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人:西方民主病在哪儿?问中国 [2014/03]
- 四川雅安7级地震现场图片 [2013/04]
- 薄熙来案:枫丹•圣乔治房产的产权问题 [2013/08]
- 天台路迷的海外民运——读《我的民运路》有感 [2012/06]
- 24年前那件事: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3/06]
- 哈佛报告:中国网络审查制度如何允许批评政府却禁止群体煽动 ... [2013/10]
- 巴黎歌剧院(二):大楼梯 [2010/08]
- 贝克村还是倍可亲 [2012/06]
- 政治有时是很残忍的:从“康熙王朝”说起 [2013/06]
- 巴黎歌剧院(一) [2010/08]
- 从把每一分捐款都送到灾民的手里说起 [2013/04]
- 山东环保厅:邓飞你怎么面对被冤枉的企业? [2013/09]
- 路透社误发索罗斯讣告 称系为其将来的死亡提前准备 [2013/04]
- IMF份额改革冲刺:全球等待美国投票 [2013/04]
- 巴黎歌剧院(三):演出大厅 [2010/09]
- 俺眼里的几个倍可亲女人 [2010/09]
- 倍可亲和贝壳村的公信力和亲和力究竟何在? [2012/06]
- 对蜗居说三道四 [2009/12]
- 假如爱有天意 [2010/08]
- 高山流水 [2010/06]
- 关于成立“村委会”的倡议 [2012/06]
- 挑个蓝颜当…… [2010/10]
- 紫色的浪漫 [2010/08]
巴黎歌剧院建筑的典雅和装饰的奢华是闻名于世的。到总算有机会进去见识时,不由得叹息自己知识贫乏缺乏才华,无法理解华丽之下的文化内蕴,无法以艺术家的品味和眼光,来欣赏歌剧院内部的建筑结构,以及大量的雕刻、油画和摆设,无法以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其金光灿烂。即使能够拍几张照和朋友们分享,也不得不后悔学艺不精,装备欠佳,无能力运用摄影技术来真实表达感受到的惊讶与冲击。
如今参观歌剧院都是从后门进入的,但还是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作为贵宾之一,随着当年的法兰西国王一起去欣赏歌剧。从歌剧院正面登上十来级台阶,穿拱门而入,首先进入歌剧院的玄关。
歌剧院的玄关可不是你我家里的那样简单,是有着多尊雕塑的长廊,照片上见到的是中间两尊,雕塑下方的字母应该是人物的名字。左边一个应该是让-巴普蒂斯特·吕利(1632年11月28日-1687年3月22日),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宫廷乐正,控制了当时的法国音乐生活,开创了法国歌剧,对当时的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右边那个大概是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里特·冯·格鲁克(1714年7月2日-1787年11月5日),德国作曲家。曾经担任奥地利宫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创作了大量的意大利田园剧和法国喜歌剧,创立了一种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他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部歌剧,但当中很多已经遗失。
再从中间朝里瞧,见到的是两道楼梯,楼梯之间也是一条长廊,第二道楼梯的上方依稀有两尊站立的雕塑,那里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歌剧院大楼梯。
从正门进入见到一个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内的主要建筑便是赫赫有名的大楼梯,然而,这里已经是楼梯的第二层了。楼梯口两侧各有人体雕塑灯台一座,两边是通向底层的楼梯通道。
整个大楼梯构成了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的长宽应有四五十来米,高度就是整个歌剧院建筑的高度,因为在大厅上面便是能见天日的天窗。大楼梯一共连接四层平台。从歌剧院正门进来到达的是第二层平台,而从后门进入的是底层,可以直接进入演出大厅;第三层就是在上面两张照片上能够见到的有着两尊站立雕像的地方,那是国王和那些显赫贵宾----也就是我们这些人啦 进入专用包厢的通道;从第四层,包括上面的第五、第六层,可以进入其他的包厢。
这张比较完整地显示了第三、第四层的状况,尤其是第三层我们进包厢的入口。在第四层上有不少向大厅突出的“阳台”,想必当年一定是那些身份相对较低的巴黎上流社会人士看“热闹”的绝佳场所,而且第四层也是通向休息大厅的必由之道。咱不懂建筑,那些圆柱应该是罗马式的吧,而圆形的拱顶可能和巴洛克风格有关了。
在第二层上俯视底层,楼梯上到处都是雕刻。
从底层仰视。从第二层通向第三层的主楼梯的背面,也都是雕刻。我们是从歌剧院的后门进入的,走过了一个大厅,首先到达的就是这里,还没完全领略到上层的辉煌,到了这里,已经惊讶得走不动了。就一个劲地拍照吧。
底层通向第一次的楼梯两侧镶装着大块平整的镜子。想象一下,从镜子里欣赏楼梯上的那一群群绅士仕女,该是什么样的景象。
希望大家喜欢,觉得有人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