地做,也叫做acinna kamma。acinna的意思就是习惯,我们说的习惯的行为。无论这种行为是善的或者不善的,只要一个人经常地做,那它在临终的时候,很容易变成优先地成熟。对于善的惯行业,就是一个人经常地造善行。例如:他们去清扫公共卫生、做服务或者一个人经常做布施、供养僧团,或者一个人经常去亲近僧团、去受戒、去听闻佛法或者一个人习惯于禅修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善的惯行业或者称为习惯的业。对于一个经常有做善行习惯的这种人,他在临终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投生到善趣。就好像一棵树,如果它本身长得都是偏向一边的话,你去砍它往往它就会很容易倒向那一边。
    就好像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叫做Dhammika居士的故事。Dhammika居士是一位很虔诚的佛弟子,他的家里非常有钱。然而他经常乐善好施,同时他也经常到寺院里面去亲近僧团,去持戒,同时还禅修。不仅如此,他自己还证得了初果,他是入流圣者。他自己经常布施、持戒、听闻佛法和禅修,同时,他也劝他的家人、他的亲属以及他的朋友,也同样去做布施、持戒、听闻佛法和禅修。同时,他还组织了很多布施的团体和行善的团体,向社会、向那些贫苦的人赈灾。他就这么样很勤勉地、经常地做种种的善行。到了有一天他已经病得不能够起床了,他也知道他的生命即将要走到终点,他请他的家人去寺院里面邀请几位尊者过来帮他诵经。
    于是就有几位比库到了他的家里,坐在他的病床旁边,然后就问Dhammika居士说:“贤友啊,你一生都乐善好施,而且你听闻佛法,我们所讲的很多你都懂了,那你现在想要听哪一部经呢?”Dhammika居士说:“我希望在这个时候,能够听闻《大念处经》。”于是,那些比库就开始诵:“Evam me sutam, Ekam samayam ...... ”就在那里开始诵这部经,这个时候,Dhammika 居士就很恭敬地躺在病床上恭听。当他听着听着的时候,看见了有六辆车在他的上空飘来飘去。这六辆车里面各坐着天人——很漂亮的天人,而且这些天车都是很庄严的,装饰得很庄严、很好看的天车。每一个天车去到他的前面,天人都会邀请他说:“居士你上来我的车吧!你上来我的车吧!”就这么样,一辆一辆的车走到他的前面都这么样说。因为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一些景象。也就是说一个人即将在临终的时候,他以前所造作的业可能会以某种影像出现。或者他即将要投生的地方的某一些影像会出现。这个时候 Dhammika居士在临终的时候出现的相叫做什么相?叫趣相,就是说这些是他即将投生到天界的相。当那些天人在空中不断地邀请他的时候,Dhammika居士就说:“你们等一等,你们等一等。”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的比库听了:“哎?怎么这位 Dhammika 居士叫我们等一等?”然后他们就以为这位居士已经不想再听经文了。因为这个时候往往趣相只有他一个人看得到,其他人看不到。于是那些比库就离开了。当那些比库离开了之后,这位Dhammika居士听着听着怎么忽然声音停了?然后他再睁开眼睛看,那些僧人都走了,而只剩下他的一些儿女们在那边愁眉苦脸,甚至有的在暗暗擦眼泪。
    他就说:“哎?怎么?那些尊者们去了哪里呢?为什么你们那么伤心呢?”他的女儿们说:“父亲啊,我们都为您担心啊!你一直以来都对佛、法、僧三宝充满了那么恭敬的信心。然而,现在你竟然叫他们走,你叫他们停下来诵经。你的这种很不正常的表现,我(们)感到很忧伤。”Dhammika居士说:“哦,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是叫那些尊者们停下来诵经!而是说现在有六辆天车,你看都在前面,它们每一辆天车的天人来到我面前都叫我上去、接我去。我叫他们停下来等一等,我想把经文听完再说。”那些女儿们说:“哪里有什么天车啊?我们都看不到啊。”Dhammika居士就说:“这六辆天车是从六欲天界来的,他们都希望我投生到那里去。那我想问你们,到底那一界天是最好的呢?”他的女儿们就说:“在这六欲天里面,都西答天(Tusita,兜率天)是最好的。因为佛陀以前的母亲——就是菩萨的母亲,和一切即将要降生的菩萨,他都是住在那里,都是投生到那里。因此,都西答天是最好的。”Dhammika居士说:“那好吧!那你就拿一个花环,然后许个愿说:‘让这个花环能够挂在都西答天的天车上!’然后你往空中一抛,那么这个花环就能够落在那辆天车上。”他的女儿就照做了。这个时候,当他们一许愿,把花环抛到都西答天的天车上,其他的五辆天车都不见了,就只剩下这一辆天车在空中回旋。那些女儿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花环在空中那边飞来飞去,于是他的女儿就相信了,相信她的父亲见到的是真的。这个时候Dhammika居士就面带微笑对他的女儿说:“你们一定好好地要乐善好施、要勤持戒、要多点亲近三宝、亲近佛陀,那以后我们就在天界见面吧。”然后,他就含笑往生到都西答天了。

