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eneLambert878 于 2025-5-16 10:24 编辑
石破天惊!温家宝主导:中共同意开放媒体新闻出版互联网?【阿波罗网报道】
2025-05-15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在5月10日至11日的瑞士日内瓦美中贸易谈判中,双方意外达成90天内大幅撤销关税的临时协议,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外媒分析此次谈判能迅速达成协议,是因为主导谈判的并非习近平派系,甚至传出已有五位中共政治局委员与习近平划清界线。
中共谈判代表李成钢在谈判前就“预告”,无论声明何时发布,“都会是世界的大新闻”,显示北京方面早有定调。
路透社在5月11日报导,中共派出的谈判阵容除对外公开的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外,还包括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公安部副部长徐大彤。华尔街日报记者魏玲灵更在5月9日披露,公安部部长王小洪亦现身日内瓦,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谈判背后主导权归属的疑问。
时评人李大宇在自媒体上分析,谈判之所以顺利,与非习近平系人马实际掌控主导权密切相关。他指出,中共官方仅对外公布由何立峰率团赴瑞士,但何立峰素来是习近平的坚定亲信,对美立场强硬,按常理不会轻易让步,因此谈判能取得突破显得反常。他说:“实际上名单另有其人,直到路透社披露才真相大白。”
其中,李成钢刚刚取代习近平亲信王受文,出任国际贸易谈判代表。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并拥有德国汉堡大学法律经济学硕士学位,是李克强的学弟,曾长期因政治派系问题无法晋升,被视为团派背景鲜明的专业型干部。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同样毕业于北大经济系,曾赴英国留学,撰有《全球金融何处寻求再平衡》等著作。他在财政部负责关税事务,与习近平并无直接派系联系。
公安部副部长徐大彤并非公安系统出身,长期在天津任职,后调任山西担任副省长兼公安厅长,也不属于习派人马。
李大宇进一步指出,虽然何立峰和王小洪都被视为习近平亲信,但实际的谈判成果却更符合温家宝所代表的“改开派”路线。他直言:“这不是习近平风格下的结果,而是温家宝主导下的产物。”他认为,温家宝一向倡导通过机制化协商处理中美贸易分歧,不同于习近平的对抗式逻辑。
评论员苏小和则在自媒体透露,有五位政治局委员已与习近平划清界线,其中就包括参与谈判的何立峰。他指出:“习近平现在要么被控制,要么就是不得不屈服。他身上承受着来自军中、改开派以及美国川普政府的三重压力。”苏小和表示,协议最大的一个看点不是关税,而是中共同意开放媒体、新闻、出版、互联网等领域。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表示,这种内容如果真有,当然是“突破性内容”,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但这种说法缺乏其他信源佐证,几无可能。因为一旦放开舆论监督,有了新闻自由,打开互联网的封锁人人都可以上外网,中共积累的历史罪责势必曝光,不仅将引发剧烈社会反弹,而且会导致中共崩盘。
综合来看,此次日内瓦协议不仅暗示中共内斗进入新阶段,也显示习近平已失去对党政外交的全面控制。李大宇称:“真正的主导者,已经不是他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
中国多省严重干旱 河南农户因缺水提前割麦
2025年05月16日
今年以来,中国多省遭遇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灾害。当前本应该是小麦灌浆的时节,许多地区的小麦却因缺水而干瘪早熟。河南部分农户被迫提前割麦,以尽可能减轻损失。中国互联网上也是哀声一片,网民纷纷报告自己所在地的旱情,或抱怨地方政府主导的打井工程敷衍塞责,是豆腐渣工程。
河南省是中国小麦最大的主产区。但今年4月以来遭遇了严重旱情,直到目前也未能缓解。持续干旱少雨的天气,导致大面积的农田土地干涸板结。5月上旬本该是小麦灌浆的时节,由于严重缺水,河南的小麦看上去都像枯草一样焦黄,麦穗干瘪。
5月12日,河南省官方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今年春季,全省40%的县(市)发生了重度以上气象乾旱,至今豫西、豫中和豫北的大部以及豫东和豫西南的部分地区旱情仍然严重。而旱情令小麦早熟,导致部分农户不得不提前收割。
河南洛阳市宜阳县赵堡镇张庄村的村民王女士本周四(5月15日)告诉陆媒,她家种了30多亩地,只能自费抽水灌溉,一小时的水电费大约20元人民币,日前浇了十来亩地就花了1000多元钱,而地里的小麦看着只有20多厘米高,颜色枯黄,有的甚至到现在都还没有结穗,令人发愁。
