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西方民主病在哪儿?问中国 [2014/03]
- 四川雅安7级地震现场图片 [2013/04]
- 薄熙来案:枫丹•圣乔治房产的产权问题 [2013/08]
- 天台路迷的海外民运——读《我的民运路》有感 [2012/06]
- 24年前那件事: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3/06]
- 哈佛报告:中国网络审查制度如何允许批评政府却禁止群体煽动 ... [2013/10]
- 巴黎歌剧院(二):大楼梯 [2010/08]
- 贝克村还是倍可亲 [2012/06]
- 政治有时是很残忍的:从“康熙王朝”说起 [2013/06]
- 巴黎歌剧院(一) [2010/08]
- 从把每一分捐款都送到灾民的手里说起 [2013/04]
- 山东环保厅:邓飞你怎么面对被冤枉的企业? [2013/09]
- 路透社误发索罗斯讣告 称系为其将来的死亡提前准备 [2013/04]
- IMF份额改革冲刺:全球等待美国投票 [2013/04]
- 巴黎歌剧院(三):演出大厅 [2010/09]
- 俺眼里的几个倍可亲女人 [2010/09]
- 倍可亲和贝壳村的公信力和亲和力究竟何在? [2012/06]
- 对蜗居说三道四 [2009/12]
- 假如爱有天意 [2010/08]
- 高山流水 [2010/06]
- 关于成立“村委会”的倡议 [2012/06]
- 挑个蓝颜当…… [2010/10]
- 紫色的浪漫 [2010/08]
一、“双赢”与“非零和”的目标需要双方战略目标的协调和观念的调整,否则,是难以,或者不可能达到的远景。
所谓“双赢”的“赢”以及“非零和”的“和”都是相对的概念,取决与双方的战略目标。
首先是“现状”,或者20-30年前世界局势的“现状”,它有两大特点:
1、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独大;
2、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力量远超与世界第二。
这个局面在今天已经“量变”性地发生了变化,如果美国无力有效抑制中国,如果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顺利,发展速度继续如以往30年那样远超美国速度,尽管中国可能并无“主观意识”,“量变”必定还会继续,在不远的将来也很可能发生世界局面的“质变”。即使那时美国可能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但相对世界第二,其优势不会再那么显著。
因此,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危及到美国目前的地位,尤其中国并非是美国的盟国,并非是如同日本那般容易被美国左右的附属国家,并非是美国能够轻易借助“民主”渠道干预、影响内政的国家。如果美国坚持其“零和”思维、坚持其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坚持把奥巴马宣称的“美国绝不做第二”的政治口号当作战略目标的话,“双赢”和“非零和”只可能是美好的幻想,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美国地位的变化,对此,双方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
二、“新型大国关系”说把两国关系从单纯的“利益”关系层面上升了到政治、外交层面,而且包含了中国一贯主张的国际关系“普世价值”。
目前中方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已经从原来的“双赢”与“非零和”上升到了“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中提出了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定义,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一是不冲突、不对抗 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分歧;二是相互尊重 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 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所谓“双赢”的“赢”以及“非零和”的“和”都是相对的概念,取决与双方的战略目标。
首先是“现状”,或者20-30年前世界局势的“现状”,它有两大特点:
1、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独大;
2、 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力量远超与世界第二。
这个局面在今天已经“量变”性地发生了变化,如果美国无力有效抑制中国,如果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顺利,发展速度继续如以往30年那样远超美国速度,尽管中国可能并无“主观意识”,“量变”必定还会继续,在不远的将来也很可能发生世界局面的“质变”。即使那时美国可能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但相对世界第二,其优势不会再那么显著。
因此,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危及到美国目前的地位,尤其中国并非是美国的盟国,并非是如同日本那般容易被美国左右的附属国家,并非是美国能够轻易借助“民主”渠道干预、影响内政的国家。如果美国坚持其“零和”思维、坚持其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坚持把奥巴马宣称的“美国绝不做第二”的政治口号当作战略目标的话,“双赢”和“非零和”只可能是美好的幻想,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美国地位的变化,对此,双方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