    后来,他的女儿们见到他的父亲去世了,在处理完后事之后,就去到了佛陀所住的揭答林(jetavana)给孤独园。然后佛陀也肯定说:“现在Dhammika居士已经投生到都西答天了。”当时,他的女儿就为这件事感到很高兴。
    这一个例子就是一个人经常乐善好施、做善事的话,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所造的善业自然而然会成熟。或者会有一些天界的瑞相、人界的瑞相,会呈现在他面前,他就能够投生到人天善趣去。
    然而,也有一些人经常造作一些不好的恶业。例如:做刽子手、做屠夫,或者一些人从事一些不正当的行业。这样的恶业如果一个人经常造作,做成了习惯,在他临终的时候,同样也是很容易成熟,使他投生到恶趣去。

    就好像佛陀在世的时候,住在竹园精舍附近的一个叫做准达(Cunda)的屠夫一样。这个准达每天都以杀猪为行业。虽然他住在佛陀的寺院附近,Venuvana竹林精舍附近,但是他从来都不供僧,他也不去见佛陀,他只是知道去杀猪、杀猪。而且,他有一个很不好的嗜好,就是他杀猪(时)喜欢虐待猪,把猪虐待得很痛苦,(才)让它死。有一次这个准达就得了一场怪病,这个时候,他的过去杀猪的业成熟了,使他就像猪一样,四只脚在地上走。然后,由于他的身体产生了很剧烈的痛苦,他发出像猪被宰的时候那种吼叫。就在他的家里面这样团团转,他的女儿们都没办法控制他,于是就把他关到房间里面去。然后,他就在房间里面爬来爬去,就在那里发出尖叫,这种尖叫声发出来就像猪的尖叫一样。于是,那些住在竹林精舍的比库们就说:“哎呀!这个准达真的是太残忍了,他居然这么样连续几天几夜地虐待那些猪。”当佛陀知道了之后,就说:“其实现在准达并不是在虐待猪,而是他的不善业已经成熟了,他现在即将要死了。他在临死之前要经过七天七夜,犹如之前被他杀的那些猪一样的痛苦,他现在正在承受这种痛苦。等他被这些痛苦煎熬了七天七夜之后,他将要堕落到地狱里面,承受更加剧烈的痛苦。”
    这就是说那些经常造恶业、无恶不作的人,他们由于经常造的这些恶业,很自然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堕落到恶趣里面去。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我们身边的人,有些做屠夫的或者是做渔夫的人,他们往往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很少有善终的,他们都是以某一类的病,或者他们的家人有一些很严重的病,甚至很多都是非时死的。
    所以,一个人经常造了善业,他将能投生到善趣。如果一个人经常造了恶业,那么他将投生到恶趣。就犹如佛陀在《法句经》的第十五、十六句里面说到的:
    此悲死后悲,作恶两处悲,
    见自业污染,他悲他苦恼。
    此喜死后喜,作福两处喜,
    见自业清净,他喜他满足。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造了恶业之后,今生他经常遭受着悲伤,死了之后更加悲伤,作恶的人今生和来世都痛苦、都悲伤。在今生,他见到了自己所造的业是恶业,他不可能过得很快活。而他在来世会更加悲哀、更加痛苦。对于经常行善的人来说,他现在感到很欢喜,他来生更加欢喜,经常造作功德福业的人今生和后世都能够欢喜、都能够幸福。今生他见到自己经常行善、积德,他感到很欢喜,而来世他能够更加欢喜、更加幸福。
    这个是属于惯行业。
    还有另外一种在临终的时候很可能会成熟的就是近死业。近死业是指在临死前所造下或者所回忆起的业。这种业也通常会成为我们投生到下一生的业。对于惯行业来说,有几种人容易造作惯行业。例如:我们都是佛弟子,所以我们就会习惯经常去亲近僧团、布施、持戒、禅修,这些是我们做善的惯行业。而那一些在社会上为非作歹,或者从事邪命,从事不正当行业的人,他们经常造恶,这样的话他就形成了恶的不善业。例如:一个惯偷,或者一个屠夫、一个渔夫、一个猎人,他们就经常造作这些不善业。由于这些不善业造作已经变成了习惯,所以,自然而然,一旦他临终的时候,这些业就形成了他的一种行为模式、他的思维模式,在他临终的时候不成熟才怪呢。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或者很多的那些普通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很强的善,他们也不会造很强的恶,或者他们不会经常行善,他们也不会经常作恶。例如:我们身边很可能就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心地很善良,然而他们没有信仰,他们也从来不故意去做一些坏事,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然而,他们也不持戒,由于他们不持戒,所以他们并没有戒德,他们只是不去造那些恶行而已。所以这个时候,他并没有造很强的善行或者造善行的习惯,他只是不去做那些事情而已。还有,他们也不去造恶,凡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他也不去拿,他也是很忠于家庭,每天就是上班下班,过着那种很有规律的生活。你要在他的一生当中找到很明显的善行也没有,或者说他习惯做的善行也没有。但是,你叫他找到恶行也没有,那种他很坏的习惯也没有。总之,就是一个人很平平凡凡,不是大善也不是大恶。这一种人,在他临终的时候,往往就是在他临终的时候造的业,或者他回忆起的业,将会成为他下一世投生的业。

