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倍可亲 首页 查看评论


金融财经 - 近期主要看点
本周热点




本月热点
已有(16)人发表了评论
[ 正序查看留言 ]       [ 查看原文 ]
2 回复 举报 [ 17楼 游客 (173.79.x.x) ] 发表于 2024-12-4 10:33
小编还是稍稍动动脑,不要随便累及自己的家人,动不动被人骂。
4 回复 举报 [ 16楼 游客 (142.171.x.x) ] 发表于 2024-12-4 07:09
中国替代的是高价的西方工业品,拿一些正常的贸易摩擦当例子,黑的非常没水平。
3 回复 举报 [ 15楼 游客 (172.56.x.x) ] 发表于 2024-12-4 04:18
2楼 游客(209.141.x.x): 这是迟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做生意不可能总是自己赚钱,而生意伙...
生意伙伴国不懂偷工减料所以总是中共国产品赚钱。。。哈哈哈。。。
2 回复 举报 [ 14楼 游客 (174.7.x.x) ] 发表于 2024-12-4 03:29
8楼 游客(136.226.x.x): 当年日本车、德国车向全世界出口时,有指责过它们产能过剩吗?...
美国还真指责过,所以几个帝国主义列强互相攻击抹黑对方,
6 回复 举报 [ 13楼 游客 (67.71.x.x) ] 发表于 2024-12-4 03:18
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取得丰硕成果,巴铁们纷纷向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投掷手榴弹表达深深的谢意
2 回复 举报 [ 12楼 一杯星巴克 ] 发表于 2024-12-4 03:03
7楼 游客(172.56.x.x): 不进口廉价商品,你就啥都没有,这是事实。进口了吧,又有各种担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 . . .  也不是 ‘啥都没有“, 但 ‘贫、下、中产’ 没了选择, 钱包又负担不起 ’贵价货‘  . . . . .
2 回复 举报 [ 11楼 一杯星巴克 ] 发表于 2024-12-4 02:56
8楼 游客(136.226.x.x): 当年日本车、德国车向全世界出口时,有人指责过它们产能过剩、出口销售吗?...
日本车 ‘雄霸’ 世界汽车市场几十年( 赚的钱让它成为了美国国债的第一持有人 )!
7 回复 举报 [ 10楼 游客 (174.243.x.x) ] 发表于 2024-12-4 02:38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这是中国人的思维。迟早要遭反弹的。
2 回复 举报 [ 9楼 游客 (209.29.x.x) ] 发表于 2024-12-4 02:35
中国刚开放的时候,倒闭多少家企业,多少人失去工作,小便知道吗?这种阵痛很正常,置之死地而后生,活不了,就只能死。
9 回复 举报 [ 8楼 游客 (136.226.x.x) ] 发表于 2024-12-4 02:06
当年日本车、德国车向全世界出口时,有指责过它们产能过剩吗?
3 回复 举报 [ 7楼 游客 (172.56.x.x) ] 发表于 2024-12-4 01:58
不进口廉价商品,你就啥都没有,这是事实。进口了吧,又有各种担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文中吧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比作几十年前的美国,进口中国商品后损失几百万工作岗位。试问这作者是脑子不清楚吗?现在的发展中国
5 回复 举报 [ 6楼 Wuming123 ] 发表于 2024-12-4 01:51
中国产出过剩? 这不是废话?不过剩会出口?
2 回复 举报 [ 4楼 游客 (173.177.x.x) ] 发表于 2024-12-4 01:43
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7 回复 举报 [ 3楼 游客 (173.177.x.x) ] 发表于 2024-12-4 01:42
建议印度重新拾起甘地的做派(牵只羊供食物,披块布抵寒冷)抵御中国产品(上次抵御的是英国产品),也建议全球(特别是美国)都效法印度人的做派。结果?结果就是都被中国甩后边呗(印度就是例证)    [e
6 回复 举报 [ 2楼 游客 (209.141.x.x) ] 发表于 2024-12-4 01:38
这是迟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做生意不可能总是自己赚钱,而生意伙伴则总是赔钱嘛。

提示:本页有 1 条评论因可能与主题不符而被省略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9 04: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