王女士表示,“这些麦子谈不上收成,加上种子、化肥还有机械钱,等于是全赔了。你要是不割,影响下个月种玉米。”
家住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张寨村的农户江拢也告诉陆媒,当地去年就遭遇了旱情,今年干旱得更加严重,从2月份到现在只下过几次小雨,“都下得很小,不顶用”。
江拢介绍说,只能用水泵从附近的河里抽水浇地,需要在田间铺上水管,连接上带孔的灌溉水袋。现在是小麦最后的灌浆期,村民们都想方设法给小麦灌溉。
事实上,除河南省外,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广西等地,近半年以来也持续干旱少雨,其中不少地区是小麦主产区,小麦扬花期、灌浆期都严重缺水,预计今年的小麦将减产。
尤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去年10月以来,发生了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续大旱,全区干旱面积达97.5%,其中特别干旱面积为68.7%。
据媒体报导,广西有11个市、52个县或区遭遇了干旱,估计经济损失已达2.1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大约8.3万人缺乏饮水需要救助,这种情况在过去数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过。
此外,由于遭遇干旱,黄淮江南大片农田失收,各地农民纷纷上网发帖求救。
中国互联网上,中国网民围绕旱情讨论得沸沸扬扬。
有云南网友发帖称:“今年大概率干旱,我这边往年早就是雨水天了,今年没下过几场雨。”
一位湖南网友写道:“早都听说水库的水放去发电,水稻田大面积成了旱地,或荒废了。今年特别缺水,到现在一直没得水犁田······”
有江苏网友留言哀叹:“徐州丰县也干旱,浇大蒜。最近又下冰雹,梨树果子都砸掉完了,小麦穗子都砸掉半个,一年又玩完了。”
还有广西网友写道:“以前水库的水是修水渠到田头的,可是现在七十年没有过这么干旱的,一些地方连水库都干了。”
(记者竺颖综合报导/责任编辑:云涛)
亚洲多地疫情回升 香港、台湾、新加坡重现感染高峰
2025年05月15日
最近,COVID-19疫情在亚洲多地又有反弹迹象。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卫生部门纷纷发出警告,提醒公众注意新一波传播正在加剧。
彭博社今天(5月15日)报导,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管欧家荣(Albert Au)表示,目前香港的病毒活跃程度“相当高”。数据显示,最近呼吸道样本中的阳性率,已经攀升到近一年最高。仅在截至5月3日的一周内,香港就报告了31例重症和死亡个案,是一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虽然目前这波疫情还没达到2022年的高峰,但下水道病毒浓度上升,医疗问诊和住院人数也都在增加,显示病毒正在城市中快速扩散。
在新加坡,卫生部也罕见发布了近一年首份疫情数据更新。5月3日那一周,感染人数估计达到14,200人,比前一周上升了28%,住院人数也增加了约30%。
新加坡方面说,这波上升可能跟群体免疫力减弱有关。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出现了传播力或致病力更强的新变种。
另据台湾媒体报导,台湾确诊人数也已连续5周上升。一名医师在社群平台上透露,目前疫情狂烧,门诊患者中每10人就有3~4人确诊,就连快筛也开始出现不够用的情况,提醒大家务必做好防护。
医师进一步提醒,若出现发烧不退、喉咙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症状,务必检验是否感染新冠。特别的是,这波疫情有许多患者伴随肠胃不适,包括胃痛、恶心、想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提醒民众提高警觉,及早筛检,避免疫情扩散。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也出现类似趋势。根据中共疾控中心5月的数据,大陆的阳性率从4月起持续上升。南方省份感染率普遍高于北方,全国急诊门诊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连续数周排名第一。不过,大陆医院近年来拒绝检测新冠,真实数据不为外界知晓。
不少民众反映,疫情其实一直根本没结束。很多人仍被后遗症困扰,比如咳嗽不止、反复发烧、心悸胸闷,甚至出现猝死。还有人表示,现在去医院看病,排队几个小时都不一定排得到。
有报导指出,五一假期过后,四川、天津等地的医院压力剧增,殡仪馆也频繁出现火化排队现象。
在香港,疫情也波及到演出活动。歌手陈奕迅近日确诊,不得不取消原定在高雄的演唱会。他的团队已在社交媒体发布了相关通告。
《新闻直击》制作组