    当然了,如果一个人即使他是造恶,造了一些恶行,假如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曾经忆念一些善行或者造了善行,也有可能使他投生到善趣。而一些平时经常行善的人,假如在他临终的时候,他想起了一些恶行或者不善行,也有可能投生到恶趣。
    就例如玛莉咖(Mallika,末利,摩利迦)夫人——巴谢那地(Pasenadi,波斯匿)王的夫人。她一生都是行善的,但是,偏偏在她临终的时候,她想起了自己所做的一件对不起她丈夫的事情,结果她投生到地狱里面去。不过,由于她之前所造的善行,所以,即使她在地狱里面承受很强的痛苦,但是很短的时间,只有七天的时间,她又投生到天界去了。
    而对于一个经常造恶的人,如果在临终的时候,他得到了良师益友的开导,或者得到善知识的开导,他也有可能因为近死业而投生到善趣。
    例如索纳(Sona)尊者的父亲一样。索纳尊者的父亲是一个猎人,他经常上山去打猎。虽然,他的儿子早年就出家了,但是他却没有因此而行善。他的儿子叫索纳,经常劝他:“你不要去打猎吧,不要再造这些恶行吧。”但是他的父亲就是不听劝告。等到他父亲已经老得跑不动了,再追不动动物的时候,于是,他放下了屠刀、放下了猎枪、放下了弓箭,就去到他儿子索纳尊者的寺院里面出家。不久之后,索纳尊者的父亲就得了一场病。他就看到自己站在山上,在山下就有很多很大只的狗跑上来咬他的腿。他经常就见到这样的景象,然后他就叫:“Bhante(就是尊者)!”他叫他的儿子说:“Bhante!请你把那些狗赶走,请你把那些狗赶走。”索纳尊者问明了原因,然后就知道这是他父亲的趣相。就是说他父亲经常打猎、杀害动物的业即将成熟了,而这种业成熟将会使他堕落到地狱里面去,因为这些趣相是地狱的相。于是,他叫其他的人把他父亲抬到佛塔旁边。然后叫那些净人和沙马内拉(Samanera,沙弥)采一些花,就拿到索纳尊者的父亲面前。那个时候索纳尊者说:“父亲啊,这些花将以你的名义供养佛塔,你应该对此感到欢喜和满意。”于是,索纳尊者的父亲看着那些花就洒在佛塔的平台,他同时随喜这种功德,这个时候,地狱的相消失了。于是,他对他的儿子说:“Bhante(尊者)啊,您看!您投生到天界的很漂亮的母亲现在来迎接我了。”于是,索纳尊者知道这是天界的相。然后,索纳尊者对他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帮助他的父亲而感到满意、感到满足。

    因此,临终关怀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去开导他、去劝解他,这样的话我们将能够帮助他。

    应当如何来做临终关怀呢?
    首先,我们可以对那即将临终的人,我们应该劝勉他放下对眷属、放下对财产等外物的执著。但是不应该劝他放下生命、不应该劝他说:“你早点死吧,不要执著生命!”这样的话很危险的。我们应该劝他放下对外物、对眷属、对财产、对他自己的功名等等这些把它放下,不要再执著于这些了。同时,我们应该提醒他,他曾经做过的一些善行,叫他回忆起来。现在我们有很多很便利的工具可以这样做。例如:我们可以拿一些他曾经做善行的相片、一些照片,或者他以前在做善行,例如:到寺院里面做布施的时候,拍了一些video、拍了一些录像,这个时候拿给他看,提醒他回忆起来。因为,在一个人临终的时候,有时候他神志不清或者他的记忆力不好,你提醒他,使他回忆起他曾经做过的善行。这个时候,如果他回忆起他的善行,对他所做的善事感到欢喜和满意的话,这将能够成为他的近死业。或者我们也可以帮他做善事,然后让他随喜。例如:你说“亲爱的,现在这一块布是帮您拿去寺院里面去供僧的”,或者说“现在我们准备以您的名义要供僧,供多少多少”,或者说“以您的名义把这些捐给寺院”。这个时候你要提醒他“你应该为这种善行、这种很殊胜的善行感到欢喜”。同时,你可以给他说法,说布施的功德、说生起善心、说随喜的功德利益等等,使他能够在他临终的时候感到欢喜。
    因为,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有时候往往他会感到很无助。这个时候我们就帮他做一些善业,帮他做一些善行,提醒他感到欢喜,感到满意。当然,最好我们能够教他一些禅修的业处、教他修行。例如:修佛随念,修佛随念也是一个很好的一种修行的业处。我们就在临终的人的面前,他看得到的地方,但是不要脚对着,就是他看得到的地方摆着佛像。然后,我们在他的耳边称赞佛陀的功德,要教他“你忆念着佛陀的功德,例如:你忆念着佛陀、佛陀、佛陀。这么样的话,当你忆念着佛陀的时候,你的心应该充满着恭敬、欢喜和平静”。因为我们看佛陀,一般的佛像都可以给人欢喜、宁静的感觉。对于临终的人来说,如果他取佛陀的相为所缘,他的心很快能够得到平静而不会躁动。同时,我们也提醒他“你应该要修佛随念,忆念着佛陀的功德”。假如他以佛随念,修着佛随念去世的话,他决定能够往生到人、天善趣。而且,如果他是以佛随念的心临终死去的话,下一生他的结生心和有分心就是修行的心,他下一世要修行很容易成功。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我们可以教他修一些业处。如果不是的话,你也可以教他散播慈爱,或者叫他专注呼吸都可以。这些是临终关怀,因为适当的临终关怀能够帮助临终者投生到善趣,投生到人天善趣里面去。

