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北京的堵。由于每天有雷阵雨,这次的交通工具基本是出租车。七、八天里,二环、三环绕了几圈,偶尔还在四环上转悠了一把,终于再次熟悉了我曾经相识的北京。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二环全部贯通,三环还在建设之中。
我没去过交通严重堵塞的城市,记忆中唯一的一次是雅加达。从公司办公室出来回旅馆,当地司机建议我清理库存,说别看来的时候半个小时,下班时段到旅馆大约需要一个半到俩小时。只好入乡随俗,该打扫的都用力打扫了一遍。果不其然,路上用了一个半少时才到旅馆。
北京是真堵啊。借用出租司机的话,从上班到下班就没地不堵的。环线虽然限速60-80公里。白天正常行驶的速度也就一半吧。畅通的路段开到60就得谢天谢地了。这几天大塞车没赶上,小堵天天有。最堵的一次是早上九点从国贸到民族饭店,足足用了45分钟。我估计最多也就行驶了十多公里。因为建国门到复兴门的距离是十三公里左右。对我来讲这次堵车不是坏事,可以有时间寻找记忆里熟悉的建筑。没拆掉的真不多了。当年“豪华”的建国饭店已略显破旧,“中远”的那个楼还在,北京饭店多了个贵宾楼,电报大楼仍然继续高唱“东方红”。当然天安门也没搬迁,新华门也没改,民族宫还是老样子。
北京城内的要道都有公交专用线。可京城的出租司机省油的不多。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虽然不敢光明正大地走公交专线,时不常的蹭蹭还是有的。你蹭我蹭他也蹭,这公交专线也就成了出租车蛇形机动的专线了。
堵的时候二环、三环上的路肩(shoulder)上经常有车偷偷摸摸地 “捡便宜”。据出租司机讲,敢在那个地方走的车都有后台,被抓住是要扣分的。我说这路上没见警察啊,他说现在都是摄像头。这年头警察都在有空调的办公室了,喝着茶,抽着烟执勤了。
觉得北京堵车的原因不是车多,而是地方小,公共停车场少,人口密集引起的。三环以内的北京城区真没多大。
再者,二环设计好像问题,估计当年设计人员不开车,没实践经验。有些出口、入口设计的一点道理没有。本该先下后上,结果上下几乎同时。造成出去的车和进来的车挤在一起,极易堵塞。
第三,市内街道不畅通,致使环线上下来的车疏散缓慢。一来二去就堵在环线上了。我经过的一些街道本来就窄,路边都停满了车。稍宽点的街道两边都停车,会车时司机都很小心,减速慢行,生怕刮蹭。本该行车的马路变成了停车场也给城区添了堵。
第四,左拐的路口少,要跑一阵子才能找到个左拐路口。大家都扎堆到那个口左拐,主行道想不堵车都难。
第五,自行车、电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是堵车的因素。逆行的,闯红灯的太平常了。我还见到一位不怕死的在二环路上翻栏杆过马路。
北京的堵车状况不可能改善,只会越来越严重。你不信,反正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