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兄 [2015/05]
- 狗走了 [2010/03]
- 这些年 [2012/07]
- “梦境”-11 [2010/05]
- 《关于申请添购一把铁壶的报告》及其他(警告: 历史悠久的转贴) [2010/06]
- 把它掼到粪坑里 [2010/04]
- 我的那些荒唐事 之 我的周易 (全) [2010/03]
- 带硬伤和精神病的“硬科幻” - 听《三体》有感 [2015/05]
- 在屋里不要打开伞 [2010/12]
- 舍下、蓬荜和狗窝 - 家的变迁 [2010/03]
- 狗知错了? [2010/07]
- “梦境”-13 [2010/05]
- “梦境”-17 [2010/06]
- “梦境”-21 [2010/06]
- “梦境”-5 [2010/03]
- “梦境”之前世今生 - 兼答谢土地公和众乡亲 [2010/06]
- “梦境”-12 [2010/05]
- “梦境”-16 [2010/06]
- “梦境”-1 [2010/03]
这房子上下共三层,老李买的时候比市价低近四成,所以纯粹是拣了个便宜,不然以他家的收入以原价去买这种房子真的会十分紧张。搬进去后,他们现在的问题是家人不多,大人小孩总共才四口,仅下面两层他们全家连卧室带书房和活动室就已经绰绰有余了,所以整个第三层的几个房间都空着。
有一天,他们单位从中国来了一位访问学者,姓陈,三十出头的年龄,要在这个研究所呆上一年。
小陈人长得瘦瘦小小的,戴着一副金属框的眼镜,话语不多,说话声音也很轻。
由于是刚来,小陈没地方住。热情的老李就把他让到了自己家暂住,想等他找到出租屋后再搬出去。老李家有个充气床垫,正好借给了小陈用,省得他睡地上,尽管地毯也很厚实。
老李太太是个精明人。小陈住进来的第二天晚上,老李太太就跟老李商量:“哎,我说,咱们要不要把楼上一间屋租给这个小陈?反正他早晚也得找房子住。况且楼上还有个独立的厨房,他自己也可以做饭。这样我们每个月给银行付款也手头宽松些。”
老李有点为难,因为听别人说做房东的麻烦事儿很多。但拗不过老李太太,只好同意。
小陈虽然话不多,却是个随和的人。老李刚开始还担心人家担心自己有占人便宜的想法,但是当他把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小陈表示同意。毕竟,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住在中国人家好歹还能有个照应,上下班都方便;何况,给谁交房租不是房租?
虽然你情我愿,手续上的东西还是不能少的。几天后,老李把出租协议拿三楼上小陈房间里去交给他签字,当时小陈正在伏在老李给他的一个折叠桌上写些什么东西。
老李打了个哈哈:“小陈,忙着呢?”
小陈有些羞赧地笑了一下:“在给家里写信。”
“这都什么年月了,不用email和电话?我家的电话是包年的服务,打中国随时都行,需要的话尽管用。”老李很热情。
小陈说:“谢谢老李。不过我家里没通电话。我去国内那个研究所工作时间还不久,所以爱人还在老家,而那里通讯眼下还不大方便。来之前我告诉家里每两个星期给他们写封信,省得挂念。对了,我能不能告诉家人你家的地址,以备他们需要….要不我就用单位的?”
“没问题,你写给他们就是。”老李回答。
看来小陈是个实在人,让老李顿生好感。
老李给小陈解释了一下那些个租房和约的条条款款,尽管大多都是些废话。然后小陈需要在几个地方签一下字。
小陈拿起笔来,在老李标出来几个地方下笔签下字。老李看着他握笔的右手,忽然心中一动。原来小陈的右手无名指缺了第一个指节,所以无名指看起来比小指都要短一点。
小陈注意到老李的表情,不好意思地笑笑:“当年大学毕业前实习的时候操作仪器不小心把这个指头挤坏了,所以那时候只能切除一段。”
老李皱皱眉,“当时一定很疼吧。”
小陈笑了笑,没回答,继续低头签字。
老李没再说什么,只是觉得自己的无名指好像也有点隐隐的疼。
….
现在房东和房客的关系算是正式确立了。老李借给了小陈几件旧家具,还给他了几个锅碗瓢盆一类的家什用,这样小陈也省得去买了。看得出来小陈对老李一家也很感激,偶尔需要帮忙抬些东西什么的如果小陈看见了总是自告奋勇的抢着干,反正老李家那两个半大的小子基本上也指望不上,他们正好也落得清闲,而且还不至于被爹妈数落。
其实,除了每天搭老李的车上下班,小陈在老李家大部分时间上就跟不存在一样。三楼上洗手间和厨房一应俱全,如果不是老李在二楼书房听到小陈偶尔冲马桶和洗洗涮涮的声音,他有时候甚至都忘了小陈这个人。
日子平平淡淡过了两个来月,有一天老李下班回家在自家的信箱取信的时候看到了一封寄自中国的信,收信人是小陈。这信封上有淡淡的美术设计,字迹很娟秀,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老李把信递给了身边的小陈,说:“家里来的吧?”