    当然,如果不适当的临终关怀,有可能造成杀人。例如:我们说“你放下对生命的执著吧!你不要怕死,没关系!你不要贪著生命。”假如他经过这样,放弃对生命的执著,那么很有可能我们是鼓励死亡。同时,我们也不要赞叹死亡的美好,说“没有关系,你死了将会以你的善业投生到天界”,或者“投生到那里,那个时候很快乐”,然后他很羡慕死亡,很仰慕死亡。这样的话,我们也有可能由于不适当的临终关怀,造成我们自己持戒的过失。当然,对于临终的人来说,也许对他有帮助,但是,对于我们的戒行来说会有影响。

    对于临终关怀,我们一定要注意也不要安乐死。安乐死,例如:我们通过一些药物,或者一些人工的方法,使死者能够提前的死,甚至让他没有痛苦地死,这样的话,我们也是会牵涉到杀人。虽然对于病人来说,他也许可以更快地结束生命。但是,毕竟由我们去帮助他结束生命,那么我们的戒很有可能会有问题,因此一定要谨慎。

    对于近死业来说,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假如一个作恶的人在临终的时候,造了善业,他能够投生到善趣。一个行善的人在临终的时候,假如生起了不善心,或者造了不善业,或者回忆起他所做的一件不好的事情,他将能够投生到恶趣。这样看来好像业是很不公平的,其实并不会不公平,业果法则是很公平的。即使一个造恶的人在临终的时候能够投生到善趣,但是他在下一期的生命也许很短。一个经常行善的人即使在临终的时候,由于他所造的不善业成熟,使他投生到恶趣,但他在恶趣的时间会很短。就例如玛莉咖(Mallika)夫人,她造的恶业使她投生到地狱里面去只有七天,然后她就投生到都西答(Tusita)天去。
    而对于有一些恶人,在他临终的时候造了善业,即使他很侥幸投生到善趣,但是他的生命很短。就犹如有一个禅修者,他是一个穆斯林,他是缅甸的一个穆斯林。在他过去世——不是今生,那一世因为穆斯林经常在缅甸,他是专门干屠杀这一行的,杀羊、杀牛就是他们的(职业),反正就是有东西杀就请他们去做。所以,他那一世就是这么样造杀业的。在他临终的时候,他居然突然想起了有一次,他和他的夫人去寺院里面去看寺院的壁画,看那些天人。他在临终的时候,正好他忆起他看的天人的相。那个时候他回忆他看见天人,那个时候他虽然并不相信因果,他也不相信佛教,但是他看到天人很漂亮,他的心感到很欢喜、很高兴。就是因为这一个不经意造的业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使他下一生投生到天人去。然而,即使他投生为天人,他也是投生为很低等的树神。而且,他看到那一世他的皮肤是黑黑的,而且也很短命。他虽然投生为天人,但是他并不高兴,他也并不快乐,他只是一个很低等的、很丑陋的天人。结果在他天人的生命结束之后,他又堕落到地狱里面去。
    所以,我们看业果法则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好像它很不公平,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它是很公平的。只要我们思维业果法则,我们就不会感到这个世间不公平,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造下了,只是在自己承担而已,只是它是早和迟而已。也正因如此,所以我们经常要思维业果法则。因为我们思维业果法则,我们对于好的不要得意忘形,对于不好的我们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应该自己敢做就要敢当,要敢承受。

