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云南南路美食街/夜市 [2016/09]
- 《清風徐來》電影《港囧》主題曲 - 王菲 [2015/10]
- 从刘志伟的孱弱看中国的奴性官员 [2012/02]
- 美国"一石三鸟"的斩首行动 [2020/01]
- 「我的天空」 王菲 [2013/09]
- 乌镇游 (上) [2013/06]
- 百慕達遊(三) 出海游船上的生活 [2013/11]
- 上海【成田屋】日式料理 [2015/11]
- “手撕牛肉” [2010/07]
-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2011/09]
- 镇海保卫战 [2013/07]
- 荠菜豆腐羹 [2011/01]
- 镇海游: 郑氏十七房 [2013/07]
- 练毛笔字---思梅 [2011/01]
- 从康州枪杀案到“百善孝为先” [2013/03]
- 元宵节灯谜一 <字谜> [2010/02]
- 脑筋急转弯 (正经的) 12/20 [2011/12]
- 满人,日本人不是一回事 [2012/09]
- 从敲锣打鼓谈谈对平仄格律的看法 [2011/12]
- 我爱中国 [2012/07]
- 诗词小作业——《花香不断》接风天 [2013/08]
- 新一轮诗社作业: 咏荷 [2012/06]
- What is your justice? [2012/07]
- 《秋》古韵诗社第14轮 [2011/08]
- 临摹王羲之丧乱帖(行草) [2012/07]
- 学画国画 -- 花鸟 [2012/07]
易经研讨(49)
shen fuen
《周易》与占筮(1)
《周易》是卜筮之书,古人卜筮就是想以此通达“天命”。正因为是卜筮之书,《周易》才免遭秦焚书之火而留传于今。《周易》的占筮功能是从八卦符号和文字表述两个方面来完成的。卦辞是总纲,爻辞是分论,再与象、变结合起来,用它的哲理去解释、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
起卦
筮法起源很早,甲骨卜辞中发现有数字组成的八卦符号。卦爻辞最初只是某卦某爻的筮辞,是占问某事的原始记录。司马迁《史记》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即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期间将《归藏》六十四卦占问某事的原始记录对照卦象,经筛选,整理,写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辞。所以,《周易》就是卜筮之书。占筮起卦法以蓍草占筮为准,民间也有以掷钱起卦的。
蓍草占筮
周以后,人们多用蓍草占筮。蓍草卜问祸福,多以《周易》作为断卦依据。《系辞上》第九章详细介绍了大衍之数揲蓍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椟盛蓍草五十策,筮时仅用四十九策,三变而成爻,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经过三次推演(三变),起一爻,最后揲数或六、或七、或八、或九。揲数为六、七、八、九的概率或为1/16、5/16、7/16、3/16。
六爻既成,是为本卦。揲数为六、九之爻经过爻变而生成的卦称为“之卦”。
以《乾》卦为例:即
(1)如果占得977777(从下往上),本卦为《乾》卦,其中初爻为“老阳9”,应变“少阴8”,这样《乾》卦就变为《姤》卦(877777),《姤》卦称为“之卦”。而占得的卦便称为“《乾》之《姤》”。
(2)如果占得977977,本卦为《乾》卦,之卦便为《巽》卦(877877),称为“《乾》之《巽》”。
(3)如果占得999999(六爻皆变),本卦为《乾》卦,之卦便为《坤》卦(888888),称为“《乾》之《坤》”。
(4)如果占得777777(六爻皆为不变爻),则称为 “遇《乾》”或“《乾》之八”。古人以“八”为代表“六爻皆不变”。
反之,如占得“《屯》之八”,其六爻必为788878,没有9或6;若有9或6,则称为“《屯》之某卦”。
掷钱占筮:
此种筮法民间较为常见,其法如下:
用三个铜钱抛掷:两个面一个背时,为少阳7;两个背一个面时,是少阴8;三个背面时,是变爻老阳9;三个面时,是变爻老阴6。
此种占法,六掷而可成卦,较为简便,其中之变爻数亦可能在零至六之间,其老阳少阳少阴老阴的概率或为2/16、6/16、6/16、2/16。其解卦之法,与蓍草占筮法一致。
汉代孟喜、京房等象数派易家利用《周易》讲阴阳变异,此后象数派在以象数解易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套庞杂的术语体系,使占筮之法趋以繁琐和多样性,并出现了诸如三国管辂等占卜高手。
* 蓍草起卦法: 以椟盛蓍五十策,筮时仅用四十九策,即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也。
一变:
1) 将四十九策任意分为两部分,分握于左右手,左手握者象征天,右手握者象征地;
2) 由右手中取出一策,即所谓“挂一以象三”;
3) 将右手之策,每四策一组数之,即所谓“揲一象四时”也;
4) 数至最后之余策,或一,或二,或三策,或四,取而夹于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即所谓“归奇以象闰”也。
5) 取左手部分,每四策为一组数之,即所谓“再揲之以四”也。
6) 数至最后之余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取而夹于食指间,所谓“再归奇于扐”也。
7) 取指间之策而挂之,所谓“再扐而后持”也。
以上为第一变,其结果有两种,一、余四十四策,二、余四十策。
二变:将一变所余之策复演之,其结果有三种:一)余四十策,二)余三十六策,三)余三十二策。
三变:将二变所余之策复演之,其结果有四:
余三十六策,揲数为九,是为老阳,是为可变之阳爻;
余三十二策,揲数为八,是为少阴,是为不变之阴爻;
余二十八策,揲数为七,是为少阳,是为不变之阳爻;
余二十四策,揲数为六,是为老阴,是为可变之阴爻。
至此初爻成,即所谓“三变而成爻”也。九、八、七、六谓之四营,《易》四营而成卦,又以四营而变卦,故曰“四营而成易”。
二、三、四、五、上各爻皆依初爻之演法而得出,六爻俱成而卦成,每卦六爻,每爻三变,即所谓“十有八变而成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