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云南南路美食街/夜市 [2016/09]
- 《清風徐來》電影《港囧》主題曲 - 王菲 [2015/10]
- 从刘志伟的孱弱看中国的奴性官员 [2012/02]
- 美国"一石三鸟"的斩首行动 [2020/01]
- 「我的天空」 王菲 [2013/09]
- 乌镇游 (上) [2013/06]
- 百慕達遊(三) 出海游船上的生活 [2013/11]
- 上海【成田屋】日式料理 [2015/11]
- “手撕牛肉” [2010/07]
-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2011/09]
- 镇海保卫战 [2013/07]
- 荠菜豆腐羹 [2011/01]
- 镇海游: 郑氏十七房 [2013/07]
- 练毛笔字---思梅 [2011/01]
- 从康州枪杀案到“百善孝为先” [2013/03]
- 元宵节灯谜一 <字谜> [2010/02]
- 脑筋急转弯 (正经的) 12/20 [2011/12]
- 满人,日本人不是一回事 [2012/09]
- 从敲锣打鼓谈谈对平仄格律的看法 [2011/12]
- 我爱中国 [2012/07]
- 诗词小作业——《花香不断》接风天 [2013/08]
- 新一轮诗社作业: 咏荷 [2012/06]
- What is your justice? [2012/07]
- 《秋》古韵诗社第14轮 [2011/08]
- 临摹王羲之丧乱帖(行草) [2012/07]
- 学画国画 -- 花鸟 [2012/07]
五四运动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加入了协约国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從那时起,任交通兼財政總長的曹汝霖與駐日公使章宗祥等人受命於總理段祺瑞以出賣国家主權向日本政府大舉借款。1918年,曹汝霖與日本外相後藤新平商定,以髙徐、濟順兩路路權為抵押,借款三千萬日元,並密電駐日公使章宗祥在日本簽字。同年9月,北洋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和《關於山東之條約》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军,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胶济铁路沿线的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這一換文成為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山東的借口。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廢除中日民四條約說帖》,要求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战胜国以上述换文为由,接受了日本夺取我在山东许多权益之无理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3月6日,梁啟超致電總統外交委員會委員長汪大燮、事務長林長民,報告他從和會上獲知的段祺瑞與日本借款和山東問題。“對德國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還,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為所動,吾若認此,不啻加繩自縛,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萬勿署名,以示決心。”
4月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凡尔赛會議,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關於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让给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徵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稱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外交活动,業已失敗。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
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签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学生饭厅召集学生班长和代表100余人开会讲述了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牺牲中国主权的情况,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3日下午,以林長民為首的北京國民外交協會召開会議,決定阻止政府簽約。
蔡元培得知国务院已发出密电,令代表团签字后,立即告诉了许德珩、罗家伦、段锡朋、傅斯年、康白情等人。许德珩当即约集国民杂志社的各校代表,在北大西斋集会商讨对策。会议当即决定于5月3日晚在北大召开全体学生大会。當晚北大学生在北京大学法科禮堂召開学生大会,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參加,众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议一直开到晚11时,最后通过四项决议:(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不在和约上签字;(三)通电各省于1919年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下午1時,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現場懸掛“還我青島”血書。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抵制日货” 、“宁肯玉碎,勿为瓦全”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並在集会上宣读了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学界全體宣言》。然后,隊伍由傅斯年带领向使館區進發,羅家倫等代表前往各國使館遞送英文的備忘錄。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学生的陳詞書。学生遂轉向“內惩国賊”——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予以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事实上,当学生闯入赵家楼,放火烧房时,全副武装的军警都无动于衷。章宗祥遭学生毒打,全身50多处受伤,他身边有人向警察呼救,在场的几十个带枪军警竟然束手无策,回答说:“我们未奉上官命令,不敢打(学生)。” 当晚,国务总理钱能训在其私宅召集内阁紧急会议。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学校總罢課。以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朱家骅等“歐美同學會”會員进行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復課。
5月6日,北京学联成立,这个组织的主要骨干有:许德珩、段锡朋、易克嶷、张国焘、邓中夏、康白情等。张国焘是学联讲演部部长。南北和谈双方代表朱启钤、唐绍仪在上海联合通电,要求中国外交代表拒绝巴黎和会签字,释放被捕学生。大总统徐世昌与教育总长傅增湘等人在总统府密议,决定对学生运动不应操之过急,而要采取怀柔、软化政策。
5月7日,徐世昌下令全部释放因“火烧赵家楼”而被逮捕的学生。上海60多個團體舉行國民大會。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罷課。驻军湖南衡阳的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通电曰:“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
5月11日,上海学联成立。会长何葆仁,復旦大學學生。
5月12日,由学联组织的大大小小的讲演团忽然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使京师警察厅立即感到手足无措。学生们手执各色旗帜,演说慷慨激昂,吸引了不少听众。他们的讲演均围绕山东问题展开,号召民众急起救国,反对卖国的军阀政府,反对横暴的日本帝国主义。学联骨干易克嶷讲“抵抗强权”;张国焘讲“自卫”;邓中夏讲“青岛交涉失败史”;等等。
5月14日,天津学联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
6月4日,军警逮捕学生800余人。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6月6日、7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
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全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月7日,在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下,大总统徐世昌只得派官员前去向学生道歉,学生不予接受。
6月8日,步兵统领衙门和警察所又派人道歉,当时的总务处长向学生作揖恳求学生上车回学校。如此,学生们才昂然回到学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刘仁静与张国焘二位,中共的创始人。军警面对这样的学生大爷,能不头疼么?
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
6月16日,中华民国学联在上海成立。北京大学段锡朋和复旦大学何葆仁分任总会正副会长,会址设于上海。
1919年6月28日,原定签約之日,中国代表团駐地被留學生包围,代表团总代表陆徵祥發表聲明,拒絕在和約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增强了对国家主权权益的认识,激起了民众的民族主义的情绪,表达了对日本以及“卖国”政府的强烈不满。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经美国插手,中国通过该条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学生领袖
许德珩(1890-1990),江西德化人,字楚生。九三学社创始人。早年参加新民学会,青年时代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学生领袖,起草文言篇《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罗家伦(1896-1969),浙江绍兴人,字志希。北京大学学生,倡导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五四运动学生领袖,起草白话篇《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五四后留学海外,后来担任过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校长。逝世于台北。
段錫朋(1897-1948),江西永新人,字書貽。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北京大学干事会总务股主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会长、北京学联会长、中华民国学联会长。逝世於上海。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北京大学学生,五四游行总指挥。五四后游学柏林、伦敦等地。归国后创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曾任台湾大学校长。逝世于台北。
张国焘(1897-1979),江西萍乡人。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学联干事,讲演部部长。后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代表。张在长征中另立“中央”,与毛泽东等人产生矛盾,后出逃投靠国民党加入国民党中统。最后逝世于加拿大。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學學生,参与火烧赵家楼行动,北京学联干事。后成爲中國共産黨高級領導人。1933年被國民黨逮捕后殺害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