    第四种业的成熟的是已作业katatta kamma。已作业就是曾经造过、曾经做过的某一种善或者不善的业。这种业并不包括在上面的三种业当中。它既不是重业,也不是惯行业,也不是近死业。但是,它又强到足以导致结生的业。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只要是凡夫,就经常都会在我们的速行里面造业。然而,在我们的心生起的种种的速行当中,有一类的速行所造的业不会带来结生,那就是掉举心。掉举是属于痴心,它所造的业不会带来结生。而如果要带来结生的业,往往它还必须得是足道的,就是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比较强的业了,这种业当我们造下的时候,它能够带来结生。然而,当一个人在没有这三种业的时候,他在一生当中,或者他在过去生当中所造的一种业可能会成熟,而使他投生到跟这种业相应的善趣或者恶趣当中,这称为已作业。
    这是依业的成熟而分的。
    一般上来说,业的成熟是重业、惯行业、近死业和已作业。然而,有一些论典里面,也把近死业放在前面。例如:在《摄阿毗达摩义论》里面就是重业、近死业,然后是惯行业和已作业。因为,对于佛弟子或者对于经常做惯行业的人来说,惯行业往往它会优先。然而对于普通的人来说,他的惯行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善或恶的倾向,这个时候,近死业将会成为优先成熟的一种业。这是依照一个有情、一个众生在临终的时候,哪一种业优先成熟,而使他投生到跟这种业相应的趣里面的顺序。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一种业的分法,是依成熟的时间。成熟的时间就是这种业带来果报的时候是属于哪一种时候。
    第一是现法受业ditthadhammavedaniya kamma。现法在这里是指今生,受就是vedaniya,就是体验。有一种业我们造了在今生就能带来果报的,这种称为现法受业。
    第二种是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iya kamma。就是有一种业造了之后在今生不会成熟,要到下一世才能成熟、才能够带来果报的业,称为次生受业。
    还有第三种是后后受业aprapariyavedaniya kamma。这里的后后就是既不是在今生、也不是在下一世,而是未来的第二世开始一直到轮回的尽头,只要还在轮回当中、只要还有生死,这种业一直都会有效的业,称为后后受业。
    第四种是无效业ahosi kamma。就是这种业并不能够产生效用,不能够带来果报。

    这些业到底为什么会造成有些在今生能够成熟,有些要在下一生才能够成熟,有些在未来第二世才能成熟,而有些又不能够成熟呢?这些跟业所造下的强度、力度有关。我们看一看心路过程,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欲界的心路过程,它是由一个意门转向再加七个速行而产生的。这个时候我们看一下,当所缘呈现于有分的时候,就将会有一个意门转向,转向呈现于有分的所缘,这个称为意门转向心;意门转向心灭去之后,将会生起七个速行心;速行心灭去之后,有可能会有两个彼所缘生起,然后又落入有分。

    业即是在这七个速行心当中的思心所所造下的。因为思心所是遍一切心的心所,只要有心就会有思心所。而特别是在速行心里面,速行心里面的思心所是负责造业的。如果意门转向心是如理作意的话,这速行心造下的是善业,如果是不如理作意的话,速行心造下的是不善业、是恶业。这些业的造作就是在速行心里面的思心所负责的。

    对于现法受业,在这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一个速行心所造的业是最弱的。因为,它是在一个速行里面的第一个心,它并没有得到之前的其他心的支助,它没有重复缘。所以,这种业只能在当生、在今生带来果报。假如在今生因缘不具足的话,它将成为无效业。
    有些业在造下的时候,它确实能够在今生就能够带来果报的。我们讲一个不好的例子、讲一个恶的例子。好像迭瓦达答(提婆达多),他由于想要篡夺僧团领导权的地位,当他做了这种恶业之后,他被僧团隔离,于是他的业很快就产生了作用。而又例如:那个Kokaliko,由于他毁谤了圣者,他毁谤了沙利子和目犍连尊者,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的业就使他的身体遭受痛苦,然后他在下一世更痛苦。在我们身边对于这些也是比比皆是,有一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这么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虽然现在可能是呼风唤雨、飞黄腾达,他的作恶能够得逞,但是,我们再看他在不久的将来,他到了晚年或到了临死的时候,往往他不能够得到善终。这就是现法受业的。然而对于善的业来说,也有可能会在今生成熟。
    我们就讲一个佃农本那(Punna,富楼那)成为多财长者的故事。本那给一个财主叫做Sumana(须摩那)做佃农,就是给他雇去种田。由于他很穷,所以他必须得经常地劳作、经常地去做工、种田。有一天他的主人Sumana放他的假,让他去参加一个节日的庆典。然而,由于他太穷了,他没有钱去玩,他必须得继续地在田里干活。当他在田里面干活的时候,正好他见到沙利子尊者在附近的一棵树下入定,那个时侯正好沙利子尊者入的是灭尽定。等沙利子出定之后,他就很高兴地把他随手带来的牙枝——就是齿木,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牙刷和水供养给出了定的沙利子尊者。然后,他很高兴地继续在田里干活,沙利子尊者就走了。
    在路上又正好碰到本那的妻子在送饭,给他丈夫送饭。他的妻子这样想:“我的家里实在太穷了,有时候我们想要供养,我们见到这些可敬的尊者们,我们想要供养。但是我们太穷了,我们没有东西供养。有时候我们有东西,但是我们却找不到很适合的对象供养。现在正好我这里有饭,而且又有这位尊者作为供养的对象。”于是,她很欢喜地把她做给他丈夫的饭菜全部倒到沙利子尊者的钵里面去。她感到很高兴,然后回去之后又再做了饭菜,再带给她的丈夫。她的丈夫见她那么晚去,然后就问她,他的妻子把这件事告诉他,他们两夫妇就为此感到很高兴,感到很满意。

