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西方民主病在哪儿?问中国 [2014/03]
- 四川雅安7级地震现场图片 [2013/04]
- 薄熙来案:枫丹•圣乔治房产的产权问题 [2013/08]
- 天台路迷的海外民运——读《我的民运路》有感 [2012/06]
- 哈佛报告:中国网络审查制度如何允许批评政府却禁止群体煽动 ... [2013/10]
- 24年前那件事: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3/06]
- 巴黎歌剧院(二):大楼梯 [2010/08]
- 贝克村还是倍可亲 [2012/06]
- 政治有时是很残忍的:从“康熙王朝”说起 [2013/06]
- 巴黎歌剧院(一) [2010/08]
- 从把每一分捐款都送到灾民的手里说起 [2013/04]
- 山东环保厅:邓飞你怎么面对被冤枉的企业? [2013/09]
- 路透社误发索罗斯讣告 称系为其将来的死亡提前准备 [2013/04]
- IMF份额改革冲刺:全球等待美国投票 [2013/04]
- 巴黎歌剧院(三):演出大厅 [2010/09]
- 俺眼里的几个倍可亲女人 [2010/09]
- 倍可亲和贝壳村的公信力和亲和力究竟何在? [2012/06]
- 对蜗居说三道四 [2009/12]
- 假如爱有天意 [2010/08]
- 关于成立“村委会”的倡议 [2012/06]
- 高山流水 [2010/06]
- 挑个蓝颜当…… [2010/10]
- 紫色的浪漫 [2010/08]
中评社香港9月19日电/外媒称,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互联网文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人们如今在神经方面已成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人。这种说法的科学性尚未有定论。但如果互联网真的对人们有所影响的话,一些中国研究人员的结论就是,互联网让人们“更愤怒”了。 据《参考消息》援引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对中国新浪微博上7000万条微博进行研究,跟踪了愤怒、厌恶、高兴和低落这四种情绪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情绪愤怒的微博被转发或成为愤怒反应对象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三类。 研究人员发现,厌恶、高兴和低落等情绪对他人的影响力不及愤怒。 报道称,有可能是中国的互联网上愤怒情绪特别强烈。但如果花时间看一看发自美国的一串串帖子,就会发现,美国网络上的愤怒情绪如出一辙。 人们为应对网络愤怒开出了各种药方,例如在互联网上实名发表评论。然而,没有人知道,结束匿名制能否让那些煽动性帖子收敛一些。 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有一种能力几乎肯定有助于这个怒气冲天的社会:较佳的情绪智力,即一系列有助于人们彼此交流而不诉诸冲突的抽象技能。根据这一定义,情绪智力较佳的互联网将是一个较温和、较具同情心的所在。 报道指出,问题是如何建成这样一个互联网。《纽约时报》周末副刊最近报道,一些小学正成为社会情绪学习的首批试验田。批评人士说,这些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死记硬背,而不是启发式教学。但研究也表明,情绪智力在就业、婚姻、学校及其他很多领域都会带来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