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西方民主病在哪儿?问中国 [2014/03]
- 四川雅安7级地震现场图片 [2013/04]
- 薄熙来案:枫丹•圣乔治房产的产权问题 [2013/08]
- 天台路迷的海外民运——读《我的民运路》有感 [2012/06]
- 哈佛报告:中国网络审查制度如何允许批评政府却禁止群体煽动 ... [2013/10]
- 24年前那件事: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3/06]
- 巴黎歌剧院(二):大楼梯 [2010/08]
- 贝克村还是倍可亲 [2012/06]
- 政治有时是很残忍的:从“康熙王朝”说起 [2013/06]
- 巴黎歌剧院(一) [2010/08]
- 从把每一分捐款都送到灾民的手里说起 [2013/04]
- 山东环保厅:邓飞你怎么面对被冤枉的企业? [2013/09]
- 路透社误发索罗斯讣告 称系为其将来的死亡提前准备 [2013/04]
- IMF份额改革冲刺:全球等待美国投票 [2013/04]
- 巴黎歌剧院(三):演出大厅 [2010/09]
- 俺眼里的几个倍可亲女人 [2010/09]
- 倍可亲和贝壳村的公信力和亲和力究竟何在? [2012/06]
- 对蜗居说三道四 [2009/12]
- 假如爱有天意 [2010/08]
- 高山流水 [2010/06]
- 关于成立“村委会”的倡议 [2012/06]
- 挑个蓝颜当…… [2010/10]
- 紫色的浪漫 [2010/08]
冷战结束,世界两极化格局瓦解,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并未导致全球一体化和历史的终结,而是新的两极化世界格局的产生。一极是以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心转移过程中他们趋于衰退,尽管他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但是目前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极是以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为代表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改变了他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由此要求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建立更加平等的国际秩序。
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倡导者,他们认为全球化就是市场化与民主化,而市场化与民主化就是美国化和西方化,由此通过全球化世界将达到历史的终结,但是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全球化确实推动了市场化和民主化,但不是美国化和西方化,最终导致的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终结。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紧缩、“去杠杆化”仍在持续,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都远未解决。伴随结构调整的波动与阵痛,世界经济低速增长,随时面临下行风险。最近塞浦路斯银行业挤兑危机暴露了欧元区分裂的存款担保体系与其货币联盟的内在缺陷,深层矛盾仍是欧元区单一货币体系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金融监管体系的参差不齐。这无疑为欧洲经济复苏增添黯淡。为扭转衰退,美国和西方国家纷纷从全球化的倡导者,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为促进就业,扶持本国产业,设置各种贸易投资壁垒。尤其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投资审查大量增多。去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密集遭遇贸易摩擦,美国征收最高250%的反倾销税和16%的反补贴税,欧盟也发起反倾销并酝酿反补贴调查。一些中国公司海外投资屡屡受阻。与此同时,区域内贸易增长迅猛。欧盟区内部贸易额已占66%,东亚区域内贸易额占53%,美国40%多贸易额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今年2月14日,欧盟与美国共同宣布,将于年内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至此,美国将在西太平洋以TPP(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为依托,在大西洋以美欧自贸协定为依托,形成由其主导的两大自由贸易区。同时,欧盟与日本也将于今年4月开启自由贸易谈判。美欧、欧日自贸谈判将制订新规则,必然对全球贸易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深远影响。另外,国际金融危机迫使美国从金融、房地产等部门回归实体经济,重振制造业和出口。2010年、2011年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6.6%、17%,其中,矿物燃料、汽车及零配件、发动机、通用机械、塑料、有机化工、光学仪器与医疗设备、钢铁等重要制造业出口比重超过70%。今年1月美国制造业PMI上升至55.8%,创近9个月新高,一些美国公司开始把海外工厂迁回本土。奥巴马总统誓言:“要让美国成为吸引新就业岗位和制造业的地方”,“确保下一次制造业革命在美国发生”。美国制造业强劲增长使进口中国产品需求下降,并增加向中国出口。中美两国产业重合度上升,贸易竞争性增强。
与此相对,以中国和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最有前景的高增长率经济体。金砖国家经过近10年的磨砺、演变,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和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新生力量。据统计,本世纪前10年,金砖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4.1%的全球平均增长率。近几年,即使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金砖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金砖国家间的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8%,2012年贸易规模达3100亿美元,是2002年的11倍。金砖国家间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以中国和巴西为例,2001年至2005年,中国在巴西投资平均每年970万美元。2006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投资增长到3.84亿美元。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是金砖国家整体实力的增长,更是金砖国家团结协作的回报。进入21世纪以来,凭借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目前金砖国家经济规模已占全球经济的19%,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61%。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金砖国家在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发达国家已然意识到,没有经济增长来覆盖庞大债务和各种损失,仅靠紧缩是难有出路的。而金砖国家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形成广阔的市场,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拉动发达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阴影,也将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从而促进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2012年中国外贸进口额为1.8万亿美元,“十二五”期间,中国进口的总规模要达到11万亿美元。这个庞大的市场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意味着机遇和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金砖国家内部市场将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毋庸讳言,金砖国家对现有世界格局,特别是全球治理体系当然有冲击,但这种冲击力是一股正能量,对世界有益。金砖国家的发展改变了200年来世界经济依靠发达国家驱动的历史,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冷战后短短20年,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全球经济以及政治结构两极化的再生,美国和西方国家依然是创新大国和属于世界发达经济体国家,依然是当今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和规则制定者,全球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以及全球体系的既得利益者,但是他们在衰退,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曾经风光一时的七国集团黯然失色,二十国集团闪亮登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其中占据半壁江山。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主导地位受到削弱,不得不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出让其IMF和世界银行的份额。经济萎靡不振加上不负责任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欧元等主要储备货币大幅贬值,信誉不断下降,而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金砖国家地域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3%,如果能在和平方式下实现现代化,将惠及几十亿人,这对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显然,从目前国际力量变化来看,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衰退意味西方霸权时代正在结束,美国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后的霸权大国,代之而起的将是以中国与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正在崛起和发展中的中等强国和中间力量,而这将推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推动人类走向一个没有霸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