    当这位本那吃了午饭之后,躺在田头里面睡觉、午睡。等他醒来的时候,他再看他所耕作的那块田,变得黄金闪闪的一片,他感到很诧异。然而,根据当时的王法,只要你在地里发现有宝藏或发现有黄金,你不能够私自拿,你一定要报官,然后由国王来收取。这个时候,本那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的国王,那个时候国王就派了侍从,拉着车准备去搬这田里的黄金块。说来也奇怪,当那些士兵们把金块往他的车上一搬的时候,就立刻变回泥土。惟有他们说“这个是帮本那搬的”时候,它才会变成黄金。于是,那些士兵就感到很奇怪,怎么有这么样的怪事呢?就把这件事禀告了国王。国王后来就调查了,问明了这个原因,知道其实这是这个本那佃农的现报。
    因为,一个人在供养一个刚刚入灭尽定出定的圣者(惟有三果圣者和四果圣者)的话,才能够有这么样的殊胜的果报可以在今生成熟,他的果报可以在今生成熟。
    于是,那个时候国王就说:“所有这些黄金应该是属于本那的,而不是属于国家的。”然后,他就把所有的这些黄金归于本那,而且封他一个封号叫做“多财长者”。所以,从那个时候,本那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我们再看摩诃咖沙巴(Mahakassapa,摩诃迦叶)尊者,他也有一个习惯,他托钵的时候有个习惯是什么?他专门要找谁去托钵啊?找穷人去托钵!而且,他有个习惯是他在托钵之前,他会很快地入灭尽定,之后出来。因为,他知道当他入灭尽定之后出来,他接受那些穷人的供养之后,那些穷人的命运将会在今生就改变了。

    又比如说苏菩帝(Subhuti,须菩提)尊者,他也有个习惯。他在托钵之前,他每次都会先进入慈心定、慈心禅那,出定之后他才接受那些人的供养。因为,他知道这些施主们供养这些圣者,他的功德将会很大、很殊胜,所以,为了悲悯这些施主,为了悲悯这些世间,他经常都会做这样的事情。
    (由于时间关系还要不要讲故事?不要讲啦?要?好吧,我们再讲一个。)
    因为咖沙巴(Kassapa,迦叶)尊者经常有个习惯,就是他要接受那些穷人的供养。他很奇怪,他不想去富人那里托钵,因为他知道富人现在有了福报。他一天托一次钵,所以他会很好地利用这一天托一次钵的机会给那些人种福田。

    有一次沙咖(Sakka,帝释天王)天帝,他知道咖沙巴尊者,因为他的戒德、戒香不仅在人间传扬,而且他的戒香飘到了天上。所以那些天人也是对摩诃咖沙巴(Mahakassapa,摩诃迦叶)尊者非常的恭敬。有一天沙咖天帝和他的爱妃就想要供养咖沙巴尊者,但是他知道尊者的性格,就是他专门要找穷人,他不会接受那些很大福报的人供养。但是他(沙咖天帝)又想供养,那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变成一个老织工,就是织布的工人和他的老婆,他们专门住在贫民窑里面,就住在那些很穷的村落里面。他知道摩诃咖沙巴尊者今天会去这个村落里面去托钵。当沙咖天帝和他的爱妃变成了这样之后,就等着咖沙巴尊者去托钵。不久他就见到咖沙巴尊者去了。然后,这一位老织工夫妇就很恭敬地把饭菜倒到尊者的钵里面去。当这些饭菜一倒到钵里面去的时候,由于他供养的是天食,立刻整个村子都飘满了很殊胜的香味。当咖沙巴尊者一闻到这个味道之后,他发现这不可能是人间的食物。然后,他就看那一对夫妇,发现那一对夫妇的眼光不对劲,然后就呵斥他们:“你们到底是谁?”这个时候,沙咖天帝和他的天妃就立刻现出了原形,然后就说“我们是沙咖天帝。”
    然后他(咖沙巴尊者)说:“你为什么要这么样做?你不知道这样做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吗?”天帝就解释说:“尊者啊!其实我们很想要福德,我们很想要功德。”咖沙巴尊者说:“你们不是有很大的福报了吗?为什么你们要做这样的行为?”他(沙咖天帝)说:“尊者啊!您有所不知。我们在天界,我们经常都是享受,我们只是享受我们过去带来的福报。但是,由于我们的福报太好,我们在天界根本没机会造福业。我们想要找一个供养、想要做功德的人也没有,所以我们才做这么样的事情。您给我慈悲吧,给我一个机会种福田吧!”咖沙巴尊者说:“你们以后不能再这样做啊。”他(沙咖天帝)说:“是的!尊者!那我们现在能不能够得到福报呢?”咖沙巴尊者说:“你们已经得到了。”这个时候,天帝夫妇就很欢喜地顶礼了尊者,然后就回到他们的天界了。
    所以,对于做功德来说也是。我们不要认为说“我们是布施者,我们就高高在上。你们是受施者,我们就要对你向下看”。真正的一个有功德、有德行的人,他是堪任受世间供养恭敬的福田。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是给予者,我们就好像是施恩者,那些是被施恩者。往往有时候,作为我们僧众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持戒,又有戒德,又有禅修,我们去接受人的供养,这个其实我们是在悲悯这个世间。

