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强调不惜一切代价防范爆发颜色革命 [2019/02]
- 童大焕:中国两次错失为全球做出巨大贡献的机会 [2020/04]
- 冠状病毒如何传播? 这是3种令人惊讶的方式 [2020/04]
- 习近平“民意谷底” 中国仍有“良知声音” [2020/03]
- 新冠病毒是否源出于武汉病毒所? [2020/04]
- 情色营销:广告中的女性 [2019/02]
- 奥委会主席都和彭帅视频了-----彭帅在央视认罪了。 [2021/11]
- 情报官员称冠状病毒可能从中国实验室逃脱 [2020/04]
- 警署开枪,但“反送中” 持续 [2019/08]
- FDA将批准瑞姆昔韦治疗Covid-19 ,美国试验表明瑞姆昔韦对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2020/04]
- 华为的所有者到底是谁? [2019/08]
- CDC最新更新:冠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在受污染的表面上“不容易传播 [2020/05]
- 六四30周年: 戒严军官与恶的距离 [2019/05]
- 示威者混乱“抓鬼” 中国“突破人性底线” [2019/08]
- 危险的大国博弈 [2019/06]
- 英国已告知中国,在冠状病毒大流行后,无法与中国“一切照旧” [2020/04]
- “到武汉后,我们都病了” 新冠病毒早在去年秋季就开始传播? [2020/05]
- 西方民主制度,又应如何避免在体制竞赛中输给中国模式? [2019/02]
- 中国疫情爆发比目前已知时间早约两个月 [2021/06]
- 好看的春晚也不过是动物福利 [2019/02]
- 中共孟晚舟签字承认了美国的指控, 清朝式人质外交再现 [2021/09]
- 中国崛起=纳粹德国???!!! [2019/08]
- 37对22,中国再下一局 [2019/07]
- 中共立体监控的中国与纳粹控制的1930年代的德国 [2021/07]
- 香港警方为实弹开枪狡辩 [2019/10]
- 腐朽de中共白皮书官宣“新型政党制度” [2021/07]
- 美国官员为台湾推文 中国反对无效 [2020/05]
上周中美部长经历第13轮贸易谈判之后,美方不断释放乐观消息,但是双方口头讨论的结果还需要书面化,关键问题和机制如何处理也没有详细交代,“第一阶段”的协议也被讽为“迷你协议”。谈了一年多,最新的主要争议点是什么?德国之声为您整理。
(德国之声中文网)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周一(10月14日)对美中达成第一阶段协议表示乐观。他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上周,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有了一项基本协议,就待书面化。”
不过他也说道,如果到12月15日前还没有确切的协议,美国将会对原计划300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中的60%加征关税。
他谈到在最近一轮谈判中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知识产权、货币和外汇在内的金融服务,以及与农业有关“非常重大的结构性问题”,也是中美过去针锋相对以致贸易战的关键问题。
CNBC报导,中国表明希望在同意第一阶段条款之前进行另一轮谈判,中国官媒甚至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证实“双方已达成协议”。尽管美方不断释放正面讯号,但对贸易战消息高度敏感的市场却看淡这个“初步协议”。华尔街周一的开盘走低。
目前为止,双方还卡关在哪些项目呢?
1.中美态度各异
过去中美都曾指控对方“变脸”。关键就在于双方部长级人士将口头谈判结果回报时,通常做决定的高层未必同意有关细项。这次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抢先公布对美有利的内容,但是他也表示,真正的书面协议需要至少三周完成。
目前最有可能的时间是11月中旬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合峰会(APEC)。若刘鹤上呈顺利,习近平渴望在APEC与特朗普签署协议。但中国官媒到目前为止清描淡写,只说“双方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现在也传出APEC前,中方要求增加会谈。最终能不能有白纸黑字的协议出现,仍有待观察。
2.监督执行机制
协议中确保执行的机制是双方一直无法谈拢的一个关键点。姆努钦表示,在初步协议中一定会列出确切的监督执行机制,双方会开设办公室处理问题,但没有详细说明若争议发生时,仲裁的机制是双方各有代表,还是中美如何分工。他只强调,希望中美政府可以各自处理问题,不用等到监督执行机制派上用场。
不过早在4月中美就谈过要互设执行办公室。不过中方一直坚持,由美方监督中国政策实施有损主权。当初最大的争议的是,如果中国未能完成协议规定的承诺,美方可做出“适当的和单方面的关税惩罚”,而中国不得施加关税报复。但中方当然不愿让步,让为这种作法违背双向与平等的原则。
3.农产品购买数量
虽然特朗普和姆努钦都表示,双边会谈已达成农产品购买协议,中国将购买4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的农产品。但是这项目标该如何达成还充满疑问。中方是否需要将原来自他国购买农产品的数量转移至美方,或者开放哪一些农产品购买,都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事实上,特朗普在6月份就表示过与习近平会谈后,中国将立即开始采购美国农产品。不过这个消息在当时也没有被中方证实。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中方拒绝做出采购美国农产品的明确承诺,而把大规模采购用做达成最终贸易协议的谈判筹码。后来北京也没有大规模采购任何美国农产品。这次是否已经完全谈成,也要等书面文字出现后确认。
4.不可调和的体制差异
特朗普在初步协议出现前,不断放话说只会签“全面性的协议”,但是在10月11日后又满足于一个“初步协议”,令许多人雾里看花。但他易辙改弦已经不足为奇。许多评论指出,美方已经觉悟,中方终究不可能就补贴国营企业或是结构性变革做出让步。这也让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从希望扭转中国经济结构的宏愿转为各领域的小幅让步。
相较于美国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中国是以政党和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型。中国经济发展很大一部份还在保卫主权。国有企业或是政府指导的经济政策是这种体制下的根本。看清了这一点,特朗普所谓的全面协议有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中美可以让步的底线是什么,双方也愈来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