二、“新型大国关系”说把两国关系从单纯的“利益”关系层面上升了到政治、外交层面,而且包含了中国一贯主张的国际关系“普世价值”。
目前中方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已经从原来的“双赢”与“非零和”上升到了“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中提出了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中方的定义,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一是不冲突、不对抗 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分歧;二是相互尊重 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 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应该说,单纯的“零和”与“双赢”只是对国家间利益冲突的描绘,涉及到的主要是经济利益,话题不免显得十分地刺激,具有十足的针锋相对性,而“大国关系”的提法摆脱了单纯的利益纠纷,从政治、外交与利益层面界定了一个新兴崛起国家和一个现在的霸主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内涵的定义包括了中国一贯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是中国一贯主张的国与国关系的“普世价值”的具体体现,虽然美国似乎也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但并没有明确其对此的定义,而只是将其简单说成是“新兴崛起国家和现在的守成国之间的关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容易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占据了相当的伦理高度。
三、由“零和与双赢”到“新型大国关系”表明中美力量对比继续朝有利与中国的方向发展。
从对“非零和与双赢”的宣杨到对“新型大国关系”的阐述表明了中美之间的力量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个事实。在弱食强肉原则之下,国际舞台上实力完全不能匹配的两个国家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关系。面对一个经济、科技、军事、软实力力量异常强大的美国,庞大的、意识形态、政体完全不同的、既非同盟国又非从属国的中国在寻求自己的梦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与困难是十分明显的,为了实现国家的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结构的相应改革,为了能够搭乘世界化国际化快车,为了争取国际资金与技术的输入和劳动产品的输出,中国不得不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作出重大变革,也不得不付出一些重大代价。“零和与双赢”之说就好比是一个穷小子求发财,不得不向老大保证,他的富裕不光不会损坏老大的利益,而且还能给老大添砖加瓦。而“新型大国关系”则是在穷小子有了一些实力后,虽然不打算与老大抗衡,也保证给予老大各种好处、不会给老大造成过多麻烦,但也有了高于“本能”的需求,要求老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善待他。
因为有将占据美国60%海军资源的“再平衡”作为衬托,我不敢确定”欢迎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美国心理的由衷表达;我不会说美国“丧心病狂”,因为美国一直是在很“理性”地争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我不会说美国希望中国接受现有的国际次序,遵守现有国际法则是因为美国身先士卒,因为依靠强大的实力,国际上还只有美国才有可能、而且实际上也是,在追求国家利益时几乎有权力随心所欲、无视规则。接受“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即使目前还是比较含糊的,但也显示美国意识到中美力量对比的演化,同时也证明美国政策的灵活性。
四、从对核心的阐述表明中国清楚自身的软弱。
很多人感觉中国外交在很多方面相当软弱,说话不干脆,办事不利落,这些都是与国家的实力联系在一起的。不能混淆了政治性口号与外交层面的发言和声明,外交上说多了无法兑现的狠话,结果必定是负面的,显得国家很不成熟,也不够负责任。小布什对本.拉登说了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何等的气魄,可惜,除了美国,大概还没有其他国家能有如此的气概。
“新型大国关系”说了什么?希望君子动口不动手,希望美国承认中国的体制,认可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中国的核心利益目前还基本限制于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刚刚开始有了深海利益的阐述,但充其量也只是在亚洲这个区域内,为此,中国表示无意破坏现有国际次序,无意取代老大,永不称霸。我想,世界上只有美国的外交部长叫做“国务卿”,那真不是吹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满天下,美国目前既能力也有实力,这都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五、结论
妖魔化美国无益,过多美化美国既不现实也没有实际意义,美国有权随心所欲,中国只得狭缝求发展,目前的“缝”的确比30年前宽了不少,但还远不是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