    这个是现法受业。一般现法受业就是说,一种业造了之后,它在今生就能够带来结果、带来果报的,这称为现法受业。
    当然,还有其他的故事,例如:布施衣服的故事等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在这里再讲了。

    我们再看次生受业。次生受业就是在这七个速行里面,第七个速行心所造的业是第二弱的,它必须在下一生带来果报,假如因缘不具足的话则成为无效业。为什么说第七个速行心是第二弱的?因为它即将要走到了速行的末端,而即将要结束一个心路过程。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第七个速行也有可能是最强的,而这种最强将能够带来它下一世的结生。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七个速行有可能是最强的,因为它得到了前面六个速行的支助,而这种业在造下之后,将在临死的时候成熟之前,使他带来下一世的结生。这种情况下,第七个速行是最强的,平时的话它是第二弱的。也就是说一个人造了业,这种业并不会在今生成熟,而只会在他下一世成熟。如果一个人造了业在他今生临终的时候成熟,其实真正带来结果的是下一生的结生,这一种业就是这里的第七个(速行心中所造的)业造成的。因为,真正带来果报的是下一世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而且,由于这一种在临终之前成熟,而带来下一世投生的业可以影响他的整辈子。所以这种业是很强的。这个是在第七个速行所造下的业,这种业由于只会在下一辈子带来结果,称为次生受业。如果下一辈子没有机会成熟,它成为无效业。

    我们举个例子。有些禅修者,他们在今生可能造了一些不善业,例如:他们在没有信佛的时候,曾经杀过生、曾经骗人,或者做了一些坏事,或者虐待动物等等。他所做的这些恶行、这些恶业,有可能很多是在第七个速行造的。这种恶业,即使没有在他临终的时候成熟,有可能会在他下一辈子,他会遭受到被人欺负,或者身体的疼痛,或者种种不如意的事情。然而,如果这一位禅修者在今生假如证得了禅那,而他又希望能投生到梵天界的话,当他在下一生投生到梵天界的时候,几乎这些恶业在他下一生没机会成熟,是不是?因为,他曾经杀害动物,曾经做一些不善业,如果他下一世投生为人的话,有可能因为有了人的身体,他就必须得遭受病痛,遭受这样的痛苦、那样的痛苦。如果他投生到梵天界,梵天人没有身体的感觉,他只有这个身体而已,但是他没有身净色。所以,这种情况下,在下一生由于没有因缘具足,它可能是无效业。这只是一个例子。
    还有另外一种是后后受业。后后受业就是在速行里面,中间的五个速行心所造的业,只要因缘具足,它能够从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当中成熟。只要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这种业永远都不会成为无效,没有任何的有情能够逃避这种业带来的果报,即使连佛陀也不例外。
    例如:我们的佛陀在八十岁那个时候,他的最后一年的雨安居是住在韦沙离(Vesali,毗舍离)城。在雨安居的时候,他的背遭受很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是一般人都很难承受的。惟有那个时候,佛陀要入果定出来决意这种疼痛不再产生,他这种疼痛才能够得到缓解。所以,那一个雨安居的时候,阿难尊者感到非常忧伤,他害怕佛陀在没有告知僧众的情况下就告别了人间,入般涅槃。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佛陀的病重得怎么样。为什么我们的佛陀也会遭受这样的病痛呢?因为在很久很久远以前,我们的菩萨曾经是一个摔跤士,他曾经把他的对手的脊椎骨像拗断甘蔗一样把它折断了,由于这种不善业,所以经常他的背都会痛,在他成为菩萨的过往生都会痛。

    又比如:马哈摩嘎喇那(Moggallana,目犍连)尊者,他是怎么样死的?他被那些外道雇的那些杀手、刽子手活活打死的,他的骨头被那些石头砸得像米粒一样碎。不仅仅是今生,我们的这位上首弟子在他的过去生也经常是这么样。他很多世堕落地狱,为什么会这么样呢?因为,在他很多世很多世之前,因为他曾经听信了他妻子的枕边风,想要杀死他年迈、瞎眼的父母。由于这种杀业,使他在以后的轮回当中,经常都遭到被人杀死的痛苦。