小陈接过信一看,脸红了红,“老婆的。”
老李开了个玩笑:“小别胜新婚啊。”
小陈的脸更红了。
这以后,每隔一个月左右老李家的信箱就会躺一封小陈太太的来信。
老李有时感慨,想起了他当年自己谈恋爱的时候和那时的恋人并现在的老李太太那些鸿雁传书的种种往事。
……
波澜不惊的生活有时候渴望一点涟漪,但是没想到轮到老李家却是惊涛骇浪 - 小陈死了,离他回国还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
那天的事情寸得很,小陈那个周末上午托老李捎他去商场购物,估计是在回国前想给家里买点礼物什么的。因为之前跟老李夫妇来过这个地方,小陈对路也比较熟了,所以在离目的地还有一两个迈的时候他就让老李把他放在路边。这一路上还有一些时尚的小店,他想走走看看,等下午买完东西他们约定在商场的一个地方碰头然后一起回家。
老李放下小陈,开出了不远就听到了凄厉的警笛声。看对面路上的车辆纷纷给几辆闪烁着警灯的救护和消防车让道,他打趣道:“小陈这小子,可能能赶上看一场热闹。”老李太太笑了笑,没说话。
但不知怎么的,老李的心里有点慌。
下午老李夫妇办完事,去商场接小陈。进了商场,他们提前了不到十分钟到了和小陈约定好的地方。然而,小陈却左等也不来,又等也不来。老李的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这小陈,怎么回事,别是出了什么的问题。”
小陈没有手机,老李夫妇也没办法和他联系。多等了大半个小时,小陈还是没出现。老李有点着急了,让老李太太先守在碰头地点,自己踱出去想看看能不能碰见小陈。
老李从商场这头走到那头也没碰见小陈,但在商场头上那家Sears的店里的电视区不经意看到了正在播放的整点新闻。奇怪,平时都是电影的,老李嘟哝。就在这时,老李看到那一片航拍的混乱景象。咦,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原来画面里就是这片商场附近的一个路口。
一股巨大的恐惧突然攫取了他的心脏,老李觉得呼吸都要停止了。他哆哆嗦嗦掏出手机想告诉了老李太太这条新闻,还没接通他就听播音员说一个过马路的亚裔男子是这场事故的第一个受害者,还说警方正在试图了解他的身份。
老李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人都快瘫了。电话接通了,老李太太的焦急的声音听起来那么遥远。
……
老李夫妇费尽周章找到了停尸房,让老李太太守在外面,老李跟着管理人员进去。看停尸房那人抽出来一个有编号的冷藏柜,里面的那具死尸让老李感觉头皮发麻。看脸已经撞(摔)得不成样子了,但是老李眼光一转,看到了那只伤痕累累的右手,那短了一小截的无名指不是小陈的还能是谁的?
其实就在老李和小陈他们分开不到五分钟,小陈过马路到对面去。尽管他那边是绿灯,可恰巧马路上有一个老翁开车的时候心脏病突发,于是那辆敦实的黑色别克车跟脱缰的野马一样正巧撞上已经走了一多半人行道的小陈,那辆车然后一头扎到了前方交叉路口过路的一辆庞大的给WalMart的拉货的十八轮卡车上,小车上的人自然是当场死亡,那辆大卡车也给撞歪到对面车道里去了,然后还引发了好几起大大小小的连环撞车,场面一片混乱。可怜的小陈当时就被斜着撞飞到了路边,重重地摔在了街角的一家快餐店门口,当场就不行了。
….
一个星期不到,国内的小陈太太经小陈同事和这边老李他们资助下来了一趟美国,料理小陈后事。相比起来,这也算是这种事情处理上比较神速的一个了。几天后,看小陈太太黯然捧着小陈的骨灰盒进了机场安检口的那一刹那,老李太太痛哭失声,老李也跟着潸然泪下。临走前小陈太太交待老李,就在她收到小陈噩耗的前两三天天,她还给他寄了一封信,嘱咐他不要费心给他买东西,想来这是这封信还在路上,如果老李过几天收到的话就烧了吧。
回到家后已经是下午了。老李一个人站在三楼小陈原来住的房间的窗前出神。小陈用过的东西都捐给救世军了,即使捐不了的也都扔了。屋里空荡荡的。老李很怀念这位安静的有点害羞的小伙子,尽管他们只打了大半年的交道,而这大半年里能记起的却多是二人上下班路上有一搭没一搭闲聊之间的沉默。
就在这时,远远的邮递员背着包挨家挨户送信。到了老李的邮箱前面,看起来他从手里那一大沓信里抽出一个小信封,放进老李的信箱里,然后打起了表示有信的红色抬杆就走远了。
老李本想下楼去拿信,走到楼下却被客厅沙发上的老李太太绊住了。老李太太经这么一折腾,整个人都显得病恹恹的。老李坐在她旁边,搂着她的肩膀,半晌无言。两个儿子都去别人家sleep over去了。出了这档子事,不知道这俩孩子怎么想的。现在,偌大的房子只剩下他们两人。
晚上,夫妻二人胡乱吃了些中午从餐馆里带回来的剩饭。饭后,老李和太太无神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老李忽然又想起来还没去拿信。
老李一个人出了门,外面已经是繁星满天了。他走到信箱边,忽然听到里面有点窸窸窣窣的声音,听起来就跟松鼠关到里面的一样。老李打开信箱,借着路灯昏黄的光,乍一看信箱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奇怪,明明自己亲眼见到邮递员放进去了一封信一样的东西,而太太自从回了家就没再出过门。老李伸手进去摸,嗨,那信不就在里面,怎么搞得?老李捏住信往外拿,结果第一下没拽动。怎么回事,这信封上还沾了胶水了不成?老李咬牙又使劲一拉,这一下,整个信封都被拉出来了,这信封乍看起来和小陈太太往常寄的一样。然而,在信封的另一端,还有一只白惨惨的手紧紧捏着,这手的无名指上,短了这么一小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