    所以,这种就是后后受业。就是一个人造了之后,由于中间的五个速行造的业是很强,而且它有了重复缘。就是第二个速行心得到了第一个速行心的重复,第三个得到了第一和第二的重复,第四个得到了第三个的重复,第五个得到了第四个的重复,第六个得到了第五个的重复。就好像一个人继承了好几世自己祖先的财产,他将会变得很有钱,是不是?同样的,当一个速行心的业得到前面速行的重复之后,它会变得越来越强。而这种越来越强的业虽然它不会在今生成熟,不会在下一世成熟,但是,在未来的第二世一直到他入般涅槃为止,这种业都会产生它的结果,所以,这称为后后受业。

    第四种是无效业ahosi kamma。这种无效业是没有获得足够因缘成熟的现法受业和次生受业。任何的业造下之后,它必须得要有因缘才能成熟,没有因缘不可能成熟。例如:我们种下了种子,种子种在地上还必须得有相应的气候、适当的气候,要有水分、还要有阳光、土壤也要肥沃,这样的话种子才能够发芽。同样的,当我们造下了一些善业或不善业的时候,它还要有种种的因缘助成,才能带来果报。如果没有因缘的成熟,随着我们这一期生命的终结,这些业如果是现法受业的话,那么它会随着我们今生生命的终结而成为无效业。而有些业是我们造下了在下一辈子会成熟。但是,如果下一辈子我们到命终的时候还没有成熟,那么这种业也成为无效业。

    例如:如果我们今生在年轻的时候,在小的时候造了一些不善业,一些恶业。但现在我们已经信了佛法了,我们经常修行,我们生活在僧团里面,生活在寺院里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少去接触那些事物的、那些不好的因缘,也许有一些恶因缘、坏因缘是我们在接触那些恶缘的时候会成熟。当我们经常住在僧团里面,或者住在寺院里面,或者我们生活在同梵行者当中,那么有一些恶业就没有因缘滋长。
    还有佛陀以及诸阿拉汉入般涅槃之后,所有过去所造作的业,都将成为无效。因为,轮回其实就是一种因和果的过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所说的生命就是不断地承受过去带来的果报和我们不断地造新业的过程。只要烦恼还没有被断除,我们就还会不断地造业、不断的造业。而由于有了业、果报,不断地遇到因缘就成熟、遇到因缘就成熟。惟有当一个人断尽了烦恼,断尽了烦恼他所造的业就是唯作业了,不会再造新的业了。而由于过去所造的业带来的果报形成了这一堆的身心,只要有身心,他就是一堆果报。惟有一个人完全地死了,那么这一堆业生色才宣告终结。如果他的烦恼没有被完全断除的话,他的业还会继续下去。惟有一个人在入般涅槃的时候,也就是佛陀和一切的圣者在断尽烦恼的时候所说的:“我的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了,梵行已经立了(清净的生活已经建立了),所应该做的已经做了,再不会有像现在这样一种生命轮回的状态了。”
    这个时候,由于没有烦恼和没有业,五蕴不会再重组、不会再构成新的生命。由于没有了五蕴、没有了果报的五蕴,自然过去所造的业没有一个承受的体、没有一个承受的东西,到那个时候我们称为入般涅槃。入般涅槃就是五蕴的灭尽,由于五蕴的灭尽,那么所有那些未成熟的业,由于没有五蕴可以产生效用,于是所有这些业,无论过去造的善业或不善业都成为无效。
    例如:我们的菩萨,在他积累巴拉密的时候,他做了多么强大、多么多、多么大量的善业啊!如果这种善业,假如我们的佛陀不入般涅槃的话,这些善业一直都会成熟,是不是?使他一直都在人天享受着福报,即使他堕落为动物,他也会成为动物的王,例如:狮子王、大象王这些。这些就是他的福报,而他所造的这些福报,只要我们的佛陀没有入般涅槃,它还会一直再持续下去。然而,由于我们的佛陀已经入了般涅槃,所以,我们不能以任何的方式去谈论佛陀,“啊!如来死后是存在、如来死后是没有、是有、是没有。”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不适合用因果来谈论佛陀了。这个时候,佛陀过去所造的业就称为无效业,因为它完全不会产生任何的效用。

    这就是依照成熟的时间,就是我们在轮回当中,依照轮回成熟的时间来分的四种业。

    第一种是现法受业,就是今生造今生受报的业;一种是次生受业,今生造下一辈子受的业;还有另外一种是后后受业,今生造在未来第二世开始,一直到轮回的终尽,只要遇到因缘就会成熟带来果报的业;还有另外一种是没有因缘成熟的业,或者说,当一切的阿拉汉圣者在入般涅槃之后,他过去所造的业全部都成为无效。这是依成熟先后所讲的业。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5-8 04: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